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5 毫秒
1.
利用新乡所辖8个县站建站-1998年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降雹日的地理分布和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冰雹的地理分布特征是北部、西部多,南部、东部少;成灾冰雹主要在5-8月(占整个降雹日数的74%),集中在5月下旬-7月中旬(占整个降雹日数的64%),降雹主要发生在14-21时(占93.4%),其中16-17时1个小时内为最多(占42.1%)。  相似文献   

2.
采用1961—2008年陕西关中40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运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基于GIS技术分析了陕西关中冰雹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关中北部多冰雹,南部最少;主要梯度方向呈明显的北—南走向。铜川市和渭南、咸阳北部要积极防御夏秋季的冰雹危害。夏粮、秋粮生长季冰雹灾害年出现频次总体呈下降趋势,对粮食安全的影响逐渐降低。关中中北部和西部冰雹灾害呈减少趋势,铜川等冰雹多发地区的冰雹灾害气候变化呈减少趋势,对当地秋粮作物的灾害程度相对减轻。夏粮生长季冰雹灾害的范围和强度大于秋粮生长季,要重视5月冰雹灾害的防御。  相似文献   

3.
威海市冰雹天气气候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张丰启  刘庆泰 《气象》2001,27(11):35-39
利用威海市1960年1月-1997年12月的的观测资料和灾情报告以及1986年1月-1995年12月的欧亚高空探测资料,分析了威海市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天气气候特征。结果表明:威海市冰雹灾害的季节变化存在明显的双峰现象,春末夏初(5-6月)和夏末秋初(9-10月)次数最多,夏季较少。地理分布是半岛内陆多于沿海,西部多于东部。造成威海市冰雹的天气形势可分为低涡型、低槽型、西北气流小槽型和横槽型,其中以横槽型最少。各型冰雹天气中,山东半岛东部边界层有较强的暖湿平流,对流层中下部层结分布不稳定,湿区呈块状分布,范围较小,对流层中层是较强的干冷平流,对流层中上部是高空急流出口左侧的辐散区。  相似文献   

4.
郝璐 《内蒙古气象》1994,(4):30-30,28
1994年牧业年度牧业气象条件分析(1993.7.1-1994.6.30)郝璐(内蒙古农牧业气象中心)本牧业年度初期,中东部主要牧区降水较多,牧草长势较好,牲畜状况也好于往年,西部特别是伊盟牧区由于春夏秋连旱,牧草长势差,牲畜不能满膘入冬。中期全区大...  相似文献   

5.
1994年牧业年度牧业气象条件分析(1993.7.1-1994.6.30)郝璐(内蒙古农牧业气象中心)本牧业年度初期,中东部主要牧区降水较多,牧草长势较好,牲畜状况也好于往年,西部特别是伊盟牧区由于春夏秋连旱,牧草长势差,牲畜不能满膘入冬。中期全区大...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近50年气温变化及四季划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浙江省所有站点自建站以来的日气温资料,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浙江省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其升温率为0.117℃/10a,通过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研究了气温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绝大部分站点表现为升温趋势,只有岱山、普陀、武义几个站点表现为降温趋势。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浙江省极值温度的变化情况,衢州、金华和丽水西部地区超过35℃的天数为减少趋势,其他地区均为增加趋势。极端最高温度的年际变化趋势跟平均温度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最低温度低于0℃的天数全省都为下降趋势,极端最低温度为上升趋势。气温年较差呈下降趋势,年平均日较差呈微弱的下降趋势。按照气候季划分季节的方法,对浙江省分南、北两部分阐述了四季的平均入季时间及平均季长。确定历史各年的季节划分以后,讨论了季节平均气温的变化,南北地区都表现春冬增暖,夏秋变凉。  相似文献   

7.
赤峰地区冰雹成因分析及预报何玉华,张少文,孟淑敏(赤峰市气象局,024000)1思路雹暴是赤峰市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尤其是在农作物生长和成熟季节正是雹暴多发季节,常给农业生产带来重大损失,严重的雹暴也能给畜牧业以及其他各行各业和人民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旬邑地区冰雹云的早期识别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27,自引:24,他引:27  
分析了1997年到1999年在陕西省旬邑防雹实验区用3 cm雷达观测到的146块雷暴和雹暴云回波资料, 结果表明, 冰雹云和雷雨云的雷达回波特征有明显的差别。冰雹云初期回波和强回波都生成于5.0 km(0~-5℃)左右高度, 然后向上伸展或向上向下同时伸展, 以45 dBz回波顶高≥7.0 km, 顶温<-14℃。雷雨云初期回波和强回波出现高度比较低, 强回波生成后向下伸展; 45 dBz回波顶高<7.0 km,  顶温高于-14℃。以45 dBz回波顶高≥7.0 km, 或以45 dBz回波顶温度低于-14℃, 作为识别冰雹云的指标, 再根据强回波生长情况, 可提前5~10 min识别出冰雹云, 1999年现场识别准确率为86%。三维冰雹云模式计算结果表明, 云的强回波顶高和强度出现剧烈增长是云内冰雹生成引起的, 这也和雷达观测到的冰雹云降雹的先兆特征“跃增增长”现象一致, 而雷雨云的这些特征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满城冰雹微结构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雨曾  陈越华 《气象学报》1994,52(4):460-469
根据河北满城1986—1990年4000多个冰雹样品和843个冰雹切片的观测资料,对冰雹微结构特征(即冰雹胚胎、层次、冰晶和气泡)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推论出冰雹生长(即环境温度和海拔高度)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1996-7-12-12:00至13-02:OO,关中地区经历了一次强飓线天气过程,部分地区出现了暴雨、冰雹和雷雨大风,损失严重。7月12日下午4时,宜君遭暴雨、冰雹袭击,降雨持续178min,雨量达67.0mm,17~18时降雨量达52.6mm,最大冰雹直径5cm。当日晚,麟游、渭南也遭暴雨、冰雹袭击,冰雹持续20多分钟,最大直径达4cm,并伴有大风。据初步统计,直接经济损失4221万元以上。这次过程显著的特征是:①飑线上中尺度强对流单体群活动极为活跃,致使所经地区差异较大。②飓线最初影响延安地区北部,然后南移,影响关中地区,历时约14h,时间较…  相似文献   

11.
西藏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危险性区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核真  假拉 《气象科技》2007,35(1):53-56
冰雹对西藏农牧业的影响仅次于干旱和霜冻,每年因雹灾造成的农业减产,是影响西藏粮食生产稳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西藏30年有关冰雹资料,对西藏地区的冰雹天气和灾情进行了详尽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西藏的藏北、藏南各有1个多雹区;各地冰雹具有季节性强、随季节变化迅速、雹日高度集中、以小冰雹(D<0.5cm)为主和降雹持续时间短(<10min)等特点;冰雹造成的危害中部大于东、西部,农区大于牧区。以冰雹的大小和持续时间为主要致灾因子,将西藏高原降雹分为3个灾变等级,并结合冰雹灾情和地表覆被类型,将西藏冰雹的危险性划分为4个等级区域。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周永水  汪超 《贵州气象》2009,33(6):9-11
利用贵州省1971--2007年观测站有记录的实测冰雹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较系统地研究了贵州省冰雹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贵州省冰雹主要分布在中部以西地区,多雹中心出现在六盘水市、黔西南自治州北部和安顺市西部。贵州省冰雹出现季节和月份以及时间上的不均,季节变化来看春季冰雹最多而秋季冰雹最少,同时春季还是大冰雹多发的季节;月份变化上4月冰雹最多而9月冰雹最少;发生时间变化上则是17-19时最多而05—07时最少。通过以10a为周期对最近30a的冰雹频数研究还发现,贵州的冰雹发生频数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天山西部地区冰雹云的卫星光谱特征及监测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冰雹灾害多发的新疆天山西部地区,利用2007年和2008年5一10月14次MODIS卫星过境资料,选取共计45个云系样本数,进行冰雹云、强对流云团和薄卷云的光谱特征提取和雹暴指数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冰雹云的热红外亮度温度(CH31、CH32、CH35)均〈240K,中红外波段反射率(CH20)相对较低〈30%,可见光和短红外波段反射率(CH1和CH6)均〉80%,雹暴指数≥0.35,得到了有利于冰雹云的卫星遥感客观判识指标。  相似文献   

14.
基于昌吉地区7个气象站1961-2020年降水量资料,计算昌吉地区作物生长季标准化降水指数(SPI-7)。运用趋势分析法、M-K突变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探究了昌吉地区作物生长季SPI-7指数的年际和年代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作物生长季干旱的站次比和干旱强度的年际变化,并结合该区实际发生的旱灾对SPI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961—2020年昌吉地区作物生长季标准化降水指数以0.08/10 a的速率呈微弱的正趋势(变湿),在年代变化趋势中呈现出变干-变湿-变干的变化波动, 1981年标准化降水指数由低到高突变;干旱强度呈增加趋势,干旱发生的区域面积有轻微减少的趋势;干旱强度在全区范围内主要为轻旱和中旱等级,并表现为全域性干旱和区域性干旱;空间分布上看干旱率最高区域在东部地区,轻旱主要集中在东部,中旱、重旱和特旱集中在西部地区,干旱强度大的区域大致分布在西部地区;在周期性变化方面,SPI指数存在着6年、9年、16年周期震荡;历史旱灾与SPI指数干旱评价结果吻合率较高,SPI指数在昌吉地区作物生长季的干旱监测与分析中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对NASA的TOMS臭氧资料进行分析后指出:冬季在北极的斯堪的那维亚地区存在一个明显的臭氧亏损区,亏损区的中心值达-50 DU,相当于该区域平均值的 15%。对臭氧亏损和北大西洋海温的东西向差异作相关分析得到:其季节变化的相关系数为-0.96,逐月( 168个月)变化的相关系数为-0.70。同样对臭氧亏损与地面加热进行相关分析后指出:斯堪的那维亚地区的臭氧亏损和该地区地面的热通量关系极其密切,其相关系数均在-0.87以上。由此我们认为:北大西洋暖流向北输送能量,引起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地面加热,由此造成了冬季该地区的臭氧亏损。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东营市1994—2019年冰雹资料、2000—2019年ERA5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黄河入海口地区冰雹日时空分布特征,针对2010—2019年55 d冰雹日进行天气学分型和物理量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黄河入海口地区冰雹分布在3—10月,集中在春末夏初,冰雹时段主要出现在午后到傍晚和午夜前后,冰雹落区集中在沿黄河两岸和河口区的西部;冰雹日500 hPa环流形势可以分为西风槽型、高空冷涡型、脊前西北气流型和副高边缘型四大类;对2010—2019年55个冰雹日冰雹发生前1小时冰雹区的强天气威胁指数(ISWEAT)、总温度(TT)、 K指数(K)及850 hPa与500 hPa温差(T(850-500))等物理量进行统计分析,相应指标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近40年的云南省冰雹资料,统计分析了云南省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揭示了其活动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冰雹的季节分布比较复杂,呈现出春季和夏季两个峰值的特点;冰雹的季节分布还与海拔高度有关,低海拔地区为春季多雹型,高海拔地区为夏季多雹型;滇西地区冰雹日数的年际变化特征较滇东地区显著而年代际变化特征没有东部地区站点明显;滇东地区表现出了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目前处于冰雹相对较少时期。从区域来看,年冰雹日数山区较坝区高,高海拔地区较低海拔地区高。  相似文献   

18.
2022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贵州西部共发生了6次冰雹天气过程,有4次冰雹灾害天气严重影响贵州西部红心猕猴桃生产,其主要是发生在4月22日、5月6日、5月8日、5月9日的冰雹天气过程。为了探明2022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4次冰雹天气过程对红心猕猴桃果实的影响,通过6次冰雹天气过程影响区的调查,获取冰雹特征数据和红心猕猴桃在4次冰雹灾害过程中的受灾情况,分析诱发冰雹天气发生的大气环流特征,并采用相关统计方法对4次冰雹灾害对红心猕猴桃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结果表明:6次冰雹天气过程中,冰雹最大直径达20mm,但最大直径大多在10mm以下,其中水城区的冰雹最大直径较其他地区大,遭遇冰雹天气次数也最多。影响红心猕猴桃生产的4次冰雹天气过程的天气背景具有贵阳站的CAPE均远远大于威宁站、中低层相对湿度均在90%以上、中高层相对湿度均在80%左右的共同特点。4月22日、5月6日和5月9日冰雹天气发生前,500hPa均有浅槽、700hPa均有低涡切变线入侵贵州西部;5月8日冰雹天气发生前,500hPa和700hPa贵州西部均处于西太副高外围。4次冰雹灾害造成红心猕猴桃885.4hm2绝收,占其基地种植面积的9.04%;因冰雹灾害造成产量损失约1.33万t,直接经济损失19921.5万元。  相似文献   

19.
桂西北地区降雹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1971-1998年28年1-6月百色、河池两市出现冰雹天气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两市的时空分布特征:冰雹主要出现在桂西北地区的北部和西部,百色市雹日总数有随时间增加的趋势,而河池市雹日则随时间减少;降雹的日变化特征比较明显,冰雹主要出现在当日的14时至次日的08时,分别占总数的96.46%(百色市)和93.33%(河池市)。  相似文献   

20.
根据阿克苏东部沙雅711雷达1994、1995年雷达资料以及西部农一师八团XDR-X型711数字化雷达1996、1997年回波资料,利用多因子雹云判别方程,给出了东西部地区冰雹云及非冰雹云临近指标的统计特征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