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亚多卫星集成降水业务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宾  师春香  姜立鹏  孟俊耀 《气象科技》2015,43(6):1007-1014
静止气象卫星与极轨气象卫星的集成应用,能够充分发挥静止气象卫星与极轨气象卫星的各自优势。东亚多卫星集成降水业务系统采用拉格朗日集成算法,利用静止气象卫星的红外观测信息计算的红外冷云移动矢量,为极轨气象卫星微波降水的发展提供约束条件,实现了静止气象卫星红外观测信息与极轨气象卫星微波降水的集成,综合了两类卫星观测的优势。同时业务系统的设计考虑了多数据分级管理、多业务单元的协同工作和插件式的系统整体框架,为业务系统合理、快速处理多种来源的红外观测数据、微波降水数据,以及未来的数据更迭和算法更新提供了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气象卫星通信网络是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通过介绍卫星通信的特点、组成及气象卫星通信网的结构、通信方式等方面的知识,使读者对新一代气象通信网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赵红 《广西气象》1999,20(1):53-55
广西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是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的分系统,由一个省级信息控制中心和九个地市级信息管理系统组成,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4.
我国气象卫星及应用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宏观  张文建 《气象》2008,34(9):3-9
截止到2008年6月底,我国已成功发射了4颗风云一号极轨气象卫星、1颗风云三号极轨气象卫星和4颗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目前,风云一号D星、风云二号C和D星在轨业务运行,风云三号A星正在在轨测试中.我国的气象卫星已初步实现了业务化、系列化,率先实现了国防科工委提出的我国遥感卫星从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的目标.同时,我国也已成为世界上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两个系列气象卫星的3个国家或国家集团之一.世界气象组织已将风云一号系列、风云二号系列和风云三号系列卫星纳入全球业务应用气象卫星序列,使我国风云卫星成为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的重要成员.我国气象卫星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区域,乃至全球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回顾了我国气象卫星及地面应用系统的发展历程,简要总结了我国气象卫星应用所取得的重要成绩,同时对未来我国气象卫星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目标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1我国气象卫星事业与世界气象卫星事业同步发展我国气象卫星事业是随着世界气象卫星事业的发展而逐步成长起来的。从1960年美国成功发射世界第一颗气象卫星以来,世界气象卫星事业从实验到业务、从民用到军用、从极轨卫星到静止卫星、从单一仪器观测到综合仪器观测、从获取定性资料到获取定量资料、从观测功能到兼有数据收集和转发等通信功能、从一个国家到多个国家、从单星系统到双星系统、从单独工作到全球联网,已获得了显著的进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至今已有美国、前苏联、欧洲空间局、日本、中国、印度等国家发射了气象卫星,目前中国是…  相似文献   

6.
在综合分析气象卫星云图数据高效无失真压缩方法的基础上,将二维DPCM预测器加反射型熵编码器用于各种灰度类型的气象卫星云图的无失真压缩,使压缩比与运算速度得到了较好的折中,实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广西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是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9210工程)的分系统,由一个省级信息控制中心(PICC)和九个地市级信息管理系统(CIMS)组成,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8.
随着气象卫星遥感数据趋于丰富化,如何对格式复杂、分辨率差异较大的多源气象卫星遥感数据进行合理融合,在提高分辨率的同时,剔除冗余和噪音的影响,获取更加精细可靠的融合数据,成为当前提升海量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多源气象卫星数据融合技术,综述了数据融合理论的主要过程与层次、常用像元级融合方法以及定量评价指标,综合探讨了不同数据融合方法的适用范围与优缺点,并且对于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多源气象卫星数据融合的发展与应用前景予以讨论,以期为数据融合方法的进一步探索以及拓宽应用途径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前极轨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尚无防雷规范,笔者根据防雷理论并参考新一代天气雷达站防雷设计规范等结合极轨气象卫星天线塔楼所处的空旷地理环境及同类型天线塔楼的防雷设计措采取直击雷防护和雷电感应防护系统相互独立的设计方法,设计出适合极轨气象卫星天线塔楼的综合防雷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跨世纪的新一代气象业务现代化工程──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9210工程)张晰莹1概述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代号为9210工程)是采用卫星通信、计算机网络、分布式数据库、程控交换和人机交互处理等先进技术,实现卫星通信和地面通信相结合,以卫星通信...  相似文献   

11.
赵红 《广西气象》1999,20(1):56-57
气象卫星通信网络是气象降临综合应用业务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通过介绍卫星通信的特点,组成及气象卫星通信网的结构,通信方式等方面的知识,使读者对新一代气象通信网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特别是近几年来,以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建设(9210工程)和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的成功发射为标志,气象业务现代化的总体水平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是,我们当前的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13.
GMS多通道资料综合判别可降水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文  边道相  张苏平 《气象》1998,24(2):24-26
利用1995年7~10月影响山东的12次降水天气过程370个时次的GMS-5卫星云图,以及对应时次全省95个雨量观测站自记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静止气象卫星各通道资料与降水概率的关系。探讨了静止气象卫星云图综合识别可降水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实现对极轨气象卫星应用系统健康程度进行综合评价为目的,提出结合主观分析的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客观分析的熵权法(Entropy Weight,EW)确定待评价系统指标值的综合权重,再采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对系统的指标进行多角度评价排序来作为最终评价结果。本文根据连续5个月3颗极轨气象卫星在实际业务系统运行中异常指标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为全面考虑了影响应用系统的多种因素,避免了单一判据的局限性,并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使得评价结果更科学准确,可以作为构建极轨气象卫星应用系统健康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卫星气象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柏林 《气象》1987,13(5):3-8
本文讨论了气象卫星遥感技术的现状及展望,以及在未来十几年内气象卫星可能提供遥感信息的前景。由于卫星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处理能力的提高,遥感信息将会对于气象及有关学科的发展有所推动,本文预期了它对于天气预报、气候与长期预报、大气探测(包括云雨)、大气污染、海洋环境及陆地冰雪研究的促进效果。气象卫星遥感提供了地球环境综合性研究的可能性,本文也讨论了这样一个发展趋势。最后,概述了我国卫星气象事业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6.
首先阐述了美国、欧洲气象卫星组织(EUMETSAT)、日本静止气象卫星的发展历史,从自旋稳定到三轴稳定,从单一载荷到多载荷并行工作,新一代的静止气象卫星的时间、空间和光谱分辨率都大幅提高,然后重点介绍了我国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和风云四号,相比于自旋稳定的风云二号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卫星的功能和性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接着简单介绍了俄罗斯、印度和韩国等其他国家静止气象卫星的发展状况,最后总结了不同时期各国静止气象卫星的发展特点,这对我国后续静止气象卫星的规划和研制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1960年美国发射世界上第一颗气象卫星以来,至今国际上已经发射了近150颗气象卫星,形成了极轨气象卫星和地球静止气象卫星组成的全球气象卫星监测网,日夜不停地监视全球天气与环境的动态变化,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现在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气象卫星的发展。我国从1977年开始研制自己的气象卫星,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先后成功的发射了4颗FY-1号极轨气象卫星和2颗FY-2号静止气象卫星。我国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系列分为(01)批和(02)批两个批次,01批生产了三颗星即01、02和03星,其中02星和03星分别于1997年和2000年发射入轨,定点,命…  相似文献   

18.
从气象卫星云图上求出的台风云环流中心位置与用气象资料综合分析确定的台风气压中心的位置有多大差异,是用云图推定台风中心位置时的重要问题.1980年Gaby等的研究报告指出:美国静止气象卫星GOES观测的云图上的云环流中心位置与综合气象分析确定的最佳路径之间约有30公里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气象卫星应用需求数据库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各国发展气象卫星的根本目的是获取地球大气物理参数,满足卫星用户尤其是自己国家卫星用户的应用需求。气象卫星应用需求数据库,以定量指标的形式明确给出应用对卫星资料各方面的需求,通过卫星资料满足应用需求的能力评估,牵引气象卫星不断向前发展。文章回顾和评述了中国气象卫星及其应用需求研究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建立中国气象卫星应用需求数据库的必要性。采用WMO调查方法,设计并进行了中国气象卫星的应用需求调查,揭示了现阶段中国气象卫星应用需求数据库研究的不足,对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综合应用静止气象卫星与极轨气象卫星沙尘监测的结果,更好地进行沙尘信息的判识,采用改进的证据理论方法,进行静止卫星FY-2D/2E红外差值沙尘指数(infrared difference dust index,IDDI)产品与极轨气象卫星FY-3A沙尘强度指数(dust strength index,DSI)沙尘监测产品的融合处理,划分沙尘发生过程中的有沙尘暴发生区、无沙尘暴发生区及可能沙尘暴发生区。融合结果与气象站点观测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本算法可以将静止气象卫星与极轨气象卫星遥感沙尘监测结果进行较好地融合,更好地划分沙尘暴发生的区域,对于沙尘暴过程的监测、评估和分析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