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微团聚体是形成沉积物结构的基本单元,沉积物的结构性影响了土体的稳定性、渗透性和强度等工程地质性质。对废弃黄河口刁口流路潮间带沉积物微团聚体受黏粒含量、有机质和生物黏液等胶结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多团聚成粉粒级微团聚体(0.05~0.01 mm),含量在85.3%~95.8%之间,与黄土高原土相比,0.05~0.01 mm微团聚体增加,而0.1~0.05 mm微团聚体减少,团聚性差,易于侵蚀;黏粒含量与团聚度表现出显著正相关性,说明黏粒含量增加了沉积物微团聚体的稳定性;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在0.27%~0.61%之间,有机质含量较少,对沉积物微团聚体贡献少;生物扰动的螃蟹洞壁土、螃蟹掘出物的团聚度明显大于表层未受生物扰动土的团聚度,说明螃蟹分泌的黏液能加大微团聚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黄河口及邻近海域沉积物中的叶绿素和有机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根据1986年8月“中美联合黄河口沉积动力学调查”第二航次的调查资料,研究黄河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叶绿素—a及其降解产物—脱镁叶绿酸—a和有机质的含量与分布,指出(0—10)cm层中叶绿素—a的含量范围为0.18~2.83μg/g,平均含量为0.78μg/g。脱镁叶绿酸—a的含量范围为0.43~11.36μg/g,平均含量为2.80μg/g。有机质含量范围为0.26~2.20%,平均含量为0.86% 并讨论了影响以上含量分布与变化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3.
黄河口区全新世沉积物中的碳酸盐矿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口区全新世沉积物中的自生碳酸盐矿物是指相矿物.自生方解石指示淡水环境,自生白云石指示潮坪沉积.其分布受物源、环境、沉积物类型、环境对沉积物改造作用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黄河口潮间带沉积物团聚体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海岸带的侵蚀过程。采用扫描电镜SEM、土壤物理和土壤化学领域的多种方法,对比分析影响黄土和黄河口沉积物团聚的主要物质基本理化性质,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碳酸钙和Ca2+对团聚度的影响,研究了碳酸钙和Ca2+的团聚作用和对黄河口沉积物水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碳酸钙是影响黄河口沉积物团聚的主要物质,其含量与黄土中的含量相当,为10.67%,而沉积物的平均粒径比黄土小,说明碳酸钙以微晶态形式胶结黏粒形成小粒径颗粒,被径流通过河道带到黄河三角洲沉积下来。碳酸钙的团聚呈现出粒级越大碳酸钙含量越高的趋势,对比碳酸钙与Ca2+对黄河口沉积物的团聚作用表明,碳酸钙对颗粒的团聚作用比Ca2+的团聚作用强。黄河口沉积物黏粒基本上不是分散存在的,而是被碳酸钙团聚成微团聚体存在的,在长期的往复潮流和波浪的作用下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青岛海洋大学地质系首次对黄河口区潮间带地基工程地质调查研究的成果。通过区域工程地质调查,钻探取样,现场标贯试验,十字板测试,粘着性试验,压载试验,土工试验、振动三轴试验,粘土矿物分析及微结构研究,探明了沉积物分布规律、工程特性参数指标(粒度指标:d10、d30、d60、Cu、Cc,物理性质指标:W、r、e、D,力学性质指标:抗剪强度,容许承载力)及工程特性的形成机理,并对砂土液化洼及地基稳定性进行了工程地质评价。  相似文献   

6.
郑继民 《海岸工程》1992,11(3):43-53
本文根据野外调查和研究结果,对现代黄河口潮间带的地貌类型和潮坪进行了划分和描述,并对不同地貌单元的沉积层交化规律及地基工程地质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7.
渤海西南部潮间带沉积物中的重金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渤海潮间带沉积物中Zn,Cu,Pb,Cd,Cr和Ni。研究结果表明,渤海西南部潮间带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基本正常,但Zn的污染较为明显,可能与油田排污有关。黄河口重金属含量从高潮带向低潮带逐渐降低。本区沉积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性。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它们易与有机质结合,而沉降至底质。  相似文献   

8.
在黄骅港北侧潮间带和浅海区,分别获得1个柱状样品(岩心长度132 cm,共分得44个样品)和50个底质样品,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对沉积物粒度进行了测试,获得了研究区底质和柱状样品的沉积物粒度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底质样品只有3种类型,即黏土质粉砂、粉砂和砂质粉砂;砂质粉砂分布在港池防沙堤附近的潮下带地区,粉砂主要分布在大...  相似文献   

9.
根据最近几年的实际勘探资料和室内土工试验结果,结合现代黄河水少沙多、尾闾河段不断摆动的特点,分析现代黄河水下三角洲沉积物工程性质在三维空间的变化,阐明沉积物特征与形成时的水动力条件密切相关,指出:在河口沙嘴、沙坝处的沉积物较粗,性质较好,烂泥区的沉积物较细,性质较差。沉积物性质还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即潮汐、波浪的作用可使沉积物逐渐粗化、变密,从而使其含水量降低,压缩性变低,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胶州湾大沽河口潮间带沉积物中底栖微藻和有机质含量的季节变化,于2010年4月至2011年2月,分4次(春、夏、秋、冬)测定分析了沉积物中的叶绿素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并分析了沉积物的粒度组成及现场温度。结果表明,表层(0~2cm)沉积物叶绿素a含量为0.42~6.06mg/kg,有机质含量为0.48%~3.71%;次表层(2~5cm)叶绿素a含量为0.13~3.53mg/kg,有机碳质量为0.31%~3.78%;深层(5~8cm)叶绿素a含量为0.14~1.95mg/kg,有机质含量为0.47%~3.72%。经统计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胶州湾大沽河口沉积物中的叶绿素a含量春冬两季最高,夏季和秋季最低;叶绿素a含量与深度和温度呈负相关;与所处潮带、有机质含量、粉砂黏土含量在本实验中均无显著的相关性;有机质含量与季节关系不大,高潮带最高,其含量与粉砂黏土含量呈正相关,与叶绿素含量、深度和温度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黄河口沉积物微量元素的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ome microelements totalled ten of sediment samples have been analysed by emission spectrometer. The samples taken from the nearshore area of the Huanghe River and the Lianhe River and the elements analysed are Ni, Co, Cu, Ga, V, Ti, Pb, Zn, Mo, and Mn. Though multivariate analysis by computer, it shows that the effective discriminant elements for the sediments of estuary area of the Huanghe River and Lianhe River are Ti, Zr, Co, V. The Lianhe River Estuary sediment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er content of Zr, Co and the Huanghe River Estuary sediment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er content of Ti,V. The trend surfac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Ni, Ga, Co and Cu have similar tendency of distribution and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clayey sediments; Zr and Ti have the similar trend distribution and closely related with coarser grain sediments; the distribution of Mn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rea of higher pH. Eh values and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fine-sandy sediments.  相似文献   

12.
结合海洋地质专业84届毕业生的论文工作,曾对黄河口沉积物及少数滦河口沉积物样品共40个(见图1),进行了以背景作为内标的微量元素发射光谱分析。在正式分析前作了摄谱条件试验和用标准样作了所分析微量元素的重复性试验(包括黑度的重复性和浓度的重复性),结果表明在所选择的摄谱条件和所选用的分析线情况下Cu、Ni、  相似文献   

13.
胶州湾潮间带区海水中的汞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于1982年秋对胶州湾潮间带海水中的水含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胶州湾日益增加的工业排污虽然对沿岸海水水质影响不大,但对潮间带的水质影响较大,往往造成局部区间水质超标好几倍(如总汞含量最高者为1.830μg╱L),致使该区受到污染,因而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黄河口新生湿地沉积物岩芯中常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重金属分布特征的研究,探讨了滨海湿地沉积物中金属元素的环境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大部分金属元素的分布模式类似,均在40 cm左右出现明显的低值区,这主要是由黄河携带而来的大量陆源物质的输入造成的。沉积物粒度组成以及有机质含量对金属元素的分布影响显著。常量元素中,Na2O与其他元素变化趋势相反,反应了潮汐对滨海湿地的侵蚀作用;黄河口新生湿地沉积物单个稀土元素的含量大小顺序与黄河沉积物和渤海沉积物基本一致,稀土元素总量则高于黄河沉积物而低于渤海沉积物,表明黄河口湿地沉积物具有河流泥沙和海水颗粒物双重来源,而轻重分异比的变化则反映了物质输入的改变;而在较高的有机质和粘土含量的影响下,黄河口新生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发生了明显的富集。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黄河口新生湿地沉积物岩芯中常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重金属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滨海湿地沉积物中金属元素的环境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大部分金属元素的分布模式类似,均在40cm左右出现明显的低值区,这主要是由黄河挟带而来的大量陆源物质的输入造成的。沉积物粒度组成及有机质含量对金属元素的分布影响显著。常量元素中,Na_2O与其他元素变化趋势相反,反映了潮汐对滨海湿地的侵蚀作用;黄河口新生湿地沉积物单个稀土元素含量的大小顺序与黄河沉积物和渤海沉积物基本一致,其稀土元素总量高于黄河沉积物而低于渤海沉积物,表明黄河口湿地沉积物具有河流泥沙和海水颗粒物双重来源,而轻重分异比的变化则反映了物质输入的改变;而在较高的有机质和黏土含量的影响下,黄河口新生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发生了明显的富集。  相似文献   

16.
莱州湾沉积物有机质来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C/N、δ13C、δ15N解析了莱州湾沉积物有机质来源,发现湾内有机质主要存在海洋、河口浮游植物以及陆地有机质3种来源。通过C/N、δ13C定量示踪,发现海洋浮游植物是湾内沉积物有机质的最主要来源,相对含量在41.6%—58.5%之间。河口浮游植物有机质、陆源有机质相对含量波动较大,分别在3.8%—43.8%、0—53.5%之间。海洋浮游植物有机质在整个海湾都表现出较高含量。近岸河口附近海域往往表现出高含量的河口浮游植物有机质特征,陆源有机质含量较高区域大都集中在黄河口周围海域,高河口浮游植物有机质以及高陆源有机质特征在黄河口周围海域均有出现。  相似文献   

17.
渤海湾西岸潮间带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2003年12月在渤海湾西岸海河口南缘至歧口间岸段采集的4个柱状沉积物样品和6个表层样品的粒度分析结果,探讨了渤海湾西岸潮间带的粒度分布特征和沉积作用。结果表明,由北向南,表层沉积物逐渐变细,分选性变差。海河口南缘至独流减河之间的表层沉积物为分选良好的细砂,至歧口附近变为粉砂质粘土。在垂直方向上,表层以下一定深度内沉积物的平均粒径都存在一均匀层,层内沉积物为分选良好的细砂,此深度以下沉积物中的粘土含量增加。说明由于60年代之后的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入海泥沙量减少,改变了潮间带沉积物原有的输沙与海滩发育模式,导致独流减河以北的砂质沉积物出现粗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2009年4月对黄河口湿地4个站点沉积物间隙水中各营养盐成分含量及其随深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间隙水中PO4-P含量变化不大,变化范围是0.18~2.18μmol/L,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NH4-N、NO3-N、NO2-N含量分别为4.51~348.1μmol/L、1.71~2002μmol/L、0.16~130.0μmol/L,其垂直分布为上高下低,这和土壤氮分布、所处氧化还原环境、植被类型等有密切关系;且无机N以高硝酸盐含量为主,这与黄河水的输入有很大关系。SiO3-Si的含量变化范围是59.7~256.1μmol/L,其垂直分布变化复杂。  相似文献   

19.
黄河口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黄河口的平水期、枯水期和丰水期采集沉积物样品。分析了铜、铅、锌、镉、铬、砷、汞浓度.结果表明,黄河口沉积物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由河到海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平水期和枯水期Cd、Cr、As呈显著相关(0.01水平)。重金属含量为平水期>枯水期>丰水期。水文特征严重影响到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迁移。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和沉积物的粒度密切相关.粒度越小重金属含量越高,反映了河流沉积的特征。沉积物中重金属浓度较低。各项目基本上都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三角洲北部潮间带沉积物的粒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1964-1976年在黄河河口区选取的两条潮滩断面水准测量和底质粒度分析资料,并对样品用激光粒度仪进行分析,探讨黄河三角洲北部潮滩对黄河口南迁的响应。结果表明,在开敞程度较高的断面,潮间带狭窄,水边线附近形成贝壳担,从高潮位到低潮位粒径变细、分选性变差,表现出波浪作用特征;在开敞程度较低的断面,潮间带较宽,由高潮位向中潮位沉积物逐渐变粗,再向下粒径基本不变,从高潮位到低潮位分选变好,潮流作用较为显著。此外,两断面下部均形成了波浪侵蚀陡坎。这些特征说明黄河改道后,这晨岩滩波浪作用加强,其侵蚀效应已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