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安徽省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载体与主体依托,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差异影响区域旅游发展格局。安徽省旅游景区发展已具规模,通过分析安徽旅游资源分布整体特征以及旅游资源和旅游景区的关系,运用多种分析技术,从数量、等级、效益等3个方面探讨安徽省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差异。得出以下结论:旅游景区在数量上,集群特征明显,空间分布不平衡;等级上南高北低,效益上南好北差。  相似文献   

2.
在借鉴前期精品旅游景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精品旅游景区的概念,阐述了精品旅游景区创建的必要性。详细列举了精品旅游景区和国家A级景区的联系与区别,比较分析了不同类型景区在环境方面所做的工作。在参考各类景区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创建精品旅游景区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引入运筹学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进行系统的计算,使其量化。最后以陕西省华山景区为例进行实例验证,验证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在国内旅游地形象屏蔽理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景区系统种群概念并辨析了其引用的科学性。以游客接待量为衡量标准,利用生态种群竞争模型,建立了景区系统种群的数学模型。在合理假设条件下解析竞争趋向并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景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相对吸引力以及自身学习调节能力是3种不同类型屏蔽产生的主要原因且决定了其发展趋向,据此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中国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结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朱竑  陈晓亮 《地理科学》2008,28(5):607-615
旅游景区是地球表面上一类特殊的景观类型,而A级旅游景区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等级分类系统。它的设立和评比对中国旅游产业的发展业已发挥巨大的作用。且自旅游景区评A以来,随着各级政府的日趋重视,旅游景区评A在全国得到广泛认同,进而使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格局发生显著变化。以现有2 286个中国A级旅游景区的数据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其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看似毫无组织的全国A级旅游景区其实是有其内在的空间分布规律性的。它两端稠密、中间稀疏的整体分布格局是伴随着中国旅游景区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无论是在空间组织上还是在时间演变上,A级旅游景区都与人口分布、地形地势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和配比性。虽然中国31个省份的A级旅游景区分布情况各有差异,但其组成结构仍然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而且越来越呈现出不断分散的趋势。总体看,中国各省份都存在着旅游景区的组团形态,但这并不能阻止中国A级旅游景区向无序化方向发展。研究对目前中国A级景区的分布状况与资源间的错位问题及未来发展的趋势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胡宇娜  梅林  陈妍 《地理科学》2016,36(4):548-554
从用户体验性、技术支撑性、内容完备性和效应功能性4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对中国(不含香港、台湾、澳门)112家5A级旅游景区的官方网站质量进行了测评,并使用重心法和标准差椭圆法对景区网站质量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其结果如下: 从质量综合水平来看,空间差异性明显,高质量官方网站的景区在空间上呈现出相对集中的态势,具有明显的向心性,重心在中国东部偏南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景区网站质量整体偏低;从各项评价指标来看,内容完备性在空间上集中态势最为明显,用户体验性空间分散态势最明显,效用功能性的重心在几项评价中最为偏向西北,另外,技术支撑性在空间上呈现出典型的南北走向集中态势。  相似文献   

6.
打造高品质旅游集聚地并构建多站点景区游览环线是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论文基于2006—2018年288个城市评选的最高级别景区——“5A”景区的数据,将“5A”景区划分为自然类、人文类、综合类3类,借助ArcGIS、Stata等工具探索了“5A”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定量探讨了高级别景区对城市旅游发展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研究发现,首先,中国“5A”景区存在“东中集聚、区域失衡、禀赋不一”的空间分布特征,综合类景区数量严重不足。其次,高级别景区能显著推动本城市的旅游发展,并存在显著的空间合作与空间竞争效应。其中,同省邻近城市的高级别景区对城市旅游发展的影响表现为空间竞争效应,且主要表现为对同类型景区间的竞争,竞争范围为0~400 km;跨省邻近城市的高级别景区对城市旅游发展的影响表现为空间合作效应,且主要表现为不同类型景区间的合作与互补,最优合作范围为200~400 km。最后,对比各省域内部景区空间分布发现,同一省域内城市多以自然类或人文类“5A”景区中的某一类景区为主,即同一省域内部可能存在针对同类景区的同质化竞争问题。研究结论将为旅游资源的空间配置和空间优化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格局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整合湖北旅游资源,运用图表法、空间计量分析法研究了湖北省125家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与资源、行政区、交通、水系等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湖北省旅游景区趋于集聚型分布,以武汉市为中心呈现出一定的集聚规律;绝大多数旅游景区属于自然资源导向型;各地市(州、林区)景区的数量和等级组成、空间结构特征不同;旅游交通网不够完善;旅游景区有较明显的沿长江及其支流分布的趋势。进一步探讨了湖北省旅游景区空间布局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8.
中国3A级以上旅游景区空间集聚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李鹏  虞虎  王英杰 《地理科学》2018,38(11):1883-1891
基于中国3 228个3A级以上旅游景区数据分析其空间集聚特征。结果表明,中国3A级以上旅游景区具有典型的“类型极化、区域分化、板块集聚”的分布特征,胡焕庸线两侧景区密度悬殊;中东部地区为凝聚-随机分布,西部地区为凝聚分布,不同区域发育主题和特色不同;5A级景区集聚在经济发达地区,4A级景区沿黄河、长江集中分布,3A级景区多处于东部滨海沿线;历史知名度、自然地理环境、人口经济规模、交通区位条件、审批标准、效仿发展等因素影响较大,循环累积效应显著。据此提出“区域平衡、跨区协调、分类优化”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南京市旅游景区(点)系统为例,提出了对旅游景区(点)系统的等级结构进行了分形研究的基本方法。认为可以把景区(点)系统中各景点的旅游吸引力评分值当作一个离散型集合,通过计算它们的信息分维值来反映系统等级结构分布的变化性,计算出Zipf维数和分维值来反映系统等级结构分布的模式。在旅游景区(点)定量评价的基础上,根据旅游联系性把南京市旅游景区(点)系统分为三个景点体系,测算各景点体系信息维数值、Zipf维数值,对各种分维数值和分维数坐标图进行比较和分析,认为南京市旅游景点体系等级结构具有较好的分形特征,但具体到内部有一定的差异,并对景点体系等级结构的优化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南京市旅游景区景点系统空间结构分形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应用分形理论,以南京市旅游景区景点系统为例,测算出其聚集维数、网格信息维数和空间关联维数三种分形维数,对景区景点系统的空间结构进行研究。通过对维数值和分维数坐标图进行了分析,认为南京市景区景点体系的空间结构是分形的,系统的有序度高,空间结构紧致,具有景点体系空间结构演化自组织优化的趋势,南京市景区景点的空间分布集聚性很强,且是沿着某些方向上的集聚,自组织优化趋势受到无序因素的干扰而打断,空间结构需要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1.
Tourism has emerged as a major driving force in the growth and expans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After several studies reveale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touristization among rural settlements, studies were conducted to explain this phenomenon. However, most of these studies explained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rural touristization in a qualitative way. More robust and detailed quantitative results are needed to evaluate the relative roles of different factors. In this study, which takes Yesanpo tourism as a case study, the Geo-detector method was introduced to evaluate determining factors of rural touristization. Results show that “distance to core entry”, “tourist number and sojourn time”, and “distance to the nearest scenic area” have had a strong effect on the rural touristization in Yesanpo, whereas “distance to river”, “elevation”, “distance to main road”, and “slope” have had a weak influence. The latter did, however, contribute a lot to touristization when interacting with “distance to core entry”, “tourist number and sojourn time”, and “distance to the nearest scenic”, indicat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four factors. Higher rural touristization occurred in the zone near the core entry, with many tourists, long sojourn times, and proximity to the scenic area.  相似文献   

12.
游客满意度评价对景区规划、建设和管理很重要。结合文献分析与德尔菲法,构建了传统型景区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琅琊山景区为例采用IPA模型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琅琊山景区7个要素测度层——资源特色、景区环境、景区产品、景区交通、景区服务、景区设施、景区价格及30项因子测度指标感知均值都为满意度重要性,游后感知实绩(满意度)全低于游前期望(重要性);IPA矩阵分析30项因子分布为:优势区域6项、修补区域4项、机会区域15项、维持区域5项,游后满意度(实绩)与游前重要性(期望)感知评价"双高项"占20.0%,"双低项"占50.0%。总体上游客期望值较高而满意度不高,各评价因子的满意度评价差异较大,景区需提升产品与服务。  相似文献   

13.
基于WebGIS的中国湿地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具有独特的生态结构与功能。中国湿地面积约占全球湿地面积的10%,但近年来湿地面积逐渐萎缩,已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生态恶果。因此总结以往湿地研究成果,确立包括遥感在内的各种湿地信息提取方法,形成包含各种湿地信息的湿地数据子库和管理操作这些数据的湿地信息系统,并确立湿地信息的共享与发布机制,从而加快湿地科研步伐,成为湿地与遥感科技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WebGIS技术是GIS融合Internet技术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具有对大批量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管理和快速的查询检索功能。基于WebGIS技术的中国沼泽信息系统的建立有效地满足了湿地科研和开发保护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信阳市南湾湖风景区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旅游是21世纪世界旅游发展的方向,生态旅游开发从理论到实践中许多问题有待探讨。文章对信阳市南湾湖风景区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生态旅游开发的目标,原则及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基于景点空间可达性的中国旅游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区划对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与意义,基于景点地理位置与交通可达性进行旅游区划,实质是对客源地与目的地空间关系的研究。以中国A级旅游景点所在地理位置和交通可达性为依据,探讨基于可达性格局的旅游区划问题和基于GIS技术的旅游区划分方法。以可达性空间表达技术为基础,运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算法,计算所有A级旅游景点的空间可达性,并分别计算了各自的服务区范围。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时间阀值下服务区范围变化的判断,进行旅游景点腹地范围的空间合并,并对各旅游景点空间分布格局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最终将全国分为9个一级旅游区、22个二级旅游区和177个三级旅游区,形成了中国旅游区划等级体系。  相似文献   

16.
旅游区空间结构演化关系到旅游地的产业效应发挥,分形理论可以对景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进行科学的测评,从而为旅游地空间结构的优化提供相应的策略。以云南丽江古城区为实证,应用随机聚集分形理论对旅游景区(点)系统进行测算,研究发现:(1)以鱼米河商业步行街为中心的丽江古城区9 km2范围内旅游产业聚集效应呈现递减状况,9 km2以外的景区(点)呈现出离散状况;(2)丽江古城区旅游空间结构呈现出区域二元分异结构;(3)丽江古城区景区(点)总体布局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区域"一体两翼"发展模式具有较高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虞虎  陆林  李亚娟 《地理科学》2015,35(10):1247-1255
通过分析中国国家级湖泊风景名胜区的发展趋势和旅游效率,探讨湖泊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效率总体特征、空间格局及类型,提出发展措施和建议。研究表明:① 湖泊风景名胜区的数量和旅游收益呈增长趋势,湖泊旅游资源开发已由著名的湖泊转向一般性湖泊,单体湖泊开发增多,湖泊旅游产品多元化。② 湖泊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效率偏低,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的景区较多;分解效率中,规模效率较高,纯技术效率较低;纯技术效率对综合效率的解释能力强于规模效率,相关系数达到0.72,是导致综合效率偏低的主要因素。③ 根据效率得分将38个湖泊风景名胜区划分为技术进步提升型、资源配置能力提升型、规模投入提升型和综合提升型,提出了不同效率类型景区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8.
苏州城市游憩场点系统空间结构分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城市游憩场点系统是和谐城市规划建设的核心对象,也是一种结构复杂的自然-人文复合系统.本文选取随机聚集维数、空间关联维数、网格维数三项指标.以苏州市区为例,对新时期我国城市游憩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分形及优化进行了系统论证与解析.研究发现:①城市游憩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是具有分形特性的;②各分维指标能够准确地刻画城市游憩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及其分异,也为环城游憩带理论及城乡二元游憩结构分异现象等提供了分形解释依据;③苏州游憩场点系统的空间结构呈现出一种核心松散-外围紧致、白组织能力离心化现象比较严重的结构递变趋势,这种结构模式与游憩需求的空间分布结构基本吻合,它准确反映了成熟型游憩场点系统的空间发展态势,也说明加强对游憩场点系统的自组织能力的引导和提升,是和谐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④与以往研究结论相对比,发现游憩场点系统与旅游景区(点)系统在空间结构上存在合理的分形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以沙坡头景区为例,引入预警理论,运用旅游环境承载率计算公式和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沙漠型景区现状和未来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预警分析。结果表明:(1)将沙漠型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警界区间划分为弱载(<0.8)、适载(0.8~1.0)、轻度超载(1.0~1.2)、中度超载(1.2~1.5)、严重超载(>1.5)等5个级别,对应的预警状态分别用黑灯、绿灯、黄灯、橙灯和红灯来警示;(2)沙坡头景区现状旅游环境承载力在旅游旺季整体上处于弱载状态,但"五一"、"十一"假期处于超载状态;(3)沙坡头景区在2016—2020年内旅游环境承载力仍会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但速度会放缓,"五一"、"十一"假期旅游高峰期间会处于超载状态。根据承载力预警结果,提出不同承载状态的预警方案。  相似文献   

20.
基于游客行为的旅游线路组织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寻求合理的旅游线路组织方式,指导区域旅游线路体系建设和旅行社线路组织,该文对国内外旅游线路的组织模式进行总结和评价,认为现有线路组织模式未能与我国国情衔接,缺乏实用性和对游客行为特征的考虑。提出基于游客行为特征的旅游线路组织模式,并分析影响这种旅游线路组织的要素及相互作用关系。以西安旅游区为例,通过对资源分布特征和旅游线路组织现状的分析,以该模型为基础,优化和构建了西安旅游区旅游线路组织的宏观发展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