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7 毫秒
1.
新世纪中美地震工程研讨会于2000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西苑饭店召开。会议目的是纪念中美地震工程及减灾科技合作二十周年,并面向新世纪商讨地震工程的发展方向及中美乃至世界范围内在地震工程领域的广泛合作。这是世纪之交地震工程界的一次盛会。 会议是由中国地震局、中国建设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共同主办,中国地震局负责具体寿备工作。会议中方主席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胡聿贤教授担任,美方主席由B.F.Spencer教授担任。中国地震局陈章立局长、中国建设部叶如棠副部长、中国国家自然科…  相似文献   

2.
2007年中美地震科技合作协调人年度会议于2007年5月8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期间, 双方回顾和总结2005年以来中美地震科技合作项目的进展, 讨论和商定2007年和2008年中美地震科技合作项目. 同时, 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3.
乌鲁木齐地震基准台建立30周年乌鲁木齐地震基准台(水磨沟地震台)由原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选建,是国家地震局地震基本台网的1类台。于1964年9月20日正式投入工作。目前的观测项目主要有地震、地磁、地电和地应力。投入观测的仪器共13台套,拥有中美合...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于1981年3月23日至27日在南京举行。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震学会召开的,学会秘书长苏公望主持了会议。国家地震局副局长、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卫一清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刘恢先作了会议总结。参加会议的有国内  相似文献   

5.
《地球物理学报》2007,50(1):304-304
第12届地震各向异性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06年10月22日至27日在北京温都水城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英国地  相似文献   

6.
引言2013年11月18日-11月20日,“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主办.来自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壳应力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地壳工程中心、地震台网中心、武汉地震研究所、兰州地震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八院、航天东方红卫星公司、航天503所、上海天文台等多个单位的80余位专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中美地壳形变与地震学术讨论会”於十月廿九日至卅一日在武汉举行,参加会议的有从事地壳形变与地震研究的50多名中美地震学者(其中美方14人),还有30多名列席代表。 会议议题是:地壳形变研究进展;与强地震有关的地壳形变现象;地壳形变观测技术和仪器;与地震有关的地壳形变基础研究以及地壳形变资料分析处理等五方面内容。会上宣读论文共51篇,其中中方35篇,美方16篇。美方代表提交论文的共同思路着重于对地壳形变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一年十月廿四日至廿九日省地震局在太原召开了全省地震局长、地震台长会议.会议认真学习了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同志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负责同志有关地震科学工作的指示和讲话,回顾了今年以来全省地震工作的进展,并就如何贯彻执行我国地震工作方针和更好地完成今后的工作任务进行了认真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1995年9月22日至26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了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成立暨首届学术交流会。会议由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副主任、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主任杨玉荣主持。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42个单位的118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丁国瑜教授、国家地震局  相似文献   

10.
由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与中国地震学会前兆专业委员会于1987年10月9日至14日在大连召开了地磁学术交流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地震系统等有关单位的代表90人,会议共收到论文与报告一百多篇。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学会联合召开的道孚地震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8月25日至29日在成都召开。国家地震局部份直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兄弟省地震局及省内有关单位的95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委托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筹备召开的第一次地震成因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8月20日至24日在兰州举行。中国科学院、国家地震局和大专院校等38个单位8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王仁主持了会议,大会宣读了学部委员、学会理事长顾功叙的书面发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于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七日在上海召开了《计算机在地震综合观测中应用学术讨论会》。会议由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奕麟和秘书主持。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分析预报中心、地震地质大队、兰州地震研究所、地震仪器厂,山东、河北、福建、四川、安微、黑龙江、上海等省市地震局,中国科学院工程力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二年三月十一日至十八日在成都召开了全省地震工作计划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地震中心站、队、厂,各地、市、州地震局(办),机关各处、室和局分析预报研究中心等单位、部门的负责同志和具体管计划工作的同志以及全省地震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共110名。省科委、西南地震工作协作区办公室,省地震学会也派员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传达贯彻了全国地震工作计划会议精神,学习了国务院、中国科学院领导同志对地震工作的重要讲话,在总结交流专群地震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口安排落实了一九八二年地震工作各项任务,表彰、奖励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并对加强地震监视工作也作了部暑。同志们通过会议的学习和讨论,坚定了搞好地震预报的信心和决心。纷纷表示,要在省委,省政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会于1992年1月4日—7日在河北省保定市联合召开了“非线性科学在地球物理学中的应用研讨会”.来自地震、有关院校及中国科学院系统的22个单位,5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33篇论文报告分别在大会和分组会议上进行了交流. 这次讨论会的特点是:(1)会议所涉及的是当今国内、国外地球科学研究中的热点,报  相似文献   

16.
西藏讯,第二届青藏高原地震科学讨论会于九月十三日至十六日在西宁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国家地震局、中国科学院、地质部门,大专院校等三十多个研究单位、九十多位专家、学者和科研工作者。国家地震局副局长、中科院学部委员、研究员丁国瑜,青海省科委、科协以及地震系统的有关省局、所的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于1982年12月23日至27日在上海召开了《计算机在地震综合观测中应用学术讨论会》。国家地震局系统有关单位、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所等单位共4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代表们交流了各自的观点和见解,并对一些共同关心的技术问题进行了认真热烈的讨论。会议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这次会议是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第一次召开有关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学术会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交流经经、总结成果,临汾、晋中地区会战领导组于一九七四年元月七日到十二日,在临汾市召开两年来工作总结会议。会议由省科技局领导同志主持。国家地震局派人参加。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国家地震局地震地质大队、地震物探队、地震测量队,山西省地震队,河北省地震队,临汾、晋中地区科技局等会战单位及北京大学代表三十二人。 两年来来自各方面的地震会战专业人员近二百人在临汾地区工作。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统一计划,分工负责,密切协作,作了大量的工作,基本上达到了予期的会战目标。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研究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4月17日至21日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与会代表80余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曾融生先生应邀参加了会议,并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参加会议的还有水电部、航空工业部、建筑科学院、大专院校和地震工程、地震地质、地震前兆等专业委员会的同志.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165篇,其中122篇收入会议的“摘要汇编”,大会宣读的60余篇.会上组织了半天关于潜在震源区划分问题的专题讨论,约20位代表在讨论中发了言.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石油化工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主办,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胜利油田股份公司、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江苏油田股份公司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地震各向异性及多分量地震技术”研讨会于2004年9月27~28日在安徽省六安市召开.来自国内外各油田、高校、科研单位等近70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