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山西地区不同时段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霞  宋美琴  李丽  罗勇 《地震》2014,34(2):82-88
对地震目录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科学评估, 是进行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重要基础, 而最小完整性震级MC又是表征台网监测能力的关键参数。 本文据山西地震观测台网建设时间的阶段性差异, 将其分为4个时段, 以1970—2012年山西地区地震目录为基础资料, 利用震级-序号法、 最大曲率法(MAXC)、 90%和95%的拟合度GFT法, 研究了不同时段山西地区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时序变化特征。 1970年以来随着山西测震台网的改造, MC逐步降低, 尤其是“十五”数字化台网改造后, 山西ML≥0.9地震基本完整, 表明山西地震监测能力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2.
辽宁地区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目录完整性震级MC是地震学中最为基础的研究工作之一,对完整性震级的科学评估,是进行地震活动性及其他统计相关研究的基础,同时MC也表征了台网监测能力的强弱。以1970年以来辽宁地震台网记录的目录为研究对象,利用"震级—序号"、"最大曲率"、"90%拟合度"等方法对辽宁地区不同时段的最小完整性震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1975年之后,随着辽宁测震台网的加密,MC逐步降低;在1989—2007年,辽宁地区一直处于MC1.5的较低的时段;2008年的台网改造对MC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达到了ML2.0,但在2012年已恢复。表明1989年之后,辽宁地区的测震资料较为完善。  相似文献   

3.
利用震级—序号法、多种方法定量分析法和G-R关系等方法,计算研究了不同时间段内青海地区中小地震目录的最小完整性震级,并给出了青海地区及其他研究区域内不同时间段地震目录的最小完整性震级。  相似文献   

4.
以河南地区(31°-37°N,110°-117°E)1970-2020年11月地震目录作为研究资料,采用G—R关系法、震级—序号法和最大曲率法测定不同时段最小完整性震级Mc.结果 显示,1970-1979年由于研究区内台站数量少,Mc约为ML2.5;1980-2001年为稳定的模拟观测时期,地震监测能力有所提升,Mc约...  相似文献   

5.
余娜  张晓清  杨晓霞 《地震》2020,40(4):23-32
在强震多发且台站分布极不均匀的青海地区开展最小完整性震级分析,对该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青海区域地震台网定位的地震目录,利用"震级-序号"法和多参数方法分析了Mc的时间演化特征;采用"完整震级范围"方法研究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不同时段青海及邻区Mc的空间分布存在非均匀性,其与测震台站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分布密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2015年6月后祁连、柴达木、巴彦喀拉区域的东部区域最小完整性震级Mc较小,ML1.4以上的地震目录基本完整,羌塘区域的最小完整性震级最大,为ML2.5左右;研究区的Mc随着测震台站数的增加、台网布局的优化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云南地区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构造活动强烈、地震活动频度高、台站分布极不均匀的云南地区开展最小完整性震级MC研究,试图为地震危险性评估和台站科学布局等研究提供参考资料.基于云南区域地震台网发展阶段,利用基于G-R关系的交互式分析方法,研究了MC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多参数方法研究了云南8个地震区(带)的MC时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云南区域台网不同发展时段MC的空间分布存在较大的非均匀性,大理—丽江—盐源区、元谋区、小江带等区(带)监测能力较好,澜沧—耿马区、思普区等区(带)监测能力较低.但云南“十五”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运行以来,云南省MC可达ML1.5左右,其中大理—丽江—盐源区MC可控制在ML1.0~1.5,小江带MC约为ML1.5,腾冲—龙陵区MC可控制在ML1.0~2.0,澜沧—耿马区MC可控制在ML1.5 ~2.5,思普区MC约为ML1.0~2.0.云南地区8个地震区(带)Mc时间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增加台站数量,优化台网布局,是提升云南地区地震监测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川滇地区区域地震目录完整性最小震级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系统分析了川滇地区1970~2001年的区域地震目录,给出了川滇地区主要地震活动带(区)最小完整性震级的时、空分布.总体而言,对于川滇地区地震活动最强烈的3个区域 ,地震目录的完整性最小震级可取如下震级:(1)金沙江-红河断裂带及鲜水河-安宁河- 小江断裂带所围限的川滇菱形地块,1970~1981年2.5级,1982年以来2.0级;(2)金沙江 - 红河断裂带以西的滇西-滇西南腾冲-龙陵、澜沧-耿马、思普地区,1970~1981年3.0级 ,1982年以来2.5级;(3)阿坝区、松潘-龙门山带及名边-马山-昭通带,1970~1981 年2.5级,1982年以来2.0级.  相似文献   

8.
收集宁夏测震台网地震目录资料,采用MBS、EMR、震级-序号、MAXC、GFT等方法,对宁夏境内1970-2017年最小完整性震级Mc时序变化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采用EMR方法测定的Mc较为理想,并进一步分析该区Mc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宁夏测震台网测震模拟观测、数字化改造及"十五"数字化运行阶段,Mc分别为ML 2.2±0.1、ML 1.7±0.1、ML 1.6±0.1;"十五"数字化运行阶段以来,Mc空间分布不均匀,整体维持在ML 1.3左右。  相似文献   

9.
陕西区域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陕西测震台网地震目录和地震观测报告等资料,利用基于G-R关系基础上的EMR法,对1970年以来陕西区域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时空展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模拟观测阶段(1970—2001年9月),ML2.1级以上地震基本完整;在地震台站数字化阶段(2001年10月—2013年4月),最小完整性震级为ML1.6。从时间尺度上看,陕西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在逐步提高。同时还分析研究了陕西地区最小完整性震级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陕西北部地区Mc无法计算(缺震),中部较南部偏低。  相似文献   

10.
根据陕甘宁交界区域测震台网中心提供的地震目录及部分台网资料,利用基于G-R关系的EMR方法,对1970年以来该区域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自1970年以来,该区域最小完整性震级Mc逐步下降,模拟、"九五""十五"阶段Mc分别为ML 2.3、ML 2.2、ML 1.6,2015年以来Mc维持在ML 1.3左右;"十五"数字化改造后,Mc空间分布呈现不均匀性,但整体低于ML 1.8。  相似文献   

11.
The historical earthquake catalogue of China has lasted more than 3000 years,and most of its data are inferred from historical records.The earthquake catalogue in earlier times is not complete owing to various reasons,so some events are lost.This paper estimates the loss rate of earthquakes with various magnitudes in the historical earthquake catalogue for different time intervals quantitatively by using the Gutenberg-Richter formula and modern instrumental records,which will provide the references for statistic research in seismicity.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云南地区地震记录完全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1901~2000年云南地区5级以上地震记录完全性分析,发现20世纪早期云南地震漏载仍然严重,30年代以后5级以上地震记录较为完全,其中滇西南为地震记录的主要漏载地区。根据b值估算得到20世纪云南地区漏载5级地震143次、6级地震6.6次,这是地震活动性研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60年代后地震活动的起伏与地震监控能力无关。  相似文献   

13.
根据重庆台网建设的时间阶段性,在对不同震级下限地震频度时间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重庆地区不同时段的G-R关系和震级分布特征,并运用z检验方法对不同时段地震目录差异的显著性进行了分析,进而评估了重庆地区1970年以来不同时段的地震目录完整性,为区域地震活动性研究中地震目录的合理运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运用国际上新近发展的"基于概率的完整性震级"(PMC)方法,计算获得山西及邻区区域地震台网44个台站对周边地震事件的检测概率及台网检测概率。发现,因台网布局等影响,山西中部断陷盆地展布区域及两侧隆起区大部分地区的最小完整性震级为MP≤1.5,山西西部边缘地区和最北端与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交界地区震级达到1.5≤MP≤2.0,山西最南端的晋陕交界MP为3.0级左右。研究表明,为进一步提高山西地区整体监测能力,在山西西部边缘地区、最北端和最南端可增设台站或引入更多邻省台站。  相似文献   

15.
以东北地震区为例,基于G-R关系的震级-频度分布原理,研究了东北地震区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时间分布特征和各时段的空间分布特征,统计了研究区内的地震活动性参数,探讨了小震资料完整性分析对地震活动性参数和地震危险性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对区域小震资料进行完整性分析,可以在低地震活动地区获得较准确的地震活动性参数,更好地反映了该区未来的地震活动趋势。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可供地震资料完整性分析和地震活动性分析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龙锋  闻学泽  倪四道 《地震》2009,29(3):27-36
文中首先介绍了估计MC的拟合效果测试法,然后采用该方法确定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附近最小完整性震级的时空分布,最后总结和讨论了该方法的优点以及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表明,拟合效果测试法基于G-R关系的幂率分布假设,通过由小到大不断调整起算震级和对观测数据进行拟合,将能最好拟合观测数据的G-R关系的起算震级作为最小完整性震级MC。 该方法还通过定义一个拟合评价函数来衡量对观测资料的拟合优度。 应用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C从1970年以来呈现减小的趋势,反映监测能力的逐步提高; 由拟合效果测试法估计MC值的空间分布,总体上与区域台网理论监测能力的分布相当,但可获得更多的分布细节。 另外,由于拟合效果测试法是一种基于地震活动性的算法,在应用局部地区较短时段的地震资料时,可能会过低或过高估计最小完整性震级MC。 在计算出MC的基础上,对研究区进行了b值的时间扫描,结果反映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3~8年,龙门山断裂带及其邻近地区背景小震活动的b值似乎略有升高。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地震可预测性国际合作研究计划”(CSEP)中的“CSEP中国检验中心”研究区范围,本研究采用“完整性震级范围”(EMR)方法研究了2008年10月1日至2011年5月31日期间南北地震带地区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c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使用Bootstrap方法评估Mc的不确定度.对该地区整体Mc的研究结果表明,Mc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