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天津市地面沉降区地下水开采指标综合评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地面沉降控制和地下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是天津市地面沉降防治工作的特色。本文针对地下水超采是影响天津市地面沉降主要因素的现状,通过对多年地面沉降监测以及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数据的分析,首先在全市范围内初步确定各乡镇2007年地下水开采指标或维持2005年实际开采水平,或选用一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地面沉降预测模型。在建模过程中,应用地质系统科学理论,综合考虑2001~2005年各年度地面沉降和地下水水位动态,将天津市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每一子系统作为一个回归分析单元。为了将各计算单元的预测结果具体到各乡镇地下水资源开采指标制定中,结合各乡镇地面沉降现状和地下水替换水源条件,并根据计算单元内各乡镇地下水开采强度、地下水超采程度、沉降敏感度以及地下水位超限程度等因素进行压采规模的综合分级。这一方法已得到我市相关水资源管理部门的认同,并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流是一种运动流体,空间上分布连续且能传递压力,在能量(势)差驱使下发生从水头高处向低处的运动.通常在补给(势源)区,地下水垂向上由上向下运动,而在排泄(势汇)区地下水由下向上运动,即地下水整个生命过程中总是由源到汇、向着能量减小的方向做径流运动,无论是在单个或多个透水岩层中都是如此.地下水分层勘查技术使在垂向上分...  相似文献   

3.
凡是位于地面以下的水都叫做地下水,它也是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自然财富。地下水的来源是雨水和雪水,它们从地面向下渗透,存在于土壤和石头的孔隙或裂缝里,就形成了地下水。地下水还有一个来源就是岩浆活动时分离出来的水蒸气,也往往在地下岩石的孔隙中凝结为地下水。地下水有以下三种不同的情况:①在疏松土壤中存在的水,叫壤中水;②在岩石孔隙或裂缝中的水,叫裂隙水;③在石灰岩,白云岩等特殊岩石分布的地区,由于地下水对这些岩石的溶解作用而形成了地下渠道,地下水在其中潛流,叫潛流水。我国广西桂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水质分析中水中元素存在形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如所周知,地下水是一种成分复杂的天然水溶液,也是一种其构成十分复杂的“水-岩石-气体-微生物”动平衡体系。地下水在多数情况下是以真溶液形式存在,有时也以胶体和悬浮液形式存在。地下水中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或状态)是极为各式各样的,其原因在于:在地下水这种复杂而多组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经历了复杂而漫长的自然历史过程,受到多种多样偶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从统计学观点出发,可以把地下水中各种化学离子的含量看作随机变量。假如在某地下水研究区,我们采用随机抽样的取样方式,其取样井点的空间分布则是均匀或比较均匀的,所得到的一批水样化学分析资料即为随机样本。对任一随机抽取的地下水样品,其各种离子的含量,当然是不确定的或随机的。在这些前提之下,地下水中各离子含量总体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北方地下水系统划分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水系统是水文地质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学术界对“地下水系统”的概念尚没有明确和统一的认识,不同学者对“地下水系统”的理解各有侧重,划分依据与标准不一,划分结果各异,故在应用上常造成混乱。文中基于地下水流系统的概念,归纳了地下水系统划分的原则和依据,认为地下水系统划分应以自然状态不同级别的地下水流系统为首要依据,以含水层系统为判断水力联系和流动系统内部结构的重要基础,提出了一套划分中国北方地下水系统的方案,将其划分为4个地下水系统区块、10个一级地下水系统和56个二级地下水系统。地下水系统区块主要依据特大区域尺度上具有相似地下水循环特征且在地域上毗邻的盆地(流域)的组合体划分:一级地下水系统主要依据盆地(流域)尺度的区域地下水流系统和区域地下水流向划分;二级地下水系统主要依据区域水流系统的分区特征(受次级盆地或次级流域控制)划分。这一方案为中国北方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资源管理、地下水与环境等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地下水系统的框架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各种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中,如何综合整理地下水的分析资料,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整理地下水化学分析资料的目的,不外是:(1)查明调查区域内地下水化学成分的一般特性。(2)研究和确定各个不向含水层地下水化学成分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规律。(3)论证地下水适于供水的程度,或对农田灌溉及工程建筑的有害影响。  相似文献   

8.
地壳表层砷的循环与污染地下水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监测和预测地下水砷污染,揭示由自然原因引起的地下水砷污染规律和机制,通过多年来对内蒙古河套平原地下水砷污染的调查研究,在充分了解和掌握砷的化学与地球化学性质以及世界各国地下水砷污染状况与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砷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和污染地下水的机理。文章阐述了4种地下水砷污染类型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了地壳表层砷的循环与污染地下水模式,通过该模式在基本掌握某一地区地质环境背景的情况下,可以初步预测其可能发生地下水砷污染的地段。地下水砷污染是砷在地壳表层循环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环境水文地球化学现象,污染区的分布与特定的地质、地理背景和环境条件有关。在还原解吸污染类型中,封闭的环境、硫元素和有机碳的存在是地层中砷溶出的主要控制因素。今后应加强对封闭的冲积或湖积平原、河流入湖或入海三角洲等地区地下水砷污染的调查与监测。  相似文献   

9.
高寅堂 《地下水》1991,13(4):199-200
从整体来看,地下水是由大气降水落到地面,然后再经垂直入渗补给形成的。但在局部地段,如水源地或集中开采的城市周围,地下水则是由垂直入渗和上游地下水的水平侧渗共同补给形成的。也就是说,在某地段所开采的地下水量中,既包括了垂直入渗量,又包含了从上游水平方向侧渗来的水量。若能从总的抽水量中,分离出这两个分量,并了解其结构比,这无凝将为目前由于  相似文献   

10.
在细微的地下水动态观测中,发现了一些传统水文地质学理论难以解释的现象。本文从含水介质的弹性和渗透性入手,讨论了承压含水层在弹性变形条件下,地下水的贮存和流动特征,导出了三维弹性变形承压含水层中地下水运动的一般微分方程及贮水率(S_S)的一般表述式。指出贮水率(S_S)是一个不受地下水流动影响的常数,含水层的受力或变形对孔隙压力或井孔水位的影响是一种普遍现象。从理论上解释了各种地下水位微动态的成因机理。  相似文献   

11.
开展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对于认识区域地下水资源禀赋和开发利用的空间分布状况、建立国家-省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支撑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双评价”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的评价理论与方法仍处于探索之中,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统一的依据。本文基于自然-社会经济系统的承载协调理论,定义了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内涵。从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生态属性出发,分别建立了承载本底、承载状态两个层次的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和评价流程。以地下水可开采资源模数、地下水开采程度作为基础指标,来初步判断承载本底、承载状态等级,而后利用地下水背景质量等级对承载本底初步结果进行修正,根据区域实际情况选取地下水污染程度、地面沉降程度、海水入侵程度、土壤盐渍化程度等一项或多项指标作为承载状态的修正指标,对承载状态初步结果进行修正;综合承载本底、承载状态评价结果,确定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应用此方法研究了京津冀地区的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结果发现京津冀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水平整体偏弱,202个县级行政区中承载能力强的有18个,较强的有72个,中等的有19个,较弱的有36个,弱的有57个。承载能力强、较强的县级行政区几乎全部位于冀南丘陵山区、冀中山前冲积平原;承载能力弱、较弱的县级行政区主要分布在冀北山地丘陵区、冀东滨海冲积海积平原。京津冀地区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实例表明该方法具备可操作性,评价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12.
下辽河平原地下水多年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凯  卞玉梅  杨静  张懿  赵英 《地质与资源》2009,18(2):140-143
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实际上是含水层中地下水资源量变化的一种反映,地下水水位的升降,直接反映了地下水补给与消耗量的变化.依据多年地下水水位监测数据,总结分析了下辽河平原1996~2005年间孔隙潜水的变化特征及趋势.揭示了孔隙潜水或孔隙承压水在多年升降变化过程中水位动态主要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此外,地下水开采规模、局部开采布局的调整等措施,也是影响其变化特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在前面地下水分类的一讲中已经谈过现代水文地质学中将地下水分为三个基本的类型:即饱气带水,潜水和自流水。现在我们就来分别讨论一下各种类型的地下水。其中饱气带水往往不是一般水文地质工作的对象,因此不预备进行专门的讨论。本讲只讨论潜水,下讲讨论自流水。§1.潜水的概念:潜水是地表以下第一个含水层中的水,其下为稀定的隔水层,其上无隔水层或仅具  相似文献   

14.
一、地下水的定义及分类所谓地下水,有广义和狭义的不同概念。广义的地下水泛指埋藏在地下岩土空隙中所有的水—土壤水、潜水和承压水。如图1—1所示。其中土壤水占据的只是岩土可充水孔隙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则被空气或水蒸气所占据,所以常把接近地面的,含水而不饱和的这一地带叫包气带,或非饱和带。汽态水、薄膜水和毛管水都处在非饱和带中,它们总称为土壤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管理是本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管理模型从系统的观点出发,釆用成熟的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和最优化技术组成的联合模型,调节地下水的各个可控输入(如地下水开釆或人工补给的时间、地点和流量),使得地下水处于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在地下水模拟模型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中污染物具有迁移性和扩散性,会对下游敏感受体造成威胁,目前场地地下水风险评估主要关注人体健康风险,还未能综合考虑地下水污染的整体风险,尤其是忽视了污染物迁移引起的对下游敏感受体的风险。本研究基于“源-径-汇”模型构建了考虑污染物扩散风险的场地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与风险评估模式。在指标体系构建方面,重点考虑场地地下水的污染源、迁移路径和敏感受体3个方面。在风险评估模式方面,根据场地不同地下水污染状态开展3个层次的风险评估。基于假想的铬污染场地开展了案例分析,设置了地下水污染状态的4种情景,利用Wexler溶质运移模型计算了地下水污染羽的时空变化,并针对地下水污染的不同层次开展了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在场地地下水污染羽未到达场地边界的2种情形中,场地地下水的风险评分分别为4.0,6.2,分别属于低风险与中风险。在场地地下水污染羽到达或超出场地边界的2种情形中,场地地下水的风险评分分别为7.0,8.8,分别属于中风险与高风险。综合而言,本研究构建的方法能够用来对场地地下水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和对比,能够根据风险结果对污染场地进行有效的分级管控,为污染场地的风险管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在进行地下水运动的研究时,首先在其运动特点往往不能完全视为平面流;在沿着单斜或背斜一翼两组断层相交成的拐弯河流或其他成弧状弯曲为河床排洩的地块中(见图1),以及湖状水库向外渗漏等等的地下水运动都是非平面的辐射流。  相似文献   

18.
欧美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评价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菲  王苏明  陈鸿汉 《地质通报》2010,29(6):907-917
1999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启动了第一个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项目,当时检测指标只有20个(包括11个挥发性有机污染物、8种有机氯农药和1种多环芳烃)。"十一五"的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必测项目包含了38项(挥发性指标28项、有机氯农药9项和1种多环芳烃),取得了地下水有机污染的基本资料。但从对国外文献的调研来看,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的种类远远超过38种。为了更全面地掌握中国地下水的质量,有必要对不同地区或不同类型的地下水中典型的有机污染物的种类进行研究,为后续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的增项做准备。通过检索美国环保局(USEPA)、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和欧盟(EU)近年来的地下水质量年度报告和相关文献,调研了地下水中典型有机污染物的类型,选出最常检出的有机污染物,形成最常检出的有机污染物的检出率排序表,列出了检出率高的前50个污染物的名单。  相似文献   

19.
欧美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评价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菲  王苏明  陈鸿汉 《地质通报》2010,29(5):907-917
1999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启动了第一个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项目,当时检测指标只有20个(包括11个挥发性有机污染物、8种有机氯农药和1种多环芳烃)。“十一五”的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必测项目包含了38项(挥发性指标28项、有机氯农药9项和1种多环芳烃),取得了地下水有机污染的基本资料。但从对国外文献的调研来看,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的种类远远超过38种。为了更全面地掌握中国地下水的质量,有必要对不同地区或不同类型的地下水中典型的有机污染物的种类进行研究,为后续地下水有机污染调查的增项做准备。通过检索美国环保局(USEPA)、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和欧盟(EU)近年来的地下水质量年度报告和相关文献,调研了地下水中典型有机污染物的类型,选出最常检出的有机污染物,形成最常检出的有机污染物的检出率排序表,列出了检出率高的前50个污染物的名单。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21,(1)
以往针对单个煤矿采煤对水资源或水环境研究较多。利用煤田区5个井田和6个生产矿井资料,从水循环、水量、水质角度综合分析群矿采煤对区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不同标高同时开采,开采面积逐渐扩大、开采深度逐渐加深和开采强度不断增大,不同埋深的含水层逐渐被疏干,形成以矿井为中心的地下水降落漏斗群,最终形成200 km~2的巨大地下水漏斗,十个煤矿排地下水共3.67×10~7m~3/n。天然水循环在群矿采煤活动中被破坏或打乱,补给、径流和排泄均发生变异。群矿采煤活动中地表径流和老窑水通过采煤形成的裂缝与塌陷带渗漏入矿井中,致使地表径流量减少,地下水系统和地表水系统也随之改变,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尤其是矿井抽排水、老窑积水与渗漏、煤矸石淋漓、酸性水及固体废弃物随着地下水和地表水迁移和扩散,使地下水环境和地表水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与污染,且随着采深加深而逐年恶化,加大治理修复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