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城市气象服务的若干进展和未来发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该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城市中尺度气象监测和特种观测、数值预报模式引进和产品释用研究及城市环境气象研究、预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城市气象服务发展中应解决的城市气象服务定位、工程和产业、数据库、数值模式应用研究和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疆气象局为提高地州气象局领导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今年选派了十几位处级干部到东部发达省市气象局挂职锻炼。在区局党组和人事处的关怀下,我有幸被派到北京市专业气象台挂职锻炼。在两个多月的挂职锻炼学习期间,通过对北京城市气象服务工作的耳闻目睹,使我对城市气象服务的内涵有了新的认识,受益匪浅。看到北京市气象局为适应首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对气象服务提出的新需求,在拓展城市气象服务领域,增加专业气象服务内容,更新专业气象服务形式,提商专业气象服务产品质量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基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所产生的城市气候效应、气象灾害效应的事实,阐述了城市化对天气、气候的影响和由此导致的城市气象灾害特征.通过对城市气象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揭示出提高城市气象服务能力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通过对目前城市气象研究现状和在气象预报服务中的技术支撑能力的分析,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大城市气象预报服务的发展思路和重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城市气象服务和保障有关的实施技术,包括城市气象服务和保障中的实时气象资料的采集处理和检索、气候资料的查询分析、城市气象保障产品的制作、城市气象灾害的预报、服务信息的通信传输、应用软件和用户界面的设计等方面的技术,总结了在城市气象保障工作中,特别是大型活动中气象服务工作的相关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5.
张波  华明 《四川气象》2002,22(3):46-47
介绍了成都市气象局初步形成的成都城市气象服务系统,以及今后对该系统进一步研制和完善的思考,以期提高成都城市气象服务的力度和广度,拓宽气象科技发展新领域。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经济范围日益扩大 ,国民经济各部门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依赖性不断增强 ,人类以往的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也逐渐显露。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 ,人民的生活水平已从温饱型逐步过渡到小康型 ,公众的环境意识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加强 ,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生活环境的状况 ,环境气象也成为气象部门为社会服务的一个新领域。开展城市环境气象业务服务是国务院赋予气象部门的新职能 ,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气象工作提出的新需求 ,是气象部门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拓宽气象服务领域的重要任务。早在50年代 ,我国就开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全国各地气象部门抢抓机遇 ,勇于探索 ,相继开展了城市环境气象服务 ,并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 ,在城市环境气象服务面不断拓宽的同时 ,还存在许多不足 ,其主要表现在城市环境气象服务水平不高、业务基础设施薄弱、缺少长远发展规划与计划、业务服务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以及应用技术的开发相对滞后等几个方面。为此 ,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于 2 0 0 0年 4月在北京组织北京、河北、江西和湖北 4省 (市 )气象部门成立了“城市环境气象业务服务系统”建设项目组 ,该项目组的任务是尽快解决 4省 (市 )城市环境气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以期…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分析建筑业中各个施工环节对气象条件的要求,以及主要气象灾害,找出相应的气象指标,并根据气象指标确定服务内容。按不同的季节特点,提供相应的服务,使服务形成系列化、程序化、自动化、从而更妇地为城市建筑业服务。  相似文献   

9.
变分分析技术在城市气象资料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旭东  阴俊  梅珏 《气象》2000,26(1):30-34
随着城市气象研究和城市气象服务的深入开展,越工需要分辨率更高、精度更高的观测资料,同时,随着城市气象观测网的不断完善,已能提供较多的常规和非常规观测资料。为了得到更完善的气象要素分布场,首先应对这些常规和非常规观测资料进行客观分析。使用上海市的气象哨、常规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和非常规观测资料进行客观分析。使用上海市的气象哨、常规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和上海市的地表分类信息,对变分分析技术进行了实验。  相似文献   

10.
“九五”期间 ,甘肃省城市环境气象工作先后开展了兰州生活气象指数、紫外线、医疗气象、空气质量等方面的预报业务服务工作 ,并建立了甘肃省省级城市专业气象服务系统。提出“十五”以后城市环境气象工作的设想 ,要加快城市环境气象监测系统的建设 ;加强城市环境气象基础性工作的研究 ;加大城市精细预报技术的研究 ;扩大城市环境气象工作的范围和领域  相似文献   

11.
对临汾城市气象服务的思考吴洵平(临汾地区气象局041000)临汾市位于晋南盆地,境内山川相间,土地肥沃,矿产丰富,文化发达,交通方便,经济繁荣。虽属县级市,却拥有22万城市人口,是临汾地委行署所在地,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我省南部重要的开...  相似文献   

12.
介绍漯河市城市防汛决策气象服务系统的结构、主要功能和服务内容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的发展,当前的预报信息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群众需要更多的专业预报信息。目前,国内外已陆续推出一些内容丰富,品种繁多,适销对路,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气象科技服务产品。例如:天气与疾病预报,花粉过敏预报,紫外线预报,冰淇淋指数预报,高尔夫球指数预报,雷击指数预报,旅游天气预报,樱花天气预报,皮肤干燥指数预报,以及城市空气清洁度预报,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海洋气象导航等等。本文根据广东的具体情况,提出一些特种专业气象服务项目和预报思路,以便进一步扩大气象科技服务市场。1 人体舒…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广大城乡居民对生活质量的需求日益增长 ,对气象服务已不再满足于“阴晴风雨、干湿冷暖”这类常规天气预报服务 ,也渴望得到“气象与健康”、“气象与灾害”、“气象与生活”这类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气象预报服务。为此 ,中国气象局一再强调 ,开展环境气象服务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气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是气象部门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进一步拓宽气象服务领域的重要任务。由此可见 ,开展环境气象业务服务是气象部门应尽的义务之一 ,责无旁贷 ;同时 ,应该清醒认识到 ,环境气象领域是一个极具…  相似文献   

15.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气象科技与专业有偿服务已发展成为我区气象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九五”期间,我区气象科技服务与产业进入了稳步发展阶段,气象科技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服务内容更加深化,初步形成了专业气象服务、电视天气预报广告、公众气象信息服务、手机短信息服务、大气环境评价、防雷检测与工程服务以及气球庆典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区域经济合作、城市经济群发展的背景下,对省会气象的概念、内涵、功能进行了描述,论证了省会气象发展的机遇和条件,提出了发展思路、发展布局,对省会气象组成的功能体系进行了探讨。以济南市气象局为例,提出了相关的具体工作措施,为省会气象的合作、深化与提升、发展提供了一种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胡怀林 《四川气象》1995,15(4):60-62
1 引言 社会科技的巨大进步,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高度密集,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地位更加明显。实践证明:象灾害与城市建设和发展,对气象服务的要求无疑地越来越高。加强城市气象服务、创意求新,开拓领域,积极向社会扩散气象科技,使城市气象服务系统发展跨入快车道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重庆位于长江中、上游,三峡库区的关键地段。地形复杂,气象灾害不仅种类繁多,且灾害发生范围广,频率高,持续时间长,群发性突出,连锁反应显著;加之我市在防灾减灾方面还未形成有效的运转体系;与此同时,众多大型骨干工程建设,以及快节奏的城市人们生活,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气象服务系统建设有一个与之同步或超前的举措。  相似文献   

18.
气象科技服务相关概念的发展与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回顾了气象科技服务20年来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有偿专业服务”、“综合经营”、“气象科技服务”、“气象科技产业”、“气象科技服务与产业”等几个相关概念的产生背景。根据当前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新理念,指出气象科技服务应该不断适应形势和需求的发展,适时调整思路,推动其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体舒适度研究现状及其开发应用前景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刘梅  于波 《气象科技》2002,30(1):11-14,18
人体舒适度指标是当前城市气象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文中归纳当前国内外有关人体舒适度的研究和发展动态,重点介绍由美国著名生物气象学家Steadman提出的以人体热量平衡为基础的体感温度模型以及北京市气象局和上海市气象局正在应用的舒适度模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人体舒适度理论的应用前景,为建立我国的城市环境气象服务体系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社会经济建设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服务始终是气象工作的出发点。长期以来 ,通辽市气象部门一直把为农牧业生产服务作为气象服务的重点。但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市气象服务工作就不能只局限于农牧业方面 ,而应不断适应通辽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拓宽气象服务领域 ,为通辽市创建“绿色工业城市”做出贡献。通辽市创建“绿色工业城市”是通辽市委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和通辽市城乡经济发展的实际 ,牢牢把握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 ,以加快我市城乡经济发展 ,加强生态建设 ,保护环境 ,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