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GIS的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GIS兴起和发展满足了国土资源系统信息化的要求,为海量地籍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提供了可能。本文以北京市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为例,重点论述了应用GIS技术进行城镇地籍管理系统的建设的思路、功能设计和关键技术,包括基于矢量数据的初始地籍建库系统,基于工作流技术的日常地籍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建设获得应用ArcIn-fo8.0、ArcSDE8.0及MapObjects组件开发应用系统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工作流和空间信息工作流的概念。基于地籍管理中对空间信息管理和分析处理的需要,将空间信息工作流应用于地籍管理系统,开展了系统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信息工作流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3.
肖海波  贺彪  俞晖 《测绘通报》2015,(6):116-118
完成地籍初始调查后,地籍数据更新是地籍管理的核心内容,建立地籍管理数据模型、分析地籍变化来源因素及对应的地籍更新规则是建立地籍动态更新模式的关键所在。本文从地籍调查和土地业务两个维度分析,建立了通用的地籍管理数据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籍更新源及更新规则,给出了地籍更新整体流程,从而建立了地籍动态更新模式;应用GIS、工作流技术建立了地籍信息系统,形成了系统发起任务、专人专岗更新的地籍动态更新模式,并在深圳市的地籍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市级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利用GIS技术进行市级城镇地籍管理系统建设的思路,进行了系统功能设计,包括基于矢量数据的建库系统和基于工作流技术的日常地籍管理系统,并对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利用GIS技术进行市级城镇地籍管理系统建设的思路,进行了系统功能设计,包括基于矢量数据的建库系统和基于工作流技术的日常地籍管理系统,并对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国内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理论方法,结合浙江省部分地区地籍管理的现状,重点讨论了基于GIS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基于嵌入式GIS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立 《现代测绘》2004,27(4):20-22,26
探讨了基于嵌入式GIS的城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eURLIS)总体结构模型。在PDA上设计实现了系统的地籍测量、地籍查询、地籍量算、地籍统计、界址指标分析和宗地草图绘制等功能模块。介绍了系统开发平台与技术路线。详细给出了地籍管理决策支持解决方案、各类GPS辅助测量算法和嵌入式MapX Active X与S309PictureBOX Active X集成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8.
威海市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数据库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威海市地籍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和规范化。本文简要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系统空间数据库的建设、系统主要功能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9.
市县两级管理模式下的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毅靖 《测绘科学》2007,32(Z1):70-73
系统地论述了市、县两级管理模式下的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法,提出了"集中式管理、分布式应用"的总体设计思路,以及围绕该总体设计思路如何在市、县两级管理体系中合理部署城镇地籍空间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的具体方案。文章阐明了如何运用成熟的GIS平台和工作流技术来实现城镇地籍管理过程中的空间数据管理和土地登记发证、审批等业务要求,详细描述了包括数据采集、建库、输入输出、更新等环节基于GIS的城镇空间数据管理系统的建设内容和方法,以及基于城镇地籍空间数据库如何搭建城镇地籍业务审批系统的方法。最后,以广安市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为例来阐述市、县两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系统中的功能设定,通过剖析广安市城镇地籍数据的管理、业务审批与具体实现方法,进一步说明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在市、县两级国土资源管理模式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基于工作流和GIS的集成信息管理系统框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的发展,传统的信息管理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土地等管理部门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建立现代化的智能管理信息系统。本文通过对工作流和GIS技术自身特点的分析,阐述了基于工作流和GIS技术的信息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实现了图文一体化的管理信息系统,为智能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参考,对“数字城市”的建设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的发展,传统的信息管理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土地等管理部门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建立现代化的智能管理信息系统。本文通过对工作流和GIS技术自身特点的分析,阐述了基于工作流和GIS技术的信息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实现了图文一体化的管理信息系统,为智能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参考,对“数字城市”的建设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GIS技术下地籍管理系统建立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邹艳红 《四川测绘》2000,23(1):25-27
建立基于GIS地籍管理系统是目前土地管理部门正在开展的一项建设性工作。本文在分析GIS技术应用于地籍管理特点的基础上 ,对建立地籍管理系统时GIS地籍数据库的建设、GIS平台的选择以及系统功能开发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朱睿  潘洁晨  龙洋  姜川 《东北测绘》2012,(3):159-162
地籍管理工作是我国土地管理的核心。运用现代化手段实现地籍自动化管理己是当今的潮流。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GIS技术也逐步应用到地籍管理中。由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MapGIS平台上自主开发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满足了地籍管理的自动化要求。基础数据是地籍管理的血液,因此,建立满足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要求的数据库才是地籍自动化管理系统最为重要的。本文把MapGIS应用于山东省沂源县的地籍数据库建设中,描述了从测量数据、地籍数据、档案数据的收集,系统库的建库步骤及数据库质量保证了信息的更新与维护等一个完整的籍数据库建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兰小机  胡川 《测绘科学》2008,33(6):163-165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属于GIS范畴,具有很强的时态特性,如何高效地组织时空数据是系统成败的关键。本文在分析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必要性以及时间概念及其具体含义的基础上,引入时间语义,提出基于时间语义的数据模型。根据语义对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时空数据组织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地籍管理对模型的要求,分别从时间点、时间段角度对历史信息进行查询和回溯,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工作流技术是近年来在软件应用领域新兴发展的一个技术方向,在集成制造系统(CIMS)、企业过程重构(BPR)等领域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工作流管理的基本概念,提出了一种基于活动网络模型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可实现方案。建议在办公自动化基础上,把工作流管理系统构建为管理信息系统,并与GIS结合,成为较为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流技术。  相似文献   

16.
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GIS技术,建设准确、动态、高效、安全的共享型地籍信息数据库,从而实现空间数据共享.文章就基于KANQ GIS的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在城镇地籍调查中的应用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7.
地籍信息是城市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是数字城市的核心应用系统之一.为了便于进行房地产的统一管理,上海浦东新区建设局利用GIS技术进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开发,介绍了该系统的建设背景以及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其设计特色.  相似文献   

18.
罗宇  李永树 《测绘工程》2011,20(4):63-66,69
针对当前村镇级别建设用地规划与城市规划不衔接、规划工作效率低等问题,探讨GIS与工作流的集成方式,并将工作流技术引入到村镇建设用地详细规划业务中.通过设计基于GIS的工作流模型,采用GIS、网络与数据库技术,并无缝集成GIS与工作流数据库,建立村镇建设用地规划信息系统.实践证明,该系统能够为制定村镇建设用地规划方案提供...  相似文献   

19.
按照建设用地省市县三级联动监管的要求,在莆田市已有的城镇地籍系统的基础上,研究建立莆田市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提出了莆田市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重构升级的技术方案,并实现了莆田市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升级后的部分功能。  相似文献   

20.
南京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始建于1993年,经过8年的建设,现已形成权属管理、图形管理等7个子系统,数据覆盖南京市市区6597km2,在国内外多次获奖,形成地籍信息系统建设的“南京模式”。系统以ORACLE和MicroSta-tion/Geographics为数据库和GIS平台,根据软件工程思想,采用C/S和B/S体系结构,应用网络GIS技术进行开发。系统是在南京市初始城镇地籍工程中建立的,在市区和四县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等工程中得到发展,在日常地籍管理工作和多个重点项目中逐步完善;在系统建设中,根据工作实际情况统筹考虑、分步实施,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检验和完善,系统的建立又推动了各项工程的进展,最终促进了南京市现代地籍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