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七篇文章介绍了日本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历史和最新规定,内容包括:发展历史、新规范的两阶段设计特点及其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2.
《建筑工程抗震生态设计通则(试用)》是一部对我国抗震设计规范修订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试用标准。地震作用是抗震设计的首要问题,《通则》中地震作用计算方法与现行规范的差异引人关注。首先分析了《通则》和规范的场地设计谱,然后比较了二者地震作用计算方法,最后引入2个算例计算了水平地震作用的差别。对《通则》的应用,对修订和完善下一代规范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试用)》对抗震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的抗震设计理念同以往的抗震设计规范在抗震设防的思路、概念和方法上有较大的区别。从工程实践的角度,比较了《通则》和现行抗震设计相关规范的区别并对具体应用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谢君斐同志在本刊4卷2期,发表了“关于修改抗震规范砂土液化判别式的几点意见”一文(以下简称谢文)并将所得结果纳进了《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没计规范》(TJ11—85)修订稿。笔者对谢文进行了讨论,题为‘对“关于修改抗震规范砂土液化判别式的几点意见”一文的讨论’(以下简称“讨论”,发表于本刊5卷l期),指出谢文在具体处理这个问题时,有些看法、做法和由此得到的结果是不够妥当的。谢君斐同志对此作了答复,题为‘对“关于修改抗震规范砂土液化判别式的几点意见”一文讨论的答复’ (以下简称“答复”,  相似文献   

5.
日中美抗震规范中电气设备抗震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我国电力设备抗震设计规范的适用性,以日本、中国和美国的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3个国家规范在电气设备动力反应放大效应、法兰 - 瓷套管连接和电气设备振动台试验等方面的不同特点.通过国内外抗震规范的综合对比,分析了我国电气设备抗震设计的优缺点,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抗震设计理论,为修订我国电气设备抗震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对比。分别从抗震设计的基本思想、设计地震动参数、地震反应分析和计算方法、构造细节等方面对这两本规范进行了比较,并指出了今后我国各行业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宜逐步统一。  相似文献   

7.
田利  高国栋  盖霞 《地震工程学报》2018,40(6):1206-1210
根据新《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2013)对随机地震动功率谱参数的取值进行分析。介绍新《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中设计反应谱,推导设计谱到功率谱的转换过程。选取常用的Clough-Penzien修正过滤白噪声模型作为拟合函数,通过功率谱参数拟合,得到不同场地类别、不同抗震设防烈度下的地震动模型参数。该研究成果可为电力工程抗震设计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2020年6月交通运输部发布了新版《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 2231-01-2020)(简称"《公规》")。本文比较了现行《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111-2006)(2009年版)(以下简称"《铁规》")与《公规》的抗震设计相关内容,并分别采用两本规范对25m墩高(D类)、35m墩高(C类)和40m墩高(B类)简支梁进行抗震设计,比较二者地震力和配筋设计结果差异。结果表明:《公规》和《铁规》的抗震设计框架和内容基本一致,在具体规定上如E2或罕遇地震设计最大加速度响应值以及桥墩强度和延性验算方法等方面不同;D类桥梁《铁规》地震力明显大于《公规》,C类和B类桥梁《铁规》和《公规》地震力相当;地震力相同时,《铁规》配筋率计算值大于《公规》,因《铁规》配筋设计基于容许应力法,而《公规》基于极限状态法。  相似文献   

9.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和《关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原则的通知》(中震防发49号)从不同角度对学校和医院等乙类建筑的抗震设防提出要求。通过抗震设计中地震作用计算的原理以及国内外规范抗震设计的方法的阐述,讨论在不同抗震设防烈度下何种方法对乙类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提高更为有效,并通过对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的实例分析和验证,提出设计建议。为规范的修订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外电气设备抗震设防标准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比分析国内外电气设备的抗震设防标准,对提高我国电气设备的抗震能力和相关规范的修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简要介绍目前美国、日本、IEC系列标准及我国电气设备相关规范的基本情况后,从抗震设防目标、设防水准、抗震设计反应谱等方面对比分析了电气设备抗震设防标准之间的差异,指出了我国相关规范的优缺点。通过借鉴国外电气设备抗震设防标准确定的经验,提出了改进我国电气设备抗震设防及规范修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抗震规范应用强度折减系数的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世界上大多数的抗震规范都采用了基于强度的设计方法,强度折减系数是基于强度的抗震设计中确定设计地震力的关键因素,提高强度折减系数的可靠性已经被认为是提高现有抗震规范可靠性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介绍了抗震研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美国(UBC97)、欧洲(EC8)、日本、墨西哥、加拿大、中国等国家抗震规范中强度折减系数取值的有关规定,然后给出了各国学者关于规范规定的强度折减系数的一些重要讨论和分析,最后指出了世界各国应用强度折减系数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指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历次地震震害表明,底框砌体结构在遭遇大地震时破坏严重.本文比较了《GBJ11-8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关于该类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参考某地一个实际底框砌体结构建筑设计资料,分别按上述两版本规范设计了2个具有代表性的底框砌体结构.采用层间剪切模型基于IDA方法对结构进行了地震...  相似文献   

13.
楼梯间作为地震中人员疏散和救援通道,其抗震设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2010年实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加强了结构中楼梯间的设计要求,结合该规范的实施,本文总结了芦山地震中各类结构中楼梯间的震害现象.通过对梯板、楼梯间墙体、与楼梯间相连的主体结构等位置的震害分析,指出了规范中关于楼梯间新增条文的必要性;提出了一些抗震设计建议,为规范修订和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回顾了地震反应分析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指出反应谱理论仍然是许多国家现阶段抗震设计的理论依据,我国规范也主要采用反应谱法进行抗震设计分析。进一步讨论了反应谱与抗震设计反应谱的联系和区别。把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有关地震影响系数分别与ISO 3010:2001(E)和美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地震影响系数做了对比,发现我国规范有些地方考虑得还不够全面,还需要不断地完善。提出在抗震设计中运用地震动参数代替地震烈度来进行计算能更好地反映工程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抗震设防标准及其设计参数取值汪颖富(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一、抗震设防标准我国新的各种结构设计规范和世界一些国家一样,采用了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1]。国家标准(GBJ11-89)也符合世界公认的抗震设计原则,即“小震不坏,大...  相似文献   

16.
珠海(磨刀门)大桥震害预测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TJJ004-89)对珠海(磨刀门)大桥进行了抗震鉴定,结果表明大桥满足7度抗震设防要求,最后提出了抗震加固及设计新大桥时可供选用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7.
谢君斐同志在本刊4卷2期,发表了“关于修改抗震规范砂土液化判别式的几点意见”一文(以下简称谢文)并将所得结果纳进了《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11-85)修订稿。谢文对抗震规范(TJ11-74)砂土液化判别式建立的背景和它的适用性及局限性进行了介绍和评论,笔者认为这对正确理解和改进该判别式很有帮助;但同时也认为,它在具  相似文献   

18.
由地震出版社出版的抗震设计丛书,自1989年底第1本正式问世,到1991年3月已全部出齐。丛书共8册,分别为:《地震作用》(魏琏、王广军)、《场地·地基·设计地震》(周锡元、王广军、苏经宇)、《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胡庆昌)、《砌体房屋抗震设计》(周炳章)、《单层厂房抗震设计》(裘民川、刘大海)、《空旷房屋抗震设计》(刘大海、杨翠茹、钟钖根)、《烟囱抗震设计》(文良谟、任保寿、王祖慧)、《非结构抗震设  相似文献   

19.
生命线基础设施抗震安全对我国防震减灾与抗震救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铁路桥梁更是关乎人员转移与物质运输的安全与稳定。基于地震区铁路桥梁震害资料分析和震害调查研究,结合我国铁路桥梁抗震设计工作的经验、教训及相关科研成果,我国陆续出版了3本《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文章回顾我国铁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60年的发展历程,对我国开展铁路桥梁抗震设计工作的历史时期进行划分;通过对比和总结1977、1987、2009年颁布的《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中的铁路桥梁部分,发现该系列规范的发展逐步体现了基于性能的设计理念,场地分类更加精细,地震作用考虑更为科学,且对于铁路桥梁的抗震构造措施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研究可为改进和完善地震区铁路桥梁震害预测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设计用地震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利用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中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制成适合于我国抗震设计规范的人工地震波形,然后使用该人工波和日本现行设计用地震动,对隔震结构进行地震响应分析,最后由地震响应结果对所提出的模拟设计用地震动大小进行评价,得到一些有意义结论,供抗震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