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陕西八卦庙特大型金矿床成矿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成矿地质背景、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物质运移方式和成矿富集条件的综合研究,认为八卦庙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于下地壳(太古代)结晶基底。主要成矿其和成矿方式为:晚泥盆世发育在泰岭微板块伸展背景下同生断裂伴生的海底热水喷流活动,在热水沉积洼地沉积的热水混合浊积岩相是矿区的含矿建造;华力西一印支期矿区发育的脆一韧性剪切作用控制着金的成矿过程并形成金矿体的主体;燕山期陆内运动形成的岩浆气液对金矿的再次叠加  相似文献   

2.
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是同地区寻找同类矿床的重要手段。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安徽五河河口铅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控矿因素和成矿模式进行详细讨论,认为太古宇变质基底既是该矿床的赋矿层位,又是原始矿源岩系;主要控矿因素为断裂构造,尤其是北北东—北东向和南北向断裂。推测其成矿模式为地壳物质经深部熔融、重融作用形成高温混合花岗状岩浆熔融体,侵入到地壳上层岩石,在结晶过程中,富集的气化高温初始混合岩浆上升到已冷凝或亚凝固的花岗状岩石,发生碱交代作用,导致已固化岩石中的成矿组分浸出,伴随再平衡岩浆充填交代成矿。研究结果可供五河地区寻找同类矿床参考。  相似文献   

3.
广西高龙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龙金矿为产于滇黔桂裂谷中的热水沉积型矿床.中、下三叠统为有利的赋矿层位;右江裂谷带及晚古生代坳陷区中的小隆起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构造环境,生长断裂及其旁侧长兴组中的局部洼陷是有利的控矿构造及矿化富集部位;硅化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矿化富集与黄铁矿、褐铁矿、水云母、毒砂、辉锑矿等矿物及其相应的蚀变关系密切.根据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的研究,建立了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4.
何融华 《福建地质》2014,(3):177-184
贞丰水银洞金矿床是通过成矿预测发现的以层控型为主、断裂型为辅的复合型隐伏卡林型金矿床。是滇黔桂“金三角”金矿勘查区层控卡林型金矿的典型代表。在概括水银洞金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矿区内典型金矿点构造蚀变体作了初步的研究与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资料,从成矿物质来源、成矿阶段2个方面对矿床成矿规律进行探讨,初步认为水银洞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深部的隐伏岩体;矿床可划分为沉积成岩期和构造-热液期2个成矿期。  相似文献   

5.
青海抗得弄舍重晶石型金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得弄舍重晶石型金多金属矿床为近几年在东昆仑成矿带东段新发现的典型的热水喷流沉积型金多金属矿床,目前该矿床金矿和铅锌矿的规模均已达大型以上,矿床的发现对东昆仑成矿带东段的找矿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该矿床以典型的热水沉积岩重晶石含金矿为特点,矿床受地层岩性和同生断裂构造双重控制,矿化与蚀变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带特征。研究表明硫化物中的铅主要来自地幔,硫来自海水或者海相硫酸盐。指出成矿作用经历了早期喷流沉积成矿期,主要在中低温条件下形成铅锌硫化物矿;晚期热水沉积成矿期,主要在低温条件下形成重晶石和金矿;后期热液及构造活动对矿床有了进一步的富集和改造。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凤太盆地八卦庙金矿和八方山一二里河铅锌矿的矿床地质、矿床地球化学、流体地球化学的研究,发现两类矿床δ(^30Si)分布范围与海底喷流沉积成因硅质岩的硅同位素接近,表明其属热水沉积成因。矿床δ(^34S)比较接近,但铅锌矿矿石中硫源来源更广。碳酸盐的碳、氧同位素特征显示两类矿床均具有热水沉积特点,金矿的样品更趋向于火成岩,表明受后期岩浆热液影响更大。经过流体包裹体测温,金矿床均一温度变化范围大,具有多期次多阶段的特征。矿床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特征表明,金矿床与铅锌矿床在成矿物源、成矿流体特征等方面都存在很多相似性,反映出热水喷流作用与两类矿床成因有密切的关系,但二者又存在差异。结合成矿地质背景,认为铅锌矿的形成与定位受区域热变质改造和动力作用控制,而金矿的形成主要受晚期岩浆热液活动控制,由此建立了金矿与铅锌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7.
中上扬子地块周缘巨型成矿带是多旋回多阶段构造演化背景下成矿作用的产物。主要的成矿系统包括沉积-热水沉积成矿系统类、后生盆地流体成矿系统类、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类三大类。南华纪沉积-热水沉积锰成矿系统、震旦纪沉积-热水沉积铅锌成矿系统、震旦纪—寒武纪沉积-热水沉积银钒多金属成矿系统、二叠纪沉积-热水沉积锰成矿系统主要发育在古大陆边缘且形成于大地构造挤压向拉张的转换期,大型、超大型矿床定位受大陆边缘构造网络系统的制约,成矿的有利环境是拉张断裂控制的裂陷槽,同生断裂系统和深部含矿流体的持续补给是关键的控矿要素。印支—燕山早期后生盆地流体Pb-Zn成矿系统是本区主要的成矿系统且发育在盆山结合带,大型、超大型矿床定位主要受断裂、层位与岩性联合控制。燕山期岩浆热液型Pb-Zn多金属成矿系统受侵入接触构造体系控制,Pb-Zn矿体主要发育在外带;燕山期岩浆热液型Au多金属成矿系统主要发育在盆山结合带,大型、超大型矿床定位受断裂、褶皱构造和隐伏花岗岩的联合控制。本文初步构建了中上扬子地块周缘主要金属矿床成矿谱系。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矿床成矿系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省内矿床的形成时代、成矿环境、地质成矿作用及矿床"自然组合"的研究认识,认为矿床是地质环境中的组成部分,成矿作用是形成地质环境的地质作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各个地质历史阶段的地质构造环境(单元)中的矿床与一定的地质成矿作用有关。利用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时期或构造运动阶段,在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及构造部位,与一定的地质成矿作用有关,形成一组具有成因联系的矿床的自然组合这一成矿系列概念,基本确定了甘肃省内成矿系列序次,重点是对成矿系列进行了划分和鉴别,提出全省有11个成矿系列类型、39个成矿系列的新认识。论证了成矿系列的产出特征,确定出各系列的矿床式。  相似文献   

9.
雪峰弧形成矿带西南段金矿成矿条件优越,找矿潜力巨大。文章以湖南省地质资料馆的研究区馆藏金矿地质矿产资料、以往专题研究和学术研究成果为基础,采用数据挖掘、实地调查、采样验证、室内研究等方式,对区内94个金矿床(点)时空分布特征、不同矿床类型共生特征、成矿特点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及创新,总结提出了该区金矿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金矿分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两个大类,成矿时代主要分为加里东期与印支期两期,矿体主要赋存在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和南华系的板岩、砂质板岩、变质砂岩、变余凝灰质岩石中,受区域逆掩推覆大断裂及派生的NE向次级断裂、NW向次级断裂或韧脆性剪切带以及复式背斜构造控制,矿体附近与深部常发育中酸性岩体或基性岩脉,在勘查与研究过程中需结合热液蚀变开展针对性工作。  相似文献   

10.
何进忠  朱永新 《矿床地质》2022,41(5):989-1008
文章在全面揭示甘肃中秦岭成矿带23种矿产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圈定找矿远景区。通过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过程研究,建立主要矿床类型的成矿模式;以主要地质事件和成矿作用为主线,归纳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和矿床成矿系列;通过矿床成矿系列与成矿模式相结合的方法预测找矿远景区。结果表明,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铅锌矿由有地幔流体和岩浆流体参与的变质流体和建造水混合或沸腾形成;岩浆热液型金矿由源于下地壳的岩浆热液与大气水混合和沸腾形成,或由源于中地壳的岩浆热液与变质水混合后再与建造水或大气水混合形成;研究区存在7个矿床成矿系列。结论认为,中秦岭华力西期—印支期含矿流体矿床成矿系列分布区中,夏河-两当弧形断裂与近东西向断裂的交汇部位是该矿床成矿系列的成矿有利部位,中秦岭华力西期—印支期岩浆相关矿床成矿系列分布区中,中酸性岩体与近东西向断裂耦合部位是该成矿系列的成矿有利部位。文章圈定找矿远景区12处。  相似文献   

11.
哈达门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其形成时代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哈达门沟金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西段,产于太古代乌拉山岩群变质碉系中,矿床以发育一系列含金钾长石-石英脉为特征,这些钾长石-石英脉沿近东西向的韧、脆性叠加断裂成 出。钾长石化是最发的近矿围为。采用离子探针(SHRIMP)对矿体边部的钾长石化蚀变岩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矿化钾长石化蚀变岩的年龄为132±2Ma。由于钾长石化夺本身被金矿化,因此金矿化年龄小于或接近于132±2Ma,为燕山晚期成矿。  相似文献   

12.
将双旗山金矿矿化类型划分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通过分析测试不同矿化类型、不同地质体、不同开采中段岩矿石样品的有机烃类组分和金含量,认为有机烃类组分和金矿化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在含量上呈反比。因此,有机烃类组分低值异常可以作为该矿床地球化学找矿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安家营子金矿基岩与土壤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对比和土壤中金的相态分析研究,指出Bi、Au、Cu、Pb、Mo、W和Hg为该区金矿最佳的指示元素。Bi能形成明显的衬度高比含矿带宽的异常;Au也能形成衬度高而与含矿带相近的异常;Cu、Pb、Mo、W、Hg皆可显示较明显的异常,但宽度均小于含矿带的宽度。因此,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在该区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找矿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金矿床的定年方法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金矿床复杂的成矿时代出发,仔细分析当前常用金矿床定年方法,如U-Pb法,含金矿物和矿物流体包裹体定年方法,Re-Os法、裂变径迹法的适用性与局限性,讨论了当今成矿时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建立了准确的定年步骤。  相似文献   

15.
新甸金矿的形成受构造活动的控制非常明显。辽河群盖县组的形成,为本区金矿的形成准备了物质基础。随着区域构造活动的发展,盖县组发生变形变质作用,使岩层中的物质组分变质分异形成硅化石英脉,这一过程是金矿物质的初次迁移和聚集,也是本区金成矿作用的前期准备阶段。后来变质岩系交代重熔形成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促使大量的成矿物质聚集到岩浆期后热液中。含矿热液沿剪切构造裂隙充填形成了一系列金矿脉、金矿体。剪切构造活动期次与金成矿作用期次有对应关系。剪切构造是矿脉、矿体空间展布、定位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6.
王祖伟 《地质与资源》1996,5(3):178-186
本文分析了小秦岭成矿带金矿化不同矿化类型、石英脉型金矿化不同矿化阶段及不同金矿床类型在垂向上的变化特征,确立了金矿化在垂向上的分带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深部"第二矿化段"存在的可能性,推断了金矿化的剥蚀深度及矿脉在深部的矿化特点,为金矿床的深部预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阿希金矿主要蚀变类型及其与金矿化关系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董连慧 《地质与资源》2001,10(3):129-132
阿希金矿床赋存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陆相火山岩中,成矿与破火山口(火山机构)环状断裂构造系统有关,属典型的冰长石-绢云母型大型金矿.阿希金矿近矿围岩蚀变为硅化、绢云母化、冰长石化、叶腊石化、绿泥石化等,以主矿体为中心向两侧共划分出6个蚀变矿物组合带,其中强硅化带和绢英岩化带与金矿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对金矿成矿作用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含金建造是富含C、S、Fe的沉积岩系或火山沉积岩系,根据形成环境和演化特点,将含金建造划分5种类型.认为金元素地球化学二重性决定其成矿作用具有二重性,含金建造是各种类型内生金矿床成矿物质的直接来源,成矿热液来源于建造水.对独立金矿床进行了类型划分,强调含金建造的存在是金矿成矿的基本条件,运用液态矿源说和二次迁移论探讨了成矿作用机制,并建立了金矿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9.
夹皮沟金矿床韧性剪切带控矿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夹皮沟金矿区韧性剪切带的空间分布大体上有三组,即NE、NW和SN。而NE向形成早于NW和SN方向。对金矿化具有控制作用,特别是NW向不但发育,且规模大,有利提供矿化空间和储矿构造。对矿化带、金矿床(点)和矿化类型等均起到控制作用。最后提出要高度重视在韧性剪切带和糜棱岩带中找金。  相似文献   

20.
大黑山金矿产于华北地台北缘努鲁儿虎隆起带太古代深变质杂岩中,与燕山期侵入的大黑山花岗质杂岩体具密切的成因联系。金矿床属于破碎蚀变岩和蚀变岩-石英脉型,其W18O为2.89-14.74‰,W34S为-1.30-4.27‰,成矿温度在235-300℃之间,故为中温岩浆热液矿床。矿区内广泛发育近EW向、NE向和NW向三组断裂构造,主要工业矿体受近EW向破碎带控制,而NE向和NW向破碎带矿化较弱,但二者与近EW向破碎带的复合部位往往形成富矿体。地质调查表明,金矿床主要受控于中浅层次的脆性断裂,而与深层次的韧性剪切带无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