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区域地球化学图件中出现的含量等值线环绕子区边界现象,以Au的多个图幅拼接为例,使用了分幅标准化法、衬度返回法及定和化法3种方法对地质大调查以来新方法获得的某成矿带区域地球化学数据进行系统误差校正,校正后编制地球化学等量线图显示,所采用的3种校正方法对于研究区数据存在的系统误差都不能达到较好的调平效果。针对研究区数据特点,尝试在分幅标准化法和衬度返回法基础上提出基于地球化学背景的误差校正方法,进一步对4种方法校正后数据参数特征及编制地球化学等量线图进行对比。基于地球化学背景的误差校正方法对研究区达到了较好的数据校正效果,并对校正前后数据进行相关对比和检验,满足化探数据中存在的系统误差属于线性误差这一基本假设,在实际应用中,可供地球化学数据系统误差校正灵活地使用,以取得更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3.
基于边界极限原理的多图幅系统误差校正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解决区域化探中的多图幅系统误差校正问题,提出了一种最小二乘准则下的计算方法。该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在分区标准化法中提出的边界极限原理。并证明了该方法是分区标准化法的推广,在只有两个图幅时它们具有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根据高密度电阻率法相邻二个排列之间有相当重叠部分这个特点,提出将高密度各个单一排列剖面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多排列数据拼接一起并进行误差校正。为抑制相邻排列间数据系统误差影响,运用多排列数据拼接系统误差的校正方法,这是一种最小二乘准则下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际例子证明,该方法在解决多排列拼接过程中系统误差问题是十分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区域化探数据包含丰富的地质信息,可用于浅覆盖区区域地质填图。笔者系统研究了浅覆盖区水系沉积物化学成分与基岩化学成分的关系,利用水系沉积物氧化物成分,以区域岩石化学成分为约束,提出了基岩化学成分推断方法;根据水系沉积物与其矿物化学成分间质量平衡关系,提出了基岩矿物组成推断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球化学推断地质图的编制方法,并在典型森林-沼泽浅覆盖区进行了试验,地质调查和钻探工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充分利用区域化探资料,提取地质填图信息,是提高浅覆盖区地质填图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7.
8.
区域化探成果,尤其是不同元素地球化学图的地质解译,可作为青海北巴颜喀拉山地区地质填图的重要辅助手段,能够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和填图精度.研究发现:某些稀有、稀土元素(如Y、Nb等)以及亲硫元素、铁族元素(如Cu、Zn、Cr、Co、Ni等)在巴颜喀拉山群不同层位的规律性含量变化,可作为巴颜喀拉山群内部划分以及区域地层对比的重要依据;利用某些元素异常沿断裂呈斑点状、串珠状分布的特点(如Sb、Hg、Bi、Pb等)及较平直的化学分区接触边界(如Sb、Bi、As、Pb等)来推测、填绘断层,尤其在浅覆盖区识别、填绘隐伏断裂和区域性断裂,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因化探样品的采样、加工和分析测试条件的差异引起的不同比例尺图幅之间数据系统的偏差,歪曲了化探原始数据的找矿勘探意义,给化探背景与异常的划分、解译和评价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而对系统偏差的校正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许多研究者为此提出了多种方法,其中的C型转换法的本意是突出区域化探数据的含矿信息,但研究表明C型转换法还可以用于系统偏差的校正。将C型转换应用于新疆东天山某地区的4个1∶20万As元素图幅间系统偏差的校正,具体步骤包括系统偏差的识别、数据的分离、结构分析和分区C型转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自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开始以来,区域化探数据在矿产勘查、环境、生态及农业等方面均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对其在地质填图中的应用研究比较少。在中国南方花岗岩广泛分布的地区,化学风化强烈,风化层覆盖厚,植被发育,基岩裸露少,岩性识别和界线划分困难,严重影响了填图的速度和精度。通过对区域化探数据的处理分析,筛选特征指示元素编制地球化学图,发现对侵入岩体具明显指示的元素地球化学分区。通过野外实地验证,元素地球化学分区可以揭示不同期次侵入体的分布范围,利用元素地球化学分区可以有效提高强风化区地质填图的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11.
区域化探中多图幅系统误差的校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区域地球化学图件中出现的含量等值线环绕子区边界的情况,提出多图幅拼接系统误差的校正方法,将其转化为数学方法中正规方程组的求解,以解决各个图幅系统误差校正不能兼顾的问题.以阿龙山地区区域化探图幅拼接为例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证明. 相似文献
12.
“OneGeology计划”及其在中国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neGeology计划\"中文名为\"同一个地质计划\"、\"地质一体化计划\"或者\"世界大地质计划\",其目的是建立一个包含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的地质调查机构参与的全球数字地质图共享系统。该计划应用J2EE和WebGIS技术,以网络为平台提供各种比例尺的地质图,参与该项目的国家通过发布基于开放地理信息系统协会(OGC)标准的网络服务并将访问接口注册到OneGeology门户网站实现地质图空间数据的共享。本文以中国新建成的1∶100万国际分幅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应用\"OneGeology计划\"的有关标准和要求,进行数字地质图共享试点研究,为建立中国小比例尺数字地质图共享系统\"OneGeology-China\"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地质图数据库现状与地质制图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图是地质信息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凝聚了人们对地质理论的研究成果和对地质过程的理解。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地质制图的指导理论和方法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球的科学家运用新方法新技术建立了OneGeology、OpenGeoscience、NGMDB、地质云等一系列地质图相关的优秀数据库,这些数据库的有效运行为全球的地质工作者提供了海量的地学数据和便捷的信息服务。此次研究重点调研了国内外已有的地质图相关数据库及运行情况,为Deep-Time Digital Earth(DDE)计划整合全球地质图相关数据库、建设相关数据平台提供经验和基础;同时,回顾了地质制图的发展历史,介绍了与地质制图相关的技术手段和常用软件;最后,为了满足大数据时代经济社会对地质图信息资料服务的需求,结合DDE相关任务,对深化国际合作编图、创新计算机智能地质制图及网络共享服务等核心技术提出了新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15.
面向对象的地质图数据模型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质数据模型是地质应用问题向计算机应用系统转换的桥梁,是地质数据库建设和地质信息系统开发的基础。开发面向对象的地质图数据模型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各种应用需求,合理高效地组织、存储和管理地质图数据,方便用户进行数据分析与知识发掘。基于现有的GIS空间数据建模技术和技术平台原则,结合数据库建设实践,建立了应用模型与组织模型统一的地质图数据模型。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1∶50万数字地质图是MAPGIS应用的一项新成果。本文着重介绍新一代江西省1∶50万数字地质图的编图技术和数据库技术 ,并对技术处理进行了质量评述。江西省1∶50万数字地质图数据库的建立 ,为着广大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系统、快捷、准确的数据 ,对今后基础地质研究、普查找矿、矿产开发及我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三维地质建模是在地质体空间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可供展示、编辑、计算和输出于一体的数据模型。在江西相山地区地表数字地质填图、深部地球物理勘探、钻探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依托GOCAD软件平台建成了5个不同范围、不同数据源的三维地质模型,探索了数字地质填图建模、地质剖面建模和多源数据融合建模3种建模方法。其中数字地质填图建模是很有推广价值的三维建模方法,可以作为地表区域地质填图的一种新型表达方式,也可以作为一种过渡性模型,用作更深层次三维地质调查的工作部署基础和建模约束条件。三维地质建模强调多源数据的有机融合与相互印证,需要地质、物探、信息技术多学科融合,在3D空间里理解所有地质体、地质现象的几何形态和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