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1954—2013年淄博观测站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运用线性拟合、滑动t检验、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季增暖最明显,年平均气温在1987年发生增温突变。降水量较气温变化复杂,没有明显突变点,总体呈减少趋势,季节变化差异大,表现为春季降水量明显增加,秋季减少。年平均气温主要存在30a和8a左右周期性变化,年降水量主要存在11a和3a左右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台湾海峡西岸地面风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61—2005年台湾海峡西部沿岸平潭、崇武、东山及厦门等4个气象代表站的地面风观测资料,通过计算各代表站的年、季、月平均风速气候趋势系数和各风向频率趋势,较详细地分析了近45a来台湾海峡西部沿岸地面风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45a来各代表站年平均风速呈明显减小趋势,其中秋、冬、春季平均风速减小趋势明显,夏季风速减小趋势不明显.(2)海峡西部沿岸主导风向有沿海岸线由北向南顺转的特点.(3)海峡西部沿岸地面风速在上世纪80年代初存在着气候突变现象,80年代中期后年平均风速减小明显.  相似文献   

3.
依据1955-2009年日照市的降水资料,对日照市的年、季降水量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近55a来日照市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2.2mm/10a。年降水转折年份在1976年前后,由湿期转为干期。②各季降水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夏季、秋季平均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其中下降最显著的是夏季;冬季、春季降水反而...  相似文献   

4.
近50年我国江淮流域气候变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为了详实地了解江淮流域的气候变化和进一步做好短期气候预测,利用近50a气温和降水资料,从平均值和变率两方面研究了我国江淮流域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1) 近50a来江淮流域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是气候变暖,与全国变暖的趋势一致;降水呈不显著的增长趋势.温度和降水由低基本态向高基本态过渡,目前均处于高气候基本态下;(2) 无论是温度还是降水,其变率随时间而变,目前均处于高气候变率时段,要注意高基本态和高变率结合易导致的高温、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3) 温度在1986年前后发生了一次突变,降水在1968年前后发生了一次突变.无论是温度还是降水,突变后均比突变前有所增加.根据突变分析可将江淮流域近50a气候变化过程划分为相对冷干阶段(20世纪50~60年代)-相对冷湿阶段(70~80年代)-相对暖湿阶段(90年代至今).  相似文献   

5.
根据海阳1961—2010年气温、降水量、日照、相对湿度等气象资料,应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检测法、滑动t检验法,对海阳市气候变化及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历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在过去的50a间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历年极端最高气温的上升趋势不显著,年代际变化特征突出;年降水量呈缓慢的减少趋势,变化趋势不显著,年代际间分布不均,变化较大,年降水量减少的原因是夏季和秋季降水减少;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发生突变的时间点是2004年;年平均相对湿度呈现显著减少趋势,发生突变的时间点是1977年,秋季湿度减少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渤海冬季海冰气候变异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选取渤海冰情等级资料和大气环流74个指数逐月资料,分别建立不同尺度(年、半年、季和月)的累积值变量作为因子,研究该地区冰情年代际变化及冰情的气候成因,结果发现以1972年为分界把1932~2000年时期冰情的变化分为两个时段,前一时段为重冰情多发阶段,1972年以后转为轻冰情时段.影响渤海海冰冰情变化主要因子是太平洋副高.  相似文献   

7.
黄菲  李岩  钱峻屏 《台湾海峡》2004,23(3):369-375
本文采用1999~2002年福州民航站白天逐时气象能见度的观测资料,利用统计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该站气象能见度的日变化、季节变化以及季节内的变化等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能见度日变化呈白天的早、晚时段较低,午后达到最高.能见度的季节变化呈冬、春季的较低,夏、秋季的较高,且存在着“6月份突变”的特性.其季节内变化主要以准两周(10~20d)振荡和30~60d准周期的振荡为主,且季节内振荡可能与东亚季风的季节内振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气候态变率与我国气候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Kaplan等重建的1856-2001年全球海面水 温距平(SSTA)资料,分析了热带太平洋SSTA气候态变率,其主模态以热带西太平洋和赤道南北两侧的热带东太平洋大值同号为主要特征,其时间系数具60a左右的显著周期,它与全球气候跃变和夏季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我国汛期降水的长期变化有密切联系。根据热带太平洋气候态变率60a左右的时间尺度,预测未来10a内,我国汛期降水仍以长江流域偏多为主,华北干旱形势难以缓解。  相似文献   

9.
使用南极长城站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澳大利亚南极局海冰外缘线资料和NOAA南极涛动指数资料,对长城站自1986—2014年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多时间尺度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长城站冬季气温有升高的趋势,升温速率约为0.19℃/10 a;冬季气温与59°W经线上海冰外缘线位置的年际变化特征呈显著正相关,但对于气候平均的海冰外缘线位置月变化比气温滞后约一个月;夏季气温有降低的趋势,其他季节总体增暖。长城站的风向主要集中在西北和东南方向;1986—2014年间长城站年平均风速变化较小,大风的每年累积日数分布情况与年平均风速变化曲线相似;春季平均风速较大,并且约有半数大风风向为西北,夏季的大风天数少于其他季节。长城站年平均气压呈降低趋势,其变化与南极涛动指数呈负相关。年平均云量持续增加,且当风向为东北或西北时总云量较多;夏季平均总云量最多,冬季最少。长城站的年平均降水量变化明显,先减少后增多;降水量季节变化为秋季降水量最多,夏季次之,春季和冬季的降水量较少;日平均降水量西南风时较少,东北风时较多。雾的变化特点为春季和夏季雾天较多,其中1—3月的浓雾日数多于轻雾日数;大约三分之二有雾天的风向为西北向,约二分之一的雾出现在风力为3—4级时。  相似文献   

10.
福建沿海近百年雨季总降水量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金树  王岩 《台湾海峡》1997,16(4):415-419
本文以福州,厦门两站1901-1995年的降水资料为主要依据,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福建沿海雨季总降水量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揭示了近百年福建沿海雨季总降水是变化的基本事实,并初步分析了雨季总降水量异常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Surface water was collected from the Jiulong Estuary for determination of activity concentrations of uranium isotopes in different size fractions, namely, greater than 53, 10 -53, 2 - 10, 0.4 -2 μm, 10 000 u -0.4 μm and less than 10 000 u fractions by microfihration and cross-flow uhrafiltration technologie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most of the dissolved uranium ( 〈 0.4 μm) exis- ted in the low molecular mass fraction ( 〈 10 000 u), and the colloidal uranium-238 (10 000 u -0.4 μm) only contributed less than 1% of the dissolved uranium-238. The fractions of colloidal uranium in the dissolved phase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sa- linity. A positiv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uranium-238 activities and salinities was observed for the dissolved, colloidal and low molecular mass fractions, indicating a conservative behavior of uranium in the Jiulong Estuary. In the particulate phases ( 〉 0.4 μm), the partitioning of uranium isotopes among different size fractions was controlled by the partitioning of particle concentrations. In the regions with salinities below 20, the partitioning of uranium-238 among different size fractions was as follows: 10 - 53 μm 〉 2 - 10 μm 〉 0.4 - 2 μm greater than above 53 μm. However, the order at the offshore station with salinities above 30 changed as follows : 0.4 - 2 μm 〉 10 - 53 μm 〉 2 - 10 μm greater than above 53 μm. The fraction of the 0.4 - 2 μm particles increased at the offshore station, suggesting the increased contribution of the authigenic uranium. The activity ratio of uranium-234 to uranium-238 in the dissolved phases, including the low molecular mass fraction and the colloidal fraction, was larger than unity, showing the occurrence of excess uranium-234. In contrast, the activity ratio of uranium-234 to uranium-238 in all size fractions of the particulate phase was close to the equilibrium value (1.0). The observed different values of the activity ratio of uranium-234 to uranium-238 in the dissolved phase and the partic  相似文献   

12.
对一氧化氮在浮游植物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了一氧化氮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探讨了浮游植物中一氧化氮的产生机制,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湄洲湾夏季的初级生产力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王宪  李文权 《台湾海峡》1994,13(1):8-13
湄洲湾1992年夏季的叶绿素a,三磷酸腺苷,碳比积累速率,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范围和均值分别为0.45-4.72,1.49mg/m^3;0.12-1.07,0.31μg/dm^3;0.06-0.58,0.34d^-1;0.07-0.34,0.21m/(m^2.d)。叶绿素a与三磷酸腺苷之间。初级生产力与碳比积累速率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叶绿素a三磷本能腺苷的比值为4.8,湄洲湾夏季浮游植物的生长受氮不足  相似文献   

14.
夏季珠江口沉积物中营养盐剖面分布和界面交换通量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通过对夏季珠江口区域沉积物间隙水营养盐剖面分析,调查了营养盐含量分布和特征,探讨了有机物的降解特性、营养盐的底部通量估算和作用.结果表明,珠江口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以高含量铵盐为主要的存在形式,沉积物中有机物的降解反应主要在厌氧状态下进行,底部水体铵盐的增加来源于底部沉积物有机质的降解释放,而且对水体的营养盐循环有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建所70年来,在海洋贝类分类学研究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与进步,做出一系列开创性研究成果。本文综述了建所以来我所海洋腹足类分类学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概述了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分析了现代腹足类分类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In China submarine geosciences represents a newly established discipline of oceanography, focusing on the oceanic lithosphere, and its interface with the hydrosphere and biosphere. Recently,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and other high-tech development projects,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technologies and equipment. This en- ables the scientists in China to carry out explora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seabed area in the Pacific Ocean and on the Southwest Indian Ridge. In addition, they have been active in the research activities associated the mid-ocean ridges and western Pacific marginal seas. It is anticipated that this research field will continue to be highly fruitful in the near future.  相似文献   

18.
九龙江口红树林区底栖动物体内的多环芳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1年8月和11月在九龙江口红树林区采集了6种底栖动物,测定了它们体内16种多环芳烃的含量.紫游螺(Neritina [Dostia] violacea)、黑口滨螺(Littoraria melanostoma)、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esculenta)、弹涂鱼(Periophthalmus cantonensis)、查加拟蟹守螺(Cerithideadj adjariensis)、孔虾虎鱼(Trypauchen vagina)对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富集系数均小于1.弹涂鱼和黑口滨螺体内多环芳烃的含量有随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它们的富集系数却有随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增加而减少的趋势.弹涂鱼、黑口滨螺、查加拟蟹守螺和可口革囊星虫体内多环芳烃主要由二环多环芳烃组成,紫游螺和孔虾虎鱼体内分别是四环和五环多环芳烃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厦门市大气湿沉降中的无机氮情况,分析了2000~2014年厦门市内和郊区的雨水中NO_3^--N和NH_4^+-N的浓度及其沉降通量的变化情况,并对湿沉降中无机氮对厦门近海海水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厦门市内和郊区雨水中NO_3^--N和NH_4^+-N的浓度均为春季较高,夏季较低;高浓度无机氮在一年中出现的时间段在两个区域有差别,这可能与这两个区域的季风转换和大气混合层高度变化有关。在2000~2014年,雨水中NO_3^--N的浓度在市内总体呈下降趋势,在郊区总体呈上升趋势;NH_4^+-N浓度的年变化规律不明显。湿沉降给厦门近岸海域带来的NO_3^--N和NH_4^+-N的量分别为1056 t/a和1278 t/a,低于该区域河流输入的无机氮的量的10%,说明湿沉降不是厦门近岸海域海水中无机氮的主要来源。通过比较厦门雨水和近岸海水中的营养盐情况,发现雨水的沉降可能会促进厦门近海部分区域海水中浮游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85—2018年6个时间段的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使用面向对象的遥感提取方法,通过选取空间利用结构、开发利用程度、景观指数及质心转移分析了沧州市围填海空间格局变化特征。结果表明:33年间研究区内围填海活动剧烈,1985—2018年,沧州近岸海域新增围填海面积137.05 km2,围填用海规模随时间变化不断扩大。1985—2003年,围填海空间利用结构和类型经历了从以围填养殖用海为主到各类型围填用海兼备的演化过程。研究区内围填海强度逐渐上升,2018年围填海开发强度指数达到274.55。港口用海逐渐成为沧州近海海域围填海的主要类型,围海养殖用海次之。1985—2018年,沧州市围填海景观的聚集度指数与蔓延度指数均较高,平均聚集度指数高达99.4004,围填海景观分布具有较强的规律性。沧州市围填海质心不断向东南方向移动,说明沧州市围填海开发的重点区域逐步迁移至沧州南部海域。在当前围填海现状下,应注重后续围填海开发活动的合理规划和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