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海洋遥感     
利用装载于人造卫星、宇宙飞船、飞机、气球等工作平台上的传感器,对海洋进行远距离非接触性的观测,摄取海洋景观和海洋要素的图象或数据资料。其基本原理:海洋不断向周围辐射电磁波能量,同时海面也反射(或散射)太阳和人造辐射源(如雷达)照射覆盖在海面上的电磁波能量,经专门设计的传感器接收、记录这些能量,再经过传输、加工和处理,就可以得到海洋的图像或数据资料。按工作平台类别,海洋遥感可分为航天、航空和地面三种遥感方式。按传感器工作方式,海洋遥感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主动式遥感,传感器向海面发射电磁波,然…  相似文献   

2.
3.
欧洲空间局经过长达10年之久研制成功的第一颗欧洲遥感卫星(简称ERS-1)已于1991年7月发射。这是一颗为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科研提供实时数据,进行全球环境监测,同时兼顾陆地资源探测的多功能卫星。星上装载有主动式微波仪、雷达高度计、沿轨迹扫描辐射计及微波探测仪、精密测距测速仪和激光回复反射器等遥感仪器,其中微波仪器能全天时全天候地工作,具有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 ERS-1的设计寿命为3年,到1994年左右,将发射ERS-2,取代ERS-1,这两颗卫星可提供现在的气象卫星和陆地资源卫星无法提供的有关  相似文献   

4.
5.
湖泊遥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湖泊萎缩、湖泊污染以及湖泊富营养化是人类面临的主要湖泊环境问题。遥感技术的诞生给大范围的、全面深入的湖泊环境变化研究带来了巨大的福音,它克服了人类对湖泊有限的考察和小范围定点观测实验研究的局限性。本文简要综述了国内外遥感技术在湖泊动态变化、湖区洪涝灾害、湖泊物理参数、湖泊生物生态、湖泊水文水质、湖泊冰情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并论述了遥感技术在湖泊环境变化研究中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海洋环境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海洋环境航空遥感为主,介绍了国内外现状,可见光,红外,紫外,微波遥感的理论基础及相应的遥感器及数据的采集处理,同时,对卫星遥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卫星海洋遥感的发展和预报中心遥感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卫星海洋遥感的发展情况和可获得的海洋气象观测数据,介绍了预报中心卫星遥感的发展历史和现今状况,以及为海洋环境监测和预报提供的海洋遥感信息产品,并给出了部分产品示例.  相似文献   

8.
一、遥感图象地物信息的提取 地球表面物体对外来的电磁波都有反射、吸收和透射的作用。反射、吸收、透射电磁波能量占入射电磁波能量的百分比,即分别为反射率、吸收率和透射率,它们的差异可作为探测和区别地面目标物的有用信息。另外,不同的地物发射电磁波的能力也各不相同,当地物的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时,它就会向外发射电磁波(热辐射)。专题绘图仪的TM—6波段为10.40~12.50μm,属于远红外波段,若以远红外波段扫描成像而获得的遥感信  相似文献   

9.
第二届亚洲遥感会议于1981年10月28日至11月4日在北京召开。笔者有幸作为代表,会议期间与各国同行交流了经验,受到了启发,增进了友谊。一参加本届会议的有:日本、泰国、印度、菲律宾、斯里兰卡、孟加拉、塞浦路斯、马来  相似文献   

10.
11.
12.
以中国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出版的《海洋文摘》为主要信息源,兼顾其它国内外渠道的相关信息,设计了电子版的海洋遥感文献库。该库为适合于海洋遥感的专用文献库,在查询内容和在上多于普通的文献库存。文摘与全文混合编排,一般文献只录入摘要,重点文章全文录入,文献录入前先经过海洋遥感专家的信息评估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以中国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出版的《海洋文摘》为主要信息源 ,兼顾其它国内外渠道的相关信息 ,设计了电子版的海洋遥感文献库。该库为适合于海洋遥感的专用文献库 ,在查询内容和种类上多于普通的文献库存。文摘与全文混合编排 ,一般文献只录入摘要 ,重点文章全文录入。文献录入前先经过海洋遥感专家的信息评估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下属的国家海洋服务处(NOS)对遥感应用有很长的历史,负责对海岸带和海洋环境进行实时监测。美国建议整合海洋观测系统,以便保持其在海洋监测和研究领域中的领先地位。本文简述了该机构利用遥感方法在海岸带及海洋监测和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用红外遥感方法大面积地测量海表温度,对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均有较大的意义。本文根据舟山海域航空遥感试验的结果,探讨了用红外辐射计测量海水表面温度的基本方法。使用本方法测量海水表面温度,其绝对精度可达±0.2℃。图6,表3,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6.
《海洋技术学报》2000,(Z1):47-51
(1)我国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发射成功 1988年9月7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一号.星上装有两台甚高分辨率扫描辐射仪,共有5个探测通道,可获取白天和夜间的云图、地表图像、海洋水色图像、水体边界、海表面温度、冰雪覆盖及植被生长.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正式投入试用后,对于提高我国天气预报水平,特别是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能力,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利用渤海湾和莱州湾现场实测的悬浮物含量和光谱数据,建立了基于555和670 nm波段遥感反射率的悬浮物含量遥感反演模型。经检验,模型平均相对误差优于20%,对输入端误差不敏感。基于该模型,利用ENVISAT MERIS遥感数据,从空间分布格局、大风过程的短期扰动以及季节性差异等方面分析了渤海悬浮物的时空分布特征。(1)渤海悬浮物含量的高值区集中分布在莱州湾(尤其是黄河口和莱州湾湾底)和渤海湾沿岸,此外在辽东湾沿岸海域悬浮物含量也相对较高,而在渤海大部水体悬浮物含量较低。(2)大风过程可在短期内(约1~3 d)显著改变全渤海的悬浮物空间分布格局,其中渤海湾和莱州湾响应最为强烈,辽东湾响应相对较弱,这与其各自的水深条件、底质类型和悬浮物粒径等因素有关。(3)渤海悬浮物含量总体上呈春夏低、秋冬高的分布特征;季节性差异最显著的区域是渤海湾、莱州湾和辽东湾,差异性最小的是秦皇岛近岸海域;风力等气候因素是悬浮物分布呈现季节性差异的主要原因,入海径流是另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南海珊瑚群礁遥感专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遥感信息及其相关联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等各种制约条件综合分析、归纳,并运用新颖的遥感信息双树结构模型推理,建立了南海珊瑚群礁遥感专家系统。通过光谱和像元空间关系及相关资料的综合运用,对南海,尤其是南沙海域不可入区的珊瑚群礁进行目标监测、识别与类型确认。  相似文献   

19.
可见光遥感测深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平仲良 《海洋与湖沼》1982,13(3):225-230
1967年,Geary利用彩色透明片绘制了水的深度图。1969年,Polycn应用光的折射和颜色变化,测定了密执安(Michigan)湖几个剖面的水深,但受到边缘效应的影响。1970年,Polycn利用水的不同波长的选择透射性质,建立了方程,给出了水深与多光谱扫瞄仪两通道输出的关系(至少两通道)。1974年,渡道贯太郎建立了水深、水的衰减系数与海底反射率之间的函数关系。本文从海水的透射率、后向散射系数、海底反射率  相似文献   

20.
海洋高光谱遥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遥感是20世纪后期海洋科学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所谓海洋遥感就是利用电磁波与大气和海洋的相互作用原理 ,从各种平台观测和研究海洋的一项技术[1]。海洋遥感具有观测周期短 ,时间频率高的优势 ,可实现大面积、实时、同步、连续而密集的海洋探测 ,较好地适应了海洋各种现象和过程的特点。随着光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水平的提高 ,遥感传感器的技术性能不断提高。高光谱遥感(Hyperspectralremotesensing)是当前遥感技术的前沿领域 ,它是指利用很多很窄的电磁波波段从感兴趣的物体获得有关数据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