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亚市旅游客流空间特性研究   总被引:55,自引:8,他引:47  
旅游流是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之间空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旅游客流空间特性是旅游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 ,本文研究了中国典型的海滨旅游地---三亚市旅游客源市场的空间分布特征 ;在重力模型的基础上 ,以航空票价为经济距离指标 ,建立了基于航空廊道的旅游客流空间潜力模型 ;分析了三亚市旅游者空间行为特征。认为三亚市客源市场空间分布广泛 ,所建立的旅游客流空间潜力模型可以用于指导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客源市场空间定位 ,三亚市旅游者空间行为以飞行 /驾驶式为主。建议三亚市建立旅游航空票价调节基金来降低飞机票价 ,降低旅游交通门槛 ,促进旅游客流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李屹  王凤霞 《热带地理》2024,(2):326-338
基于去哪儿网在线游记所获取的数字足迹数据,在锚点理论框架下综合运用流向统计、关联规则挖掘、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三亚市旅游流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并凝练不同类型旅游者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游览特征。结果表明:1)三亚市旅游流呈现“一心两核”和若干核心路径的流动格局,三亚市旅游流的空间结构受景点受欢迎程度的影响,核心区处于沿海岸线区域,展现滨海旅游城市的特征;2)在三亚市旅游流的空间结构中核心节点分布不均匀且结构洞现象明显;3)三亚市旅游流结构网络的中尺度旅行的旅游者占多数,其次为小尺度旅游者,大尺度旅游者最少,各尺度各游览类型的旅游者都倾向于游览沙滩型旅游地和岛区,即地文景观类旅游地,而不同尺度下不同游览类型的旅游者游览倾向又有所不同;4)三亚市旅游流的旅游吸引系统呈分级分布且有多个锚点吸引物,不同的锚点吸引物除沙滩型旅游地和岛区外,对不同游览类型和游览时间的旅游者吸引力不同。  相似文献   

3.
三亚市风景结构与城市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旅游是区域旅游发展的主力,对城市旅游内涵的正确理解将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城市风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三亚市的城市定位,风景结构和区域旅游发展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规划建议,以促进三亚城市旅游健康合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广淘  王佳 《热带地理》2013,33(1):88-95
根据海南省旅游发展现状,运用生态梯度评价方法,分析海南省旅游的主要风险源、风险受体和最大的生态效应,识别出海南省旅游开发存在一级、二级和三级共14类生态风险效应.以其中9类代表性生态风险效应为基础,构建由16个指标组成的旅游生态风险评价模型,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对三亚市、海口市、万宁市和琼海市进行风险等级划分.结果表明:三亚市、海口市位于一级生态风险区,万宁市和琼海市位于二级生态风险区,这4个地区的旅游开发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态风险,亟需开展旅游生态风险预警管理.为此,创新建立了由旅游生态风险预警运行机制、调控机制和管理机制组成的旅游生态风险预警机制,以防范旅游生态风险,推动海南省旅游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促进海南省资源保护和旅游经济协调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凌旋  马勇  任洁 《世界地理研究》2023,(10):134-146
以三亚市为案例地,通过爬取六类旅游休闲业态POI数据,综合利用最邻近距离指数、核密度估计、多空间聚类、地理探测器等空间分析技术,深入挖掘三亚市旅游休闲业态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业态总体数量及特征空间尺度急剧上升,分布格局呈“极核-轴线-面域”分布形态;主要集聚于三亚湾度假区,散布周边临海区域,且集聚程度随空间尺度的增大呈先增后减态势(;2)各类旅游休闲业态空间集聚特征显著,其中购物、住宿、餐饮业态与总体集聚特征呈现高度一致性,各类业态集聚分布特征显著不同且尺度依赖性明显,其中旅游景点业态集聚程度随时间距离的增加不断减小,其余业态均先增后减(;3)三亚市旅游休闲业态空间格局的形成是由政策引导城市发展决定的,即在旅游休闲需求升级与城市发展的转型升级的双向推动下,从经济水平、人口特征、交通条件及资源禀赋四个方面影响旅游休闲业态空间演变格局。  相似文献   

6.
旅游影响研究是旅游地理的重要研究内容,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是研究旅游影响性质及程度的重要途径。以海南省海口市和三亚市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海滨旅游地居民对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的感知程度及其对旅游业的态度,比较了不同人口学特征及与旅游业关系密切程度不同的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对旅游业态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采用资料分析、现场踏勘、重点详查与座谈访问相结合的方法,依据国家标准GB/T 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对海南自然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分类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海南自然旅游资源有4个主类、16个亚类和61个基本类型,涵盖了全国的绝大部分种类;自然旅游资源单体335个,特品级旅游资源单体47个,占总数的14.0%,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178个,占53.1%,普通级旅游资源单体48个,占14.3%,未获等级旅游资源单体62个,占18.5%,形成一海(中国南海)、两极(海口市和三亚市)、三区(海南岛东部海岸、中部山区、西部海岸)的空间分布格局;中部山区、东部海岸和三亚市的自然旅游资源相对集中,组合搭配和特色性突出。海南自然旅游资源优势为拥有世界一流的热带海岛气候资源和热带海岸带资源,我国垄断的冬季避寒资源,我国面积最大的海域和最丰富的热带森林资源,热带温泉资源丰富,自然旅游资源珍稀性明显,而最具优势和竞争力的旅游资源是拥有中国和世界一流的优美生态环境。劣势是品牌旅游资源少,开发利用程度低,基础设施差,资源分布不均衡且有所重复,局部热带森林资源和滨海岸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8.
潘月斌 《地理教学》2013,(11):67+65
正三亚市位于海南岛最南端,因三亚河成"丫"字形,故取名"三亚"。三亚是目前中国最南部的滨海旅游城市,是海南省南部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是我国东南沿海对外开放黄金海岸线上最南端的对外贸易重要口岸。  相似文献   

9.
海南省作为全球大型热带海岛的代表,其旅游发展轨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典型性。海南岛旅游发展在空间上极不均衡,且部分市县存在"旺丁不旺财"的现象。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及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全岛协调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重心模型为分析工具,分析了海南省游客重心、消费重心、国际游客重心的演变轨迹,并深入剖析了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三者位置始终不一致,但均处在全省地理重心偏东的位置,并逐年向南、向西偏移;东部市县过多地表现为旅游通道的作用,游客消费水平较低;游客消费相对游客分布变化具有时空上的滞后性;国际游客的聚集性和地域偏好更加明显;全岛旅游发展在空间上呈现海口市和三亚市双核现象,旅游重心演变的实质主要体现在旅游首位城市由海口向三亚的变迁。海南省旅游重心演变及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因素有地缘优势、资源条件、干线交通、政策支持、特色旅游产品等。  相似文献   

10.
以海南省三亚市经典海岛景区——蜈支洲岛观光景区为研究对象,在对其进行旅游体系容量分析的基础上,重新设计指标体系,采用定量分析法测算观光景区的生态环境能力、设施配置能力、区域环境能力以及社会环境能力。结果显示:设施配置能力和区域环境能力是该观光景区消费者规模的制约要素。建议采取增设新的游乐设施,增加观光景点,完善基础设施配置,对不同的消费力度期间设定不同的管控办法等,以实现景区区域环境能力的全方位提升,缓解消费力度较大期间环境容量过载等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旅游区位对区域旅游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旅游区位是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分析旅游各区位要素对区域旅游市场的影响,如:旅游资源空间组合替代关系和空间组合互补关系对区域旅游市场的影响,旅游客源区位对区域旅游市场的影响,以及旅游交通区位对区域旅游市场开发和市场结构的影响.笔者认为区域旅游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必须是旅游资源区位、旅游客源区位和旅游交通区位三者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旅游区位是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分析旅游各区位要素对区域旅游市场的影响,如旅游资源空间组合替代关系和空间组合互补关系对区域旅游市场的影响,旅游客源区位对区域旅游市场的影响,以及旅游交通区位对区域旅游市场开发和市场结构的影响.笔者认为区域旅游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必须是旅游资源区位、旅游客源区位和旅游交通区位三者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浅析旅游新经济——旅游信息产业的形成、发展与提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型产业,其与信息技术有天然的适应性。旅游信息化衍生出"旅游信息产业",而旅游信息产业的发展正是旅游业"新经济"的体现,旅游信息产业的提升是发展低碳旅游的必然选择。该文论述了旅游信息产业这一新业态的形成、发展及其在发展低碳旅游中的重要作用,旨在推动我国旅游新经济的发展和促进低碳旅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试论旅游与养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旅游活动将旅游与养生完美结合,形成了新的旅游产品——养生旅游,这不仅丰富了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也迎合了旅游消费者的个性需求。我国的养生旅游虽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发展速度很快且具有一定特色和规模。该文通过论述旅游与养生的关系,分析我国养生旅游行为特征和养生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了养生旅游开发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旅游产业脆弱性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反向。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采用5级分类,从外部旅游环境脆弱和内部旅游结构脆弱两个方面,对我国旅游产业脆弱性进行了综合测度。结果显示:①中国旅游产业处于中等脆弱水平,但分布极不均衡。②当前,旅游结构性脆弱是影响我国旅游产业脆弱性的根源性原因。③中国旅游产业高度脆弱省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其旅游环境脆弱性是旅游产业脆弱性的主要来源,影响旅游产业脆弱性的主要是生态经济因子和旅游风险因子;旅游产业中度脆弱省区,呈分布散、分布广、差异大特征,影响旅游产业脆弱性的主要是服务效率因子、旅游市场化率因子和旅游投资协调平衡因子;旅游产业轻微度脆弱省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其旅游结构性脆弱性是旅游产业脆弱性的主要来源,影响旅游产业脆弱性的主要是旅游投资协调平衡因子。  相似文献   

16.
论述旅游超载对于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的破坏,以及防止旅游超载、旅游污染的有关对策。开发旅游资源应能够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旅游信息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信息化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旅游信息化衍生出“旅游信息产业”,而旅游信息产业的发展正是旅游业“新经济”的体现,未来旅游信息产业与旅游新经济的发展与研究是一种必然趋势.该文通过检索国内外旅游专业核心期刊获得旅游信息化相关文献,对旅游信息化研究内容从旅游信息化理论研究、旅游网站研究、网络旅游信息搜寻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归类和综述,并展望未来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基于珠海实证的城市旅游增长极限分析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增贤  保继刚 《地理学报》2020,75(8):1711-1724
城市旅游是城市的一个开放、高流动的子系统,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有增长极限的。城市旅游增长极限受到供需极限影响,当旅游需求超过供给时,出现过度旅游;而当供给超过需求,就会导致过度旅游化。城市旅游需求增长极限呈现阶梯式,只有当影响城市旅游需求增长的长期因素发生持续重大变化时,城市旅游需求增长才可能突破原有的极限,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城市旅游需求极限规定了城市旅游供给极限,决定了城市在一定时期内适合开发的景区、酒店、餐饮、购物等旅游设施规模。本文基于珠海的实证分析表明,过去十几年,由于旅游供需两方面影响因素缺乏持续重大的变化,城市功能和地位、城市主题和特色等因素相对稳定,加之受到区域其他城市的激烈竞争,珠海中高端旅游需求相对稳定,星级酒店等中高端旅游产品面临增长极限。此时,新增旅游景区和星级酒店并不会带来过夜旅游需求的实质增长,反而可能加剧现阶段旅游供需的失衡,造成过度旅游化。本文也讨论了超越旅游极限的条件以及旅游增长与旅游发展的关系,并进一步建议了旅游统计的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19.
哈大高铁对东北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空间影响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基于GIS平台,构建可达性模型分析哈大高铁开通后东北各城市旅游交通网络可达性变化特征,然后通过修正引力模型,从时空压缩效应、高铁旅游带的形成、旅游通勤圈空间分异、加剧旅游极化效应等方面分析哈大高铁对东北各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铁带来的时空压缩效应大大强化了东北城市的旅游交通可达性和旅游经济联系,整个通勤圈时空压缩2 h左右,提升幅度均呈现距离高铁增加而衰减现象,且省际城市间的变化大于省内城市间的变化,东三省的变化大于内蒙东部区域的变化。沿线城市在高铁开通后将获得更大的旅游发展动能,并加快哈大高铁旅游带的形成。沿线城市“一日游”和“两日游”受益明显,偏远城市则在“七日游”方面受益较多;东北旅游应以高铁为契机,精心开发沿线旅游精品线路,加快旅游一体化合作,打造东北旅游新形象。高铁使旅游市场空间分布上出现“极化效应”,提升旅游产业供求效率的同时,拉大了城市间旅游差距,不利于旅游产业协调性发展。今后应以高铁为核心完善快速交通干线布局,将更多旅游城市和旅游景点纳入高铁通勤圈。  相似文献   

20.
武汉市大学生体育旅游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条件的日益提高,旅游业日益发展、逐渐成熟,旅游需求也逐渐增多,人们越来越关注参与性、娱乐性较强的动态旅游方式,体育旅游作为旅游与体育的结合,集健康、娱乐、休闲、放松于一身,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大学生作为运动能力较强的一个群体正在成为体育旅游先锋队乃至主力军,是体育旅游的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目前武汉市在校大学生大约有一百多万人,武汉市现有普通高等学校70余所。从武汉市大学生体育旅游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武汉市大学生体育旅游市场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为开发武汉市大学生体育旅游市场提供一点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