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我国的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工作起步晚,许多未治理的废弃矿山内存在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与周围生态环境不相协调,而且会威胁附近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通过野外地质环境调查、地形测量、地质测绘及岩土工程勘察,查明北京密云某矿区存在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压占与损毁地质环境问题。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包括开采边坡3处,开采平台1处,采坑1处。采用削坡整形、采坑整治、挡墙等工程措施和绿化措施相结合的方式综合治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5.
《四川地质学报》2022,(Z2):174-180
本文以道孚县少乌砂金矿矿山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进行了探讨。通过对矿区地质条件和矿山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特征调查,重点分析和评价矿山活动对地形地貌、人文景观、土地资源、地下水环境等造成的影响、破坏,和加剧、诱发地质灾害发生的问题。针对道孚县少乌砂金矿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特征以及气候条件提出了保护和恢复治理措施。总结出了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不仅是单纯的地质问题,同时涉及到大气、水、生物圈等,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开展矿山活动造成的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工作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对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枣庄市某水泥用灰岩矿开采导致了土地挖损和压占、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和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等地质环境问题,提出了: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危岩,及时予以清理,或对其进行加固;采矿结束后,开采平台外缘用浆砌毛石砌筑挡土坝,平台上部30cm覆土,下部20cm用强风化页岩做铺垫,种植侧柏,平台的内侧,按照2m的间距种植爬山虎、葛藤等攀缘类植被,绿化边坡面;露天采坑治理成人工湖等治理办法。经过恢复治理,不仅能适时地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环境,也能有效消除矿业活动带来的地质灾害隐患;另可恢复林地及人工湖面积33.48hm2(502.2亩),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以广西某石灰岩矿山为例,着重介绍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基本思路、分析方法及防治对策.在了解矿山基本情况和查清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采矿工程场地地形及工程活动特点,从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4个方面,对矿山配套工程逐项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将评估区划分为重点、次重点和一般3个防治区,并提出了相应的恢复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萧县牛头山水泥用石灰岩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简要介绍了牛头山水泥用石灰岩矿的地理、地质背景条件及开采方法,讨论由于矿山开采活动而造成的土地挖损和压占、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和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特征和萧县城镇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截水沟工程、挡土墙工程、边坡与临时堆场清理工程、凿宕穴工程、养护道路工程、覆土工程、植树工程、养护管理工程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的布局,进一步强调了地质环境治理对恢复矿区生态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我国许多废弃和老矿山未实施地质环境治理和土地恢复工程,矿区内环境恶劣.为了解决废弃矿山遗留的环境问题,国家提供了专门的政策和资金进行治理,但亟需从技术层面上提出一套适合国情的设计理论.在总结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的原则、指标和流程,并将设计理论用于广西凤山石灰岩矿山的治理工程设计.结果表明:(1)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复杂多样,治理工程涉及环境地质、生态地质、岩土工程、环境工程和景观工程等多学科交叉.治理工程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地质环境问题、可行性、效益和社会需求四个主要指标.(2)凤山石灰岩矿山的地质环境问题包括松动危岩、潜在崩塌体、土地和植被资源占用与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采取截水、锚固、落石平台和岩石雕刻将采石掌子面改造为公园的景点,并通过岩壁雕刻宣传当地的民俗文化.(3)治理工程消除了废弃采石矿山的地质灾害安全隐患,同时,建设成世界级的雕刻景点,从环境、经济和社会三方面体现了治理工程的效益. 相似文献
11.
矿山环境地质与地质环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介绍了矿山环境地质与矿山地质环境及其关系,论述了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分类及其特点,以及矿山环境地质学沿革及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了需要加强矿山环境地质研究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13.
废弃矿山一般地处地质环境较复杂的山区,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加之废弃矿山植被恢复工程的特殊性,与常规建设工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相比,其工作方法和内容等都具有明显的区别。本文以北京市房山区霞云岭乡废弃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实例,着重探讨了此项评估技术的基本思路、方法和技术手段等内容,以期为类似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遥感解译和实地核查,查明了临武县主要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并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环境背景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专家打分-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根据相关规范确定评价指标等级,建立评价模型。基于ArcGIS平台,对各指标进行信息提取、赋值和叠加运算,再根据综合评价分级标准,得到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分区图。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情况相符,说明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较合理。研究成果对临武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矿业开发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地污染、地面变形与塌陷、次生崩滑流灾害、水环境污染等。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单元的划分是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区界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分区界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界线确定评价最小单元。选取矿山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难易程度等作为评价因子。根据各因子对矿山地质环境质量影响存在重大差异及可分层次的实际情况,采用敏感因子一综合分值评价模型作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模型。首先对各参评因子进行1级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整个系统进行综合评价(2级评价)。在进行2级综合评价时,对存在的敏感因子进行敏感因子评价。然后根据综合指数的大小,将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质量划分不良、一般、较好3个等级。 相似文献
16.
17.
18.
文章基于webGIs技术讨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和预测工作,阐述了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和预测的四项原则:群防群治原则、信息公开原则、多手段多方法原则、沟通畅通原则。在四项原则的基础上,将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与预警系统分为四个模块三个层次。分别为:基础信息模块、监测模块、评估模块、预警模块,客户层、应用层和数据层。其中基础信息模块、监测模块组成WebGIS系统的数据层,评估模块为应用层,预警模块为客户层。四个模块相辅相成,三层结构相互配合,组成一套完整的webGIS管理系统。通过分析研究,完善了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和预测的理论和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