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21/2022年冬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低,导致贵州省气温偏低、降水偏多,但凝冻日数总体偏少,呈前期偏弱后期偏强的阶段性分布特征。利用贵州省84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观测资料、NCEP/NCAR(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再分析资料以及NOAA(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海温资料等,分别从海温场、高度场、风场、温度场和水汽条件等方面对凝冻阶段性特征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层南支锋区总体呈前期偏弱后期偏强,为贵州省凝冻阶段性特征提供了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2022年1月26日之后,对流层低层切变线稳定维持、偏北气流异常强盛使0℃等温线南压明显。同时随着偏南气流持续增强,对流层低层水汽辐合也迅速增强,并维持低层辐合中层辐散的不稳定层结和上升运动,为贵州省凝冻阶段性特征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温度场上,前期暖层较为深厚,冷空气势力前期偏弱后期偏强,为贵州省凝冻阶段性特征提供...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2008年1月中旬到2月上旬遵义市发生的严重的凝冻天气的气象要素,从凝冻持续时间、雨凇最长连续时间和凝冻指数三方面与遵义市历史上的凝冻情况作了比较,2008年均突破历史记录;讨论了凝冻灾害对电力、交通运输、能源、农业及人民群众生活造成的严重影响和损失;分析了天气成因。  相似文献   

3.
遵义市2008年凝冻天气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008年1月中旬到2月上旬遵义市发生的严重的凝冻天气的气象要素,从凝冻持续时间、雨凇最长连续时间和凝冻指数三方面与遵义市历史上的凝冻情况作了比较,2008年均突破历史记录;讨论了凝冻灾害对电力、交通运输、能源、农业及人民群众生活造成的严重影响和损失;分析了天气成因。  相似文献   

4.
汤Bi 《贵州气象》1999,23(3):23-25
采用贵州省46个长记录站1951-1994年凝冻资料全省凝冻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基于生函数的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多步预测模型,对1997-1999年冬季凝冻强度指数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5.
利用1961~2019年贵阳8个地面观测站冬季(12月~次年2月)雨凇观测资料和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全球气温场及欧亚水平风场资料,通过EOF、M-K、小波及合成分析方法,对贵阳冬季凝冻日数的时空特征及其与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全球海温场及欧亚水平风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近59年贵阳市冬季及各月平均凝冻日数为10.7d,由西南部向东北部逐渐增多,开阳东北部凝冻日数达到20d以上;凝冻日数变化趋势具有高度一致性,12月与冬季凝冻日数变化为显著正相关,突变多发于20世纪70~80年代末,在1980~1990年及2005~2015年出现4a的显著周期变化;强凝冻年500hPa高度距平合成场欧亚大陆的位势高度呈现“北高南低”分布,强弱年差值距平场欧亚大陆中高纬地区表现为“北正南负”,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格陵兰、北美及乌拉尔山-西伯利亚一带为正距平;强凝冻年赤道中东太平洋秋季海温距平为负,引起纬向环流加强,水汽交换增加;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以及偏北强风带南下低空冷锋生成,利于西南水汽输送到云贵高原东北部与北方的冷空气交汇,为凝冻产生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基于1961~2019 年贵州省84站逐日雨凇观测资料,确定了贵州省区域性凝冻过程指标,并根据新标准对区域性凝冻过程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9 年贵州省区域性凝冻过程次数与累积天数均呈减少趋势,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均呈 “偏多—偏少—偏多—偏少”的变化特征,在年际时间尺度上均存在7~8a与3~4a的变化周期。贵州省区域性凝冻过程频发区及中心站点高频区主要集中在中部一线,在东北部和南部部分地区发生频率较低。贵州省区域性凝冻过程可分为中东部型、中部型、中西部型、西部型及全省型共5类,其中以中西部型和全省型为主。  相似文献   

7.
贵州凝冻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环流成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许丹  罗喜平 《高原气象》2003,22(4):401-404
以贵州省47个气象地面站1951—1996年的冬季凝冻指数为基本研究对象,分析凝冻指数场的分布特征及时间系数的演变规律,并分析了第一时间系数与冬季500hPa高度的相关场分布特征。根据第一时间系数的变化,确定了5个重凝冻年和5个无凝冻年,用合成分析方法分析了重凝冻年和无凝冻年的冬季平均500hPa高度场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重凝冻年与无凝冻年差异最显著的地区在欧亚地区,重凝冻年呈“北高南低”型的距平分布,无凝冻年呈“北低南高”型的距平分布。  相似文献   

8.
分析遵义市冬季凝冻气候概况,找出其前期信号特征,对短期气候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凝冻灾情调查入手,对比分析,掌握气候差异,为做好气象服务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2004年春季沙尘天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若芸 《气象科技》2007,35(1):92-95
利用全国673个站每日8个时次的地面天气报告资料和T213模式产品,分析了2004年春季我国沙尘天气的主要特点,并初步揭示了其成因。结果表明:2004年春季我国北方共出现了15次明显的沙尘天气过程,其中3月相对偏多,4月却明显偏少;沙尘天气过程的强度大多偏弱。原因在于2~4月上中旬我国北方主要沙尘源区气温持续偏高,降水偏少,地表疏松,沙尘天气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充足;同时,3月冷空气频繁影响我国北方,沙尘天气相对较多,但由于大部分冷空气势力不强,影响时间短,所引发的沙尘天气过程较弱。4月上中旬,影响我国北方的冷空气势力明显偏弱,激发沙尘天气的动力条件不足,因而沙尘天气显著偏少。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2004年12月关中地区因地面辐射而产生的一次大雾天气过程。有利的天气形势为大雾形成提供有利天气背景,良好的湿层及高空辐散和低空下沉逆温使得水汽在低空凝结,地面明显降温,利于辐射雾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覃陆岸 《贵州气象》2006,30(Z1):9-11
对河池市2002-12-18冰雹天气的天气系统和物理量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冰雹天气过程是高空槽和冷空气过境引发位势不稳定大气中的能量释放的结果,卫星云图在这次强对流天气中也起到很好的预报作用。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中部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物理量场等对2007-07-09-10日出现在贵州省中部的暴雨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物理量场分析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的快速东退使南支槽与北面高空浅槽在贵州西北部合并加深南移,引导位于四川南部的中低层切变快速南下到贵州中部,促使贵州中部地面辐合区锋生增强进而引发暴雨天气过程;水汽辐合中心为此次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加之强烈的上升运动,使辐合区得到加强发展,导致了暴雨天气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姚源山 《贵州气象》2005,29(6):25-27
通过对2004年初冬时节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物理量、卫星云图、雷达回波等实况资料和数值预报资料的分析,以及通过自动站临近数据的调用和上下信息通报反馈的临近实况资料分析,总结出初冬时节强对流天气出现的主要原因以及作好其预报和服务的手段、方法和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 2 0 0 4年陕西春季沙尘天气进行统计 ,并对发生的 5次沙尘天气过程 ,从气候背景、天气成因等方面分析。结果表明 :2 0 0 4年春季沙尘天气与历年同期比较仍属偏少年份 ,沙尘天气过程主要集中在 3月 ,多发期较常年提前了 1个月。 2 0 0 4年冬、春季降水偏少 ,温度异常偏高为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3月 5 0 0 h Pa异常的环流特征 ,导致冷空气活动频繁 ,是造成 2 0 0 4年春季沙尘天气集中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天气学原理对2 0 0 4- 0 8- 1 9—2 0陕西西部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发现此次暴雨是在“东高西低”环流形势下、西风槽与高原低值系统合并东移影响形成的;70 0 h Pa西南低空急流是暴雨的水汽和能量输送系统,自川北伸到陕西K>3 6o C高能区与暴雨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物理量分析表明,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以及强烈的水汽辐合,与暴雨的产生对应较好  相似文献   

17.
利用FY-3A陆上气溶胶日产品,结合ENVI遥感影像软件和ArcGIS地理信息软件的相关模块,处理和分析了贵州省2009年冬季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并由此计算出Angstrom浑浊度系数和波长指数。分析表明:贵州省2009年冬季整层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在0.55μm波段内的旬变化幅度为0.28~0.53μm,并呈现出波动性的发展趋势,特别是2010年1月下旬—2月下旬有显著增加,较大值在整个冬季都相对集中于贵州省的中部、西南部以及北部地区;在污染物浓度变化中,细粒子浓度变化因素占主导地位;与冬季的前期相比,后期气溶胶光学厚度较大,细粒子比重有所增加,浑浊度稍微偏高,造成空气轻微污染。  相似文献   

18.
万雪丽 《贵州气象》2005,29(Z1):17-19
利用实况资料,从天气学角度对2004年秋季贵州静止锋天气进行分析,指出2004年秋季贵州静止锋天气主要以降雨为主,静止锋与冷空气的影响有关,500hPa引导气流、700hPa、850hPa西南气流的强弱以及地面冷空气的影响程度,决定了静止锋的强弱及维持时间.  相似文献   

19.
利用最小二乘法分别计算贵州冬、夏季各站气温和降水以及全国冬、夏季各站气温和降水的气候倾向率,寻找其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并进一步对贵州各站冬、夏季气温和降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冬、夏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上升幅度不及全国同期平均上升幅度,冬、夏季分别为0.21℃/10 a和0.01℃/10 a;贵州冬、夏季降水均呈增加趋势,且冬季增加趋势跟全国同期降水增加趋势基本一致,约为3.3mm/10a,而夏季增加趋势比全国同期降水增加趋势更为明显,约为16.4mm/10a;省之中西部冬季气温和降水具有较好的反相关关系,尤其是在西北部更为显著,而在省之东部,气温和降水则关系不明显;省之中东部夏季气温和降水具有较好的反相关关系,尤其是在东北部和东南部更为显著,而在省之西部,气温和降水则关系不明显.这对更好的进行贵州冬、夏季气温和降水预测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罗喜平 《贵州气象》2003,27(1):14-15
利用 1951~ 2 0 0 1年贵州省 32个代表站冬季 (12~ 2月 )温度资料 ,对冷暖冬年进行划分 ,并分析其环流因子 ,发现冷冬年西风带亚洲地区以经向环流为主 ,低纬度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 ,位置偏东 ,暖冬年则相反。冷暖冬年与来年春季总降水量、温度都有较好的关系 ,对短期气候预测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