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心理地图是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的地理事物空间表征,是提升学生空间认知能力的重要媒介。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运用GIS辅助学生构建心理地图的优势正逐渐显现。本文基于地理空间认知理论,从GIS角度深入分析了心理地图的建构机制,并提出了不同认知阶段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李晓君 《地理教学》2010,(16):22-24
地理复习中,怎样根据题目的要求,从地图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完成对题目的正确解答,这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也是盲点。下面我们以具体的题目作为案例,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3.
王俊友  朱良 《地理教学》2013,(10):12-14,45
正一、心理地图的涵义美国《国家地理标准》认为:心理地图,是人们对地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内化了的印象,它反映了人们对位置和不同尺度区域的认识。心理地图首先是一种地理表象,具有空间性,是对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演变和发展的主体的反映。同时,心理地图也是一种记忆表象,它具有记忆的功能,能在头脑中将地理表象保持和再现,可以通过长期有意识的记忆训练,帮助学生获得比较稳定的地域知识和空间认知。本研究认为心理地图的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1)心理地图是包含各种地理信息的地图在人  相似文献   

4.
徐占福  马涛 《地理教学》2014,(10):47-51
正一、定位是前提——运用地图,建立"心理地图",学会空间定位区域地理的学习,首先就要确定区域的地理位置,即定位。地理位置是认识区域、理解区域的前提。区域定位是区域地理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学习区域地理的第一道门槛,是解开区域地理试题的钥匙。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往往从地理空间入手,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要求考生对试题中给出的地理信息进行正确的空间定位,再以此为基础,分析、推理其他特征。  相似文献   

5.
正一、引言1.认知地图概述认知地图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托尔曼于1948年发表的文章"Cognitive map in the rats and men"中。他以老鼠作为实验对象,研究它们在迷津中的寻址能力,进而提出认知地图是一种空间信息在人脑中的具体表象。[1]1955年,美国心理学家凯利提出,认知地图是人们用来把握与理解人们周围世界的方法,从而赋予了认知地图在个人构建知识中的价值[2]。之后,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的"决策结构一文突出了  相似文献   

6.
正一、地位与特点2012年9月,美国颁布了新的国家地理课程标准——《生活化的地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提出具有地理素养的人需要掌握事实性知识、心理地图和工具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这充分肯定了心理地图在认知和理解地理空间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标准"在知识内容方面共有六大要素,每个要  相似文献   

7.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学习地理知识离不开地图,特别是我们学习地理事物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时,更离不开地图。要对照地图进行记忆,养成“左图右书”的学习习惯。如各种地形、河流、湖泊、城市、交通线等地理事物的分布,都要运用地图进行记忆。在回忆这些知识时,头脑中要浮现出一幅地图,  相似文献   

8.
地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使用“截图”的方法.能够让学生熟悉多种示意图、局部图、区域轮廓图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截图”指截取地理图形的某部分,依据截取的图形联系相关知识或凹答问题,“截图”对于地球光照图、等值线图、区域地图等内容的教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地图教学三步 圈图说图忆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前进 《地理教学》2010,(11):57-57
第一步——圈图。圈图就是在学生阅读教材时,将教材中所提到的有关地理名称在地图上用不同色笔圈注出来。这个过程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前提和基础,需要学生在地图上找出相关的地理事物,并加以区分哪些是说明地理位置的,哪些是说明地形的等等,用不同色笔在图上圈注出来。这一步是最简单的环节,可以采用不同的激励措施,促进学生高效、有序地进行阅读教材、圈注地图。  相似文献   

10.
正区域性是地理学最本质的属性之一。任何地理事象的发生发展变化都离不开一定的地理空间,也正是因为不同地理空间的自然、人文环境,才形成了不同的地理特征。因此,地理被称为"空间"的知识。从高考大纲的能力要求看,首要目标就是要求具备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而区域定位正是获取信息的第一步,是答好试题的第一道门槛。因为只有准确辨认出所给试题中分布的地理事物,才能正确运用地理原理有的放矢地解释、说明地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
应用“重叠”的方法有助于学生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重叠”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图叠合起来观察,以便发现它们空间分布的差异及逻辑联系的一种方法。做法是把两张或两张以上的地图重叠起来比较,如把我国主要铁矿、煤矿和钢铁工业基地的分布图重叠起来观察,  相似文献   

12.
罗秋官 《地理教学》2014,(1):47-49,46
正区域地理历来都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这是因为任何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都是通过对众多地理事实、地理现象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而每一种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变都离不开特定的区域,可以说,区域地理既是系统地理的"出发点",又是系统地理的"归宿"。因此,在高中地理复习中,区域地理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除江苏、上海、海  相似文献   

13.
“地图·国家”一课是上海教育资源库(www.shere.net)中六年级《地理》的一个课堂教学实录,观摩了这堂由上海市辽阳中学张焱老师执教的初中地理课,笔者感触颇深,下文结合课堂实录片段,谈谈这节课的一些特色和有关思考。一、大胆开发教材,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地图·国家”是上海六年级教材中国家区域地理的概述部分,上海地理课程标准对于“地图·国家”内容的学习和应用要求是“用地图描述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读图说出一个国家地理事物的分布,读图说出某个国家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将数据图表中的内容换成文字形式的表述。”  相似文献   

14.
赵丽娟 《地理教学》2011,(18):29-31
一、问题的提出 区域地理的教学是对地理学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最好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地理教学要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强调地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综合影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地理事物和问题,逐步形成对地理事物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丁波 《地理教学》2010,(12):15-17
多年来,高考地理试卷中,都会出现相当数量的区域地图,以区域地理内容为载体,结合高中知识,考查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在高中复习中,如何快速、高效地加强区域地理的复习是极为重要的。下面根据我多年高中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进行区域地理的复习。  相似文献   

16.
地图是反映地表现象的一种图形,凡具有空间特征的事物都可以用地图表示。地图的直观性、形象性使复杂的地理知识变得简单、明了,它用符号代替了大量繁琐的文字描述,这对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很有帮助。然而,地图的作用及意蕴远不止于此,地图除了能够形象地反映空间事物以外,还能够反映出丰富的文化特征,从而形成独特的地图文化。  相似文献   

17.
苑玉冰 《地理教学》2015,(2):55-56,43
一、图形转换模式该模式是要将地理问题中提供的线段式图示或其它比较抽象的图示,转换为比较常见的基本原理图,以便于问题的解决与分析、判断。特别是转换时的地理信息的获取,要保持与题中的原有地理信息一致。例1:图1是全球某日某时刻的晨线(线上数据为经度)。据图1完成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小妹 《地理教学》2009,(9):20-22,19
“地图·国家”一课是上海教育资源库(www.shere.net)中六年级《地理》的一个课堂教学实录,观摩了这堂由上海市辽阳中学张焱老师执教的初中地理课,笔者感触颇深,下文结合课堂实录片段,谈谈这节课的一些特色和有关思考。一、大胆开发教材,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地图·国家”是上海六年级教材中国家区域地理的概述部分,上海地理课程标准对于“地图·国家”内容的学习和应用要求是“用地图描述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读图说出一个国家地理事物的分布,读图说出某个国家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将数据图表中的内容换成文字形式的表述。”  相似文献   

19.
马成源 《地理教学》2000,(12):38-39
学生学会从地图上了解各种地理事物,并不代表学生已形成读图技能,只有学会分析地图,用地图上直观表达的显性信息去挖掘出一些隐性信息,才达到了较高层次的读图要求。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善于用显性的、零碎的信息去寻找隐含的信息,找出地理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原理、总结地理规律的能力,形成以图明理的技能。  相似文献   

20.
正世界中的任何地物都被牢牢地打上了时空的烙印。据不完全统计,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80%以上的信息都与地理空间位置有关。当前,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已全面融合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卫星遥感技术等先进科技。以时间、空间和属性为主要要素的地理空间信息,综合反映了自然、人文、社会等信息的空间地理位置,已成为战略性基础信息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