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种海水鱼人工育苗饵料系列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游岚  苏跃中 《海洋科学》1999,23(1):10-12
海水鱼人工育苗的饵料系列一般大致相近,基本为轮虫(或双壳类幼体)一浮游甲壳类一鱼虾贝肉糜。但由于种间的特异性,各育苗饵料系列在饵料品种、投喂时间、使用期限上有所差别(见图1),现比较、分述如下。1大黄鱼(Pseidpscoaemacrocea)[1]初孵仔鱼全长3mm左右,口裂、卵黄囊相应较大,3日龄后仔鱼口径按下颌长计算达400um左右,因此开口饵料用L型轮虫即可,并添加适量小球藻,进行“绿水”培育。一可以作为轮虫的饵料,既增加轮虫的营养,又增强轮虫的背景反差,易被仔鱼发现,提高摄食率;二可以…  相似文献   

2.
通过脊尾白虾蚤状幼体饵料种类、饵料组合和食物密度的比较试验 ,研究了脊尾白虾育苗的适宜开口饵料和育苗期饵料组合 ,测定了不同时期蚤状幼体的捕食率及其日粮。结果表明 :饵料种类对脊尾白虾蚤状幼体 期 (Z1)至 期 (Z2 )的变态率和变态所需时间没有明显影响 ,Z1可以不投饵 ,但适量投喂单胞藻或轮虫 ,能明显提高 Z2 活力和 Z2 至 Z3 的变态率。人工培育脊尾白虾蚤状幼体的适宜饵料是卤虫无节幼体 ,在幼体培育前期 (Z1)投喂单胞藻、轮虫 ,后期 (Z3 以后 )添加鱼糜效果也很好。蚤状幼体对卤虫无节幼体的捕食率和日粮随幼体发育而明显增加 ,同一发育时期则随饵料密度的增大而增加 ,但达到一定密度后 ,捕食率增幅明显下降。根据幼体日粮难以确定育苗期间卤虫无节幼体的最佳投喂方案  相似文献   

3.
日本鬼You育苗投饵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世杰 《台湾海峡》2001,20(3):352-355
选用脊尾白虾对日本鬼You亲鱼人工化投饵促熟,以扇贝卵子和轮虫作为育苗开口饵料,以卤虫幼体和蒙古裸腹Sao经营养强化作为育苗饵料,并对投饵技术进行调整改进。  相似文献   

4.
日本鬼     
陈世杰 《台湾海峡》2001,20(3):352-355
选用脊尾白虾对日本鬼鱼由亲鱼人工驯化投饵促熟.以扇贝卵子和轮虫作为育苗开口饵料,以卤虫幼体和蒙古裸腹氵蚤经营养强化作为育苗饵料,并对投饵技术进行调整改进.  相似文献   

5.
锯缘青蟹幼体饵料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测定了锯缘青蟹幼体从刚孵化至大眼幼体各发育阶段及其饵料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的氨基酸组成,并使用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来评价饵料蛋白质的质量.结果表明,青蟹各期幼体的氨基酸组成基本趋于一致,且与饵料转换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对于各期幼体,饵料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的必需氨基酸指数均大于90,可以认为,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能够满足锯缘青蟹幼体对饵料中必需氨基酸的营养需求.  相似文献   

6.
廖永岩 《海洋科学》2003,27(4):68-71
利用面包酵母在室内高密度培养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并用培养的轮虫进行远海梭子蟹育苗。结果发现,接种200个/mL,经8d培养,轮虫密度可达3075个/mL。用高密度培养而又未经营养强化的褶皱臂尾轮虫作为开口饵料及培养饵料,再配合单胞藻和卤虫,用于远海梭子蟹育苗,育苗期(至大眼幼体)为14-16d,培育至幼蟹一期,成活率达17%。  相似文献   

7.
人工培育脊尾白虾蚤状幼体的饵料基础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脊尾白虾蚤状幼体饵料种类,饵料组合和食物密度的比较试验,研究了脊尾白虾育苗的适宜开口饵料和育苗期饵料组合,测定了不同时期蚤状幼体的捕食率及其日粮。结果表明:饵料种类对脊尾白虾蚤状幼体Ⅰ期(Z1)至Ⅱ期(Z2)的变态率和变态所需时间没有明显影响,Z1可以不投饵,但适量投喂单胞藻或轮虫,能明显提高Z2活力和Z2至Z3的变态率。人工培育脊尾白虾蚤状幼体的适宜饵料是卤虫无节幼体,在幼体培育前期(Z1)投喂单胞藻,轮虫,后期(Z3以后)添加鱼糜效果也很好。蚤状幼体对卤虫无节幼体的捕食率和日粮随幼体发育而明显增加,同一发育时期则随饵料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但达到一定密度后,捕食率增幅明显下降。根据幼体日粮难以确定育苗期间卤虫无节幼体的最佳投喂方案。  相似文献   

8.
褶皱臂尾轮虫,文内简称轮虫,它是一些水产经济动物幼体的良好饵料。以轮虫饲育梭鱼、对虾和河蟹的幼体,都取得了良好效果。随着鱼、虾、河蟹人工育苗的成功,轮虫作为饵料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了。几年来,我们对轮虫的繁殖、食性以及培养问题作了研究。现仅就繁殖和培养问题,作一介绍。有关饵料、盐度与轮虫生殖的关系等问题,将另文论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饵料对培养输虫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利于培养轮虫作为鱼类幼体的开口饵料之用。1强化饵料对轮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面包酵母加毛鳞鱼油等10种强化饵料[3]来喂养轮虫发现:虽然饵料总脂含量变动很大(范围:2.1~15%),但是投喂不同饵料24h后,轮虫的总指含量几乎是不变的(范围:8.1~11.8%)。投喂面包酵母和鳕鱼肝油以及鱿鱼粉的一组轮虫具有总脂含量最高的特点。还发现:饵料中的n-3HUFA(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和22:6n-3含量与轮虫中的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p<0.05)。鲱鱼卵粉的脂…  相似文献   

10.
牟氏角刺藻(Chaetoceros muelleri)是鱼、虾、贝、海参等幼体的优良饵料。特别是在对虾(Penaeus orientalis)人工育苗中,其饵料效果更为优越。投喂本藻,对虾溞状幼体可以顺利地变态到糠虾期,而无需添加轮虫(Rotaria spp.)等动物性饵料,成活率可达85%,与投喂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相比,可提前 4—5天发育至糠虾期,平均成  相似文献   

11.
火腿许水蚤对牙鲆仔稚鱼成活、生长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火腿许水蚤、卤虫无节幼体及轮虫这3种饵料生物脂肪酸组成的基础上,研究它们对牙鲆仔稚鱼存活、生长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火腿许水蚤体内3种高度不饱和脂肪酸(ARA,EPA,DHA)总量为34.18%,明显高于其它2种动物的含量(卤虫无节幼体4.67%;小球藻强化轮虫9.39%)。投喂火腿许水蚤的仔鱼成活率极显著高于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的仔鱼,与投喂混合饵料(卤虫无节幼体和火腿许水蚤按比例混合)的仔鱼存活率差异较显著;其全长增长倍数和增重倍数极显著高于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和混合饵料的仔鱼。投喂火腿许水蚤的稚鱼成活率显著高于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的稚鱼,与投喂混合饵料的稚鱼存活率差异不显著;其全长增长倍数和增重倍数极显著高于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和混合饵料的稚鱼。投火腿许水蚤的仔稚鱼体内ARA、EPA、DHA的含量明显高于投喂混合饵料的和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的仔稚鱼。  相似文献   

12.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初孵及培养一段时间的大海马幼鱼分别投喂不同的饵料,以观察不同饵料对幼鱼的生长与存活影响。刚孵出的大海马幼鱼[体长平均0.85±0.03(cm)]开口摄食时分别投喂卤虫幼体(A)、轮虫(B)、桡足类幼体(C)及桡足类幼体+蒙古裸腹蚤幼体(D),经20d培育,实验结果显示:投喂(B)、(C)和(D)3组饵料的幼鱼其体长、存活率方面差别不大,而投喂卤虫幼体(A)的幼鱼其体长最小、存活率最低,只有(2.53±0.07)cm和(67.0±5.0)%,多重分析比较还未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P0.05)。20日龄的大海马幼鱼[平均体长(2.72±0.04)cm]分为E、F、G 3组,分别投喂凡纳滨对虾糠虾(仔虾)、冷冻糠虾、卤虫成体作为饵料。经60d培育后,结果表明,其中投喂凡纳滨对虾糠虾(仔虾)作饵料的这组效果最好,幼鱼的体长、存活率分别为(7.29±0.07)cm和(88.5±5.6)%,卤虫成体培育效果最差,体长、存活率只有(6.99±0.12)cm和(71.5±5.1)%。幼鱼体长3.0~5.5cm时,其体长日增长率达到最大,之后随着体长的增加,体长日增长率也随之下降,多重分析比较显示,差异水平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桡足类的培养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卓 《海洋科学》1989,13(6):65-66
桡足类是培育鱼类苗种中期阶段(真鲷:孵化后20—35d,牙鲆:20—48d)的合适饵料。在初期饵料生物——轮虫转换为碎肉饵(鲜或冷冻鱼、贝碎肉掺合饵)等人工饲料中间,投喂几天桡足类可以提高鱼类幼体的成活率和活力,起到顺利转换的作用。卤虫无节幼体也是这个阶段的重要饵料,但就桡足类来说,还可以弥补某些产地的卤虫在营养上的重要缺陷  相似文献   

14.
张季申 《海洋科学》1994,18(1):10-12
本试验采用不同的饵料投喂青蟹的早期幼体,比较饵料效果,为青蟹人工育苗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991年7月份在本所清江试验场内进行试验。试验用的青蟹早期幼体~蚤状I期幼体全部采用清江试验场人工孵化的幼体。文中以Z1青示蚤状1期幼体,Z2为蚤状II期幼体。人工饵料为酱油粕(乐清虹桥酿造厂提供)、蛋黄、人工轮虫(美国“OceaStarInternational Inc生产的O.S.I牌人造轮虫)。动物性饵料为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plicalilis)。在室温条件下,将青蟹Z1放在1500…  相似文献   

15.
饵料对锯缘青蟹大眼幼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不同比例的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搭配成各种饵料组合,分别喂养不同发育期的锯缘青蟹幼体,重点研究大眼幼体的存活、生长发育、变态和干重及化学元素(C、H、N)含量的情况.结果表明饵料搭配得当,适时适量的投喂,其幼体的生长发育和变态都正常,并可获得较高的存活率,若饵料搭配不当不仅会导致幼体出现高死亡率,而且还能诱发发育期变化的现象;不同饵料搭配对大眼幼体干重及化学元素(C、H、N)含量的影响很显著,相差60%~70%,约一个发育期,而这差异可以通过该期幼体投喂足量卤虫无节幼体来加以弥补,大眼幼体的C、H、N占干重的百分比仅次于溞V,这表明青蟹幼体在这两次变态前需在体内积累高比例的有机营养物质来保证变态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用冷冻海水小球藻培养轮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虫培养在海水鱼类幼体培养中是一个关健性问题。影响海水鱼类幼体生长和存活最主要的饵料因素是n-3系列的长链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它包括20碳5烯酸(EPA:20∶5 n-3)和22碳6烯酸(DHA:22∶6 n-3),而对淡水鱼品种DHA则不是主要的。为了解决鱼  相似文献   

17.
对喂食不同饵料的锯缘青蟹各期幼体的干重及化学元素(C、H、N)含量进行逐日测定,结果表明:在Ⅱ期,一直喂食轮虫的青蟹幼体,其干重及C、H、N含量与从该期起以卤虫无节幼体替代轮虫喂养的幼体相比较,二者相差不大;但进入Ⅲ后,却明显低于在溞Ⅱ或溞Ⅲ以卤虫无节幼体替代轮虫喂养的幼体;且差距随幼体发育不断地增大,至变态为大眼幼体时,其干重及C、H、N含量仅为在溞Ⅱ或溞Ⅲ起改喂卤虫的60%~70%.虽然不同喂食条件的青蟹幼体其C、H、N绝对含量相差很大,但其各自占干重的百分比却相对稳定,一直喂食轮虫的幼体只稍低。元素比与喂食条件无明显关系。青蟹溞状幼体各发育期间的生长呈指数式,期内生长呈幂函数式。大眼幼体期内的生长亦呈幂函数式。  相似文献   

18.
近十年来,日本科学工作者会试图利用海洋酵母活菌体作为鱼、贝幼苗及共他低等动物的饵料,但成功的报导不多。岛谷周等(1967年)、旭化成株式会社(1969年)先后报道:用海洋酵母饲育盐水丰年虫和轮虫都获得良好的效果。但是海洋酵母能否直接用作海珍品幼体的饵料,至今国内外几乎未见报导。 1976年以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开始进行海洋酵母的生态调查及共应用的研究,并着重  相似文献   

19.
应用生物胶囊作为防治鱼虾疾病药物载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鱼虾疾病防治存在诸多困难,尤其是施药方面。因为鱼虾数量大,个体小,不能象家畜家禽那样逐个打针、灌药,所以给鱼虾施药的方法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常用的施药方法有药浴法、口服法及注射法等。药浴法多用于鱼虾育苗,但因药物被鱼虾吸收较少,难以达到抑菌浓度,故疗效不高;口服法及注射法只能用于鱼虾养成而不适于鱼虾幼体。卤虫(Artemia)不仅营养价值高,来源丰富,而且非常容易培养,其卵、幼体及成体已被广泛作为鱼虾育苗及养成的饵料。卤虫为非选择性滤食动物,凡大小在50μm以下的颗粒均可摄食,且时时刻…  相似文献   

20.
锯缘青蟹幼体发育过程中的营养需求与代谢机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总结近10a来对锯缘青解幼体的营养需求与代谢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刚孵化的蚤1趋于肉食性,轮虫是早期幼体的良好饵料;对于后期幼体,卤虫则为适宜饵料。不同的饵料搭配及喂食方式会影响幼体的干重和C、H、N含量。饥饿会显著降低幼体存活和延长发育。对蚤1不可恢复点约为4d。孵化后即投喂,但在投喂后不同时间隔使其饥饿,50%幼体达营养贮存饱和点为2.3d。在不同营养状态下,蚤1肝胰腺细胞,特别是R-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