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正地球是人类居住的唯一场所,它为人类提供了生命必需的粮食、水和生活必需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同时也常给人类带来诸如火山、地震、海啸等灾难。通过深部探测了解地下的物质、结构和动力学过程不仅是人类探求自然奥秘的追求,更是人类汲取资源、保障自身安全的基本需要。近百年来各国的地球科学家一直不断地进行探索,我国科学家也意识到必须开展中国的地球深部探测计划才  相似文献   

2.
日本科学技术综合咨询公司的产业科学研究所开发出了预测住宅震害的系统。该系统的特点是简化了由选址条件等住宅环境构成的地震影响条件,普通人也容易了解。该系统采用人工智能(AI)进行处理,并对由不同地震震级造成的住房倒塌乃至家具等的翻倒情况进行  相似文献   

3.
蓝颖春 《地球》2012,(9):72-73
《易经·系辞下传》说:"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状。"其意是住宅的根本用意,在于给人一个能够静默、养气、安身立命,阻隔外界,包容自我的空间。古代住宅建设一般要选择依山傍水,从理论上讲,依山就是可以靠山,能取得丰富的生活资源;傍水则是靠近水源,可利用其灌溉、洗涤、食用等。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地震谣言借助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向公众传播虚假信息。其传播具有突发性、随意性和广泛性等特点,会引起社会秩序混乱,也给公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不良影响。为提升公众了解各类谣言套路后的鉴别能力,把控虚拟空间内地震谣言的产生和发展动态,通过对网络地震谣言的传播特点、传播路径及传播心理的深入分析,提出面向公众甄别地震谣言的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5.
《自然灾害及其对策研究》文集,由陕西省科技出版社出版和由《灾害学》杂志社发行。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等各方面带来严重影响,世界各国政府、科学工作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此给予极大关注,并开展了自然灾害科学的综合研究。该文集主要介绍了日本自然灾害科学综合研究班在近十年  相似文献   

6.
150年来地下铁道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近20年来我国的地下铁道更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地下铁道给城市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其引发的振动与噪音也给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危害.本文从振动产生、振动传播和振动作用三个阶段论述了地铁振源及其传播的规律;传播特性与振源频率、振源与轨道距离、振动频率,以及列车运行速度、隧道埋深、地质条件、建筑物结构等有关;振动传播影响因素包括:土壤类型、钢轨类型、轨道类型、建筑物质量类型、建筑物材料等;地铁振动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噪声干扰人们的日常生活,振动对建筑物的安全性、使用寿命造成影响,同时还影响精密仪表测量等.本文提出了在规划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的振动控制措施,以期减小其危害.  相似文献   

7.
常丽君 《地球》2009,(2):48-49
汶川大地震的发生让我们认识和思考了很多问题:为什么地震预报这么难?对于人类居住的这个星球,我们究竟了解多少?现有的知识和科技手段,能在哪些方面指导我们的生产和生活?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是人类进行生活和生产最重要的资源,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导致水资源日益短缺,因此,深入研究水文地质有关问题,切实保护我们水资源,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当中的重中之中。所谓水文地质其主要就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认真细致对该地区水文进行研究的一项科学。我们只有全面了解活动区域的水文地质问题,才能切实有效地防止因为水文地质而带来的各种危害。  相似文献   

9.
多层混合结构房屋在我国居住房屋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临街多层住宅底层"破墙开店"等野改蛮装造成结构安全隐患的现象严重,一旦倒塌将会造成全楼及周边生命财产损失。对于底层"破墙开店"的多层混合结构住宅的加固补救在我国是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分析探讨了几种可行的补救加固方法。分析表明,弥补刚度缺失,恢复原结构刚度中心位置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10.
宫城县近海地震等历次地震时,位于地下的煤气管道和自来水管道等都遭到破坏,给市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灾难。以此为教训,为制造地震也毁坏不了的抗震管道,建设省土木研究所与美国国立地震工程学中心的合作研究将从1989年起正式开始。该项合作研究,是在日本和美国两个地质条件不同的地点埋设铁管,观测其在地震时会怎样形变,其研究成果将有助于两国抗震管的  相似文献   

11.
成都市人民政府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由成都市建设委员会牵头设计了数十套适合农村修建和农村居住的《成都市农村住宅方案》,它体现了党和人民政府对农村群众的关怀,农村民居的防震抗震工作也关系到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成都市地震局积极介入农村民居的防震抗震宣传教育之中,指导全市农村民居的防震抗震工作,作者通过对《成都市农村住宅方案》之一防震抗震性能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讨论,达到交流农村民房的防震抗震的目的,推动我省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作。  相似文献   

12.
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作为一种高效节能、健康舒适的建筑,其高保温性、高气密性、高效热回收等特点,势必将成为人类未来建筑节能发展的趋势。而适用于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的新风换气能源环境系统正是保证这类建筑室内环境舒适度的重要环节。利用理论计算的方法分析了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的冷、热需求,进而得到适用于被动式低能耗居住建筑的新风换气能源环境系统的性能参数,为新风换气能源环境系统的研究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日本目前使用的灾害损失认定标准是1968年6月统一制定的.经历了30多年之后,有人提出,最近受灾住宅等的损失认定与现状不符.住宅全损*半损等损失的认定,是灾害救助法和灾民生活重建援建助法的适用标准,与受灾者援助对策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刘长奇 《地球》2011,(10):99-100
因纽特人旧称爱斯基摩人,多居住在北极圈内的格陵兰岛、美国的阿拉斯加和加拿大的北冰洋沿岸,他们世代生活和居住在那里至少有4000多年历史了。  相似文献   

15.
一、概述当今的世界计算机的使用日趋普及,而微型计算机以它独有的特点,得到各类人员的广泛使用。绘图仪作为微计算机的一个外部设备,如能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将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本软件正是以这一目的而编写的,它由一组十二个用 FORTRAN 语言编的子程序组成。这些子程序能够产生特定的操作命令,并发送给 SR—6602绘图仪,进行基本的绘图操作。其具有画函数关系曲线,画坐标轴,写字符、数字,画圆、弧线、对数曲线图等功能。子程序可直接由用户的 FORTRAN 程序调用。在 IBM-PC/XT 微计算机上进行了实际运用,绘图仪通过并行口和计算机相连。  相似文献   

16.
主编寄语     
修济刚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2020,(1):F0003-F0003,F0002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陪伴着读者们,在防震减灾工作和地球科学研究方面辛勤耕耘、点滴积累,做了许多积极、有益的工作,成为地震研究领域里大家工作中的好伙伴。回顾以往,通过这本杂志,大家可以追索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如计算机、软件等给地球科学领域特别是地震和地磁观测方面带来的发展变化;面向未来,亦可以由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等新技术方法的引入和应用,展望继续发展前进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地球》2016,(5)
正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而在当前的中国,随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同时,我国幅员辽阔、城市众多,不同城市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很大,不同的城市创  相似文献   

18.
为减轻加州地表断层破裂的灾害,1972年加州颁布了阿尔奎斯特-普里奥罗(Alquist—Priolo)地震断层区划(APEFZ)法案。该法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避免在活断层迹上建筑人类居住结构而减少这种建筑物的破坏。该法案所基于的概念是,断层未来的破裂将是最近一次破裂的继续,因此避开活动断层也就成为减轻灾害的首要方法。APEFZ法案不考虑地面震动、滑坡和土壤液化等由地震引起的灾害。  相似文献   

19.
《地球》2019,(12)
正水,是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自然资源。从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逐水而居",在河川和湖泊附近,以氏族为单位,群集而居,过着渔猎采集的生活。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口的日益增多,人们从长期开渠、挖窑穴等生产活动中懂得了挖井饮水,人们多聚居在有井的地方,不仅能扩大人类居住和生产的领域,对人类本身的繁衍也有好处。  相似文献   

20.
高频电磁测深法在钼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空区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危害,采空区的探测已成为重要研究课题.针对采空区的特点,合理选择物探方法、灵活运用物探方法是准确探测采空区的关键.本文介绍了高频电磁测深法的原理、特点和工作方法,通过分析已知采空区与未知采空区的测量结果,说明高频大地电磁测深是探测采空区的有效手段.通过某钼矿采空区探测中的实例,验证了此方法在钼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