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银的赋存形式及银矿物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床产在燕山期花岗岩外接触带,受北西向层间滑动构造破碎带控制。含矿热液沿构造破碎带充填,形成规模很大的、连续性极好的、银锡铅锌均分别达到大型的复合矿体。成矿具多成因、多期、多阶段的特点。银主要呈银矿物形式存在,银矿物又主要是多阶段的银锑-银铜锑-银铅锑等硫盐矿物。银矿物粒度很细,多呈包嵌形式存在,与方铅矿关系特别密切。经矿相配合能谱系统研究,辅以部分单矿物分析,初步查明其分布、富集、相互关系及矿物物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高子英 《云南地质》1996,15(1):91-102
白牛厂矿床为由花岗岩浆提供热源、部分成矿流体及部分成矿元素,主要由Z-等地层提供成矿元素,古大气降水的深循环及构造运动成矿起了重要作用的叠生矿床。由于燕山期构造作用和先期构造的活化,致使燕山期上侵岩浆压力降低,岩浆内部物理化学失衡,发生液态分离,分离出的含矿热液与大气降水一起。,  相似文献   

3.
郭沅芬 《湖南地质》1994,13(1):33-35
东岗山银多金属矿床有三种类型,其中最重要的是锡石─硫化物型银矿床。银形成于硫化物成矿后期的硫锑铅矿─方铅矿─黄铜矿─银黝铜矿阶段。银的赋存状态有三种:①以独立矿物相即银黝铜矿的形式赋存于主要矿石矿物之中;②以类质同象替代状态产出,并且不排除次显微状银黝铜矿存在的可能性;③在氧化带的下部则为次生的辉银矿。  相似文献   

4.
云南白牛厂沉积喷流型银多金属矿床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系统的岩矿芯和地表实测岩相剖面的研究,采用多种测试手段和沉积环境分析方法,较全面地研究了白牛厂含矿地层∈2t^a的沉积相特征。结论认为:(1)含矿地层∈2t^a是由滑塌浊流沉积、深水灰岩、热水沉积、黑色页岩和滑塌碎屑流沉积五个微相构成的次深水盆地相沉积;(2)含矿盆地是一个位于裂陷海槽断裂斜坡带上部的次级断层海底凹陷。凹陷内受北台南隆上碳酸盐障壁的保护而呈一种欠补偿的深静水还原环境,有利于  相似文献   

5.
贺安生 《江苏地质》1993,17(1):43-48
笔者曾对苏州西部地区进行了近两年的野外和室内工作。对这一地区的成矿作用地球化学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现就其中的遇里矿区中银的赋存状态作如下讨论。地质概况区域发育地层有泥盆系至白垩系及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泥盆系的茅山群、五通组至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黄铁矿的化学成分标型、微量元素标型和热电性标型的研究得出该矿床属热液喷流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7.
赵波  高子英 《云南地质》2000,19(1):97-101
在矿床勘探、开采等地质工作中 ,需要知道矿体矿量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 ,然而 ,用传统的方法无法完全满足这一要求。采用“点储量”方法研究矿体矿量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 ,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9.
上犹焦里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赞春  唐尚熹 《江西地质》1990,4(4):357-369
  相似文献   

10.
柞水银硐子特大型银多金属矿床矿物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方维萱 《矿物学报》1999,19(3):349-357
本文主要讨论银硐子特大型银多金属矿床矿物地球化学特征,显微构造的矿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银,铜主要富集于不同成分的沉积纹层过渡部位、斜交层面的密集劈理区、S形,X形裂隙构造中,本矿床的成矿成晕过程可划分为三个成矿期,五个成矿阶段,泥盆纪海底热水同生沉积成矿期中,第一阶段为菱铁矿-铁白云岩热水沉积-交代成矿阶段;第二阶段为银-多金属海底热水混合同生沉各成矿阶段;第三阶段为铜、银-铜、钡海底热水同生沉积成  相似文献   

11.
兰坪白秧抨铜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洪亮 《云南地质》1997,16(1):105-108
  相似文献   

12.
13.
云南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白牛厂超大型银多金属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形成的长期性及多阶段性的研究认为: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是热水沉积—叠生成因矿床,早期呈现寒武纪的热水同生沉积成矿作用,晚期为燕山期花岗岩浆热液成矿作用。该矿床是热水沉积成矿作用与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叠加成矿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银硐子银铅多金属矿床,产于中泥盆统青石垭组一套复理石建造中,层位稳定。本文通过矿床的铅、硫、氢、氧等稳定同位素的研究,探讨了该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泥盆系下伏基底地层,矿石硫来源于泥盆纪海水的无机还原,成矿溶液介质水为泥盆纪海水。成矿温度70~173℃,压力200Pa,成矿溶液盐度10.9~45wt‰(NaCl)。认为该矿床为一弱改造的海底喷流(热卤水)沉积型银、铅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特征,对矿区岩浆岩、围岩和矿石的稀土元素进行了ICP-MS分析测试。花岗岩稀土元素组成表现了较强的Eu负异常和弱的Ce负异常。围岩稀土元素特征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热水沉积成因。矿石的稀土元素组成大致可分为两组:一组矿石表现为Eu正异常或无异常和Ce负异常,反映喷流沉积稀土元素组成特征,主要是距离花岗岩体较远的白羊矿段,指示成矿热液为温度较高(>250℃)、相对还原的流体,另外,Eu正异常和Ce负异常同时出现,说明矿石沉淀时较高温度的流体与少量的海水发生了对流混合;另一组矿石表现出与岩浆岩一致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模式,显示岩浆热液叠加改造成因,主要是距离花岗岩体较近的穿心洞矿段和对门山矿段。两组矿石稀土元素组成特征总体来说随着花岗岩体距离的变化而变化。根据岩浆岩、围岩和矿石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由喷流沉积形成主矿体,燕山期花岗质岩浆活动对矿体部分叠加改造。  相似文献   

16.
许多学者探讨过菌藻生物与形成南京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的预富集作用。然而,生物成矿作用是一个随地质作用的发展而发展演化的过程,本文详细研究了矿床中的矿化生物以及矿石中的吸附有机质,证实它们源自菌菏生物,结合非打开性的红外和荧光光谱方法以及打开性的GC-MS分析,重点研究了矿床中发现的有机包裹体,检测出成矿流体中的系列生物标志化合物,证实成矿流体中的有机质也源自菌藻生物。根据成矿流体中有机质特征,矿石中成矿元素闻的关系以及有机质中所古的金属元素,论证了这些源自苗藻生物的有机质、有机流体对成矿元素的活化迁移和还原沉淀作用,建立了生物-有机质-流体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17.
银冶岭银多金属矿床赋存在中元古代高于庄组中,矿体受地层层位控制,产状与地层一致,矿床为早期热水沉积,后期热液叠加的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18.
钟庆禄 《江苏地质》1998,22(1):56-61
南京栖霞山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是目前华东地区最大的铅锌银矿床,其成因类型为“断褶带内碳酸盐岩建造中的双循环热(卤)水后成层控型矿床。矿床的发现发展经历了单一锰矿找矿阶段、铅锌矿找矿阶段和银、金矿找矿阶段,并已逐步进入铜矿找矿阶段。几十年来,随着找矿工作的不断深入,矿种不断增高,储量不断扩大,矿床经济价值不断提高。此种发展趋势还将继续,并有可能发现铅等新矿种。  相似文献   

19.
20.
杨时惠 《矿物岩石》1995,15(1):26-34
本文在概述矿床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根据矿相学研究和电子探针等测试结果,系统的论述了甲马赤康多金属矿床物质成分可综合利用的金、银、铋、钴、镍的赋存状态及其矿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