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丛式平台钻井及其技术经济优势,分析了其在陕北油田生产应用客观必要性,通过丛式井与单井施工统计数据对比分析,阐述取得的显著的规模钻井、资源环境、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同类油气田、页岩气、煤层气等大中型沉积矿床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非常规油气藏地质建模与数值模拟是通过对地质、地震、油藏综合研究,建立储层精细地质模型。首先建立构造模型,同时运用地震反演的成果结合单井岩相数据建立岩相模型,利用钻井泥浆漏失、油气田和单井的实际生产情况和微地震监测,描述油气藏内发育的天然裂缝和人工压裂裂缝,最终利用岩相模型控制建立孔隙度和饱和度等属性模型,为数值模拟提供能够反映与实际地质情况相符的三维油气藏粗化地质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生产历史拟合、产量预测,并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3.
用盈亏平衡点法建立单井采油极限含水率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经济极限含水率是油气田开发决策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油田的采油特点和我国的现行财税制度,并对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的统一经济技术指标,用盈亏平衡点法律立单井采油极限含水率模型,根据采油成本中各项费用和产液量之间的关系,钭采油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结合克拉玛依油田单井采油的资料,证实这套模型对于油田单井采油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同时,也将为今后建立经济极限含水率标准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构造地质成因分析,在油气田开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入手,在文献调研基础上详细对 比了油气田开发中构造地质成因分析的优缺点。总结了构造地质成因分析研究内容:(1) 通过构造演化历史分析和地应力 场等研究,确定断裂体系构造地质成因。(2) 井震结合开展精细的构造解释,分析构造地质成因。(3) 对构造地质成因研 究方法进行探索和改进。(4) 综合动静态资料,开展储层地质成因分析。(5) 与沉积相研究和成岩作用研究等紧密结合。 (6) 加强地质成因分析成果应用,为油气田开发提供基础。(7) 裂缝表征和建模。(8) 微构造地质成因分析。油气田开发 中构造地质成因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基础地质研究、野外露头观察描述、岩心观察和描述、镜下薄片观察、物理模拟、 各种测井解释、地震解释、各种分析测试统计、地质建模、动态监测和生产动态分析方法等。结合研究实践,对每一种方 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油气田开发中构造地质成因分析存在的8方面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Weibull模型在油气田早期开发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久和  冯文光 《矿物岩石》2003,23(1):98-100
油气田开发早期勘探程度低,已知储层参数少,正确确定油气田开发方案是世界难题。制作Weibull开发模型的Qc/Qmax-ER图版的根据是探明储量、峰值产量及经济极限产量,假定采收率、生产年限,采用该图版油气田(藏)早期全局最优开发方案设计的方法,可以对整个开发期的各种开发指标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6.
动态聚类分析在储层分级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油气田,特别是海上油气田勘探开发工作中,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通常需要对储层进行分级,以便合理地制定勘探开发方案,然而,目前普遍使用的测井解释方法都无法提供储层分级的级别,通用的聚类分析也只能进行样本分类,为了从测井资料中获取储层分级信息,作者在动态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将聚类中心的特征值之和定义为分级指数,从而成功地解决了储层分级问题,通过南海某油田ST36井的测井资料处理,并经多种资料验证,证明了用该方法进行储层分级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模糊数学在优选油田开发方案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油气田开发方案中各评价指标既互相依赖,又互相矛盾,难以进行全面评价的特点。使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计算模型,通过模糊综合评判,选择了油气田开发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8.
碳酸盐岩中定容体的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是以碳酸盐岩岩溶-缝洞型储层为主的复杂油气藏,由于暴露、剥蚀时间较短.基质储集性能差,从造成岩溶-缝洞的分布受古构造位置等因素影响而极不均匀,缝洞之间的连通性差异也很大,而这些差异导致勘探开发中各个区块、单井生产特征大不相同.笔通过对单井生产动态资料的分析。提出了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存在定容现象的观点,并识别了S23、TK410等多口有定容迹象的井,为缝洞单元的划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
张冲  张爽  王智明 《探矿工程》2020,47(10):7-12
中海油服自主研发的Drilog?随钻测井系统由MWD系统、DSM参数仪,以及ACPR电阻率伽马组成,该系统已成功作业上百井次。为提高机械钻速ROP,挂接更多高端成像仪器,中海油服自主研发了HSVP?高速泥浆脉冲遥传系统,包括井下仪器及地面解码系统,经过水循环测试及实钻测试,可实现12 bps实时解码。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高速泥浆脉冲器可提高井地传输效率,有助于及时调整井眼轨迹,对提高油气田单井产量,提高采收率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高速泥浆脉冲器在山西页岩气田某井81/2 in井段的使用过程,根据MWD系统上传数据,分析轨迹控制、动态轨迹测量、随钻测井质量等效果。结果显示HSVP?系统的钻进效率高,上传速率快,定向及时准确,证明了系统在钻进过程中测井质量优良,为系统的扩大使用积累了作业经验。  相似文献   

10.
赵玉东 《新疆地质》2019,(2):286-286
《油田开发地质学》一书讲述了合理开发油田开展的地质综合研究,通过有效建立油气开采与驱替系统,实现用最少的投入采出更多油气,达到提高油田采收率和经济效益的最终目标。全书以地震、钻井、录井、测井、测试、地球化学及生产动态等资料为基础,对开发地质学理论、方法进行阐述,主要包括精细构造、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微相、储层特征、油藏动态分析、油藏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等,采用静态和动态方法相结合,对剩余油分布控制因素进行研究,提出油田稳产、增产、增储的措施方法。本书专业性、逻辑性和实用性较强,对油气田开发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构造地质成因分析,在油气田开发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入手,在文献调研基础上详细对 比了油气田开发中构造地质成因分析的优缺点。总结了构造地质成因分析研究内容:(1) 通过构造演化历史分析和地应力 场等研究,确定断裂体系构造地质成因。(2) 井震结合开展精细的构造解释,分析构造地质成因。(3) 对构造地质成因研 究方法进行探索和改进。(4) 综合动静态资料,开展储层地质成因分析。(5) 与沉积相研究和成岩作用研究等紧密结合。 (6) 加强地质成因分析成果应用,为油气田开发提供基础。(7) 裂缝表征和建模。(8) 微构造地质成因分析。油气田开发 中构造地质成因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基础地质研究、野外露头观察描述、岩心观察和描述、镜下薄片观察、物理模拟、 各种测井解释、地震解释、各种分析测试统计、地质建模、动态监测和生产动态分析方法等。结合研究实践,对每一种方 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油气田开发中构造地质成因分析存在的8方面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刘建宏 《西北地质》2004,37(3):73-76
针对南泥湾油田特点。确定适合本区地质及油藏工程特点的工业油流标准,提高该类油田储量的计算精度。应用数值模拟、类比等方法。结果显示.南泥湾这类必须经过压裂改造的特低渗油藏.单井产量仍然按照双曲线递减规律;工业油流标准的确定,需要准确把握单井平均总投资、原油利润、收回单井总投资的单井产量等参数,在此基础上确定的工业油流标准更能满足生产需要,对储量计算、滚动开发建产、管理者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油气藏开发地质学是一门研究油气藏(田)开发过程中,从地质成因分析人手,以正确描述油气藏开发地质特征为主要任务,以有效管理油气藏为目的的应用学科。长期的油气田开发实践表明,开发地质研究对于有效开发油气田、提高油气田最终采收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10多年来,开发地质研究不断向精细化、定量化、动态化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东部一些大油气田相继走向高含水开发阶段,越来越要求油气藏开发地质研究与生产动态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14.
压力是气藏的“灵魂”,地层压力是评价气井产能,分析气藏潜力的基础。然而,受到资料完整程度、方法适用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大部分气井无法准确获取地层压力。为了评价致密砂岩气藏地层压力,基于少量压力监测资料,采用数学反演思维,提出物质平衡反演法。首先,利用拟稳定流动状态下气井生产数据,拟合Blasingame图版,计算气井动态储量。而后,通过动态储量及一个测压数据进行反演,建立物质平衡方程,代入累产气量,评价地层压力,最后,以大宁–吉县区块致密砂岩气井为例,进行地层压力计算。结果表明:(1) 物质平衡反演法仅需一个测压点,可以评价气井的地层压力变化。(2) 气井原始地层压力差异大,单井地层压力变化复杂,存在多个压力系统。(3) 压力系统不一致与储层非均质性强有关。研究结果对于致密气单井压力计算和致密气藏压力评价提供了可靠的方法,为致密气藏开发方案调整和效益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石油的印尼项目油气产量逐年增加,主要是因为有的放矢地采用了相适应的研究思路和开发技术。对于地质条件非常复杂的重要凝析气田,开展基于地震资料的储层预测等凝析气田描述和凝析气田开发方式等开发新技术研究,应用多学科油藏表征技术,提高滚动开发钻井成功率,实现高效滚动开发。对于纵向上多个油气藏叠置的油气藏,实施精细油藏管理技术,搞好先期循环注气,利用双管完井技术实施分层系开发,利用水平井整体开发薄油环取得良好效果,改善老油田开发效果。对于低渗油气田或生产历史长的油气田,采取特殊方法比如人工举升和注水开发进行开采。对于新发现的油气田,积极投入新油田开发,搞好新区产能建设。依靠较强的技术实力,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全方位高效经济地开发油气田,这些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以苏里格气田水平井静态地质和动态生产资料为基础,通过RTA产量不稳定分析法、物质平衡原理和产能方程相结合,分析了早期投产典型水平井的生产动态,建立了水平井单井控制储量快速评价图版,并用图版评价了6口水平井的单井控制储量。结果表明,水平井单位压降采气量随生产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水平井单井控制储量与不同生产时刻的单位压降采气量均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并且两者之间的相关性随着生产时间的延长变得越来越好;水平井单井控制储量快速评价图版具有使用简单、所需参数少、预测精度高的优点,可为致密气藏水平井单井控制储量快速评价提供一种全新的方法,同时也可为其他单井控制储量方法的评价结果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现场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三维集成设计已成为工程设计模式的主流发展方向,广泛应用于化工、石化、电力、海洋等各种工程领域。集成系统是鹰图PPM开发的工厂设计系统,是目前智能工厂设计系统领域中的主流产品,各软件基于信息集成平台Smart Plant Foundation进行数据集成设计,可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及唯一性,提高设计质量,为工程现场施工提供保障。实践证明,在油气田工程设计领域,采用集成设计软件进行消防给排水设计不但能提高效率,而且能够提高设计质量、优化设计,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是我国第一个亿吨级海相碎屑岩油田,主力产层是滨岸相东河砂岩,由于缺乏单砂体的精细划分研究,存在近距离内注水不受效,油水界面具有100多米的高程差等难以解释的问题(赵洪等,2014)。本次综合利用沉积特征、常规测井、倾角测井、油水界面数据和生产动态等资料,采用多信息耦合的方法从成因模式、单井识别、产状拾取、油气充注及动态响应特征等角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由我局开发的基于B/S模式的网站动态信息发布系统,描述了系统的基本模块和功能。此系统利用JavaBean组件技术集成程序代码,采用JDBC进行Web数据库访问,并给出了系统实现的一些关键性的代码。  相似文献   

20.
油气田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指在特定的地质背景下因勘探、开发和利用油气资源的工程活动而诱发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油气田地质灾害具有诱发性、突发性、成因多样性、可预防性和日趋显著性等特征。对油气田地质灾害分类尚未形成一致的认识,可按灾害的载体和外在表现、空间分布状况、分布范围及动力作用等多种因素进行分类。油气田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主要有构造动力形成机制及非构造动力形成机制两大类。油气田地质灾害受地应力、油气地质环境及工程活动等多方面因素的控制和制约。对其防治应遵循油气田勘探开发与灾害防治并重等原则,深化地质研究,采取适当监测手段,并制定合理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方案,将油气田地质灾害防患于未然。同时还应对油气田地质灾害进行有效预测预报以及恰当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