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3 毫秒
1.
陈俊勇 《测绘学报》2000,29(3):280-281
本文是对“永久性潮汐与大地测量基准^「1」一文的补充和注记。文中将IAG给定的大地测量基本常数a,J2、GM和ω的近期所测定的最新值作了介绍,并对它们与永久性潮汐有关的数值作了分类(无潮汐值、平均潮汐值和零潮汐值),以使有关方面采用。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我国科学地采用地心三维大地坐标系时,主要涉及到的该坐标系的定义、采用的大地测量基本常数以及与此有关的潮汐改正等三个问题。比较实际而又可靠地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就是结合国情尽量沿用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3.
走向21世纪的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测绘通报》1999,(11):1
文章介绍了国际大地测量和物理联合会(IUGG)的宗旨、构成及第22届IUGG的讨论议题,并提供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的有关情况和本次会议通过的决议内容。  相似文献   

4.
23届IUGG大会有关大地测量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第23届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综合性学术大会于2003年6月30日至7月11日在日本扎幌举行.介绍了这次大会中有关大地测量的最新发展.主要内容有国家和地区地心参考框架的建设与维护、地球重力场与大地水准面的精密测定、GPS及其应用、大地测量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地球动力学研究以及国际大地测量学会通过的新决议.  相似文献   

5.
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科学大会于2005年8月22~26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Cairns)召开.会议名称为"动力行星2005"(Dynamic Planet 2005).着重介绍会议在有关完善全球和地区性大地坐标参考框架、卫星重力测量在确定地球重力场时空分辨率方面、建立和完善全球大地测量观测系统(GGOS)等方面学术报告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永久性潮汐与大地测量基准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陈俊勇 《测绘学报》2000,29(1):12-16
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对大地测量基准的精度、历元、框架等方面的要求愈来愈高,因此必须顾及具有同等精度量级的地球动力现象如潮汐、极移、地壳运动、冰后期反弹等对大地测量基准的影响。本文仅讨论永久性潮汐对重力基准、高程基准、大地水准面、垂线偏差等方面的影响。对大地测量基准中使用的无潮汐、平均湖汐和零潮汐等概念和相关计算进行了推导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GGOS和大地测量技术进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党亚民  陈俊勇 《测绘科学》2006,31(1):131-133
在2005年8月澳大利亚凯恩斯(Cairns)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科学大会上,全球大地测量观测系统(GlobalGeodeticObservingSystem,简为GGOS)作为这次科学大会一个重要议题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也成为未来大地测量学科进展的一个风向标。本文较为全面地介绍了GGOS的背景、目标、任务和科学原理等,结合GGOS在全球动力系统观测中的应用构想,说明了GGOS与其他地球观测系统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发展趋势。除此之外,本文还简要介绍了这次科学大会其他领域如大地坐标框架和卫星重力等领域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卫星重力场探测及空间和地面大地测量联合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第廿四届大会于2007年7月上旬在意大利举行,本文结合这次大会对重力卫星CHAMP、GRACE和GOCE的目前概况作简要介绍,对它们在探测地球重力场方面的进展进行了评述。对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提出的"全球大地测量观测系统GGOS"和"整合空间大地测量技术作为全球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观测系统的基础GGOS-D"项目中"共点"测量的重要性进行了评述,并对这类共点测量成果解算应注意事项进行了介绍。最后将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主席和秘书长在第廿四届大会开幕式上的报告和答记者问摘编后作为本文附录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魏子卿 《测绘学报》2012,41(4):475-482
研究大地测量中永久潮汐的处理问题。首先推导永久潮汐位的数值表示式,接着给出6类常遇到的大地观测量的3种潮汐值形式及其转换关系,最后讨论3种潮汐系统的性质及其在大地测量中的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 第四届卫星定位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4月28口至5月2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奥斯汀(Austin)市得克萨斯大学内举行。这次会议由美国国防部制图局(DMA)和美国商务部大地测量局(NGS)联合发起,得到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美国测量与制图大会(ACSM)的支持。主办单位是奥斯汀的得克萨斯大学应用物理试验室。  相似文献   

11.
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2003年日本大会札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简要介绍了IUGG2003年日本札幌大会的概况,IAG(2003-2007)的组织机构和它准备实施的“全球组合观测系统”(IGGOS)的情况,并将参加学术会议的几点收获做扼要介绍。其中主要包括:邻近国家大地坐标系统和坐标框架的更新和现代化;卫星重力学,如CHAMP,GRACE所取得的进展;和GPS数据处理方法的改善等。  相似文献   

12.
全球大地测量地心坐标参考框架最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较为系统地介绍了2003年7月在日本札幌举行的第23届IUGG大会上世界各国所报告的各自国家大地 测量地心坐标参考框架的实施和最新进展。具体结合欧洲、非洲和日本等国的地心坐标系统详细介绍了这些国家 在该领域所开展的工作,对我国今后地心坐标框架的建设和维护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建立现代大地基准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提出了现代大地基准要考虑和顾及高精度、涵盖全部国土、三维、地心、动态、国际接轨等6个要素。建议在国家GPS2000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密GPS网点和永外性跟踪站,构建有足够数量和密度合理分布的新的大地坐标框架点。现代大地基准应为用户在我国任何地点、任何时间测定高精度的三维地心坐标提供可靠的地理空间基础框架。  相似文献   

14.
国际大地测量参考框架技术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结合2007年7月意大利佩鲁贾(Perugia)第24届IUGG大会上世界各国科学家在国际大地测量参考框架方面的学术交流,全面回顾了自2003年以来全球参考框架领域的技术进展。具体针对全球参考框架,欧洲、北美、非洲等区域参考框架的技术进展,详细介绍了过去四年里世界各国在地心参考框架和全球垂直参考系统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对我国开展大地测量参考框架领域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It is desirable to unify the various unconnected geodetic systems of the world into a common earth-centered world datum. This can be achieved by gravimetric means. The gravimetric deflection components have been determined at a certain number of stations in different areas. Utiliz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avimetric and astro-geodetic deflection components, the reduction of the major geodetic datums into a common world geodetic system has been accomplished. Geophysical Studies Section Aeronautical Chart and Information Center Presented at the Twelfth General Assembly of the 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desy and Geophysics Helsinki, Finland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有关大地坐标系的几个问题,它们大都与国家大地坐标系有关;为了坐标系的维持与应用,提出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应由至少2 000个国家级GNSS连续运行站和若干GNSS复测站的坐标和速度实现;认为大地参考架的更新周期取决于参考架的实现精度与具体应用的要求。为满足1∶1 000比例尺测图的需要,大地参考架的更新周期大约为30 a。同时还对"动态大地基准"的说法进行了评说。  相似文献   

17.
现代大地测量参考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宁津生 《测绘学报》2002,31(Z1):7-11
概述现代大地测量参考系统的定义及不同参考系统之间的关系.主要讨论我国当代大地测量界常使用的3种用以表示几何位置的参考系统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全球大地测量系统 1984 (WGS 84)、国际地球参考系统(ITRS),和一种用以表示物理位置,高程的参考系统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并讨论大地测量中框架和基准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