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滑县有100万亩晚播小麦。为确保夏秋粮同时高产,我们开展了晚播小麦播期和播量实验。结果表明,春性品种性和半春性品种适宜播期为10月5-25日,最迟不晚于10月30日;夏秋粮双高产的适宜播期在10月20-25日。播量随不同播期变化;10月5日播种以6kg为宜,每推迟5天播种量增加1kg.  相似文献   

2.
1994年我省小麦欠收的气象条件分析刘文平,张爱芝(山西省农业气象中心030002)1994年,我省的小麦总产为29.53亿公斤,比上年减少3.01亿公斤,单产比上年减少15kg/亩,是近年来减产幅度较为明显的年份。影响产量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小麦生育期...  相似文献   

3.
甘肃东部旱作区小麦产量变幅大,不分生产力变化极不稳定,但潜力很大。冬小麦降水和土壤水分生产力平均为0.92kg/mm和0.85g/mm和0.75kg/mm。土壤贮水量是旱作区小麦生产力的最重要因素。秋季土壤贮水量是翌年小麦产量的基础,有收无收的关键,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小麦产量对春季土壤贮水量的利用率最高,对小麦高产优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1990~1993年在渭北陇东黄土高原布置了晚播回荐麦一膜两用的田间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得:晚播回荐小麦覆膜,增温保墒效应明显,可提高地温2~4℃,节水30mm以上,促进了作物早发,保证了小麦安全越冬,比单作回荐麦增产53.0%,小麦返青揭膜覆于相邻作物带,做到一膜两用,集水调水效应显著,协调了不同作物需水的供需平衡,带田总产8212.5~9125.0kg/hm^2,比单作增产45%~166%。  相似文献   

5.
该文选用泰农18(中大穗)、济麦22(多穗)两个冬小麦品种,在2011年9月26日—10月20日采取5个不同播期,3个不同播量进行田间播期播量试验,以期筛选出本地区不同品种类型冬小麦的适宜播期、适宜播量。为充分利用临邑县气候资源和制定合理的小麦播期播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1981-1991年11年小麦生长情况,我省各地小麦亩穗数和穗粒数年际变化不大,二要素不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千粒重年际变幅大,最高的1989年全省平均为37.1克/千粒,1991年只有30.5克/千粒。千粒重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子。5月份小麦灌浆期的阴雨寡照、青枯、干热风等气象灾害的出现,影响小麦灌浆,导致千粒重下降而减产。选育早熟品种,可避开5月下旬的气象灾害对小麦灌浆的危害;中后期在叶面上喷施磷酸二氢钾可防御干热风和青枯危害。  相似文献   

7.
稀土是一种微肥,本试验将不同剂量的稀土施于伊盟沿河地区的小麦和玉米,测其对小麦和玉米的生长发育、生理反应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小麦以亩施50克稀土效果最好,玉米以亩施70克稀土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暖对土壤化肥用量和肥效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修兰  徐师华 《气象》1996,22(7):12-16
气候变暖对土壤肥料施用量和肥效有重要影响,通过对土壤分期增施3种水平的尿素实验,测定土壤中速效氮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土壤肥效对温度的反应,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土壤中速效氮释放量增大,释放速度加快,释放周期缩短,在450-1125kg/ha施肥水平下,每增温1℃氮释放量平均增加4%,释放周期缩短3.6天,同时,施肥量愈大,速效氮释放也愈大,释放速度愈快,因此,在气候变暖的条件下,需相应增加施肥总量和  相似文献   

9.
遵照毛主席关于“人民公社一定要把小麦种好”的教导,我们开展了冬小麦分期播种试验,寻找适宜播期,掌握小麦高产的气象条件,为“农业学大寨”做出贡献。我站冬小麦分期播种试验.选用的品种为“红农1号”,从9月10日开始,每隔5天播一期,到10月5日止,共六期。每期播量为25斤/亩。试验结果见下表。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干旱和施氮对春玉米叶片碳氮含量及碳氮比的影响,以“丹玉405”为试验材料,于2018—2019年春玉米拔节、抽雄、乳熟三个关键发育期分别开展中度(相对湿度45%±5%)、重度(相对湿度35%±5%)干旱胁迫及120、240、270 kg·hm-2氮处理对比试验,分析干旱、施氮及干旱条件下施氮对玉米叶片碳氮含量及碳氮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导致玉米叶片全氮含量减少3.3%~38.5%,碳氮比增加0.8%~67.1%;对各发育期叶片碳氮含量及碳氮比的影响为乳熟期>抽雄期>拔节期;随着干旱加剧,对叶片氮含量和碳氮比的影响加剧。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叶片全氮含量先增加,后减少,碳氮比与之相反;施氮量为120 kg·hm-2时,各个发育期叶片全氮含量最高,碳氮比含量最低。干旱后施一定量的氮肥可以缓解干旱对玉米叶片碳氮平衡的负面影响,但不能完全恢复;施氮量为120 kg·hm-2时,叶片氮含量和碳氮比恢复程度最为明显,分别增加11.2%和减少6.5%。复水后,施氮处理仍不能使受干旱叶片碳氮平衡恢复到对照水平。玉米产量与...  相似文献   

11.
不同播期的优质小麦产量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不同优质小麦品种不同播期的产量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河北-8901的各种产量结构表现出最为稳定的变化规律,即不同的播期处理对最后产量的影响度相对较小;郑麦-9405和郑麦-9023的产量结构在不同的播期表现出较大的波动。  相似文献   

12.
小麦灌浆期是决定最终籽粒产量的关键时期,灌浆时期小麦种植区的气象条件是影响小麦灌浆的主要因素之一。1气象条件对小麦灌浆的影响气象条件对小麦灌浆的影响,表现在灌浆时间与灌浆速度两方面。灌浆时间是指从开花到硬仁的整个灌浆持续时间,灌浆速度则指千粒重的每日增长量。小麦粒重一灌浆速度X灌浆时间,灌浆速度越快,灌浆时间越长,积累的干物质就越多,反之则少,因此,气象条件影响粒重的变化,实际上是影响灌浆速度和灌浆时间的结果。1.五温度对小麦灌浆的影响小麦灌浆持续时间主要受日平均温度的影响。灌浆期的适宜温度为18~…  相似文献   

13.
泰安冬小麦不同播期和密度处理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方法,探讨了当前气候背景下不同播种期和密度处理对冬小麦品种“山农8355”发育状况、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和播量处理对“山农8355”产量的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山农8355”在泰安地区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上旬,适宜播种量为150.0kg/hm2,晚播可适当增加播种量来获得较适宜的群体水平和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4.
1引言春小麦是朝阳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生产的丰歉是关系到朝阳人民生活改善的大问题。近几年来,尽管小麦生产水平逐年提高,朝阳地区小麦连年获得丰收,但品种单一。为了改变本市春小麦目前这种状况,春小麦高产品种的引进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根据西北超大穗冬麦偏春性的生物学特性,应用气候相似原理,我们连续进行引种,经3年春季播种试种,运用正交试验,确定定量化的指标,对朝阳地区高产小麦品种的更新具有现实意义。2应用主坐标方法确定引种源地超大穗小麦是经陕西咸阳农科所繁育而成的偏春性冬麦,经新疆乌兰乌苏做春季播…  相似文献   

15.
李玉林 《气象》1997,23(2):38-40
利用旬雨量与历史同期产量资料,使用积分回归和多元回归等方法,分析自然降雨量与水稻产量的关系,以证实人工增雨对水稻产量提高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全省早稻亩产量随旬雨量增加平均为0.164kg/mm,晚稻亩产量增加平均为0.11kg/mm。  相似文献   

16.
冬前因肥水运用不当、品种不对路、播期及播量不适宜,造成中期病虫危害加重,后期一遇暴风雨就发生小麦倒伏,使灌浆受阻,千粒重降低,严重影响产量。因此,打好播种基础,培育冬前壮苗,加强病虫防治和化学调控,提高株体抗性,能达到防倒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平衡施肥对棉麦套作中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田间区试结果,分析了有机肥与氮磷钾化肥配施对棉麦套作中小麦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的构成因素、养分含量及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能显著提高小麦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且以中肥最为适宜;增施氮磷钾肥能提高小麦各生育期养分含量和吸收积累量,并且还能增加旗叶的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小麦营养生殖并重时期(拔节至孕穗期),对养分的需求量大,此时土壤中足够的养分,可为小麦高产优质奠定营养基础,此期也是小麦平衡施肥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优质小麦品种不同播期的产量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河北-8901的各种产量结构表现出最为稳定的变化规律,即不同的播期处理对最后产量的影响度相对较小;郑麦-9405和郑麦-9023的产量结构在不同的播期表现出较大的波动。  相似文献   

19.
运城市2008年度小麦腥黑穗病发生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城是山西的小麦主产区,2008年是小麦腥黑穗病发生最为严重的一年,全市约5300hmz小麦发生了腥黑穗病。原因主要有:一是与小麦的品种抗病性有关,二是与2007年小麦播期的低温连阴天气有关,三是与2007年的小麦播期偏晚有关。从总体上来看,主要是由于2007年小麦播期的不良气候条件诱发了小麦腥黑穗病的发生,使得2008年发病小麦产量严重下降,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20.
1 前言。麦播期(9月21日至10月20日)降水的多少、时空分布均匀与否,直接影响着最佳适播期。历年来因干旱或雨涝而推迟适时播种,都对我区小麦产量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寻找麦播期降水变化的规律,加强对旱涝灾害的研究,为政府各级领导的防灾抗灾提供科学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