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穆斯堡尔效应的应用十分广泛,己应用于物理学、化学、生物和医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矿物地质学、考古学以及工业技术等各个研究领域。对于铁来说,已经形成哪里有铁,哪里就有穆斯堡尔谱学的研究局面。1964年Sprenkel—Segel等人使用穆斯堡尔效应首先研究了石陨石,开创了穆斯堡尔谱学在陨石地质学中应用的新局面。陨石是稀有的标本,它对于研究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生命的起源,空间技术等方面都有重大的科学价值。由于穆斯堡尔谱学具有相当高的能量分辨率,能直接观察和研究超精细结构,因而成为陨石地质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穆斯堡尔效应(Mbssbauer effect)是一种无反冲的核γ射线的共振吸收现象.自六十年代初发现~(57)Fe的能量为14.4Kev的γ射线无反冲共振吸收后,在物理,化学等部门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铁在地壳中分布非常广泛,多数矿物都含有铁,所以六十年代中以后,Fe穆斯堡尔效应应用于矿物研究,十多年来发展很快,到现在,Fe穆斯堡尔效应已成为矿物研究的一种重要工具.新近矿物穆斯堡尔谱学研究有如下几个方面:1.用穆斯堡尔方法测定矿物中阳离子位置分布矿物中阳离子位置分布和有序—无序现象是矿物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穆斯堡尔方法,为研究矿物中Fe~(2+)—Mg~(2+)位置分布及有序—无序现象提供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并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穆斯堡尔效应在我国矿物学研究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编写一种收敛快、计算迅速的优化拟合程序就显得特别重要。 矿物样品的穆斯堡尔谱数据是由m道分析器(一般为200—500道)读出的m个读数(强度计数)所构成的。一般认为,穆斯堡尔谱是由NL个洛伦兹峰的叠加。  相似文献   

4.
《地质学报》1977,51(2)
穆斯堡尔效应是一种无反冲核的γ射线共振吸收现象。由于穆斯堡尔效应产生的γ射线共振吸收谱线宽度接近原子核能级的自然线宽,以及无反冲γ射线共振吸收对γ射线能量变化十分灵敏,因此可以用它来测定固体中有关原子核与核所在位置上固体化学环境之间的超精细相互作用。近十年来,穆斯堡尔效应已广泛应用于矿物学的研究,其中,研究最多的是~(57)Fe穆斯堡尔效应,迄今为止,已经对许多重要的造岩矿物进行过测定,穆斯堡尔效应已经日益成为研究矿物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穆斯堡尔光谱学做为一种研究矿物的新方法,已经广泛地用在矿物学的研究中(应育浦和李哲,1977)。可以使用铁的穆斯堡尔效应来确定矿物中铁的价态、配位数、阳离子铁的分布,即有序和无序等。迄今已对几乎所有的含铁矿物进行过穆斯堡尔测试和研究。云母是一种重要的层状硅酸盐类矿物,它是花岗岩中的主要造岩矿物之一。近年来云母类矿物的穆斯堡尔效应研究已相当广泛,尤其对黑云母研究较多。本文收集了四川攀西地区某些不同地点,不同花岗岩体中十二个黑云母和二个白云母样品进行了化学分析和穆斯堡尔效应研究,以探讨黑云母、白云母中  相似文献   

6.
穆斯堡尔效应是一种无反冲的核γ射线的共振吸收现象,它是1958年由穆斯堡尔(R.L.M(?)ssbauer)发现的。由于穆斯堡尔效应产生的γ射线共振吸收谱线的能量宽度接近原子核能级的自然线宽,以及无反冲γ射线共振吸收(或散射)对γ射线能量变化十分灵敏,因此,可以把共振吸收的原子核当做灵敏的探针,测量固体中有关的原子核与核所在位置上固体的化学环境间的超精细相互作用。近些年来,穆斯堡尔效应已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矿物学的研究中来,穆斯堡尔谱仪已成为这些学科的重要研究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7.
王随继 《沉积学报》1998,16(2):109-112
本文主要讨论了柴达木盆地第三系粘土矿物的穆斯堡尔效应,分析了有关粘土矿物的响应特征及铁离子的赋存状态,测定了Fe2+/Fe3+值,并依据该比值对研究区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相作了判别。表明含油气盆地中粘土矿物的铁穆斯堡尔效应不但可用来鉴别含铁的粘土矿物类型,而且在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判别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收集了中国东部安微姚村花岗岩体的二个磁铁矿样品进行穆斯堡尔效应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岩体不同部位样品的穆斯堡尔参数与其 Ti~(4+)、Mg~(2+)等类质同象的替代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辽宁宽甸碱性玄武岩中巨晶单斜辉石进行穆斯堡尔谱研究。应用晶体结构研究结果较合理地解释了单斜辉石的异常穆斯堡尔谱。结合XRD讨论了单斜辉石中Fe结构态的测定以及穆斯堡尔谱的可应用性。巨晶应结晶于相当氧化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李哲  金明芝 《矿物学报》1990,10(2):186-191
本文使用穆斯堡尔效应对三个铬铁矿进行了研究,测量了铬铁矿L-1在150K和298K温度下的穆斯堡尔谱和铬铁矿L-2和L-3在298K温度下的谱。使用次近邻效应解释了铬铁矿中的多重Fe~(2+)双峰,并使用二项式分布计算了Cr~(3+)、Fe~(3+)和Al占据次近邻位置的几率。在穆斯堡尔面积和二项式分布计算的基础上做出了Fe~(2+)双峰的指派。铬铁矿L-1谱在150K下进一步分裂,表明用来解释铬铁矿谱的模型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辽宁宽甸碱性玄武岩中巨晶单斜辉石进行穆斯堡尔谱研究,应用晶体结构研究结果较合理地解释了单斜辉石的异常穆斯堡尔谱,结合XRD讨论了单斜辉石中Fe结构态的测定以及穆斯堡尔谱的可应用性,巨晶应结晶于相当氧化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郭海棠 《地质与勘探》2014,50(3):486-493
穆斯堡尔谱对确定铁离子占位、核外环境及氧化态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红山铜金矿床氧化带硫酸盐矿物的XRD、TA、湿法化学分析和红外光谱测试的基础上,测定了板铁矾、针绿矾等8种硫酸盐矿物的室温57Fe穆斯堡尔谱,并根据常温下硫酸盐矿物穆斯堡尔谱参数和其晶体结构中Fe3+和Fe2+的占据位置对其谱峰进行了指派。结果表明本矿床氧化带硫酸盐矿物的穆斯堡尔谱的同质异能位移较小、四级矩分裂值分布范围较大、无磁超精细分裂等特征,且硫酸盐矿物结构中存在着共价键。通过与青海锡铁山铅锌矿氧化带硫酸盐矿物的穆斯堡尔谱相比较,两者在近地表风化及氧化过程中所处的物理化学条件基本相同,酸性和氧化性的环境为硫酸盐矿物的产生和保存提供了良好条件,但红山矿床更为干旱少雨,导致两者硫酸盐的穆斯堡尔谱参数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层状硅酸盐加热后氧化态的变化以及阳离子在各晶位的迁移引起了人们的兴趣,由于穆斯堡尔效应和光学吸收光谱是测定铁以及某些过渡族离子的氧化状态变化及位置分布的最有效的方法,因此,一些研究主要集中在黑云母等层状硅酸盐的穆斯堡尔效应和光学吸收光谱的研究上(Tripathi et al.,1978;Hogg et al.,1975)。  相似文献   

14.
1987年9月21—25日在贵阳举行了第二届矿物物理、矿物材料和宝石学会议。参加人员159人,包括科研、高校、地质队、公司、厂矿等94个单位。会议收到论文118篇,在会上宣读99篇。会议由矿物物理和矿物材料委员会主任王之祯主持。国际矿物协会秘书长Hafaer教授在大会上作了“50年来矿物学鸟瞰”的报告,着重介绍运用穆斯堡尔谱研究金的价态、长石  相似文献   

15.
通过穆斯堡尔方法研究了黄海和东海沉积物中的海绿石化过程,区分了Fe的价态和晶位,并且将初始基质向海绿石的发展过程与穆斯堡尔参数联系了起来。  相似文献   

16.
我们对大冶、马坑、大顶、黄沙坪、鞍山五个矿区的七个铁矿石样品中的磁铁矿作了室温~(57)Fe和~(119)Sn穆斯堡尔谱测定,并根据穆斯堡尔数据和化学分析推算出磁铁矿的非理想配比的分子结构式. 初步研究表明,不同的成矿条件和Zn、Mg等二价阳离子的类质同像替代的多少,明显地影响晶胞参数和穆斯堡尔参数.文中讨论了它们的变化规律性.  相似文献   

17.
单斜星叶石矿物的穆斯堡尔光谱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产于俄罗斯希宾地区的单斜星叶石进行了不同的温度条件下的穆斯堡尔光谱效应研究,通过在温度分别在298 K,180 K和80 K条件下的分析,发现单斜星叶石由2个Fe~(2 )和1个Fe~(3 )四极双峰组成,并进行了单斜星叶石中的畸变参数包括八面体键角(σ~2)和键长变量(Δ)的计算。但是,在两个畸变参数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将无法对它们的穆斯堡尔参数和四极双峰进行指派。本文对温度在同质异能位移和四极分裂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根据通过穆斯堡尔效应和f(Fe~(3 )(O))/f(Fe~(2 )(O))的平均值获得的三价铁对全铁的比值,改写了单斜星叶石的化学式。  相似文献   

18.
我院FH—1918微计算机穆斯堡尔谱仪已安装调试完毕,现可对内对外接收样品,测试收费合理。 穆斯堡尔谱方法国内外发展很快,应用的范围较广。我们主要测定岩矿石,矿物(最好为单矿物)中铁的氧化状态以及Fe~(2 )或Fe~(3 )与总铁的比值。欢迎各单位送样测试。 样品要求:将岩矿石、矿物研磨成小于100目的粉末,每个样品自然铁要求10毫克。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矿物学研究不断地深入。新的理论和技术的引用不断促进矿物学的发展。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矿物波谱学的兴起标志着矿物学研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穆斯堡尔谱是一种新的矿物波谱方法,它正被引用于矿物学研究领域。用铁的穆斯堡尔效应可以确定矿物中铁的存在状态:价态,Fe~(2 )/Fe~(3 )比值,配位数,阳离子铁的  相似文献   

20.
傅平秋  李哲 《矿物学报》1996,16(2):147-151
本文使用穆斯堡尔效应研究了在高温高压下合成的铁橄榄石和铁尖晶橄榄石。298K温度下铁橄榄石的穆斯堡尔谱由一组双峰组成,它被指派给Fe^2+(M1,M2)离子。298K温度下铁尖晶橄榄石的穆斯堡尔谱由三组双峰组成,其中两组双峰指派给八面体位置B上的Fe^2+,另一组双峰归为四面体位置A上的Fe^3+,两组Fe^2+双峰的同质异能迁移近似相等而四极分裂不同,Si原子在八面体位置上的占有率为6%~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