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定襄县1998~2010年降水和地下水位的动态监测资料,选取时序较长、较完整、其精度相对较高的DXX15#站和DXX27#站系列资料,作为孔隙潜水地下水年际、年内动态分析的代表站,绘制水位与降水动态变化关系图,分析了浅层地下水与降水关系。最终分析结果表明定襄县区域浅层地下水补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在丰、平、枯不同典型年降水量的影响下,地下水位发生相应的年内、年际周期性变化。在降水补给和农灌开采的影响下,浅层地下水在一年内出现两个相对的低水位期,丰水年汛期充沛的降雨在缓解开采强度的同时能使浅层地下水位迅速回升。  相似文献   

2.
沧州市年内不同期浅层地下水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彦霞  韩占成 《地下水》2010,32(2):23-24
根据沧州市区域1980~2007年浅层地下水观测资料,分析了年内不同时期的地下水埋深,不同时段的埋深变幅和蓄水量的变化规律,表明由于过度开采浅层地下水,使水位多年来呈现严重下降的趋势。通过分析可知,在降水补给和人工开采的影响下,浅层地下水一年内出现了两个特征不同的枯水期。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新疆和田地区降水事件特征及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的变化趋势,分析了该地区1961-2015年,7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数据,研究了不同级别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的年、季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年平均降水量、 日数、 强度均为增加趋势,其变化率分别为3.7 mm·(10a)-1、1.15 d·(10a)-1、0.046 mm·d-1·(10a)-1,1986年为和田地区年平均降水和降水日数发生气候转折的年份,春、夏季转折时间与年际转折时间一致,冬季转折年份不明显.全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44.0 mm,小量降水占各级降水量的42.4%,夏、春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8.4%;年均降水日数为49.8 d,微、小量降水日数占各级降水日数的95.3%,夏季降水日数占全年的48.0%.各级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年际间均为增加趋势,其中小、中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增加是年际增加的主要原因,小量降水强度的增强是年降水强度增强的主要原因;四季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变化趋势也是增加的,其中夏季增加趋势最明显,降水强度除春季减弱趋势外,其他季节均为增加趋势.在和田地区,春夏两季降雨量决定了全年的多寡,小量级别的降水量和降水日数是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主要形式,降水日数是决定年降水量的主要因素;降水量和降水日数都存在明显气候转折年,目前正处于转折点后的增加阶段,小、中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增加是降水事件年际变化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1999,(2)
按1956~1995年40年同步水文系列进行的最新水资源评价数据,陕西关中地区多年平均降水总量371.6亿m3,年降水量670.9mm;多年平均天然河川径流量(地表水资源)为73.7亿m3,平均径流深133.1mm,是全省总径流量的17.3%,全区浅层地下水资源量53.4亿m3,地下水可开采资源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20,(2)
从单项污染物和综合指数两个方面,选取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氯化物、硫酸盐等参数,结合沧州市2008-2018年浅层地下水水质实测资料,用单站年平均实测数据进行水质现状与变化趋势分析,得出:水质级别主要以极差级别为主,主要污染物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硫酸盐等变化趋势分析浅层地下水水质质量类别主要为Ⅴ类。并分析了浅层地下水污染成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冀中山前农业区地下水位强降弱升特征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冀中山前平原农业区浅层地下水位不断下降问题,采用时间序列异变特征和趋势分析方法,基于小时级、自记监测的地下水位动态资料,通过农业区灌溉期、非灌溉期地下水位变化程度的差异特征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该平原农业区浅层地下水位变化在主灌溉期呈"cm/d"级(大于1.0 cm/d)下降、非灌溉期呈"mm/d"级(小于1.0 cm/d)上升的特征,这些特征与降水量、年内降水分配状况及其影响的农业开采强度密切相关。前期降水偏枯,灌溉期地下水位下降过程线和年内水位上升过程线的大部分位于当地多年地下水位变化趋势线之下;前期降水偏丰,位于趋势线之上。农业集中开采是地下水位"cm/d"级下降特征的动因,厚大包气带是地下水位"mm/d"级上升特征形成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河北平原地下水在经过长期开发利用后,出现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地下水的流动模式以及均衡状态发生了很大改变。从地下水年龄结构出发,利用MODFLOW-2000建立稳定流模型对地下水流数值进行模拟,对河北平原的地下水年龄结构以及地下水流场特征进行研究分析,重点研究了地下水储存量的变化过程以及影响因素,并通过非饱和带水流模型、土壤水均衡模型以及地下水流模型三模型相耦合的方式,对河北平原饱和带储存量变化、地下水补给量以及非饱和带中地下水滞留时间进行了估算。模拟结果显示:河北平原1975~2015年间浅层含水层地下水储存量减小速率约为30 mm/yr,减少量约占总储量的15%,说明地下水存储量的减少主要是由于浅层地下水存储量的减少引起;根据模型修正结果计算,河北平原年地下水补给量为120 mm,灌溉和降水补给为100 mm,渗流以及山前侧向补给为20 mm,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与地下水补给趋势保持一致,相关系数为0.92,地下水补给有25%来自降水和灌溉;地下水年龄差异与模拟参数存在变量关系,弥散度越大,地下水年龄差异越大。该模拟研究成果为今后地下水系统的研究提供数值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9,(6)
地下水资源作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地下水的主要来源是降水的入渗补给,降水量变化是影响地下水埋深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利用烟台市牟平区2008-2017年降水量和地下水埋深资料,分析年际与年内降水量变化与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对应关系,为正确评价和合理开发牟平区的水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降水及灌溉条件下的地下水入渗补给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天然降水和人工灌溉是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华北平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详细分析降水变化规律及灌溉制度的影响有利于深入认识补给及正确评价入渗补给量,对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实测资料,用HYDRUS软件建立一维变饱和流数值模拟模型,模拟分析了衡水地区近60年在天然降水条件下的垂向入渗补给规律,以及在年周期内灌溉活动对于入渗补给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多年平均降水入渗补给量为66.6 mm/a;枯水年份降水入渗补给量为30 mm/a,丰水年入渗补给量为120~150 mm/a;年补给量与年降水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入渗补给系数与降水强度呈负相关关系;入渗补给量随灌溉量的增加而增加,实验条件下小麦底墒水与玉米灌溉对应入渗补给系数较大,实际灌溉中应基于当年降水情况及土壤墒情确定合理的灌水定额。  相似文献   

10.
张善红 《地下水》2010,32(5):114-115
选取商洛市1961年1月至2010年2月逐月降水量作为降水分析基本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累积距平法等方法,市降水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月份变化的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降水序列的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商洛市年平均降水量变化不平衡,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5~10月份的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81.01%;年平均降水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平均以-11.59mm/lOa速率减少,春、秋季节降水减少,变化率分别为-13.58mm/10a、-11.2mm^2/10a,夏、冬季降水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2021,(1)
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修复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以山东泰安市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基于泰安市多年平均降水量及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对研究区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措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009-2019年泰安市平均地下水埋深在5.75~6.84 m之间,降水量的多寡直接影响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降水量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各季节降水量相差悬殊,年际地下水位的变化滞后于降水过程的变化。针对地下水的动态变化规律,提出了具体开发利用与保护措施。研究结果以期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有效保护水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沧州市城区浅层地下水水位抬升的原因及危害,并提出简要的治理措施及其可行性,同时,扼要分析了适当开采浅层水的好处及开采浅层水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风场变形误差是降水观测误差最主要的来源之一,其不仅影响观测值的准确性,也可能导致长期降水变化趋势中隐含虚假成分。结合北京地区20个气象站点1976-2015年逐日观测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评估了风场变形误差对降水记录及其长期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近40年来北京地区平均降水捕获率为90%~95%,上升趋势较明显,但空间分布不均匀。城市化进程导致的风速减小是近10年来北京城、乡降水捕获率差异加大的主要原因。②北京地区风场变形误差存在明显的年际及季节差异。近40年来年均降水量订正值为23.1 mm,观测值较实际降水量年均低估了4.0%。订正后年均降水强度从实测的7.9 mm/d增加到8.3 mm/d,年降水量的下降速率从34.4 mm/10 a变为37.0 mm/10 a,观测值将降水强度低估了约4.8%,且将降水量的下降趋势低估了约7.0%。③对于强度越大的降水过程,风场变形引起的观测误差也越明显。对比发现,城市站点的风场变形误差年际振幅要大于乡村站点,弱降水过程中乡村站点的低估比城市站点明显,对大雨及以上强降水过程则相反,城市站点的低估比乡村站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准确模拟评价沧州市地下水开采对地面沉降的影响,为沧州市政规划和地下水资源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基于比奥固结理论,建立了地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三维全耦合数学模型。在对模型进行识别和校正的基础上,模拟预测了在地下水现状开采情况下,从2010年12月31日至2025年12月31日逐年的地面沉降变化趋势,并根据地面沉降速率对地面沉降进行了地质灾害预警分区。结果表明,到2025年12月31日,沧州市累计最大地面沉降量为466.82 mm,最小地面沉降量为241.54 mm,大部分地区为四级预警区和五级预警区,仅肃宁县为三级预警区。  相似文献   

15.
结合新疆阿图什市主要降水站点近68年降水数据,对其降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阿图什市年降水量下降趋势明显,年降水递减率为6. 5 mm/a,非汛期降水有所增加,增加幅度较小;夏季降水的递减变化是年降水变化的主因,递减率为2. 9 mm/a,春季降水有所增加,但趋势不明显。综合全年降水量分析,年降水递减变化趋势较强,未来一段时间内区域年降水还将处于偏少阶段,应加强区域节水规划,降低降水偏少带来的干旱损失。  相似文献   

16.
李彦 《地下水》2014,(2):47-48
根据无极县2002-2012年连续11年降水和地下水监测资料,绘制降水量和地下水位关系图,分析年际降水量变化、丰水年降水量变化、枯水年降水量变化对地下水位的影响,总结无极县降水量变化对地下水位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7.
吴耀国  董悦安 《地下水》1996,18(3):128-130
在总结已有衡水地区浅层地下水开采环境效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对其环境效应进行再认识,从而得出:该区浅层地下水的开采利于盐碱地的改良、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提高、大气降水的可利用率等环境正效应。同时指出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浅层地下水的适宜的过量开采是可以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滹沱河流域降水量对黄壁庄水库径流量及石津灌区引水量影响,及其对引水量利用效率及地下水开采量影响分析表明,降水量与水库径流量、引水量和弃水量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与引水利用效率成负相关。渠灌区农业地下水开采受降水量影响不明显,多年地下水位在潜水强蒸发带区间波动;井灌区以开采地下水灌溉为主,并受到降水量的明显影响,地下水呈逐年下降趋势。由此不同变化趋势,提出渠灌区适度开采浅层咸水与渠水混合灌溉,扩大渠灌面积,减少井灌区面积,对缓和井灌区地下水位下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天津平原区地下水位动态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津市地下水位监测工作已经开展了将近40年,监测区覆盖整个平原区。根据多年地下水位监测资料,笔者对区内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不同含水层组的水位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天津平原区地下水位动态受水文地质条件、降水和开采条件的控制,不同类型地下水动态规律在时空分布上有明显差异,除降水量、温度等自然因素外,开...  相似文献   

20.
采用降水倾向率法、肯德尔秩次相关法法对王宝庆站1951年以来逐月降水量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王宝庆站降水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汛期;年际降水量变化比较明显,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小年降水量的2.77倍;通过采用降水倾向率法和曼-肯德尔(Mann-Kendall)秩次相关法进行分析:年、汛期、非汛期降水量三个序列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但是下降的趋势不显著,汛期降水量变化趋势也决定着全年降水量的趋势,非汛期降水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