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国演义》,原名《三同志通俗演义》,是我同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三同演义》为中国古代长篇历史章回小说,是四大名著中唯一一本根据历史事实改编的小说。演义以史实为依据.以儒家思想为本,着重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相似文献   

2.
话说扬州     
说起扬州,人们首先联想到的大概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其实未必。古代的扬州和今天的扬州,其内涵与外延大不一样,与中国其它的地域名称相比,扬州的变化最多也最为复杂。概而论之,历代的扬州可分为三个时期:先秦扬州;两汉六朝扬州;隋唐以后扬州。  相似文献   

3.
李延 《中国地名》2013,(11):41-43
商纣王是中国古代暴君的典型,似乎已成定案。近年来,以暴君纣王为趣材的文学作品和电视剧频出,影响更广。史实果真如此吗?尚难下定论。历来评价纣王,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地理学分期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在中国古代地理学史研究中,以往较长时间沿用的以社会历史分期来划分中国古代或传统地理学史的方法是不妥的。提出应以中国古代或传统地理学的自身历史发展阶段和特点来加以划分与命名,并把长达数千年的中国传统地理学史划分为萌芽、累积、形成、发展和高潮五个时期。  相似文献   

5.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中国古代农业影响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IPCC报告指出:气候变暖将给人类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中国历史上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秦汉以来气候变化与农业经济发展对应关系的梳理与分析,从百年尺度上阐明气候变化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暖期利于农业发展,冷期则相反.当气候温暖时(如秦汉、隋唐时期),北方农业种植界线北移,农耕区扩大,同时农作物生长期增长,熟制增加,粮食产量提高;而当气候寒冷时(如魏晋南北朝、唐后期至五代时期),农业种植界线南退,宜农土地减少,农作物生长期缩短,熟制区域单一,粮食产量下降.古代稻作区的分布也具有类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正初一时,学生学习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古代史。到初二时,学生开始学习中国地理。所有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地点和时间,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历史事件往往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历史和中国地理之间,自然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轰轰烈烈的重大历史活动中,隐含着许多地理知识的应用,隐含着许多有趣的地理问题和谜团。将初一历史课本素材在初二和高中的地理教学中巧妙应用,进行实例探究  相似文献   

7.
日本大阪商业大学商业经济学部主任富罔仪八教授于今年8月2—3日到洛阳、郑州地区进行古代盐业经济与盐业流通、运输方面的学术考察,并在郑州同省地理学会和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进行座谈与学术交流。出席座谈会的有省科协国际部刘峰部长、省科学院外事教育处张金太同志、省地理学会秘书长毛继周研究员、省地理所卞昌春副所长和陈嘉秀研究员、傅仁麟教授等。宾主就中原古代盐业的  相似文献   

8.
张健 《中国地名》2012,(2):56-56
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为中国五大名山之一,由太室山与少室山组成,最高峰连天峰1512米,面积450平方公里,东西绵延60多公里。东依省会郑州,西临古都洛阳,南依颍水,北邻黄河。嵩山地区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9.
《西部资源》2014,(6):72-72
<正>青金石是一种美丽而古老的宝石,人类对它的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历史上各大民族、各个国家都对青金石喜爱不已。在古代中国,青金石因为颜色很像天空,受到了帝王们的喜爱,经常将它运用在皇家建筑中。那时候的各种工艺品和首饰中也经常运用到青金石,在如今出土的文物中,不乏许多镶嵌有青金石且制作精巧、色彩绚丽的首饰、工艺品。  相似文献   

10.
黄河流域是古代中国河患较为频繁的地区。由于河患的频繁,致使这一地区古代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交通道路的变迁即是其中一例。黄河郑州—开封河段于黄河中、下游的分界处,对于我们研究水患与古代交通道路的形成具有典型意义。由于水患的加剧,改变了这一地区原有的地形地貌条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城市、聚落和交通道路的格局与黄河水患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今天这一区域内城市、聚落和交通道路是受明清黄河水患影响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中西地理思想的差异及中国古代地理学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有独持的地理学的理论与成就,西方科学家称之为“东方文化生态”。其中,”天人合一”的地理观;天、地、生、人各系统之间的整体、有机观体现了中国古代地理学的特点。深入发掘中国古代的地理学思想,对当今建立开放、复杂的地理巨系统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名》2011,(11):69-69
琢鹿之战,指的是距今约46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中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涿鹿县一带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涿鹿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见于记载的最早的“战争”,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韩光辉 《地理学报》1995,50(4):324-334
中国古代城市市政建制出现于公元12世纪中叶,发展成熟于13至14世纪前半期,其主要标志是都市警巡院和城市录事司的兴起,对城市实行专门行政管理是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城市规模扩大及其职能完善的结果,本文就中国元代城市市政建制的职能及建制城市的规模和性质等城市历史地理问题作了较为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开封古称汴梁、汴京、东京,简称汴,迄今已有2700余年的历史,与洛阳、郑州、安阳、西安、北京、南京、杭州并称中国八大古都,是我国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开封位于河南省东部,在中国版图上处于豫东大平原的中心位置,是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和沿黄"三点一线"黄  相似文献   

15.
史航 《中国地名》2012,(5):31-31
享有"黄帝故里"的美誉素有"黄河之都"的美称冠有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的美名郑州,历史上五次为都、八代为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素有"黄河之都"、"黄帝故里"之美誉。北临万里黄河,西依中岳嵩山,地处中华腹地,九州通衢。郑州市总面积7446.2  相似文献   

16.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为古代闽粤交通要津。以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著名古桥。古人有“到潮不到桥,枉向潮州走一遭”之说。桥上形式各异的亭台楼阁是该桥的一大奇观。因兼秸经商店铺,故有“廿四楼台廿四样”、“一里长桥一里市”之美称。  相似文献   

17.
梁启章  齐清文  梁迅 《地理学报》2015,70(8):1351-1360
世界地图的编辑出版一直被认为是文明国家的标志之一。在《中国近代地图志》世界地图篇的编写基础上,首先系统地梳理了明清两代近600年间(公元1368-1911年)的25余种代表性世界地图,着重地分析了这些世界地图的历史背景,探讨了明清世界地图特色、贡献和作用。主要结论为:① 中国古代文明与经济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自然成就了先于西方完成世界地图之创举;② 受制于多个皇权实施“闭关锁国”保守政策,中国古代世界地图呈现出集中于5个相对开放繁荣时段轨迹,即“自主传统、中西融合、康乾盛世、自主创新和近代化发展”时段;③ 中国古代世界地图具有5个鲜明的成就与特色,即“先于西方成图、资料积累丰富、传统制图优势、图文并茂模式、中西融合先河”;④ 诠释了中国古代世界地图在传播世界地理知识与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总之,中国古代世界地图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名》2011,(10):55-55
北京天安门是沿中轴线而建。故宫一带,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游客在这里参观中国古代建筑的恢弘与伟大。然而如果把时间往前推移,历史上的天安门一带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可能很多人就不太了解了,能够知晓曾经屹立于毛主席纪念堂一带的“皇城第一门”的人应该就更少了。  相似文献   

19.
西沙群岛考察史*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赵焕庭 《地理研究》1996,15(4):55-65
本文论述了西沙群岛被中国古人发现和开发利用、地名沿革、中国政府对其管辖和行使主权、古代对其自然的记述、近代和现代进行的科学考察等情况,是南海诸岛历史地理的管窥。  相似文献   

20.
2011年5月9-10日,中国统筹城乡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河南郑州成功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河南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河南省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由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河南省地理学会、河南大学环境规划学院承办。中国地理学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