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从大气环流的演变对2006年川渝高温伏旱天气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与历史上的旱、涝年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与干旱天气相关的环流形势和关键区域.为这类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提供了有价值的预报经验.  相似文献   

2.
2006年川渝伏旱成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大气环流的演变对2006年川渝高温伏旱天气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与历史上的旱、涝年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与干旱天气相关的环流形势和关键区域。为这类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提供了有价值的预报经验。  相似文献   

3.
凉山州2006年严重伏旱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是针对2006年盛夏发生在凉山州的严重伏旱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揭示了对凉山州盛夏严重伏旱有预测意义的因子指标。  相似文献   

4.
本是针对2006年盛夏发生在凉山州的严重伏旱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揭示了对凉山州盛夏严重伏旱有预测意义的因子指标.  相似文献   

5.
2009年丹东地区不仅没有气象意义上的主汛期,而且发生了持续时间居历史第3位的伏旱天气。阐述了2009年丹东地区伏旱天气事实,探讨了伏旱成因机理。结果表明:造成2009年中国丹东地区伏旱天气的直接原因并不是历史上常见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跳和"588线"控制丹东地区。与之相反,伏旱事件期间,副热带高压位置稳定偏南,极涡位置主体偏北,中国丹东地区持续受西风带纬向环流控制,导致冷空气南下引导受阻,高层南亚高压在高温期有明显的北抬东伸。台风活动路径偏西、偏南,使副热带高压维持偏南而无明显西伸北跳,也是导致全区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此外,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和日益明显的城市化效亦与伏旱天气事件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丹江口水库流域伏旱及其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1970~1994年7~8月丹江口水库流域50个站平均雨量资料如同期500hPa历史天气图资料,对丹江口水库流域盛夏伏旱的时空分布,强度及其天气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2009年丹东地区不仅没有气象意义上的主汛期,而且发生了持续时间居历史第3位的伏旱天气。阐述了2009年丹东地区伏旱天气事实,探讨了伏旱成因机理。结果表明:造成2009年中国丹东地区伏旱天气的直接原因并不是历史上常见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跳和"588线"控制丹东地区。与之相反,伏旱事件期间,副热带高压位置稳定偏南,...  相似文献   

8.
伏旱及成因     
徐渝江 《四川气象》2006,26(3):10-10
在伏天出现的旱情,称为伏(夏)旱。我国旧历最热的仲夏季节叫“伏天”。大体上从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特点是太阳辐射强烈,温度高、湿度小,蒸发和蒸腾量大。我国长江流域等省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形成反气旋天气,以下沉气流为主,日照长,太阳辐射很强,气温高,蒸发旺盛。农作物生长也快,农田需水量很大。但由于气团单一,除局部地区的雷阵雨外,无大片雨区,普遍出现干旱酷暑天气,故叫“伏旱”。这一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午后气温一般达33~35℃,个别地方有高达43~45℃的高温记录,晴热少雨,伏旱的发生频繁,高达50%。其他地区有些年份也出现…  相似文献   

9.
2006年盛夏内江市出现了近50来最严重的特大伏旱,此次伏旱发生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重.本文对此次伏旱的气候特点及成因进行了分析,以期对短期气候预测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2006年盛夏内江市出现了近50来最严重的特大伏旱,此次伏旱发生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重。本文对此次伏旱的气候特点及成因进行了分析,以期对短期气候预测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泸州各区县1957~2011年气象资料, 按照四川省干旱标准统计各类干旱发生频率, 再利用2006年和2011年特大伏旱的典型个例对泸州伏旱特点、成因、影响进行分析。初步结论是:伏旱发生的机率和危害最大, 中高纬环流特征和西风环流特征异常、副高偏强、温度场偏暖、地理位置特殊等因素是伏旱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对乌兰察布地区2010年6—7月的干旱状况进行了成因分析,同时对气候影响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伏旱短期气候概率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EOF和REOF将甘肃省信期降水分为7个区域,并在每个区域选取一个代表站,设计出既能反映伏期降水多少,又能反映伏期旱段长度的伏旱强度指数。将伏旱强度与指数与伏旱发生的概率关系起来,通过对大气环流特征指数,地面气象要素等因子的分析,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和多级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甘肃省几个代表站的伏期干旱指数和概率预测方程,提出了集成概率预测的概念,最后给出了对伏旱概念率预测进行评估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玉林、贵港两市 2 0 0 0年夏季到秋季严重干旱的成因及其特征进行分析 ,得出 2 0 0 0年夏秋由于欧亚中高纬度以纬向环流为主 ,不利于冷空气南侵广西 ,造成锋面降水减少 ;副高持续偏弱 ,主体位置偏东偏北 ,导致台风 (热带气旋 )路径偏东 ,对桂东南未造成直接影响 ,使桂东南的雨量减少。  相似文献   

15.
1997年初夏云南严重干旱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刘瑜  解明恩 《气象》1998,24(8):50-56
对1997年初夏云南发生的严重干旱灾害从大气环流和海气相互作用角度对其成因进行了详细的诊断研究,提出了一个考虑物理诊断与统计预测相结合的云南初夏降水综合预测方案,对作好该地区的气候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2002年夏季山东干旱成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顾润源  汤子东 《气象》2004,30(8):22-26
分析了山东省 2 0 0 2年夏季降水、气温特点和干旱情况 ,并从大气环流、北太平洋SST、气候背景等方面对少雨干旱气候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指出冬季大气环流、北太平洋SST对山东夏季旱涝趋势的预测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四川盆地东部再生稻高温伏旱区为研究区,基于气象条件对腋芽萌发期再生稻生长发育的影响机理,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明了腋芽萌发的影响因素、影响路径及影响强度。进一步结合隶属函数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再生稻腋芽萌发气象适宜度模型,并分析了1981—2021年研究区腋芽萌发期气象影响因素及气象适宜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气温、空气湿度、降水是四川盆地东部再生稻高温伏旱区腋芽萌发的关键影响因素,基于以上因素的气象适宜度模型能较好地评价再生稻腋芽萌发期的气象影响。1981—2021年研究区气温适宜度、空气湿度适宜度及综合气象适宜度均呈下降趋势,降水适宜度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气温适宜度、空气湿度适宜度及综合气象适宜度总体呈“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降水适宜度则表现为“东西高、中部低”。1981—2021年研究区气温上升趋势与空气湿度下降趋势显著,导致致害高温(日平均气温≥32℃)积温和致害低湿(日平均相对湿度≤65%)日数明显增加,这是再生稻腋芽萌发期气象适宜度总体呈下降趋势的诱因。  相似文献   

18.
河南夏季干旱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10年河南省103站降水量数据,并结合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分析河南省夏季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副高、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与河南夏季干旱的关系。研究表明:1)初夏和盛夏降水量都有上升趋势,上升率分别为6.065mm/10a和7.505mm/10a,初夏旱和初夏重旱出现的概率分别为44%和22%,伏旱和伏旱重旱出现的概率分别为20%和0。2)1961--2010年,河南6个分区初夏降水量都呈增加趋势,初夏干旱日数6个区域都呈减少趋势;盛夏降水量除豫北呈减少趋势外,其他5个区域都呈增加趋势,干旱日数6个区域都呈减少趋势。3)河南初夏旱年和伏旱年高纬度冷空气活动少且不易到达河南,副高偏弱。4)7月副高异常偏西时,河南盛夏一般降水偏多;从降水距平百分率上来看,拉尼娜次年初夏干旱的几率较大。  相似文献   

19.
西安市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1960年至2002年山西省21个气象站的夏季(6月至8月)降水、气温资料,计算了降水距平百分率、Z指数区域旱涝指标及考虑了气温、降水的干旱指数,并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大量试验研究提出了一种适合山西的旱涝指数,以此划分了山西夏季的旱涝年,并研究了与全国雨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干旱条件下夏玉米耗水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吕厚荃  杨霏云  钱拴 《气象》2002,28(2):38-41
根据田间试验结果,分析干旱年份夏玉米不同发育阶段耗水状况,对比了不同日降水量对玉米田3米剖面的水分分布状况的影响,讨论了土壤失熵过程中的不同深度的水分的变化以及土壤水对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为干旱年份玉米水分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