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西彰武—黑山地区是阜新盆地外围重要的找煤远景区。通过对本区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识别出纬向EW构造带、NEE向华夏系构造带和NNE向新华夏系构造带;划分了近EW向、NE与NNE向褶皱-逆冲构造系,以及NW向、NE和NNE向张扭性断裂系;发现了一系列NE-NEE向的逆冲推覆断层、褶皱和被它们分割的岩体组成的逆冲推覆构造;在该逆冲推覆构造体下,发现了早侏罗北票组的煤系露头并圈出了赋煤预测区;指出NNE向新华夏系构造带中的凹陷是本区的找煤重点。   相似文献   

2.
我国东北地区东、西部山区分别属新华夏系第二、三隆起带,中部平原区为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三者构成本区构造体系的总体轮廓。由于地质作用及构造形态上的差异,导致隆起带与沉降带在地热状态、水文地质及水文地球化学条件等各方面的不同特点。根据地下热水形成的地质作用及其所赋存的地质构造形  相似文献   

3.
一、区域地质概况3075铀矿床位于华北地台某复背斜西段南翼,区域地层由前震旦纪古老变质岩组成(表1)本区由于地处天山一阴山纬向构造带与新华夏系第二巨型隆起带的交会部位,因此东西向构造及新华夏系构造均较发育(图1)。区内矿产较丰富,主要有金、黄铁矿、磷、铅锌及铀矿等。这些矿产的共同特点是赋存于一定层位中,并不同程度的经受了变质、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等多期多阶段的再造和改造作用,地质条件较复杂。  相似文献   

4.
基于"构造体系控油作用研究"项目, 总结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大地构造的基本特征及其演变的内在规律。研究表明,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形变史, 以侏罗纪末幕运动为标志划分为前后2个大阶段, 发育2种巨型扭动构造型式, 即华夏系和新华夏系, 其间存在广泛的构造不整合; 显示二元结构, 即新华夏系形变构造层与华夏系形变构造层的叠置, 是本区大地构造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经过细致的野外工作和室内分析将金英金矿床构造划分为北东、北西、东西、北北东、南北等5个构造带及华夏系、北西向构造带、东西向构造带、新华夏系、南北向构造带等5个构造体系,提出了华夏系→北西向构造带→东西向构造带→新华夏系→南北向构造带的构造演化史。研究表明,区域上以华夏系构造为主,金英金矿床金矿化处于北西向构造带中并沿北东向构造分布,即北西向构造与北东向构造交汇部位是成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6.
煤层赋存的条件取决于煤系地层沉积时的古地理景观、古气候及构造条件。根据下辽河西斜坡带区以往地质资料,本区发育一套含煤地层,由黑灰色泥岩、粉砂岩与灰白色砂岩、砂砾岩互层,含十余煤层,动植物化石丰富,属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沙海组、阜新组。本区与赤峰—铁岭盆地群的其它煤盆地皆分布在辽宁省中西部,位于新华夏系第二巨型沉降带与阴山巨型纬向构造带复合部位,都是伴随新华夏系主干断裂而产生的断陷型盆地,无论在煤系沉积特征,还是后期所受构造改造等方面都有很多共同之处,因此认为本区可能有储量丰富的煤炭资源。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地处东亚大陆新华夏系第一沉降带、第二隆起带和第二沉降带的西南端,同时又是南岭东西向构造带和我国南方较发育的南北向构造带纵横穿越的地段。因此,新华夏系构造、东西向和南北向构造是广东境内显示的最为强大和活跃的构造,它们共同组成了广东省构造体系的骨架,对中生代和古生代煤系的分布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四川盆地和江汉沉降区作为典型, 剖释华夏系及新华夏系的内涵, 用以探索、研究中国东部的大地构造特征。四川盆地是上叠在上扬子准地台基础上发育起来的晚三叠世-侏罗纪大型坳褶盆地, 是华夏系第三沉降褶带中的一个典型盆地; 而江汉沉降区则是上叠在中扬子褶皱带上发展起来的白垩-第三纪断陷区, 是新华夏系第二断陷带中的一个典型沉降区。两者属于不同世代、不同性质的盆地, 其间存在广泛的构造不整合。李四光所说的新华夏系"三隆"、"三坳", 其实是中国东部乃至东亚地区一个巨型的复合构造区带, 它包括了华夏系及新华夏系的叠置复合。研究结果证明中华夏系不存在, 它是华夏系的变种。为了正确地描述中国东部大地构造的基本特征, 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华夏系及新华夏系的内在含义。   相似文献   

9.
<正> 我国东部岩盐矿床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明显受大地构造控制,因此,研究本区构造的分布特征,是了解成矿规律和进行成矿预测的基础。关于苏、鲁、豫、皖四省的地质构造,人们已从不同的角度作过不少工作,本文仅对该区中、新生代构造单元的划分及其沉积盆地的分布作些探讨。一、构造单元划分本区处于新华夏构造体系的中部,由一系列走向北北东向的中、新生代隆起带和沉降带构成。自东往西,本区分别归属于新华夏系的第二隆起带中段、第二沉降带中段和第三隆起  相似文献   

10.
对新华夏系及其应力场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彭一民 《地质论评》1982,28(4):348-355
本文试图结合新华夏系构造的基本特征及其应力场,提出若干粗浅看法,以提供讨论。一、新华夏系的基本特征及其应力场的边界条件新华夏系是东亚大陆地区特有的构造体系,它的主体构造乃由三条巨大隆起带和三条巨大沉降带组  相似文献   

11.
把吴川-四会断裂带北段,划分了四条金矿找矿成矿带,即新洲-石坎-江屯成矿带;龙潭-塔岗山-河台成矿带;桃源-北市成矿带;鱼坝-石狗成矿带.研究了控制成矿的时控条件认为,金矿主要形成于燕山晚期.矿体受区域性NE-NNE断裂构造带(新华夏系构造体系)活动控制.成矿富集因素是"矿源层"中不同构造带复合地段,构造古应力值增高的构造应力集中区以及深大断裂和岩浆作用深源物质加入的地段,这些地段以利于形成"矿源层"中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2.
胶东金矿集中区构造体系多层次控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提出中新生代东亚大陆与西太平洋带活动带相互关联的构造剪切带即是NNE向新华夏系巨型构造带。胶东金矿集中区产生于洋-陆过渡关联的该NNE向构造剪切带。对胶东构造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指出胶东中生代主要发育新华夏体系和华夏式构造系,而纬向构造体系,即EW向构造不发育。在此基础上,对胶东金矿集中区构造控制矿带、矿床、矿脉、地球化学分布和物理化学条件等不同层次特征加以分析,提出了胶东金矿成矿期构造具有多层次控矿特点,新华夏系NEE向泰山式构造控制胶东区域金矿带的展布;新华夏系NNE向区域剪切带控制金矿田产生部位;构造带断裂性质控制金矿矿床类别;构造断裂带的产状控制矿床矿体的倾伏侧伏规律;剪切构造两盘的运移特点和断裂组合形式控制矿脉的分布规律;构造变形岩相带控制构造地球化学特征;构造控制水岩系统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认识。成矿构造研究、测量和资料分析证实,成矿阶段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轴面是近于水平的,而中间主应力接近于垂直;区域成矿期应力场呈水平反钟向扭动剪切状,具有新华夏系应力场特征。从中生代应力场分析发现,除了区域反钟向挤压剪切构造特征外,主要成矿阶段构造环境还表现出应力松弛和拉张的特点,有普遍的断裂上盘下滑的构造成矿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二十多年来,广西冶金地质战线在锡钨矿的找矿勘探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对原生锡钨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的认识也不断深化.本文是对所掌握资料的一个初步整理和归纳,以期对今后的找矿工作有所助益. 区域地质构造特点本区位于东亚大陆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的西缘,南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的中段.区内发育东西向、南北向构造体系及其他各种扭动构造型式.构造的基本骨架形成于加里东期,印支期基本定型,燕山期更趋复杂化.加里东期以来,桂北、桂东南、桂东长期隆起,其他地区则下沉.隆起  相似文献   

14.
运用地质力学的观点分析阳泉矿区地质构造,探讨构造体系,构造演化及其形成机制。作者认为,阳泉矿区地质的构造格局是东西向构造带和新化夏的构造带互相复合造成的,矿区内煤系底部的岩浆岩侵入体,在新华夏系南北向扭力作用时起了砥柱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渭北地处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秦岭纬向构造、新华夏系构造和陇西帚状构造的复合部位。区内各种构造形迹的展布均不同程度受到这些构造体系的控制和干扰,但自中、新生代以来,本区主要构造形迹的展布是受祁吕弧型构造控制的,特别是它的较低级构造成分,在区内构成明显的多字型构造型式,控制了本区地下水的埋藏,分布和赋存规律。  相似文献   

16.
本区金属矿产资源以钨、锡、铌、钽、铅、锋,锑、汞及重稀土为主。矿床产于燕山期花岗岩体内及外接触带附近,受新华夏系、华夏系及东西向复合构造控制,并与泥盆系天子岭组和帽子峰组关系密切。矿床分别以宝山岩体和宝岭矿区为中心,向外成矿温度渐次降低,形成稀有金属、钨锡、多金属、锑和汞等五种不同矿化类型。  相似文献   

17.
水系沉积物测量是一种效率高、效果好、又可适应多变的地质与表生环境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因此我们选择成矿有利地段,开展了1/10万~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扫面,其面积达3万多平方公里,圈出38个与内生矿床有关的异常带,与外生矿床有关的异常区带34个.对工作区主要矿床及不同地质体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进行了研究,找出规律,为圈定找矿远景区提供了依据. 地质概况工作区位于雪峰山以东,江南古陆南缘,属中国东部新华夏系二沉降带的范畴.新华夏系构造十分发育是本区的突出特点,主要表现为北北  相似文献   

18.
对研究区构造形迹成因及新华夏系构造在本区内反映较明显等情况进行了分析,根据构造特征分析总结了其对含煤地层的控制与影响,并对本区含煤性的变化规律、煤层的分布规律、煤层结构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规律性的分析,进而揭示了本区聚煤盆地的形成、发展及展布规律。  相似文献   

19.
江西虎家尖银金矿区构造特征与矿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虎家尖银金矿区位于华夏系婺源-万年断褶带的南段,以NE向压扭性断裂带为主要构造型式。NE向压扭性断裂的成生演化,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早期为左行压扭活动阶段,主要表现为塑-脆性形变;中期阶段以张扭性的脆性形变为主;晚期则显示出右行压扭的塑-脆性形变特征。笔者认为,矿区构造活动早期受华夏系应力场的控制,晚期受新华夏系应力场的制约,并认为矿区NE向断裂是新华夏系泰山式构造与华夏系构造复合的产物。
NE向断裂带也是矿区最重要的成矿控矿构造,其中虎家尖-峡岭(水库)断裂带北亚带控制矿区主要的银、金矿化带,南亚带则以银金和钨锑矿化为主;而库田-唐家边断裂带主要控制钨矿化.此外,矿体的分布、形态、规模、富集程度、矿化形式及矿化类型,均与NE向压扭性断裂的形变阶段有关,显示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20.
114铀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师先 《矿床地质》1983,2(4):61-68
114矿床位于南岭伟向构造带大东山-贵东亚带,粤北山字型西翼,系产于碳酸盐岩断裂带中的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单铀矿床。铀矿体主要产于石炭纪和二叠纪地层中,受新华夏系北西向张性构造复合早期构造带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