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范今朝 《地理学报》2000,55(5):251-252
作为<中国人文地理丛书>之一,由刘君德、靳润成、周克瑜编著的<中国政区地理>(科学出版社,1999),是一部以新的思维方式审视中国人文地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并着眼于理论创新和改革实践的开拓之作."作者试图从新的视角,用新的体系结构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以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科学的中国政区地理学学科体系"(<前言>),应该说,这一目的是基本达到了.同时,本书的问世还有更进一步的意义,它又是到达吴传钧先生"总的目标是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中国人文地理丛书>序一)这一期望和要求的一次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文地理丛书》启动编辑《中国人文地理丛书》是展示当代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成绩的整体性、系列性专著。与80年代完成的《中国自然地理丛书》互为姊妹篇,构成完整的中国地理学成果系统。50年代受苏联地理学极“左”思潮的影响,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受到很大挫折...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举行的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在京委员扩大会议上,决定出版《中国人文地理》大型丛书,以便和八十年代出版的《中国自然地理》大型丛书相匹配,使中国地理出版系统化、完善化。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学部委员吴传钧教授非常支持这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全面反映中国人文地理研究水平和中国人文地理及其各个领域总貌的学术论著。会前吴理事长专门同科学出版社负责人陈丙寅、吴三保编审讨论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内容来看:“中国地理”包括《初中地理》中有关“中国地理”的内容和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中有关“中国国土整治”的内容,内容多而广。《初中地理》中的“中国地理”主要包括中国的疆域、政区、人口和民族,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资源,中国的经济及中国的分区五个部分。《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中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的区域差异和中国的国土整治两大部分。而《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中的内容是在初中《中国地理》基础上的加深与扩展。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必须注意几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周成虎 《地理学报》2021,76(9):2330-2331
中国城市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引导和推动着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不断向前发展.中国城市地理学,应1978年改革开放而生,随国家繁荣富强而壮,成为中国地理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2018年,科学出版社获得国家出版基金全额资助出版《中国城市地理丛书》.这是继《中国自然地理丛书》《中国人文地理丛书》《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之后,推出的又一套地理学大型丛书,反映了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和城市地理学的重要进展和方向,是中国地理学事业发展的重要事件. 《中国城市地理丛书》选题既包括了国家层面的城市地理研究,也涵盖了城市分部门的专业研究,是城市地理学新近的优秀成果,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可读性和创新性.丛书第一辑共9册: 《中国城市地理基础》(张小雷等).中国疆域辽阔,地形、地貌、气候和水文等自然条件存在着较大差异;人文、政治和经济等条件存在着较大差别.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本分册重点介绍了中国城市形成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历史基础、经济基础、交通基础、社会基础、文化基础和政治制度基础等,在进行中国城市综合实力评价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城市发展的地理分区设想,是研究中国、研究中国城市必备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五年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几乎在各个分支都取得了坚实的进步。《中国历史地图集》等图集的完成显示了历史地图编绘的成就。政区地理研究和地名考释论著丰富,但对其意义的认识尚显不足。人文地理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必将成为最有希望、最繁荣的分支。自然地理研究较集中在气候、地貌、水文方面,深入挖掘文献资料与新手段的运用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甘忠银 《地理学报》2009,64(8):896-898
历史政区地理研究是中国传统舆地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现代历史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秦代的郡县设置问题一直是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难点问题,由于秦祚短促,加之文献记载的阙如、歧异,秦代的郡县设置问题一直未能得到真正解决。后晓荣博士著《秦代政区地理》一书,所针对的正是这一历史地理学界的重大问题。该书作为东方历史学术文库丛书之一,已于2009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书中作者利用新材料和新研究手段重新审视秦代历史地理,特别是秦代政区地理中郡县设置的重大问题,得出了仅靠传统文献无法得出的新的结论,提出了秦置54郡的见解,又考证落实了近700个秦置县,从而促进了秦代历史地理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简评《中国南海海洋国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桂灵 《地理研究》2007,26(5):1067-1067
在21世纪海洋时代到来之际,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工程、《中国南海海洋经济丛书》目前正由广东经济出版社陆续出版发行。这套丛书中,中山大学司徒尚纪教授所著《中国南海海洋国土》就是一部以南海海洋国土为研究对象的力作。众所周知,海洋科学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人类所有的海洋经济活动都是以海洋国土为平台而展开的,都离不开海洋国土的总体格局,故该书对上述书目的内容起到了统摄、纲领和指导性的作用,成为这套丛书的第一个亮点。本书体例完整、框架合理。从海洋国土的基本概念、南海海洋国土的构成和自然环境,南海三省区人民认识、开发…  相似文献   

9.
吴松弟  侯甬坚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2):1513-1518
回顾过去5年国内历史人文地理学科领域所产生的主要科研成果,说明历史疆域政区、移民史和人口史、城镇和乡村聚落、历史经济地理、历史文化地理、区域历史地理、生态环境史和灾害史以及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等分支方向,是构成推动国内历史人文地理研究进展的主要动力来源。历史人文地理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当是在地理学和历史学的共同关照下,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创造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严重敏教授,浙江岱山县人。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地理学会世界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理事,《地理学报》编委,加拿大“ Chinese Geography andEnvironment”(中国地理学和环境学)杂志通讯编辑(AdvisoryCommittee)等职。  相似文献   

11.
采用边界稳定系数、面板随机效应模型等方法,对中国省级行政区划设置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进行定量测度。结果表明:(1)在政区规模方面,省级政区规模呈持续变动的特征,当前规模总体小于历史上实施“三级制”的多数朝代;(2)在划界原则方面,“山川形便”和“犬牙相入”始终是省级政区划界的重要原则,当前省级行政区划“犬牙相入”的特征更加明显;(3)在边界稳定性方面,中国省级行政边界呈整体变动与局部稳定并存的特征,当前中国省级行政区划设置与清代(1820年)高度相似;(4)在影响效应方面,省界附近县级政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低于非省界地区,省级政区的长期稳定正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建议从行政层级、政区规模和行政体制等方面对省级行政区划进行系统改革,高度关注“市制”改革问题,推进行政区划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   总被引:16,自引:12,他引:16  
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是以中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分异规律为基础,充分考虑全国人文要素的地域分异性和相似性,将全国划分为不同空间层级、相对独立完整、并具有有机联系的特色人文地理单元。是一项基础性、综合性、前沿性与实用性的重要工作。通过人文地理综合区划,将突出中国人文地理要素的地域分异性、地方特色性和复杂多样性,因地制宜地推动人文地理学科发展,为面向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需求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为营造重点地区良好的地缘政治环境提供基础性的科学支撑。本文在吸纳已有的各类自然和人文地理区划成果的基础上,按照综合性、主导性、自然环境相对一致性、经济社会发展相对一致性、地域文化景观一致性、空间分布连续性与县级行政区划完整性等原则,以自然、经济、人口、文化、民族、农业、交通、城镇化、聚落景观和行政区划10大要素为基础划分依据,构建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指标体系,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区划思路和空间聚类分析方法,将中国人文地理划分为东北人文地理大区Ⅰ、华北人文地理大区Ⅱ、华东人文地理大区Ⅲ、华中人文地理大区Ⅳ、华南人文地理大区Ⅴ、西北人文地理大区Ⅵ、西南人文地理大区Ⅶ和青藏人文地理大区Ⅷ共8个人文地理大区和66个人文地理区。该区划方案填补了中国人文地理没有综合区划的空白。各个人文地理大区和各个人文地理区之间呈现出不同的地形地貌属性、气候属性、生态属性、人口属性、城镇化属性、经济发展属性、聚落景观属性、地域文化属性和民族宗教属性。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方案与已经划出的中国自然地理综合区划、中国经济区划、中国农业区划等有较大程度的吻合性,体现出在自然与人文要素双重作用下的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的地域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13.
范今朝 《地理学报》2020,75(7):1554-1555
正刘君德先生继2017年完成自传性质的《我的地理人生:涉足山区·致力政区·钟情社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7;以下简称"《地理人生(1)》")后,又于2020年4月出版《我的地理人生2:山区·政区·社区研究文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20;以下简称"《地理人生2 (文集)》"),构成丛书性质的"地理人生系列"。两书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完整而全面地展示了作者60余年从事区域地理学、  相似文献   

14.
行政区划历史沿革既是历史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政治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区划变迁过程研究是行政区划史的基础,复原和分析历史上长时段政区演变的全过程,是探索地方行政制度变迁规律和治理能力的基础支撑。从历代正史地理志等原始史料出发,梳理了过去2200余年(221 BC—2021年)中国县级政区设置的长时段演变过程和空间格局变动特征。研究表明:(1)中国历代县级政区的数量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但变化很平稳,唐代与清代是增设县数量较多的朝代,达到两个历史峰值。明清尤其近代以来,增量持续增加,体现了边疆开发与县制扩展的历史进程。(2)历史时期统县政区的管辖幅度(辖县数量)主要呈不断缩小的趋势,由秦代统县政区平均辖县21.3个下降到2021年的8.5个。(3)过去2200年县级政区的设置呈空间扩展趋势,西晋、辽宋金等时期亦有局部向内收缩。历代县的设置主要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中心起点逐渐向外扩展,各区域内部的县级政区的分布密度亦持续增加。(4)黄河中下游地区(今河南、河北南部及山东等地)长期为县级政区分布高密度区,成都平原、关中盆地及山西汾河流域等地的县级政区分布密度也较高。(5)过去2200年县...  相似文献   

15.
赵逸才 《地理研究》2019,38(8):2058-2067
市管县体制确立以来,地级市成为了中国统县政区的主体。虽然统县政区与辖县的行政隶属关系明确,但现今存在的市县同城而治现象与少数民族自治州城市的管理模式,使一些市县的空间隶属关系不甚明晰,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附郭县制度。中国传统的行政区划体系中,统县政区与辖县的空间隶属关系一直比较模糊,二者主要依靠附郭县建立起长效的空间联系。清末以后,附郭县被大量裁撤,随着城市型政区和市辖区兴起,传统的由附郭县管理城市的“城乡合治”模式走向“城乡分治”。20世纪,统县政区与辖县的空间隶属关系逐渐完成了历史演替,走向界线化、明确化的方向。新时期的行政区划改革,尤其是市县空间隶属关系的优化,应充分考量中国发展实际,重视中国政区发展的历史积淀过程。  相似文献   

16.
您想玩石头吗?您想提高赏石文化的水准吗?您想在收藏“极地”有所作为吗?请读中国观赏石第一部科普丛书,这是一套专门“舞弄”石头的宝典!《观赏石入门》将带您走进石头的大观园,《观赏石鉴赏》是赏石、玩石、品石、鉴石的指南;《观赏石采集、  相似文献   

17.
蔡运龙 《地理学报》2012,67(4):574-574
中国正处在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城市化、工业化高速发展,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依然是国家发展之大端,并且在新时期表现出新的特征和意义.中国地理学具有为农业服务的优良传统,学科本身也不断进行着理论和方法的创新.近年来一批中、青年地理学者针对新的形势,以地理学新的研究视角、思路和手段,聚焦“三农”问题,展开了大量相关研究,成果已蔚为大观,龙花楼研究员的新作《中国乡村转型发展与土地利用》(科学出版社,2012 年2 月) 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18.
对广东现有143条政区名称按照政区地名、命名规律、名称出现最早时间和距今(截至2007-12-31)时限等属性建立广东省政区地名数据库,并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省143条政区名称中,有一半政区地名在明代及明代以前就已产生.改革开放以来,出现大量以“市”和“区”为通名的新政区地名,但专名多保留不变.在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地名研究的第二个方面是各种地名,特别是政区地名的沿革变迁。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沿革变迁造成大量的一地多名,假使不及时系统整理,就会使后代人面对大量存在的异名同地、异地同名等情况茫然无措。通常认为沿革变迁的研究即所谓历史沿革地理始于《汉书 ·地理志》,其实,在《汉志》以前,先秦文献中已经注意到地名的沿革变迁而加以记载,例如古本《竹书·纪年》魏今王下:“二月,城阳、向,更名阳为河雍,向为高平”。正是由于地名变迁在先秦早已开始,所以《汉书 ·地理志》才有必要加以整理研究。与《汉志》一样,《说…  相似文献   

20.
地名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编纂工作会议在京召开9月15日,作为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全面、系统地展示全国近4.5万个乡级以上政区综合情况的巨型百科全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以下简称《政区大典》)编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民政部部长、《政区大典》总编委会主任、总主编李立国,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民政部副部长、《政区大典》总编委会副主任孙绍骋出席会议并讲话。民政部副部长、《政区大典》总编委会副主任窦玉沛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