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了新疆地磁台阵的测点分布、测点设备构成情况以及运用VPN技术将地磁台阵观测系统接入地震行业网、VPN网络建设等情况。在新疆地磁台阵中应用VPN技术,实现了地震行业网对地磁台阵设备的远程管理和数据交换,随时获取数据信息,并能够对地震前后观测信息短临变化进行快速跟踪。  相似文献   

2.
“十五”期间,我国分别在四川西昌、甘肃天祝和重庆三峡地区架设地磁台阵3个,约27个台点。密集型地磁台阵野外架设条件要求相对较高,在我国尚无完整可靠方案供参考。笔者依靠四川西昌台阵建设实际情况,进行野外模拟实验安装,对安装中的材料、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实用的架设方法。  相似文献   

3.
杨杰  李琪  袁伊人 《地震学报》2021,43(2):215-226
利用有界影响估计地磁转换函数,分析了2013年3月3日云南洱源MS5.5地震前后滇西北地磁台阵各测点的地磁转换函数及地磁实感应矢量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震前1—2个月云龙测点和洱源测点多个周期的转换函数实部绝对值存在变大—转折—恢复的过程,异常变化幅值超过1倍标准差,其余震中距较大或距离余震区较远的测点震前转换函数无明显...  相似文献   

4.
利用滇西北地磁台阵8个测点的秒采样观测数据,对短周期事件的地磁三分量变化幅度进行统计,得到不同周期的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变化幅度比值ΔZ/ΔH在观测区的空间分布,由此推测地下存在一条NNW走向的高导带,从地壳延伸至上地幔,且位置随深度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5.
地磁测深是了解地球深部结构的一种有效手段.为了进行地磁数据的反演,通常将地磁台站记录的时间序列磁场信号转换为C-响应函数.三维地磁测深反演结果的分辨率与地磁台站的分布和C-响应的质量密切相关.稀疏的国际地磁台站直接导致全球三维反演结果分辨率较低.中国地区拥有世界上相对较密的地磁台阵.充分利用地磁观测数据,提高响应函数质...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7~2019年地磁观测数据,利用多台对比的方法,分析了拉萨地磁台的地磁观测资料。结果显示:拉萨地磁台各分量绝对子夜均值年变化趋势与狮泉河地磁台、乾陵地磁台基本一致;拉萨地磁台日变化曲线存在干扰较多,通过与临近地磁台站对比,可以清晰地识别干扰变化,进而准确地对干扰数据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CHAOS-6地磁场模型计算1997—2016年中国大陆地区34个地磁台站模型值,分析比较模型计算值与台站实测值之间的差异,利用国际参考场模型IGRF12计算结果进行佐证。结果表明:地磁异常场模量△T作为地磁台站观测环境的一种标志,年变化显示:①中国大陆地区34个地磁基准台绝大部分位于地磁正常区或弱磁异常区,只有少数几个地磁台位于强磁异常区;②判断1个地磁台的地磁场环境,只测量总强度(F)是不够的,必须进行三分量绝对观测,利用地磁异常场模量△T评价地磁台的地磁场环境更全面、更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地震局于2014年9月至10月在山西北部恒山断裂带两侧布设5套GM4磁通门磁力仪,形成小口径地磁台阵,获取地磁三分量的观测资料。文章针对仪器运行以来的观测数据质量进行分析评价,并对仪器运行管理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地磁台网观测能力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中国地震局地磁台网的观测能力与国际上发达国家之间的优势和差距,本文从固定地磁台站和科学观测台阵两个方面对国内外地磁台网做了一个横向对比。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固定地磁台站的观测能力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西部还需加强固定地磁台站的建设,而科学观测台阵也需在一些方面继续加强。  相似文献   

10.
利用云南地磁台阵5个测点的秒采样观测数据,提取了发生在云南台阵附近宾川MS5.0级地震前的地磁异常信号。通过对地震前后2个月内各个测点极化值SZ/SH时间序列的分析,发现极化值SZ/SH的幅度在震前半个月有明显的增强,而且异常幅度和震中距成反比。同时,通过4个测点极化值SZ/SH时间序列与Dst指数的对比,确定了这种异常幅度的增强并不是由空间电流体系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地震地磁野外观测的需求,开发研制了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野外同步观测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接口单元、采集控制(CPU)单元、无线单元、传输网络、计算机控制中心等组成。该系统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具有远程唤醒及休眠、校时等服务功能,也可应用到地磁台阵的数据传输与同步工作中。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用地磁总场对磁性目标定位的方法.以远场磁偶极子原理构建了地磁总场的测量阵列,设计了阵列对目标的定位算法,求解中采用二重梯度算法消除了地磁总场随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不均匀对目标定位的影响.实验验证了这种二重梯度算法的有效性.利用MATHCAD对定位算法中的非线性方程组进行了仿真,采用LINGO软件求解了阵列方程组.在松花江沿岸某地,用光泵磁传感器阵列对航行中的目标船进行了定位实验,所测磁场数据曲线与理论曲线完全吻合,证明了定位算法物理模型的正确性.提出了改进的磁场梯度偏置定位算法,进一步提高了目标定位精度.实验证明了这种地磁总场目标定位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喀什地磁台数字与模拟记录K指数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海军  高守全 《内陆地震》2007,21(4):348-353
介绍了喀什地磁台地磁数字记录K指数的计算机FM I测定方法和传统的模拟测定K指数方法,分析比较了数字和模拟测定K指数存在的差异和原因。与国家地磁台网2005年统计的平均数据进行了比较,数字记录测定比模拟测定的值更好,数字记录更真实、更准确地反映出地磁场活动状态,因此在实际量算K指数时应以数字测定为准。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前的地磁场日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来很多学者报道强地震前地磁日变化异常现象.本文利用地面地磁观测台站分析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ML=8地震前约37天的地磁场的日变化特征,探讨了地震前地下电磁感应磁场的相对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在地震之前,成都台(CDP)观测到地磁日变化的形态与其他台站相似,未见与地震相关变化; 2) CDP的Z/H高于周边台站,在4月20日Z/H出现一个最大峰值(>2.5); 3)以4月20日为分界点,成都CDP台站的Z/H与恩施ENS台的Z/H的比值RCDP/ENS先增加后降低,周期越短变化趋势越明显.这些结果间接反映了震前CDP台地球内部电导率的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使用滇西北地磁台阵8个测点2012年6月1日—2013年5月31日记录的短周期地磁数据, 计算得到各测点的谐波振幅比时间序列变化曲线. 该曲线显示: 各测点的谐波振幅比YZHy和YHD在2013年3月3日普洱MS5.5地震前均呈显著高值, 发震前则刚好是由高转低再上升的一个转折点; 而谐波振幅比YZHx没有出现类似的异常变化. 其次通过对台阵区地下电导率结构的定性分析, 对该计算结果予以解释. 对于地磁短周期垂直分量反相现象和威斯矢量分布的分析结果表明, 地下存在着近似南北走向的电导率异常带. 由于台阵区域YZHy和YHD的异常变化代表南北向地下电导率变化和地下电导率不均匀, 因此谐波振幅比的变化与电导率异常带的分布一致, 表明谐波振幅比的变化与地下电性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The geomagnetic daily variations of vertical component, which were recorded by geomagnetic array in Jiangsu Province, a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method of multichannel Wiener filter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aily standard errors between raw data and the actual output of the filter for the nearest stations away from epicenter a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ordinary level before the Huanghai earthquake, especially three days before, then returned to normal after the earthquake.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is paper appeared in the Chinese edition ofActa Seismologica Sinica,13, 76–79, 1991. The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the Chinese Joint Seismological Science Foundation.  相似文献   

17.
A series of geomagnetic induction studies has been undertaken in Scotland since 1973. It includes the operation of two geomagnetic arrays, one over northern Scotland and the other over southern Scotland, subsequent individual station and small-scale geomagnetic array studies, and three sets of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s which traverse Scotland from the Lewisian Foreland to the English border. Th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interpretation of induction data from an island located in the subauroral region are discussed qualitatively and the manner in which both coast and source field effects can be accounted for, is described. The geomagnetic deep sounding data (GDS) from all the observation sites have been collated, and examples of hypothetical event contour maps and traverses across the Great Glen and of individual events from the northern array are presented. They indicate that significant lateral variations in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structure within the crust and upper mantle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major geological faults in the region. Examples of the results of the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s are also presented, together with an outline of the procedure used for one- and two-dimensional modelling. Models of the geo-electric structure in both northern and southern Scotland have been obtained. These show distinctive features which are compatible with the qualitative interpretation of the magnetovariational data. For example, the major granitic blocks are highly resistive while regions of relatively low resistivity exist at upper crustal depths near the Great Glen, Highland boundary and Southern Uplands faults. A zone of low resistivity exists at lower crust-uppermost mantle depths throughout much of the region, the lowest value occurring under the Southern Uplands.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地磁总强度变化记录近似确定局部感应磁场中的传递函数A,B.在求解过程中采用分辨率高、功率估计可靠性较强、适合短长度资料分析的SOMPI谱分析方法,提高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度.通过与三分量计算结果相比较,证实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据此,提出在无三分量记录地区用核旋仪台网研究地下电性结构横向不均匀性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地磁总强度变化记录近似确定局部感应磁场中的传递函数A,B.在求解过程中采用分辨率高、功率估计可靠性较强、适合短长度资料分析的SOMPI谱分析方法,提高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度.通过与三分量计算结果相比较,证实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据此,提出在无三分量记录地区用核旋仪台网研究地下电性结构横向不均匀性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