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了必须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文章通过对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因素的分析,确定集约利用指标,提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宏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到中原城市群土地的集约利用宏观评价中。通过指标权重的计算和评价标准的确定,最终对中原城市群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做出了判断,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对策,以促进中原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为更好的进行土地管理、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2.
黄河冲积扇是中国中东部山前地区最大的冲积扇,其主体位于河南省。黄河冲积扇的形成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冲积扇的地层岩性结构、水文地质特征,以及与其相邻地貌单元的地质和资源条件共同决定了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的分布、发展规模、发展方向、产业结构等要素。通过黄河冲积扇的形成演化和本身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研究,从地质角度分析和探讨了中原城市群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影响因素,旨在为中原城市群的规划、建设提供地质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袁华 《河南地质》2010,(1):F0002-F0002
2009年12月26日,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国土规划论坛”在郑州黄河迎宾馆举行。来自省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畅谈”中原城市群”的规划编制。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副省长张大卫到会并作重要讲话。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总规划师胡存智,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董祚继,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张启生,副厅长郭公民,以及18个省辖市主管副市长,厅机关各处室、厅属各单位负责人等100余人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开展国土规划以来,我省国土规划工作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一是1982年开展的以豫西地区综合开发为重点的区域国土规划;二是干2008年年底启动的以中原城市群发展为重点的省域国土规划。前者是计划经济影响下的产物,后者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和科学发展观的落实,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回顾我省国土规划的发展历史,总结经验教训,以史为鉴,  相似文献   

5.
基于腹地划分的中国城市群空间影响范围识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群空间影响范围的界定是认清城市群内中心城市与腹地、城市与城市间相互关联的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结节性指数,利用累积耗费距离法和k阶数据场,综合测度了交通可达性与空间场能,根据场强"取大"原则对城市腹地进行了划分,依据城市腹地范围界定了城市群的空间影响范围。结果表明:①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最大和最小结节性指数相差157.53倍,城市平均可达时间为193.43 min,场能平均值为5 412,最大和最小城市腹地相差3 751倍;②23个城市群中,空间影响范围最大的是北疆城市群,空间平均场强最大的是中原城市群;③城市群在空间上呈现为发育程度不同的"11+9+3"的分布格局和逆时针90°旋转的"β"型城市群连绵带发展格局;④基于腹地划分的城市群空间影响范围充分考虑了现实的交通网络和地形地貌特点,实现了对广域空间范围内城市腹地范围和城市群空间影响范围的定量测度。  相似文献   

6.
袁华 《河南地质》2009,(8):I0002-I0003
7月17日下午,国土资源部、河南省政府共同推进中原城市群国土规划编制暨开展豫西地区地质找矿工作合作备忘录签字仪式在京举行。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出席签字仪式。  相似文献   

7.
基于SPSS和GIS的BP神经网络农用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原城市群为研究区,在应用GIS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因子贡献率提取主导性强的综合因子,利用提取的主导因子进行系统聚类选择典型样本;依据因子的贡献率调整BP神经网络初始权值,建立评价模型,进行农用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的探讨。通过检验,改变初始权值建立的BP模型预测合格率为50%,相对误差最大值为18.9%;为了进一步改进BP网络,把第一次调整权值训练得到的网络权值作为下一次建模的初始权值,训练得到的BP模型预测合格率为100%,相对误差最大值为9.5%。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主成分聚类法作为对照,验证了这种BP模型在农用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可靠性与精确性。最后根据所建立的BP模型预测获得中原城市群农用地适宜性分区图,各土地类型适宜性从西往东呈现由低到高的分带性,其中高度适宜区占总面积的32.4%;中度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区分别占总面积的28.9%、22.1%、16.6%。  相似文献   

8.
顾峰 《湖南地质》2008,(6):70-73
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长株潭城市群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为此,株洲提出了“一体三极、内提外拓”的城市建设目标,即依托市区这一主体,形成三个城市发展极——向东北呼应长沙,拓展建设云龙新城;向西通过栗雨工业园和欧洲工业园,与湘潭连接;向南开发建设渌口一南洲新城,不断拓展城市腹地。  相似文献   

9.
正演讲人清华大学教授、经济学家刘玲玲题目建筑业与中国版的"模范城市运动"刘玲玲介绍了中国宏观经济需求结构变化对建筑业影响。她指出,未来中国经济在生产力提升方面,将出现两个增长极:一个是依托湾区经济以大城市为代表的城市群;一个是以特色经济为依托的县域开发,形成独具特色的众多"特色小镇"。她强调,中国将建设环渤海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郑州市作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突飞猛进,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地面交通拥堵情况非常严重。为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畅通郑州"工程"大井字+环形"高架快速路逐渐建设。郑州市"大井字+环形"快速路系统中,京广快速路、中州大道为井字两竖,陇海路高架、农业路高架为井字两横,西三环、南三环、北三环和东边的107辅道高架(未来的东三环)则构成一个大环形。本文以农业路快速化工程重要的控制性节点工程农  相似文献   

11.
当前,特大城市多已呈满负荷状态,中小城市拥有更大发展空间和承载力,而发展城市群则是发展中小城市的重要方式。为推进城镇化、缓解大城市病,国家发改委已正式启动编制跨省区城市群规划。规划或于明年年底前编制完成,并上报国务院批准实施。为发挥城市群的战略平台作用,此前,国家发改委已印发《关于开展跨省级行政区城市群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据悉,目前,包括长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长城市群规划编制的地方层面前期研究工作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国家相关部委将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确定这三个城市群的发展目标、开发方向、空间结构,以及城市群内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分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协同发展体制机制等。  相似文献   

12.
关中盆地城市群是一个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的地区,同时也是一个环境地质问题突出区。笔者以关中盆地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开展资料集成分析和综合研究工作,编制完成《关中盆地城市群环境地质图》。笔者阐述了关中盆地城市群环境地质图的编图思路和编图原则,详细介绍了环境地质图反映的主要内容以及主图、镶图的编制方法。本图的编制为关中盆地城市群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城市群发展规划和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中国其他地区环境地质图件的编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测度并分析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格局特征是全面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研究方法】本文以黄河流域8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4—2017年的市级投入产出数据,构建随机前沿模型和空间关联模型,测度并分析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集聚演化特征。【研究结果】2004—2017年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上游增长快,中、下游增长慢,整体仍处于中低水平;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但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逐渐凸显,高效率区域(一、二类)逐渐由“斑点”状扩张为“斑块”状,中、低效率区域逐渐缩小,城市群间、上中下游间的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布差异逐步收敛;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空间正相关,且集聚特征逐年增强。LISA(局部空间自相关)空间形态呈现两极分化的特征,高效率均质区域(H-H类型)主要分布在山东半岛,且逐渐聚集成片,中原城市群首次出现H-H集聚区;低-高关联(L-H类型)由山东潍坊市转变为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高-低关联(H-L类型)分布在兰州市;低效率均质区域(L-L类型)分布在六盘山区、秦巴山区等国家级集中连片贫...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会议明确,要在该区域构建以铁路、高速公路和长江黄金水道为主通道的综合交通体系,促进信息、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到2030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会议指出,以改革创新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一是要打造改革新高地。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自主  相似文献   

15.
《广西地质》2011,(6):53-53
近期,青海省国土资源厅出台《关于支持东部城市群建设的政策措施》,从多个方面切实提高国土资源对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的保障和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从全局尺度探索城市群交通可达性,能有效描绘城市群间的协同关系及城市群内部的一体化趋势,为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基于改进的时空图分析模型,测度11个国家级城市群的可达性水平,从城市群群内空间集聚性和群间交通协同特征方面分析高铁网建设下城市群可达性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高铁建设产生的“时空压缩”将促进中国城市群点位“两横两纵”分布结构向“组团式”结构扩散。高铁建设将促进城市群内部的一体化和城市群间的协同化,增加区域平衡性。时空图分析模型能够有效解读时空图的空间信息,拓展了可达性空间分析方法的应用,并为促进城市群区域平衡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魁 《中国地质》1998,(1):10-13
矿产资源储量管理是矿政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矿政管理框架,蒋承菘同志曾概括为:以矿产资源国家所有为宗旨,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为基础;以矿业权管理为核心;以矿产开发监督管理为保证。以此为一级框架,每个部分都需要细化下级框架。研究行政管理框架要考虑的因素,一是管理对象  相似文献   

18.
建设中原经济区,走好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应坚持以什么为引领?无数事实表明,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应是我们的理性选择。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城镇化具有城乡统筹、以城带乡、  相似文献   

19.
关中城市群地下水自集中开采以来区域地下水位呈整体下降趋势,主要城市集中供水水源地水位降幅30~50 m,最大超过120 m。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了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面沉降、地裂缝以及水质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近年随着城市群限制开采量,地下水水位下降及其相关环境地质问题在局部地段有所缓和。本文以50年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为基础,针对关中城市群地下水动态特征及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对预防和缓解环境地质问题、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陶虹  丁佳 《地质论评》2014,60(1):231-235
关中城市群地下水自集中开采以来区域地下水位呈整体下降趋势,主要城市集中供水水源地水位降幅30~50 m,最大超过120 m。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了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面沉降、地裂缝以及水质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近年随着城市群限制开采量,地下水水位下降及其相关环境地质问题在局部地段有所缓和。本文以50年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为基础,针对关中城市群地下水动态特征及相关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对预防和缓解环境地质问题、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