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3 毫秒
1.
我国东部沿海地带与横贯东西的长江形成了密切结合的“T” 字形态势,是我国本世纪或更长时期内进行重点开发和布局的两条主要轴线。在加强东部沿海地带建设的同时,将开发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沿河经济走廊。在开发流域经济时,应考虑以下问题: 一、工业走廊的建立、流域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域内工业企业将逐步发展起来,环境保护将显得越来越重要。为此,在建立工业走廊时,必须注意环境保护。否则,环境污染就会超过生态经济系统的容忍度而影响农业、水产、林业及工业等部门,出现“一家赚大钱,几家倒大霉”,“一家欢笑几家愁”的不利局面。据《人民日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约束下的支柱产业选择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毛汉英  高群  冯仁国 《地理学报》2002,57(5):553-560
三峡库区具有人地矛盾尖锐,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基础薄弱等特点,本文提出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约束下支柱产业选择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库区支柱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投入-产出模型等定量研究方法,通过综合比选,将食品工业,以汽车摩托车零配件为主体的机电工业,以中药材深加工为主的医药工业,新型建材和生态旅游作为三峡库区今后15-20年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并对选择结果作了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3.
气候周期性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共同影响着额尔古纳河流域的生态系统。流域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减少来自工业和农业方面的环境负面影响。尤其是额尔古纳河—海拉尔河流域内矿业开发(包括矿石和沙金开采)、能源设施和水库设施建设等重大工程对生态系统负面影响较大。在自然和人为压力的共同影响下,水资源(水短缺和水污染)已成为额尔古纳河流域生态系统开发的限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产业地位变化与区域开发的产业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定产业政策和战略的关键是扶持好先导产业,建设好主导产业。从产业地位变化的角度重新界定了先导产业、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概念,给出不同产业的宏观特征和识别方法,探讨了地方政府对不同产业应采取的对策。辽宁省工业不同部门产业地位的简单识别案例证明,文章所提出的先导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等概念和识别方法是科学合理的,也是可行的、实用的。  相似文献   

5.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闽江福州段进行流域划分,通过污染源数据的调查和分析,在流域层面上进行了污染负荷研究.研究以COD、NH3-N为主要指标,计算各子流域污染负荷,并确定其主要来源和比例关系.结果表明:闽江流域福州段COD入河总量为9371.75t,NH3-N入河总量为992.63t,工业源与城镇生活源是主要污染源.市区内河是污染最严重的子流域,COD、NH3-N的入河量占流域总负荷的34。4%与61.3%.市区内河、闽江干流北港段、磨溪等流域水体受到各种点源污染的影响,而梅溪干流、大樟溪干流等流域水体则主要受到非点源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闽江福州段进行流域划分,通过污染源数据的调查和分析,在流域层面上进行了污染负荷研究.研究以COD、NH3-N为主要指标,计算各子流域污染负荷,并确定其主要来源和比例关系.结果表明:闽江流域福州段COD入河总量为9371.75t,NH3-N入河总量为992.63t,工业源与城镇生活源是主要污染源.市区内...  相似文献   

7.
发展河南工业旅游有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旅游业已被确立为河南省重要的支柱产业,而开展工业旅游可以优化其产品结构。文章基于对工业旅游特征的分析,结合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旅游者和工业企业特点,从促进该省大旅游格局形成的角度,提出了发展工业旅游的项目选择原则和开发对策。要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强省的转变,既要发挥传统资源的优势,更要在旅游活动类型上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8.
<正>1流域管理重在立法富营养化及蓝藻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现实而有效的政策措施,成立具有实权,统观全局的流域保护及管理部门。日本早在1979年就实施了琵琶湖富营养化防治条例,内容包括工业企业排放管理,含磷洗涤剂禁用、氮磷排放控制等,并  相似文献   

9.
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的优化分配是一个多目标决策问题。本文根据黑河干流水系的特点税流域内水资源分配利用的系统分析,详细介绍了黑河干流水系的多目标水资源分配规划模型,研制的模型考虑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国民经济发展和流域环境质量二方面的目标,按分区设计了工业、农业、林业、牧业(灌溉草场)、生态林草地和城镇、人畜生活用水等六个用水户,分别给出地表水和地下水二种配水量。通过二套数据计算,证明黑河干流水系多目标水资源分配规模模型可为流域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定量配水依据。  相似文献   

10.
珠江流域上下游之间经济不均衡发展状况严重,“逆地理梯度发展效应”明显。其主要原因是上游山区遭遇工业化迟滞与边缘化困境。因而加速那里的工业发展以摆脱“贫困恶性循环”,是实现全流域经济差异收敛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区域单元主体功能定位不同,上游山区大规模推进工业化的努力与水系上游限制工业排放的环保要求直接矛盾。为此,可建立一种兼顾发展与环保、效率与公平、能调动上下游双向积极性的制度安排——“珠江流域工业排放局域配额制”,通过排放配额在流域单元间的公平分配和交易,让那些为承担生态屏障义务而被迫放弃部分工业发展权的上游地区(排放配额卖方)得到相应补偿,也让那些分享生态服务并“超限”发展工业的区域(排放配额买方)支付相应代价。  相似文献   

11.
淮河(安徽段)南岸诸河流水质标识指数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曦  王丽  周平  孙庆业 《湿地科学》2012,10(1):46-57
2010年夏季,对淮河(安徽段)南岸诸河流水质进行调查,共设置采样点160个,选取总氮、总磷、氨氮和化学需氧量4项水质指标,利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WQI)对淮河(安徽段)南岸诸河流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淮河(安徽段)南岸诸河流水质达标率77%,超标的评价因子为氮营养盐和化学需氧量。污染物主要来自农业面源和生产、生活废水;水流流速、沉积物性质和周围环境对水质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周亮  徐建刚 《地理研究》2013,32(10):1792-1801
水污染是影响公众健康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化快速发展,流域水环境污染防治压力日趋严峻。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遵循大尺度流域水污染内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熵值法、GIS空间分析法和回归模型等技术方法,通过流域水污染控制处理、监测预警、监督管理、防治投入等四个方面的能力,对流域35个城市水污染防治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估,并对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动力因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①流域水污染防治力空间差异显著,东部平原地区污染防治能力较高,西部山区以及各子流域大部分地区防控能力较低,淮河干流及干流以南的中游区域防治能力中等偏低。②污染防治驱动力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流域内源动力,即公众教育、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子是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根本驱动力;舆论监督、外商投资等外源动力是区域水污染治理关键动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淮河流域安徽段8个地市1998—2007年经济与环境统计数据,构建了淮河流域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系统分析了淮河流域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质量变迁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考查期内,淮河流域人均GDP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等环境污染指数均较高;淮河流域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曲线基本呈现上升趋势,不完全符合典型的库兹涅茨曲线特征,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也在不断恶化。因此,为保证淮河流域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各级政府要不断增加环保经费投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注重开发洁净煤技术,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的潜力,大力加强环保执法力度,努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黑河流域湿地资源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黑河流域湿地资源由于管理体系不完善,造成了湿地资源的破坏、锐减和生态质量下降.使得黑河流域湿地资源的保护所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今后应按照全面保护、生态优先、突出重点、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坚持以保护求持续发展,以发展促湿地生态保护的战略,加强对黑河流域湿地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淮河流域空间开发区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主体功能区划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但以行政区为基本划分单元的划分方法仍然没有遵循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规律。论文将流域生态系统完整性规律引入到主体功能区划思想体系,以淮河全流域30mDEM为数据基础,运用Hydrology模型进行四级子流域划分及科学编码,以此为研究单元从空间开发约束、空间开发强度和空间开发引导三个维度构建空间开发区划指标体系,运用格网方法归并多图层要素进行流域空间开发区划,以精确反映流域覆被特征与图层对应关系,体现流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特征,同时也突破了主体功能区县域单元传统划分方法的行政区限制,最终将淮河流域划分为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农业发展区、限制开发区、生态保护区,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韦智超  牛亚菲  陈田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0):1321-1328
流域不仅是有序的自然地理空间也是内部密切关联的社会经济空间,二者叠合构成区域开发的重要地域单元。在流域开发中,旅游业的地位不断提升,成为流域开发的升级产业。本文集合国内外流域开发的学术研究与流域开发在发展阶段及空间布局上的基本实践规律,概括出基于流域空间的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集中探讨了流域发展中必经的时间断面特征,即经济发展的梯度差与生态环境的梯度差的表现及对旅游供需空间格局的影响,以此作为前提,给出理想情况下的线性旅游供需格局的空间模型,并进一步给出城市影响下流域旅游空间的重构模型。由模型分析了西江经济带现状的旅游供需格局,发现西江经济带中旅游供给基本上遵循流域特征的前提性假设,而旅游需求则呈现倒U字型格局,区内大城市在上游和中游地区的出现客观上加速了上游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进程,未来一段时期内西江经济带最主要的内生性增长力量为区域内的中游至下游的部分区段。  相似文献   

17.
I.IntroductionofStudyAreaHaihebasincoversanareaof318000km2,consistingofHebeiProvince,BeijingandTianjin,municipalitiesandparto...  相似文献   

18.
伊犁河流域是新疆境内独特的湿岛,是我国17个优先保护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由于水土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伊犁河流域湿地受到了严重破坏。分析了伊犁湿地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伊犁河湿地资源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淮河作为中国7大江河之一,有关其形成时代的研究相对匮乏且存在较大的争议。论文通过梳理淮河流域内已有的研究工作,综合层状地貌面和沉积地层记录探讨了淮河不同河段的形成时代。新生代期间,淮河流域内的水系曾经历2次较大的调整,分别发生在古近纪末和上新世末。古近纪和新近纪期间,淮河流域曾广泛发育湖泊沉积,以河湖相沉积环境为主。而第四纪期间,流域内古地理环境逐渐过渡为以河流相沉积环境为主。现代淮河河湖体系的形成发生在早至中更新世,其后经历不断的演变至今。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是驱动淮河流域水系演变的主因。上新世末至早更新世初的青藏运动导致了淮河流域内新近纪水文体系的解体,而晚新生代以来气候的转冷可能是湖泊萎缩、河流作用增强的诱因。  相似文献   

20.
图们江流域是我国东北地区很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它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与此同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地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升级进展迟缓,农民收入得不到提高,农业生产环境恶化,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发展缺少可持续性等。对此,本文立足图们江流域的现实条件,认为在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区域合作,进行产业互补将是图们江流域今后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