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山区高等级公路中的边坡工程岩体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晏鄂川  王晋等 《地球科学》2001,26(4):347-351
随着山区高等级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各类边坡工程岩体问题也日益增多。从卸荷岩体力学的基本观点入手,探讨了边坡工程岩体的变形破坏特性、稳定性评价方法以及开挖设计理论。研究表明,边坡工程岩体的变形破坏特性完全符合卸荷岩体力学行为,不同于常规的加载岩体行为;边坡工程岩体的稳定性分析计算中必须重视水力学因素和卸荷作用的影响,并得到了有意义的表达式;边坡工程岩体的开挖设计应在充分认识其工程力学性状的基础上,针对边坡岩体地质特性,结合已有各类稳定边坡的资料,进行既经济又可靠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
许兵 《工程地质学报》1997,5(4):295-298
本文着重探讨了孙广忠教授关于岩体结构力学的基本观点, 即岩体、岩体的结构与赋存环境, 岩体结构力学效应, 岩体结构控制论及工程地质-岩体力学-地质工程三位一体的观点等。纵观孙广忠教授的论著, 他走的一条立足地质、以岩体结构力学效应为中心, 紧密结合地质工程的岩体力学研究道路。  相似文献   

3.
岩体结构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体力学是解决土木工程、矿山工程、国防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岩体工程建筑的基础理论。但是工程界仍感到已有的岩体力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低。作者认为原因有两条:(1)岩体力学研究与地质研究脱节,(2)已有的岩体力学理论不能反映岩体力学的真实规律。已有的岩体力学理论是从材料力学和土力学移植过来的,实质上是连续介质力学,不符合岩体的地质实际。  相似文献   

4.
岩体水力学基础(一):岩体水力学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分析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和实际工程地质问题的基础上,讨论了岩体水力学研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阐述了岩体水力学的定义、岩体的空隙结构类型、岩体的渗流问题、岩体的渗透稳定性问题以及岩体水力学的系统研究方法等。  相似文献   

5.
岩体工程地质力学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在80年代得到了迅速发展。创建人为我国著名工程地质学家谷德振教授,其代表作是《岩体工程地质力学基础》(1979)。该学科是在工程地质学的理论基础上以及大量的工程实践中发展而来的,它是工程地质学和岩体力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化的结果,是地质研究和力学分析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首先简要介绍了溪洛渡水电站边坡工程的主要特点及工程地质条件,然后选择了几个溪洛渡工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边坡施工地质问题——边坡治理的总体思路、边坡岩体质量分类、危岩体调查及处理进行了较为系统地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统计岩体力学对岩体结构岩体变形性质及变形参数,强度特性及破坏概率的研究方法及有关结论,运用理论公式表述了众多地质因素对岩体工程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三维数字模型超单元生成法在工程岩体质量评价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工程岩体质量评价中 ,利用超单元三维网格剖分技术 ,自动生成三维数字地形模型 ,高效方便的形成工程岩体质量评价地质实体剖面  相似文献   

9.
彭光忠 《岩土力学》1980,2(3):39-50
一、研究的目的和内容重视宏观的和微观的地质因素的岩体力学试验研究,有助于较真实地解释和确定岩块和岩体的变形、破坏的机理和力学的宏观现象,可以为选择和建立它们的破坏准则和强度理论,进行地壳岩体和工程岩体的稳定性分析评价等提供有用资料. 岩体是由宏观的结构面和结构体所构成,是地质体的一部分.岩体中包含着岩块.岩块和岩体的建造和改造决定了它们的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  相似文献   

10.
断裂构造研究进展对工程地质学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长期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岩体和岩体结构是工程地质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它们的形成和演化主要受控于构造作用,而系统地解析体所经历的构造作用是认知岩体结构,抽象和概括岩体工程地质模型的突破口,因此,重视和应用现代构造地质学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必将会对岩体工程地质学研究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系统总结了与工程地质研究相关的现代构造地质学理论和思维观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些理论方法对工程地质工作的启示和指导意义,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济南辉长岩体的产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立成  刘洪杰 《地质论评》1990,36(5):423-435
本文综合研究了济南辉长岩体地表露头、钻探、地面和航空磁测、重力等方面的地质资料,从区域地质条件到辉长岩体的平面形态,岩体的水平岩相、岩体与围岩侵入接触构造形态、岩体底面形态、形成时代、剥蚀深度、侵入深度等因素进行深入分析,认为济南辉长岩体是一个巨型岩镰。这项研究,对在该区寻找富铁矿,以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震活动等方面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岩体水力学概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伙在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分析,揭示了人类工程、岩体与地下水之间的关系;论述了岩体水力学的研究对象,学科地位,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岩体结构理论是20世纪中国工程地质的重大理论创新。本文简介了自20世纪70年代岩体结构理论创立以来,在中国得到的广泛应用。为一大批大型、世界级的工程修建中的工程岩体评价和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解决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叙述了岩体结构理论在中国岩体稳定性评价、岩体质量分级、岩质斜(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大型、巨型水电站建基岩体的选择的成功应用,和中国各工程领域(部门)将岩体结构列入规范,得到的广泛推广。论述了岩体结构划分主要指标的获取方法、量值选取及需要改善的方面,提出了岩体结构新的亚类原位镶嵌碎裂结构和黏结层状结构的典型特征、划分指标及其在工程中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在工程地质工作中,岩体结构类型的确定是基础性工作之一.本文利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专家的经验,采用专家系统并辅助以糊数学的方法,对岩体结构类型进行确定.经实际资料验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专家系统在确定岩体结构类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工程地质工作中,岩体结构类型的确定是基础性的工作之一。本文利用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专家的经验,采用专家系统的方法,并辅助以模糊数学方法,对岩体结构类型进行确定。经实际资料验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爆破工程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爆破作用而产生的诸如岩体失稳、爆破怍用方向改变、爆破飞石、爆破地震波等爆破工程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和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爆破工程地质学理论研究及生产实践,作者提出爆破工程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系统分析爆破工程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机制、条件以及爆破工程地质灾害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避免或减轻产生爆破工程地质灾害的具体措施。即必须重视和加强爆破工程地质勘测研究工作,正确运用爆破岩体工程地质力学原理,分析、评价爆破工程地质条件,预测爆破效果、质量及可能发生的爆破工程地质灾害,有效控制炸药能量与爆破岩体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效果,最大限度地避免爆破工程地质灾害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阎树魁 《吉林地质》1993,12(4):63-67
本文对控制岩体活动的地质因素—岩性、岩体结构、结构面、地应力和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了分析。岩性、岩体结构是产生岩体活动的内因。本文将岩体结构划分为六种类型,即整体结构、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结构、镶嵌结构和散体结构。并对控制岩体稳定性的结构面进行了研究和分类,指出不同结构面对岩体活动的具体影响。通过各种控制岩体活动的地质因素分析,掌握岩体活动规律,对予防灾害性岩体活动,防患于未然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工程岩体三维构模中钻孔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始数据处理是工程岩体三维构模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之一。从三维构模的角度,将工程岩体按几何特征抽象为4种结构单元类型。钻孔数据是描述工程岩体的重要原始数据,具有多尺度性。针对这个特点,提出钻孔数据纵向概化准则,解决工程岩体多尺度显示问题;根据地质学的地质数据解译方法,结合岩层层状分布的特点,提出层处理方法对钻孔数据进行概化处理,确定工程岩体所对应的结构单元类型,创建工程岩体结构单元三维构模数据,建立由钻孔数据所得到的工程岩体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19.
山西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围岩为水平薄层岩层,工程竣工发电已多年,施工及运行期安全,但工程开工前,还没有在水平薄层岩体中开挖大跨度高边墙地下洞室的成功范例,鉴于此,以山西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工程为依托,从工程地质角度,对水平薄层围岩岩性特征、岩体结构特征、岩体力学特性、大跨度高边墙地下洞室围岩分类、围岩变形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依据研究成果,对洞室开挖支护施工、围岩变形监测等进行了分析,依据围岩变形监测成果对围岩力学参数进行了反演,验证了前期勘察成果,取得了在水平薄层状地质环境中开挖大型地下洞室的宝贵经验,进而为在水平薄层状地质体中修建大跨度、高边墙地下洞室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对此类不良地质条件下大型地下洞室群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矿山岩体工程的系统工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系统工程学的观点, 重新认识矿山岩体工程的特点。建立矿山岩体工程稳定性的系统的概念。提出地质模型、设计模型、施工模型的构思, 使工程地质、设计、施工三者密切结合, 共同解决矿山岩体工程稳定问题。通过动态监测和信息反馈, 在工程施工的动态过程中不断地获得新的认识, 以便对工程实施做出新的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