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丽清  袁书琪 《地理教学》2013,(11):23-24,9
正一、"看过会忘记,做过才学会"——实践探究法的确定对于本节内容,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建议师生"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变化过程,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则为四季的形成和五带的划分提供依据,是教学重点,师生们应在总结昼夜长  相似文献   

2.
缪尧平  林浩平 《地理教学》2014,(2):32-33,40
正【设计意图】"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高中地理重要的基础理论,其对空间思维要求极高,历来都是教学难点。教师们多采用直观演示、讲解的方法进行教学,但由于学生缺乏直观认识,且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因此仅通过观察的方式很难让学生真正认识、体会地球的运动。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及计算机辅助教学设备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教师将课件及软件运用到地球运动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虚拟三维地球仪"软件,能较为完美地虚拟演示地球运动,其功能强大,操作便利。笔者以该软件为基础,通过学生亲手操作软件,形象地去体  相似文献   

3.
张蕾  陈晓 《地理教学》2013,(14):54-56
正一、演示类实验方案设计案例在高中自然地理实验教学时,根据演示主体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演示实验。根据演示手段的不同,教师演示实验又可分为教师实物演示和计算机模拟演示两类。(1)教师实物演示实验教师实物演示实验是指在上课时,配合讲授和谈话,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学生,或者由教师向学生作示  相似文献   

4.
林启福 《地理教学》2013,(12):49-52
介绍地球运动演示仪的制作和教学应用。本演示仪是对现有教学仪器的高度综合和平面简化,结构极为简单,功能极为强大,演示特别直观;可以演示中学教材中所要求的地球运动的全部内容,如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点和地理意义,演示日地月三者的关系,还可作为测量当地经纬度的研究性学习的测量仪器,可增强教师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5.
相炜  耿顺传 《地理教学》2008,(10):12-12
一、制作简易教具,省钱实用 活动建议: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解释昼夜更替与四季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王晓利 《地理教学》2013,(18):33-34
正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对"宇宙中的地球"这一章的内容要求中涵盖"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对此的活动建议是"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解释昼夜更替与四季形成的原因"。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中可以发现,学生对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的理解深浅直接关系到后续的地球公转意义的学习,据此本节成为高中地理学习中的第一个瓶颈。对于本节课的处理,大多数教师通常都会按照课程  相似文献   

7.
周晶 《地理教学》2020,(8):51-53,57
高中地理媒介素养教育的关键是有效培养学生的地图技能和地理信息技术技能。本文以"板块运动"课堂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利用在线网站数据制作地图,并通过动画视频、教具演示、问题引导、对比分析、分组讨论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引导学生作图、读图、析图、用图,培养学生的地图技能和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地理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8.
课堂上选一个同学到讲桌前按照老师要求演示,其余每二人一个地球仪同步演示,观察地球仪转动的方向,指出两极、赤道,哪是纬线,哪是经线。学生互相提问,交流巩固;教师巡回指导,掌握演示、观察情况。随后,师生共同讨论,进一步明确地球仪基本概念的内涵及其属性特征,并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9.
孙秀青 《地理教学》2021,(20):53-55
地理"双新"即将全面实施,"如何加强学生的地理课堂参与度、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成为地理教师思考的主要问题.本文从转变地理教学理念出发,引导学生制作使用学具学习"地球自转",并将其延伸至其它地理内容教学.通过研究发现:(1)学具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地理知识难点、获得更多新知和体验,同时加强与同学的合作沟通能力,并真正融入地理学习中;(2)学生通过构思、选材、制作学具到操作演示、口头表述等一系列过程体验,能够提升地理实践力和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0.
地球的公转运动,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这个问题比较难理解,为弄清这一问题,我们除了利用地球仪等演示四季变化,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问题外,我们还安排学生轮流观察一年中各个季节日出日落的时间,日出日落的方位。然后,我们把这些数字整理成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王瑞林 《地理教学》2013,(16):48-49,39
地球运动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和得分率较低的知识点。课标要求为"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公转过程揭示了其意义产生的过程。让学生根据教材中对地球公转内容的描述来演示并说明其公转过程,对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最终达到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理性思维能力和学科发展能力有重要意义。地球公转过程相关特点是"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基础,为其铺垫,若对本部分概念、特点了解和掌握不够,则无法真正理解,更谈不上分析其地理意义。学生演示活动与现代多媒体工具展示比较:不如多媒体形象、直观、准确,但参与性强,可操作性强,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进而通过亲自操作、参与的过程体验升华为求知探究的行为。多媒体只能作为教学辅助工具,但实体展示辅以引证说明可以成为教学中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新旧日期变动取决于两条日界线的位置,即国际日期变更线(理论上即是180度经线)和地方时零点经线。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会导致零点经线就不断自东向西扫过地球表面,它和180度经线一起把全球分割成为新旧两个日期。黑板上画图通常不能演示零点经线的动态变化,具有一定的缺陷,设计这个教具可以克服这一问题,作到动态演示零点经线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复习,教师提出“坐地日行……”,学生立刻有了共鸣,想到“坐地日行八万里”。教师提出问题:该诗句反映的是不是地球自转呢?为什么?学生想到“日行”为地球的日运动,所以体现地球的自转运动。教师再提出问题:已知地球赤道周长约四万千米,那么该诗句所描述的地点在哪里最合适呢?为什么?学生得出该地点位于赤道上,  相似文献   

14.
陈静 《地理教学》2015,(5):56-58
地球运动,是高考命题者青睐的考点,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中之重。笔者纵观近几年“地球运动”的高考试题,发现其命题考查变化很大:命题背景材料新、越来越接近生活地理、命题图形简单化、试题的难度降低等。不仅考查学生掌握“地球运动”的基础知识,而且考查学生获取新信息、解读新信息和地理思维分析等能力。通过认真分析2014年全国各省地理高考试卷中的“地球运动”高考试题,提出2015年“地球运动”命题的新思考及备考策略。希望能为2015年高三学生地理学习及一线地理教师教学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5.
蔡建 《地理教学》2014,(2):21-22,37
正"地球的运动"一节中"昼夜长短的变化"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理解有一定困难。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制作简易教具,进行模拟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地理课堂变得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活泼。一、制作方法1.材料准备白色硬纸板一张、塑料薄膜一块(以浅黑略透明、微硬为佳)、文件夹铆钉一只、直尺一把、裁纸刀一把、水笔一支。2.制作过程(1)将白色硬纸板裁剪成半径适当的圆形,在圆心处打一小孔;在裁剪好的圆形纸板上画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地轴等,形成地球仪简易侧视图,  相似文献   

16.
陈立新 《地理教学》2012,(13):25-27,37
地球运动的有关试题往往比较抽象,且许多试题还通过各种图形进行问题设置或者无图考图,这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地球运动的有关试题长期以来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怵点”,而学生如果能够熟练的利用太阳直射点周年移动规律,则能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从而使有关难点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7.
1.怎么说明角速度呢?我采用同学们司空见惯教室的“门”为教具组织教学。首先,拿出与“门面”颜色区别较大的彩色粉笔,以门轴为直径大致画一个大半圆;指出地球可以看做一个半圆沿着直径旋转一周的形成的。然后找出地球上不同位置的点进行开关门的演示,说明角速度是地表某点所在的与地轴构成的平面在单位时间里转过的角度。从而让学生在没有学习二面角的情况下,掌握了角速度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的要素很多,包括学生、教师、教材、教具、教室等。其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其它的要素都是以学生这一主体为中心,通过各种途径、形式来帮助、促进学生学习。由此,教师备课首先要清楚学生的情况,包括学习的知识基础、能力、困难等。  相似文献   

19.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既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也是高中学生望而生畏的难点。地球运动内容包括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月相变化规律、地方时与区时等等。这些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不仅要求学生要能够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还要求学生要能够构建立体空间想象能  相似文献   

20.
在月相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教具演示和图表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