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了吉林省中部地区中等地震前分维曲线Ds,Dt及地震活动演化指数YH值异常变化过程,所得结果对吉林省未来中强地震预报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李艳  高振强 《山西地震》2005,(2):11-12,18
对山西洪洞2003年ML5.0地震进行了分析,发现震前1a左右,在临汾盆地周边地区相继出现断层总面积、η值、A(b)值、D值、5值、YH值等地震活动性指标异常,这些指标异常反映了5.0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呈现增强的特征。根据非线性理论中的尺度依赖性原理提出一种对特定范围的中强地震进行检验性预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选取1970年至1999年晋冀蒙三省交界4次中强地震事件,进行地震视应变演化分析。得出,地震视应变异常与晋冀蒙三省交界区中强以上地震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震前,晋冀蒙三省交界区地震视应变演化模式有:增强-减弱-发震、增强-减弱-迁移-发震、增强-减弱-消失-增强-发震、增强-减弱-维持-发震。"大同窗"必是异常区,其震前地震视应变演化模式有:增强-维持-消失-发震、增强-减弱-发震、增强-维持-减弱-发震。异常区多形成于震前3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扩散或向特定方向(震源方向)迁移的特征。中强地震多发生在视应变高值异常区、视应变高值异常迁移区、视应变高值异常区迁移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华东地区1990年以来5次中强以上地震震前异常变化的综合分析,探讨了b值,Ds,Dt,C(n)值,YH值,Σ(t)值震前异常形态,并归纳出华东地区中强地震发生前测震学中短期异常的综合判据:YH值高值异常(主要出现在震前3年前后)—b值低值异常(平均出现在震前2年前后)—C(n)、YH值低值异常(大体出现在震前1~2年前后)—Ds,Dt值低值异常、Σ(t)值低值异常、b值高值异常(主要出现在震前1年内或稍长)—发震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广西北海地区地震活动的特征,认为北海地区历史地震和现代地震活动水平较高。通过对1970-2004年北海地区b值和缺震时间进行扫描分析,认为b值高值异常和缺震低值异常可能是该区中强地震的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980年以来青海西北部M_L≥4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青海西北部共出现5次M_L≥4地震显著平静异常,其后的8个月内在该地区均发生了中强地震,且中强地震前异常呈现出"长期平静—平静打破—震前平静—发震"的演化特征。据此研究结果,可为未来青海西北部震情趋势提供判定意见,为中强地震预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蔡仲琼  许秋龙 《内陆地震》1995,9(2):150-157
水化群体异常的演化趋势与地震活动密切相关。中强地震前,水化异常变化速率值呈现“增长-地震”的普遍规律。在月、旬和五日等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水化群体异常演化图式,具有显著的自相似性和可重复的特征,并可分别作为地震的短期、短临和临震前兆标志与发震的判别依据。  相似文献   

8.
认为地震活动度5、P(b)值、A(b)值、b值、小震调制比Rm、地震时间熵Q^l、算法复杂性AC、地震非均匀度GL、多分维均值Dq、地震集中度C值、地震演化指数YH、地震强度熵Q^E、G-R关系偏离度η、缺震和等效震级M^*等15种地震活动时间扫描分析方法对东南沿海地震带西段4.8级以上地震的发震时间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并将这些方法在震前所显示的异常同步性引伸为地震时间预测信度同步性,初步确定了各种地震活动参数首次出现异常后4.8级以上地震发生在不同时段上的信度,证实了震前预测地震时间信度的同步性要远好于异常同步性,进而计算出这15种分析方法的综合预测信度。研究发现,运用综合预测信度可以较为明确地预测出M≥4.8级地震的发生时段,如果在所预测时段内同步发生了地震活动度.S、P(b)、A(b)和b值异常(并非都要全部发生),则有可能做出6个月内发震的短期预报。  相似文献   

9.
选择应力场特征相对统一的河套地震带作为研究区域,选取1970年以来的6级以上中强地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强地震的孕震尺度,利用1970年以来记录相对完备的小震记录,对中强地震发生前中小地震的时空演化图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0年以来,河套地震带6级以上中强地震发生前,其孕震尺度内的中小地震活动均呈现出不同形态的异常活动特征;1976年和林格尔6.2级地震发生前出现中小地震的长期平静异常和地震围空、1976年巴音木仁6.2级和1979年五原6.0级地震发生前均出现中小地震的丛集活跃和密集增强现象、1996年包头6.4级地震发生前则表现为不同震级的嵌套平静异常特征。在划定的孕震尺度范围内,河套地震带6级以上中强地震发生前的中小地震时空演化规律可为该地区未来的中强地震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2020年伽师M S6.4地震周围地质构造背景,研究分析了M S6.4地震前新疆地区和柯坪块体地震活动状态、区域地震活动图像特征。结果表明:①本次地震前1~2年和震前半年,新疆境内中强和中小地震呈现“平静—成组活跃”或显著增强特征;②本次地震发生在柯坪块体M S≥6.0地震平静近15年的背景下,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存在时间渐进的中短期异常特征,即震前2年,5级以上地震活动呈现NE向有序条带分布;震前1年南天山西段小震群累积月频度呈现“加速”活动特征;震前半年震区附近4级地震条带形成共扼分布特征;震前3个月震区附近出现地震窗超限异常;震前2个月震区附近地区视应力呈现显著高值异常;③震前地震活动具有较好的“长、中、短”期异常配套出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周仕勇 《内陆地震》1995,9(1):24-28
科学地选取了8种可用于地震短期日常会商的测震学定量预报参量,编写了相应的计算程式及分析预报软件包。计算了新疆乌鲁木齐等6个重点监测区的预报参量背景值和异常定量判据指标。根据参量动态曲线与已有强震震例的对应关系,对各预报参量的预报效能、预报高效能区及盲区、异常出现时段参数均作了详细分析。最后简要介绍了最新实际应用中的预报实例。研究结果及研制的相应软件在实际日常会商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价值。  相似文献   

12.
1987年6月19日新疆富蕴县可可托海镇西北发生了Ms=5.8级地震,震中位于喀依尔提河与阿拉散河交汇处,震中烈度为Ⅶ度,等震线长轴方向与可可托海——二台断裂基本一致。震中区人员无伤亡,仅有山石滚落;Ⅵ、Ⅴ度区内的土平房、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个别砖平房,楼房出现裂缝。这次地震属于孤立型地震,震前有中短期异常。  相似文献   

13.
吴晓莉 《内陆地震》1996,10(2):130-133
应用断裂带地震复发条件概率作为潜在震源区空间概率函数来确定潜在震源区地震的年平均发生率,并运用断层分段的结果,依据其给定震级地震的平均复发间隔,计算出了未来50年地震复发的条件概率。并以南北天山地震带为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计算结果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4.
吴哲 《高原地震》2008,20(3):17-22
青海省前兆台网承担本省前兆观测数据的汇集、处理、存储与报送任务。通过35年来的不断建设与完善,使得前兆项目密度增加,观测综合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有效地提高了本省整体地震监测能力,在地震监测预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地震诱发滑坡的危险性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桂弘 《内陆地震》2008,22(2):188-192
结合地震滑坡的特点和相关文献研究,介绍了地震力的分析方法、地震滑坡的机理、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方法、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方法以及场点地震危险性概率计算原则。将两种地震诱发滑坡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震滑坡危险区主要集中在中国西部地区(川、滇、甘、陕、新疆等省区)及中国台湾地区,随预测年限的增加场地的地震滑坡危险性也随之增高,地震崩塌滑坡的危险区域明显加大。  相似文献   

16.
陈绍绪 《内陆地震》1996,10(3):201-208
通过对华北地区强震前兆场时空特征的研究,发现在强震的孕育过程中,异常的累积频次总是呈指数型增长并有较明显的阶段性。长期异常一般都发生在震源区附近;中期异常的分布范围向外扩大,而且基本上都分布在震源区的外围;短临异常的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在震源及外围地区都有发生。也就是说,地表异常的空间分布范围是由小到大逐渐扩展的,并有一个从"震源→外围→震源+外围"的转移过程。异常在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可能主要受台站分布的不均匀及构造活动的差异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杨章 《内陆地震》1990,4(2):126-133
根据新疆及苏联天山地区的地震目录和古地震研究成果,将整个天山地区的地震韵律划分为地震世、地震亚世、地震期、地震幕、地震阶五级,探讨了各级韵律的特征。估计了我国天山地区未来地震活动趋势。  相似文献   

18.
对沙角A电厂主厂房(一期)进行了抗震鉴定,计算结果表明其抗震能力满足生命线工程的抗震要求,最后提出了一些抗震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19.
何正檀 《华南地震》1992,12(3):36-45
1980年,笔者应用地震对称迁移图象预测了全球大地震,其中包括12项主要预测意见和5项补充预测意见。近十年间,大多数预测意见已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这说明作为一种新方法,对称迁移图象可能对地震长期预测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96年3月19日新疆阿图什6.7级地震前震群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1996年3月19日新疆阿图什6.7级地震前震群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主要结果:(1)阿图什6.7级地震前,震群的空间分布在未来大震震中附近集中,同时大致围成一个长轴约119 km和短轴约110 km的椭圆,阿图什6.7级地震落入椭圆靠边部位;(2)震群的时间进程表明,大震之前约4个月震群活动速率加快,标志着中期异常向短期异常的阶段性转折。最后,对所得结果的可能物理机制以及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