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层状云播云线源非均匀、非定常输送扩散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余兴  戴进  郭建侠 《高原气象》2002,21(3):288-295
大多数层状云播云线源输送扩散模式常采用一些不合理的假设,使得输送扩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一些物理过程被忽略。烟团轨迹模式能够处理源参数和气象要素的时空变化,适用于各种尺度和各类源的输送扩散模拟。因此,本文建立了一个模拟层状云播云线源输送扩散的三维时变烟团轨迹模式,并考虑了地形,垂直风切变作用,播云参数的时空变化和线源的湿清除效应。增雨作业实例我的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模拟的播云线源输送扩散特征与输送扩散的基本理论和一般规律相吻合,并且再现了非垂直(与风向上)多条播云线源非均匀非定常的输送扩散特点。浓度等值线水平,垂直分布均不规则,比均匀定常点源更为复杂,整体不满足高斯浓度分布,表明在这种情况下均匀定常模式已不适用。另外,模式能够精确地模拟出播云线间的精细结构。  相似文献   

2.
针对人工影响天气飞机播云作业效果评估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拉格朗日粒子扩散模式FLEXPART-WRF的催化剂催化范围模拟评估方法.以典型催化剂碘化银为例,开发催化剂物理化学特性参数清单模块,结合飞机播云特点和模式源项特点,将飞机不规则线性播撒方式离散化为连续移动点源播撒方式,实现模式对飞机播云的模拟能力.通过对一次飞机播云作业的模拟试验,证实了模拟评估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蔡尔诚 《气象》1982,8(6):11-13
单站(局地)观测到的云,不仅是代表观测场上空的一个“点”,还是方圆几十公里到一百公里左右的一个“场”。为了了解这种中小尺度的云场对地方降水预报的可能性,我们作了以下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4.
张自国  夏彭年  薄玉华 《气象》2006,32(S1):44-47
自1987年开始,内蒙古自治区几乎每年都要配合森林朴火进行人工增雨作业。作业多次采用“双区催化播云増雨技术”,即考虑催化剂的扩散状况及其在云中的增长过程,除在靠近火区的上风方作适量播撒外,还在远离火区上风方2至3小时高空风路程处设置另一个“远催化区”进行大剂量播撒,以延缓该云区的成雨过程,调节降水的局域分布,使之集中于火区,达到扑火的目的。通过对多年实际作业中类似技术的总结,针对这一播云催化技术模型的作业设计要点和试验设计要点进行讨论,给出了较为完整实用的“双区催化”播云增雨技术方案模型。  相似文献   

5.
提出人工增雨机制和“播云温度窗”概念,分析了红河地区增雨作业可播撒区高度的年变化值,对现行增雨作业火箭和云体可播区高度进行分析,得出:人工增雨不仅仅是对云体发射几枚增雨火箭弹就可以达到增加降雨,而是要根据作业时间、地点、天气条件、云体可播区高度和选择适合的增雨火箭等进行科学分析,并充分利用现代天气预测方法和大气探测手段,实施有效的人工增雨作业。  相似文献   

6.
层状冷云人工增雨可播性实时识别技术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综合分析了4次层状冷云人工增雨过程的雷达回波、粒子测量系统(PMS)探测资料,以及GPS定位资料,提出应以PMS的FSSP-100探头探测的云中粒子浓度以及2D-C探头探测的云中大粒子浓度作为判别云中可播性的主要技术参量,并发展了层状冷云飞机人工增雨实时监测指挥技术。FSSP-100探测的粒子浓度不小于20/cm3的云区才具有一定的可播性。其中2D-C探测的大粒子浓度小于20/L时,可确定为强可播区,否则为可播区。  相似文献   

7.
利用雷达回波参数分析雪的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霞  马翠苹 《气象》1996,22(2):44-47
利用一次稳定性降水云系的713雷达观测资料,分析了云顶温度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该次过程有57%-70%的云系符合Grant提出的“播云温度窗”指标。  相似文献   

8.
选择耐寒冬小麦品种,采取分期播种及平行观测的方法,研究了小麦壮苗安全越冬的措施。以温度为指标确定了保护地的最佳播期和小麦越冬前需积温。  相似文献   

9.
播云     
人工影响天气(播云)计划的目的是:增加降雨或降雪,以解决供水和(或)水力发电的需要.人工播云计划的发起者们认为这些计划使降水的年平均泾流量增加了5%~15%.在过去35年以上的时期内,各种统计分析方法被用来对这些计划的效果进行评价.进行精确的评价是困难而花费昂贵的,但是却表明有些风暴能够依靠人工播云技术提高“水汽转变为降水”的自然效率. 加利福尼亚州水资源部在菲什尔河流域的较高地区设计了一项人工影响天气计划.1988年夏季以前,这项设计来为州的水资源计划增加供水量的人工影响天气计划,已在  相似文献   

10.
简讯     
中国气象学会于10月30日至11月5日在四川峨眉召开“云与天气”学术会。代表们从实践经验和理论证明云的演变是预测未来天气的重要依据。我省绍兴站钟吉铭的“夏季云天观测与天气”,瑞  相似文献   

11.
LC播撒设备研制与播撒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制出一套适于陕西播云作业的液态二氧化碳(LC)播撒设备,开发LC催化技术方法,通过试验得出最佳播撒速率,提高作业效果;根据播云作业需要提出技术指标,并进行地面、空中试验(包括静态、动态试验)。结果表明:LC的纯度是决定喷撒质量的关键;当环境温度较高时LC小粒子浓度较高,谱型较窄,当环境温度较低时粒子谱明显拓宽,峰值浓度降低;地面使用0.6mm喷头,喷撒速率为10~12g/s,喷头距离激光束为10cm时,PMS粒子测量系统检测到LC粒子谱宽在0.5~175pm之间,小粒子平均总数密度为146个/cm^3。冰雪晶平均总数密度为71个/L;陕西春、秋季适宜催化的降水云系云体温度较高,LC宜作为播云首选冷云催化剂。当播撒率为10~12g/s时,作业数分钟后.机载PMS粒子测量系统和地面雷达检测到云物理响应参数与云的本底值对比分析证明:播撒LC有利于云水向雨水的转化,催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前苏联防雹技术在阿根廷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门多萨省的防雹史在阿根廷的门多萨省 ,早期防雹是作为一项土地保险业务 ,后来由于巨额损失使保险无法继续维持。到了1958年 ,一系列的实验首先从播云系统开始 ,当时法国南部建立了一套播云系统 ,该系统由120个地面发生器组成 ,发生器用于燃烧被AgI酸液浸透过的煤。用这套系统 ,门多萨省开始了一系列的防雹试验。之后 ,到了1974年 ,国家防雹计划出台 ,并且随着系统的发展 ,出现了3个阶段 :(1)1970~1978年 :发展了观测系统、开展了降雹与农业灾害的分析。(2)1979~1981年 :是系统建设和机构成立的时…  相似文献   

13.
玉米生产在晋中地区具有战略性重要地位,但十年九旱的气候特征,使玉米生产几乎年年面临一个难过“三关”的问题,即春旱难过播种捉全苗关、抽雄叶丝期难过“卡脖子”伏旱关、灌浆期难过初霜冻危害关。本文通过对玉米生产中气象条件的分析,提出以适时旱播促使玉米生育期提前来避过“三关”夺取高产,这一科技措施已被晋中各地采用并证明为玉米生产过“三关”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华北层状冷云降水微物理特征及人工增雨可播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孙鸿娉  李培仁  闫世明  孙国德  晋立军  封秋娟 《气象》2011,37(10):1252-1261
利用DMT探测平台对2009年3月11日山西云降水观测外场试验区的一次云降水过程实施了综合探测,综合分析了此次云降水过程的宏微观物理特征。计算了云中过冷水含量距0℃层高度(1500m)的垂直分布:云中过冷水含量最大值出现在0℃层高度以上400 m处,其最大值为0.416 g·m^-3,之后随着距0℃层高度的增加,云中过冷水含量迅速减小,到0℃层高度以上600 m处基本为最低,之后直到云顶,云中过冷水含量维持低值。CDP探头探测的云中粒子浓度以及CIP探头探测的云中大粒子浓度应作为判别云中可播度的两项主要指标,CDP探测的粒子浓度不小于30个·cm^-3的云区才具有一定的可播度,其中CIP探测的大粒子浓度小于10个·cm^-3时,可确定为强可播区。云滴浓度随高度变化呈多峰分布,云中粒子谱型主要为双峰或多峰型。此探测过程中典型区域的粒子谱中均出现第二峰值的区段,分析表明只有当云粒子浓度不小于30个·cm^-3时,相应云区才具有一定的可播度。  相似文献   

15.
如果依据对能够产生降水的云、雨和天气形势所做的全面气候学考查之后确认,正确地应用PEP计划提供的现有催化方法进行播云作业,能够使云和降水多次出现经得起检验的变化,那么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要精心制作一个设计方案,这对于在设计方案中系统地规划诸如合适的试验地点、季节、催化剂、播云指标和效果评价等方面的功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IASI可提供高精度的大气垂直温度和湿度信息,能够探测台风结构特征,有效弥补台风影响区域观测资料稀缺的不足。以WRFDA三维变分同化系统为基础构建IASI同化试验平台,实现McNally提出的MW云检测方法,并调整参数形成大阈值的LMW云检测方法,以超强台风“红霞”(1506)和“莫兰蒂”(1614)为试验个例,对IASI观测资料进行同化对比试验。对于台风“红霞”,MW云检测方案对于高层通道299保留的观测数目仅为大阈值LMW云检测的16.2%和WRFDA系统默认的MMR云检测的9.2%,对于底层通道921分别为3.3%和2.6%。但是MW试验分析场强度最强,获得的72 h台风路径预报最接近真实路径,路径误差最小。两个台风个例试验结果相似,表明有效的云检测过程能提高IASI资料同化分析场的准确性,同化IASI资料有利于改善台风预报技巧。   相似文献   

17.
对酒泉“清晨团团云,午后雷雨临”的观测验证黄雁(酒泉国家基准气候站酒泉735000)引言云是天气变化的排头兵。天空云彩生消衍变千姿百态,变幻无穷。但只要注意积累,坚持观测与记录,运用气象理论进行总结分析,便端倪可察,有规律可找。“清晨团团云,午后雷雨...  相似文献   

18.
再论“适期早播,缩短播期”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期早播”经过许多科技人员同农民一道进行大量科学试验,早已证明,是一项趋利避害,增加产量的有效技术措施。笔者追随一些农业专家,也多次提出本地的春耕播种,要做到“适期早播,缩短播期”,也曾建议将“适期早播,缩短播期”纳入科学种田的技术流程。这次我们又...  相似文献   

19.
层状云中飞机人工增雨作业间距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余兴  戴进 《大气科学》2005,29(3):465-474
利用数值试验方法, 设计了4 km, 8 km和20 km 三种飞机增雨播云间距方案, 研究了不同间距对有效区域的影响.从结果分析发现, 实际形成的播云线受水平风场输送作用, 与设计的航线产生了偏离; 不同播云间距形成的投影有效面积、有效作用时段不同, 其时空分布及投影有效面积所对应的地面位置也不尽相同.另外, 提出了增雨效益的数学表达式.效益分析表明, 在相同作业条件下, 8 km间距的增雨效益比20 km间距提高31%, 比4 km间距提高了23%, 4 km间距比20 km间距提高6%, 其物理原因主要是并合作用.最后, 针对交叉和平行播云方案, 提出了设计最佳播云间距的数学表达式.  相似文献   

20.
辽阳地区春旱与玉米播期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土壤水分观测资料,结合春季气候特征,分析了辽阳地区春旱形成的主要原因对玉米不同播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辽阳大部分地区20cm耕层土壤水分常年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玉米适时早播不但能保全苗、出壮苗,而且还能减轻春旱带来的不利影响;正常年份,玉米最佳播期为4月中旬,最晚不能超过4月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