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影响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场址条件优劣的因素较多,除了相关的地质环境因素外,同时还应考虑石油运输的经济性和施工的便利性。在我国第一批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地下储备库调研和勘察工作的基础上,从场址工程地质条件、技术经济条件、施工条件方面提出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岩体强度等10个影响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场址优劣性的因素,并确定了它们对应的量化指标;以这10个影响因素为评价指标,确定了地下水封石油洞库场址优劣等级的评价标准;详细介绍了可拓综合评价方法和程序,并建立了地下水封油库场址优劣等级可拓评价模型。将这套评价方法在惠州地下水封油库工程中进行应用,验证了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的可靠性,评价结果表明惠州地下水封油库场址属于优等场址。  相似文献   

2.
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工程场地选址技术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O2地质储存作为环保型工程项目,其合理的工程场址是实现长期、安全封存CO2的首要前提。我国CO2地质储存工作刚刚起步,尚未形成成熟的选址技术方法体系。CO2地质储存工程场地选址应遵循目标储层有效储存量大、安全、经济、符合一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选址条件、不受外部不良地质因素影响的原则,选址技术宜采用多尺度目标逼近法,选址程序包括规划选址和工程选址两大阶段。规划选址包括国家级、盆地级和目标区级潜力评价3个阶段;工程选址旨在通过目标靶区确定、综合地质调查、钻探及灌注试验和选定场地多因子排序综合评价,最终选出良好的工程场址。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工程场地多尺度目标逼近选址技术方法对我国批量开展CO2地质储存工程场地选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简要介绍世博会场址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分别分析了场址区流砂、软土和地下水等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然后评价了场址区天然地基工程、桩基工程以及地下工程建设的适宜性,为世博会场址区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
《岩土力学》2016,(Z1):400-408
工程场址评价方法中传统的权重确定方法无法反映多元地学信息之间的复杂关系,影响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为更好地满足大型工程设施选址的需要,将传统多因素相互作用关系矩阵法由常权改进为动态变权并引入工程场址评价,提出工程场址适宜度(ESSI)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指标,通过分析影响因素间作用关系及其在不同时空下对系统整体的影响,确定其在系统整体评价中根据实际情况动态变化的变权,根据权重计算工程场址适宜度。将该评价方法应用于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选址工作,使用6个影响因素在5个比选场址中的变权及常权分别评价工程场址适宜度并对比分析,确定第3场址作为工程建设场址。实践证明基于多因素相互作用关系矩阵的ESSI评价方法与指标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以期为类似工程选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岩体深部结构面是岩体工程质量评价、三维地质建模、钻孔水文地质试验和地下实验室工程设计等研究的重要影响因素。甘肃北山新场花岗岩地段已被确定为中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地下实验室的推荐场址。基于超声波钻孔电视技术和其他地质资料对场址岩体深部结构面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场址内花岗岩体具有很好的完整性,有利于地下实验室的工程建造。场址周边断裂构造纵向延伸范围有限,断裂带规模和横向影响范围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结构面产状特征与区域构造特征相一致,为区域构造特征研究提供了佐证。研究成果为地下实验室工程的开挖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并为区域基础地质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地质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CO2地质储存工程属于环保型工程项目,地质安全性是影响CO2长期封存的首要因素。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地质安全性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盖层适宜性、场地地震安全性、水文地质条件、地面场地地质条件四个方面,其中盖层适宜性是CO2安全储存的最关键因素,场地地震安全性和水文地质条件次之,而地面场地地质条件也是影响工程施工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CO2地质储存的地质安全性影响因素分析,建立了层次分析结构的地质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初步计算了评价指标的权重;提出可以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地质安全性综合评价,为中国深部咸水层CO2地质储存的地质安全性评价方法和安全选址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论地质工程的基础理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地质工程是80年代以来工程地质科学的新的生长点, 已经形成为一个工程地质学新的分支学科, 一个新的行业。地质工程的基础理论是地质控制论, 它的基本理论是地质构造控制论、岩体结构控制论、上体结构控制论、地质体赋存环境因素控制论。他们控制着地质环境(包括地壳稳定性)评价理论和方法、岩体质量评价理论和方法、工程地质探测和测试理论和技术方法、工程地质超前预报理论和方法、地质体改造理论和技术, 岩土体稳定性分析理论和方法及地质工程设计和施工指导理论。正确运用这套理论可使地质工程实践减少盲卧性, 增加自觉性, 可使地质工程实践减少20%~30%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挑战与机遇:从三峡库区移民安置论工程地质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对工程地质提出了挑战。在十多年时间内,在复杂地质环境和大规模工程活动、水位上升100多米条件下,要进行120万人口迁建,迫使工程地质学在理论、概念、方法、技术等方面进行新探索。在改造的基础上对不良地质体进行“开发利用”是三峡工程地质研究的主题。它要求:工程地质应该由传统的场址调查、勘察与评价的狭义范围拓展到工程地质体,特别是复杂地质体的改造、控制和开发利用的宽广领域。  相似文献   

9.
复杂地质特征中富有机质页岩脆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羽 《地质与勘探》2018,54(5):1069-1083
页岩脆性是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工程甜点”选区的重要评价指标。针对目前页岩脆性评价方法多样,加之我国复杂的各种地质条件与因素均对页岩脆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难以全面科学的表征页岩脆性等问题,通过对我国产气的主要页岩层系中现有的脆性评价方法的分析,结合页岩岩性岩相特征、埋深情况、有机质与石英含量、室内页岩的力学性质测试和镜下微观结构的观察等研究成果的调研,认为沉积环境和岩性岩相决定页岩脆性矿物种类;埋深环境决定着岩石外部的围压和温度,进而影响岩石力学性质;有机质与石英含量两者差异致使页岩脆性在纵向上产生变化;页岩层理结构和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影响页岩破裂模式,也决定着力学性质的各向异性。综合我国各种复杂地质特征,针对页岩内部与外部环境提出了一种简单的脆性理想评价模型,增强了复杂地质条件中页岩脆性评价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冲击地压等矿井动力灾害的发生受多因素影响,是自然地质动力环境条件和开采工程扰动条件耦合作用的结果。冲击地压发生的时间、空间、强度等特征与矿井所处区域地质动力环境有关,由于不同煤田、不同矿区、不同矿井所处的区域地质动力环境存在差异性,致使有些煤矿不具备发生冲击地压的地质动力环境条件,而有些煤矿发生冲击地压的类型也不同。提出矿井地质动力环境评价方法,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地质动力环境研究中,主要考虑自然地质条件下外部地质体的动力作用对冲击地压的影响效应,确定构造凹地反差强度、矿井区域断块构造运动、断裂构造、构造应力、开采深度、上覆岩层结构特征、本区及邻区判据条件等影响因素为评价指标,根据各因素对矿井的影响程度情况,给出每个因素的不同量化评价值。综合量化评价结果,判定矿井是否具有发生冲击地压的地质动力环境:(1)当综合评价指标值n为0~0.25,表明矿井不具备冲击地压发生的地质动力环境;(2)当综合评价指标值n为>0.25~0.50,矿井具有弱冲击地压发生的地质动力环境;(3)当综合评价指标值n为>0.50~0.75,矿井具有中等冲击地压发生的地质动力环境;(4)当综合评价指标值...  相似文献   

11.
《铀矿地质》2007,23(1):F0004-F0004
《铀矿地质》是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主管、中国核学会铀矿地质学会主办的惟一一本全国性学术与技术兼顾的核地质类核心期刊,先后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收录,并已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和“中国期刊网”等。本刊旨在促进核地质科学与技术方面的交流和应用。主要登载铀矿地质领域内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最新成果和阶段性成果,内容包括铀矿地质、普通物化探及放射性物探、遥感技术方法、钻探技术、分析测试方法、环境地质、水文与工程地质、非金属及建材地质等。文章形式主要有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综合评述、技术交流、科技开发与市场等。  相似文献   

12.
岩石质量指标(RQD)是评价岩体完整性及质量分级的一个重要指标。针对矿区工程地质勘查规范中推荐的岩体质量评价方法,详细分析了岩石质量指标(RQD)在用于岩体分类与评价中存在的岩心长度的计算、采取率、硬度和结构对其赋值大小的影响,以及对规范理解的差异,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与途径,为岩石质量指标(RQD)的正确应用及煤矿床岩体质量合理评价做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地质大数据理念的模型驱动矿产资源定量预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于萍萍  陈建平  柴福山  郑啸  于淼  徐彬 《地质通报》2015,34(7):1333-1343
在大数据科学成为新的科学范式的背景下,基于地质大数据理念,提出了模型驱动的矿产资源定量预测评价的新方法,以及模型流程建模技术贯穿整个矿产资源预测评价过程的新思路,以地质理论指导地质大数据分析和计算机技术实现地质大数据挖掘2条主线展开研究,实现了面向地质大数据的数据挖掘与矿产资源的定量预测评价。结合青海祁漫塔格铁铜多金属矿床、山东焦家金矿床、云南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床等不同地区、不同成矿类型和矿种开展了应用研究,完成了找矿模型工作流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有利成矿信息的挖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大数据时代数字地质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下,由于岩土体地质特征在空间分布及其连续性变化大,如何选用合理、经济的手段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工程实例讨论了地质雷达技术在类似条件下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有效应用,该项技术以其高分辨率和图象的实时表现等优势,将其与地质钻探方法相结合、同时采用合适的工作流程可以有效地查明地下介质结构信息的空间组合及其变化特征,为岩土工程特征的合理评价提供重要信息,使勘察工作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气候变暖、异常天气频发、全球性自然灾害严重和日益加剧的形势下,我国众多水电、核电等大工程快速上马的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环境影响、安全运营风险管理等诸多问题和挑战。这是一个极需深入思考、有待联合攻关解决的重大课题。需要从全国乃至全球角度出发,全方位、多层次、多学科,而不仅局限在某一部门或行业内,进行反复论证,以实现工程经济社会环境能源和资源复杂巨系统的和谐调控和可持续发展。在对众多地质工程事故及其有关灾害反思基础上,作者认为有必要从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角度,系统总结以往工程失败或事故教训,建立交叉学科生态地质工程学,推动复杂巨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这样才能超出单纯工程选址安全性和岩土体稳定性评价的狭隘工程安全理念,更好地实现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16.
行星科学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如何利用行星资源、可持续永久开发太空成为行星科学的新兴前沿研究方向。在阿波罗号人类登月50周年之际,世界大国纷纷抢占深空探测的科技制高点,美国宣布重启太空计划,俄罗斯制定了一系列的月球战略,我国也制定了深空科学探测任务规划发展路线图,要达到这些宏伟的深空探测与开发目标,亟待发展行星地质资源与工程学,为太空的可持续永久开发提供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支撑。行星地质资源与工程学是行星地质学的分支,运用行星科学的基础理论,利用行星观测、探测及开发技术方法,研究行星地质资源形成演化规律,查明地质资源的类型、特征、储量和分布规律;进行行星地质资源的地质调查、岩石成分、结构与性能、开发地质条件评价与预测,解决行星工程中的各类地质问题,研发行星开发利用地质工程技术,为行星地质资源开发与人类工程活动提供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方法。行星地质资源与工程学的研究内容通常包括:行星地质资源探测理论与技术、行星地质资源成因演化与评价、行星地质工程。发展行星地质资源与工程学具有重要意义:从行星科学的视角进行研究,促进学科增长与拓展;开发行星地质资源,打破资源束缚,实现太空永久可持续开发;培养学科人才,提升行星地质资源与工程科技水平,为人类移居行星奠定基础。未来行星地质资源与工程学科应加强行星物理学、行星化学和行星地质学的交叉融合及理论应用,发展行星地质勘探方法与智能机器人工程技术,发展高/低温、高/低压、高辐照、低/微重力环境条件下样品采集、加工、多尺度测试分析理论与方法,培养行星地质资源与工程学科人才。  相似文献   

17.
万(州)-梁(平)高速公路K34~K59段滑坡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州)-梁(平)高速公路K34-K59段滑坡十分发育,是重庆境内滑坡灾害最为严重的一段。该区地质条件复杂,岩体中缓倾角结构面、软化夹层发育,在外界因素触发下,即可形成岩层向临空面松弛滑移的依附面。1999年12月-2003年9月,该路段发生滑坡灾害23处,增加工程投资2亿多元,对高速公路的建设造成很大的危害和威胁,并拖延了工期,给国民经济建设带来严重的影响和损失。文章依据工程地质勘察结果,从该滑坡的地质环境及变形特征分析,对其形成机制做了深入研究,为今后类似滑坡的防治提供参考。近年来,在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中,线形要求严格,在山区及丘陵地区往往需要采用开挖方式通过,由于建设中的不合理工程活动,新滑坡的产生以及老滑坡的复活可能性大增。致使滑坡灾害日趋严重。通过对影响岩质路堑边坡稳定性因素分析,说明了这些影响因素与边坡稳定性的关系。文章认为特殊的地质构造及易滑地层的广泛分布,是滑坡大量出现的地质基础。大量降雨入渗,不合理的人为工程是滑坡的诱发因素。各种情况表明,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人类活动可能成为滑坡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是全球构造活动最强烈、地质环境最复杂、地质灾害最频发的地区之一, 工程规划建设面临板块构造带的构造错断、深埋工程灾变、松动山体失稳、流域性地质灾害链等灾难性地质安全风险。如何在活动构造带内选择相对稳定与安全的场址, 实现工程规划建设与运营的地质安全风险最小化, 是当前工程地质领域的重要课题。文章系统梳理了东构造结地区重大地质安全问题, 发现传统的工程选址理论已无法满足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工程选址的要求, 工程选址面临地质演化过程与工程区地质建造不清、构造活动性与强震灾害风险突出、深部构造应力场与灾变研究薄弱、超高位超远程地质灾害链形势严峻等重大地质安全挑战。为此, 文章从"区域地质演化与工程地质问题" "活动断裂及工程安全风险" "复杂地应力场及工程灾变风险" "流域性地质灾害链工程风险" "东构造结工程选址理论方法"共5个方面提出工程选址主要研究方向, 为完善工程选址风险评价与防控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周贺  吴财芳  蒋秀明  王振至 《地球科学》2022,47(5):1777-1790
为厘清影响煤炭地下气化的地质因素,构建科学的地质指标评价体系,对影响煤炭地下气化的七大类地质条件、41个次级地质指标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分级量化,建立了地质选区指标体系;根据对选区的重要程度,将各地质指标分为基本地质指标(A)和关键地质指标(B)两类,基于这两大类指标,提出了两种新的煤炭地下气化有利区定量评价方法,精细型(A+B)和通用型(B);利用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这两种评价方法中所涉及到的地质指标权重;依据资源、开采技术、区域构造和环境四大类条件,厘定了评价结果的定性分级方案;综合定量评价和定性分级,提出了有利区优选的一般步骤,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煤炭地下气化有利区评价技术体系.该评价技术体系的有效应用,可为煤炭地下气化科学选址和产业化进程推进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多类型遥感影像在高原机场选址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藏山高路险、气候恶劣、人车无法到达等特点,将遥感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运用到工程地质勘探的前期工作中,虚拟了各个拟选机场场址的高精度三维遥感动态模型,完成了场区的构造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综合评价,为工程技术人员从宏观把握拟选机场场址的工程地质概况提供了最直接的资料,同时为宏观决策者(各级领导、工程负责人等)提供了很好的工程评价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