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地质遗迹资源评价是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前提,是地球科学与资源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和方向之一。作者依据国家有关规范要求,针对陕西省汉中黎坪省级地质公园的三大类地质遗迹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汉中黎坪地质遗迹资源具有类型丰富、价值高、观赏性强的总体特征,并从典型性、稀有性、自然性、科学性和观赏性五个方面对宝塔灰岩网纹状构造地质遗迹、中华震旦角石等古生物化石地质遗迹、以及石脊地貌地质遗迹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为地质遗迹资源进一步保护与利用提供了依据,为地质公园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2.
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与当地经济互动发展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郝俊卿 《陕西地质》2005,23(2):94-100
地质遗迹作为一种具有珍贵地质科学价值和独特造景功能的自然遗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已日益突出。同样,以地质遗迹资源为核心的地质公园也面临着如何协调地质遗迹保护与公园建设之间的矛盾。从以往经验来看,在保护好地质遗迹资源的前提下进行地质公园建设的保护性利用模式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措施。为此,本文选择黄土国家地质公园作为研究对象,从地质公园建设与当地经济互动发展角度出发,探讨如何进行地质遗迹的保护性利用,从而达到有效保护地质遗迹资源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质遗迹资源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地球形成与演化过程中,由于内外动力共同作用形成了众多具有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地质遗迹是地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地质遗迹的保护也是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部分。中国地质遗迹资源丰富,主要有地层剖面、构造剖面以及古生物化石等。本文系统总结我国地质遗迹分布现状、地质遗迹调查工作进展情况和遗迹保护现状,分析了我国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中回顾了陕西地质遗迹保护30年历史,并对陕西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历程进行了阶段性划分。在分析目前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发展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可持续的陕西省地质遗迹保护利用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利用价值是合理划分保护区的基础.本文以盐津乌蒙峡谷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为例,从地质遗迹资源利用性和脆弱性两个方面构建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利用价值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利用价值评价因子权重.采用专家咨询法建立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等级划分标准.利用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对盐津地质公园典型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保护利用价值评价并划分保护等级.根据保护利用价值评价结果,利用Sufer9.0软件制作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利用等值线图,结合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的便利性与地方相关规划的协调性,绘制出盐津乌蒙峡谷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分区图,结果为:盐津乌蒙峡谷地质公园特级保护区面积0.06 km2,一级保护区面积11.74 km2,二级保护区面积23.47 km2,三级保护区面积75.07 km2.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区划研究初探与保护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强  徐朱  周晓丹 《安徽地质》2014,(4):280-284
基于地质遗迹资源价值和开发利用条件两方面因素,构建了地质遗迹综合评价体系。遵循地域性、点面结合、保护与开发结合等原则,提出了以地质遗迹分布区划分区为评价单元,综合考虑地质遗迹评价与空间分布特征的地质遗迹保护区划方法。结合保护区划结果,对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工作提出了四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概括介绍了北京市地质遗迹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依据2007年开展的"北京市地质遗迹资源及其保护现状综合调查"项目,将北京地区的地质遗迹分为7大类31个亚类170处,针对不同类型地质遗迹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了阐述,并从2000年以来北京地区地质公园和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的申报建设情况、管理体系建设、环境保护和管护设施建设、摸清资源家底和制定规划等方面,阐述了北京地区地质公园及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情况和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现状。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地质遗迹资源特征及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丙霞  沈诚 《江苏地质》2011,35(2):210-214
贵州省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特殊的区域地质背景和自然环境造就了其鲜明的特色,这些遗迹资源有着重要的科研和观赏价值。但目前保护利用中存在很多问题,在对贵州省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本着"保护第一,合理开发"的原则,提出一些现实可行的保护建议,旨在实现贵州地质遗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嵊州市拥有较为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 其中尤以地貌景观类、古生物类和水体景观类最具特色。根据地质遗迹资源特征、成因, 将本区地质遗迹资源分为7大类, 概述了区内典型地质遗迹特征。结合地质遗迹保护现状, 提出了地质遗迹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栖霞市是烟台地区唯一的内陆县级市,独特的地理优势造就了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包括典型的花岗岩地貌、岱崮地貌、丰富的地热资源、更新世化石遗址、矿冶遗址、地质灾害遗迹、地质构造形迹等。通过对该地区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正确处理地质遗迹资源区旅游与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岩溶地貌是整个鄂西南地区综合价值最高、数量最丰富、可代表全区地质遗迹典型特色的地质遗迹类型,具有重要保护与开发利用价值。基于全省重要地质遗迹调查项目,按照地质遗迹调查标准有关要求,通过对前人成果系统收集整理并开展补充调查,筛选汇总鄂西南全区重要岩溶地貌地质遗迹25处。本文将岩溶地质遗迹分为地表类型、过渡类型、地下类型三种类型,结合典型地质遗迹点对岩溶地貌的形态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为鄂西南地区地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沂蒙山地质公园以蒙山为主体,由9大园区组成,是一个多种地质遗迹资源并存、综合性的大型地质公园。园区内既有代表性的地质构造剖面、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又有恐龙足迹化石、地质灾害遗迹,同时还是金刚石的典型产地。该文在对区内主要地质遗迹资源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遗迹保护内容及保护措施,对该区地质遗迹合理保护开发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地质遗迹类型及开发保护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湖南省地壳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造就了各种岩石类型.历次的地壳运动,造就了不同地质单元和多种地质遗迹,通过调查,并根据湖南省的实际情况,将湖南省地质遗迹分为7大类20种。基于湖南省的地质特征,探讨了湖南省地质遗迹的分布特征,并提出了其开发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如友 《江苏地质》2012,36(1):107-112
地质遗迹是具有独特观赏价值和科普价值的自然遗产,旅游资源化是地质遗迹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的最佳方式。提出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化的概念,分析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化的动力和途径,认为地质遗迹旅游资源化是旅游需求层次的提高、地质遗迹的保护、地质产业转型、国家政策的支持、地质公园建设的成功5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质遗迹向旅游资源的转化需经过地质遗迹调查、地质遗迹评价、旅游产品开发、完善解说系统等步骤。  相似文献   

15.
王雷 《贵州地质》2020,37(1):88-93
辽宁抚顺三块石地区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丰富。为了发掘和保护地质遗迹,实现文化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本次工作对该区开展地质遗迹调查,初步揭示三块石地区地质遗迹特征,并为申报为省级地质公园提出地质遗迹保护建议。经调查,首次发现极高锶天然矿泉,首次识别出系统分布的第四纪冰川地质遗迹。将调查得的60处地质遗迹划分为2大类5类8亚类。采用专家打分法对各地质遗迹开展综合评价,确定了地质遗迹级别。结果为三块石地区拥有国家级(Ⅱ级)地质遗迹2处、省级(Ⅲ级)地质遗迹19处,省级以下(Ⅳ级)地质遗迹39处,建议在不同等级的地质遗迹集中区分别设立二、三级保护区。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毕节鸡鸣三省?贵州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发育特征及旅游开发价值,本文在实地调查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公园内地质遗迹的类型与发育特征,根据地质遗迹景观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对地质遗迹景观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公园地处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是斜坡带岩溶地貌的典型代表;(2)从分水岭到赤水河谷,岩溶地貌表现为由峰丛洼地→溶丘洼地→岩溶峡谷的系列变化,具有显著的地带分异性,展现了岩溶地貌在水文单元系统中的发育规律;(3)资源景观类型互补性强,具有极高的科研、观赏和旅游开发价值;(4)园区地质遗迹类型共分为6大类10类10亚类,以岩溶峡谷、洞穴、天生桥、天坑、峰丛、溶丘、石林、象形山等岩溶地貌为主,以水体景观、地质剖面、古生物、环境地质遗迹和地质构造遗迹为辅。园区内有国家级地质遗迹3处,省级地质遗迹11处。   相似文献   

17.
邱兵  鲁明  赵洪飞 《贵州地质》2019,36(4):375-381
通过地质遗迹综合调查,区内共有29个具有开发价值的地质遗迹资源单体。按照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这些地质遗迹资源单体分属于地层与岩石、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古生物、地貌景观、水体景观、环境地质等6大类和19个基本类型。通过建立相应评价标准对区内地质遗迹单体进行评价,结果为国家级1处、省级4处、地方级24处,它们能够为申报省级地质公园提供支撑。笔者最后从云门囤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尹祝  黄鸿新  罗平  魏昌盛 《西北地质》2018,51(4):276-283
对地质遗迹进行科学分类是科学利用、保护地质遗迹的前提与基础。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内具有特色鲜明、极为丰富的地质遗迹,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对其研究具有一定的美学和地学意义。笔者在对地质遗迹调查的基础上,依据有关技术要求,将三清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划分为基础地质、地貌景观、地质灾害3大类、7类、16亚类,共计93处地质遗迹景点,分析了典型地质遗迹的地质学意义,以指导园区景点保护及旅游线路的规划,促进地质科学研究、地质遗迹开发与保护以及地学科普及地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浅议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座落在焦作市的北部山区,面积556km2,是一处以裂谷构造、水动力作用和地质地貌景观为主,以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为辅,集美学价值与科学价值于一身的构造地貌型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是其主要的景观.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地质遗迹,提高旅游的层次,是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自1989年成为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以来,景区管理机构对重要的地质遗迹已经做了大量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但更多的地质遗迹由于认识不足,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本文对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皇藏峪及周边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质构造条件和自然地理环境,地质遗迹众多,分布集中,保存完整,构成了以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心的地质遗迹景观区。主要地质遗迹有推覆构造、寒武纪和前寒武纪典型地层剖面、榴辉岩等深源捕虏体、灵璧石、叠层石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可以利用已有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和知名度,开发地质遗迹为主题的地质旅游,建设并申报地质公园,建设地质博物馆,同时要系统开展地质遗迹调查工作,以及地质现象的成因研究工作,做好地质遗迹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