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网络化服务方式,构建面向服务的海洋测绘信息分发平台,遵循面向服务体系架构解决了海洋测绘数据发布难题,向各类用户提供专业信息推送和技术服务,保证了海洋测绘信息的现势性,提升了海洋测绘信息化网络化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2.
网络环境下海洋专业图书馆的信息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鹰 《海洋信息》2003,(4):6-7,3
本文在分析海洋专业图书馆信息服务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网络环境下海洋专业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提出应重点开展特色馆藏的数字化与服务、文献传递服务、网络信息组织与导航服务、海洋科技查新服务、国际水科学和渔业情报信息共享服务和专题文献跟踪与分析服务,推动海洋专业图书馆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专业图书馆信息服务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研用户文献需求、图书馆管理对象、业务内容等发生了转变。为了适应数字环境和科研环境的变化,海洋专业图书馆应当加快从传统信息提供服务模式到个性化、知识化服务模式的转变,探索海洋专业图书馆知识服务平台的建设模式,以科研用户需求为导向,依托先进的元数据仓储技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以及数据关联挖掘技术,充分发挥图书馆丰富的资源优势和信息服务能力,为读者提供个性化、学科特色以及一站式的知识服务。  相似文献   

4.
国家海洋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由一个主中心和若干分中心组成,基于互联网面向社会公众进行海洋科学数据共享服务。该平台系统基于B/S架构设计实现了数据服务、产品服务、地图服务、定制化推送服务和个人中心等前台系统功能,以及数据/产品更新发布、综合信息更新发布、用户管理与审批、系统运行状态监控等后台维护功能。本文综述了该平台系统的总体设计和技术实现。  相似文献   

5.
网络环境下 ,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变化发展 ,即服务范围、服务模式、服务质量等进行了论述 ,并提出了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海洋图书馆现有普适化服务模式已无法满足海洋事业发展和满足科研用户个性化需求。文章对图书馆小数据的类型和作用进行了分析。为准确发现科研用户需求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海洋专业图书馆应基于图书馆小数据的采集、融合、分析和管理,构建科研用户画像,并应用于知识发现系统、个性化定制和推荐、虚拟社群等服务模式中,提高科研服务的精准化。  相似文献   

7.
为了保障县市局气象资料的正常接收,提升气象监测、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资源利用能力,使县级气象部门在气象资料的信息量、时效性和可靠性方面有大的提高。文章介绍了县局CMACast系统结构,县级CMACast系统应用,资料推送以及软硬件工作环境,并对系统的常见故障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汪栋  张杰  范陈清  孟俊敏 《海洋科学》2016,40(4):108-115
基于浮标和步进频率微波辐射计(SFMR,Stepped-Frequency Microwave Radiometer)数据对NASA JPL(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和RSS(Remote Sensing Systems)公司分别发布的已广泛应用于全球海面风场观测的ASCAT(Advanced SCATterometer)散射计风产品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两者风速在中低风速(15 m/s)时基本一致;高风速(15 m/s)时RSS风速整体高于JPL风速。通过浮标数据对比,风速15 m/s时两者风速精度一致;风速15 m/s时两者风速RMS相当,但JPL和RSS风速分别低估和高估。利用SFMR数据检验表明RSS风速与SFMR风速一致性更好。两者风向精度在低风速(5 m/s)时较低,但随风速增加而提高并趋于稳定。该研究结果对相关科研人员的ASCAT散射计风产品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海洋数字图书馆建设概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在探讨数字图书馆建设关键技术的基础上,从图书馆门户网站、海洋特色数字化资源、海洋文献检索服务系统和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建设等方面,概述了海洋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实践,以推动海洋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介绍海洋专业图书馆馆藏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网络环境下海洋专业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在信息时代 ,无论是从服务方式上还是从服务手段上 ,如何转变传统的观念与做法 ,提出了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2.
六种遥感海表温度产品的比对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产品是研究全球海洋大气系统的重要数据源, 在海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对2007年1和7月的六种不同SST产品(AVHRR-only, AMSR+AVHRR, NCODA, RSS, RTG-HR和OSTIA)在南大洋阿古拉斯回流(Agulhas Return Current, ARC)与绕极环流交汇区域的产品特性进行了比对统计分析, 包括SST分析、SST梯度分析、统计参数分析和波数谱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产品之间SST时空变化分布的整体趋势一致, RTG-HR在空间分布上过于平滑, OSTIA解析的大洋锋面最弱, RSS包含噪声较多, NCODA相对其他产品存在较大偏差。发现在AVHRR数据的覆盖率较好的情况下与以红外数据构建的AVHRR-only相比, AMSR数据并不能提供更多的SST信息, 反而会降低产品的空间解析能力。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海洋环境预报主要包括数值预报和经验统计预报,预报技术多依赖于物理模型,存在一定的技术瓶颈.本文利用Remote Sensing System(RSS)提供的微波优化插值海表面温度数据,以南海为例,在研究了深度学习预测海表面温度原理和技术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长短期记忆网络(Convolutiona...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可视化编辑器和多数据源适配技术,基于B/S架构设计开发出一套海洋观测数据实况速报系统。海南省海洋观测数据实况速报系统主要包括系统管理、参数设置、观测数据、文件导出、信息推送等5个功能模块,实现观测数据报文的采集、传输、解析、入库,并且将海洋观测数据以直观的图文方式展示。海南省海洋观测数据实况速报系统投入运行以来,稳定可靠,第一时间为海洋灾情管理决策部门提供信息服务,为防灾减灾方案制定和应急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从健康教育的提出背景、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健康教育的逻辑起点及实践策略三方面出发,以湖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探讨中医药院校图书馆与中小学健康教育双向链接的路径,实现中医药院校图书馆“环境育人”职能的优化。研究认为,中医药院校图书馆健康教育的行动路向包括运用场景思维连接学习需求与场馆空间、聚焦新一代信息和技术推动健康教育个性化、转向开放性的健康教育学科服务职能。其实践策略包括以下3个方面:1)价值契合。促进中小学价值观培养;2)角色重构。健康教育的设计者与参与者;3)环境支撑。协同推进健康教育基础建设。  相似文献   

16.
介绍当前形势下海洋技术资料的重要性及计算机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给海洋科技资料图书馆带来的影响,指出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互补性,对现在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及新型功能服务进行探讨,论述海洋资料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强调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对做好海洋科技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正在迅速改变着科研主体的科研环境,影响着科研用户的信息行为,对包括科研图书馆在内的信息服务机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文章分析了数字信息环境下科研活动的新特点以及信息需求变化,探索面向海洋专业研究所的信息组织与知识服务策略。  相似文献   

18.
海潮负荷形变是我国沿海GNSS实时观测的重要误差源之一,分析和确定最优海潮模型进行负荷改正,有助于提高GNSS解算精度和可靠性。利用沿海33个验潮站连续3 a的实测潮位资料,以8个主要分潮(M2、S2、N2、K2、K1、O1、P1和Q1)的潮高和方根(Root Sum Squares,RSS)为评价指标,对最新全球海潮模型FES2014、EOT20和TPXO9在中国沿海的模型精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3种最新海潮模型相比其前期版本(FES2004、EOT11a和TPXO7.2),在中国沿海的模型精度整体改进幅度分别为72.39%、67.73%和31.37%;3种最新海潮模型中,FES2014在中国沿海的RSS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7.91和7.75 cm,模型精度相对最高,EOT20的模型精度略低于FES2014,二者精度均显著优于模型NAO.99jb和NAO.99b(后两处模型在先前研究中被认为在中国沿海精度较优),...  相似文献   

19.
海洋大数据具有分布式获取的特点和一体化应用的特性,分布式网络环境下海洋大数据服务技术是避免"信息壁垒、信息孤岛、重复建设"的重要途径。从海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需求导向的角度,论证了海洋数据共享与信息服务的辩证关系;提出了基于统一时空数字地球模型构建海洋大数据空间关联的空间抽象坐标参考基准的技术方法;解决了分布式网络环境下的海洋监测与调查数据标准化格式网络发布、海洋再分析产品数据主动推送,海洋业务数据定制等3项关键技术;实现了以"多中心、多节点"为特征的分布式网络环境下海洋大数据服务模式。结合我国数字海洋信息基础框架的专网环境下的实验,验证了其可行性并结合"智慧海洋"建设,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与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0.
许军  桑金  刘雷 《海洋测绘》2017,(6):13-16
基于POM(princeton ocean model)模式与blending同化法,采用逐步同化卫星测高沿迹分析结果、中期验潮站成果与长期验潮站成果的方式,构建了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1'×1'的13个主要分潮的精密潮汐模型。精度评估表明11个主要分潮(天文分潮与浅水分潮)的总体综合预报误差RSS优于9.7cm。分辨率及在中国沿海的精度都优于全球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