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介绍盈江及邻近区域地震构造背景、新构造运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等的基础上,从2011年盈江5.8级地震烈度等震线、地震序列、地表形变带和震源机制解等方面,初步分析了本次地震的构造活动特征.结果显示,盈江5.8级主震与北东向大盈江断裂左旋走滑活动密切相关,前震和主震序列则反映出北东向大盈江断裂与近南北向苏典—盈江断裂共轭破裂活动的特征.通过区域历史地震概况和5.8级主震前后的地震活动情况,初步探讨了盈江地区的地震活动特点,认为群震是盈江地区地震活动的一大特点,5.8级地震的发生则是2011年年初4级群震继续增强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依兰-伊通断裂北段地震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地质构造背景,应用测震学的基本方法,讨论依兰-伊通断裂北段的地震活动特征,由地震活动在时空强显示的一些规律性,认为近期该区域中强地震活动可能处于较弱势状态。  相似文献   

3.
岷江断裂南段与1933年叠溪地震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钱洪  周荣军 《中国地震》1999,15(4):333-338
1933年叠溪7.5级地震是发生在青同原东南缘的重大事件。对这次地震的等烈度线形态及与之相关的发震构造的认识有着明显的分歧。本文基于野外新发现的南北向活动断裂以及叠溪地震地面破裂的研究,认为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可能是作为岷江断裂南延部分的南北向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4.
5.
2003年10月25日20时41分在甘肃省民乐县和山丹县境内发生了6.1、5.8级地震。现场考察宏观震中位于民乐县永固镇姚寨子村和山丹县霍城镇刘庄村一带;极震区烈度为Ⅷ度;发震断层为民乐-永昌隐伏断裂和童子坝河隐伏断裂。本分析了震区房屋建筑特征和抗震性能及烈度分区特征,探讨了地表变形分布与发震构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断裂与断层氢气间的关系,围绕依兰-伊通断裂方正-萝北段开展断层氢气浓度流动观测工作,得到该段断裂氢气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氢气浓度存在年变规律特征,主要受温度、湿度和微生物活动的影响,一年中夏季氢气浓度最高,春秋季最低;在空间尺度上,依兰-伊通断裂北段呈南低北高的分段性特征,氢气浓度高值地区对应地震活动较强的地区,低值地区对应地震活动较弱的地区,这与当前地震活动特征相符,说明断层氢气浓度与当前地震构造活动具有较好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7.
2002年12月14日甘肃玉门5.9级地震的发震构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野外调查结果表明,2002年12月14日发生在甘肃省玉门地区的5.9级地震,其宏观震中和仪器震中都位于祁连山北缘断裂上。仪器震中为39.8°N,973°E;宏观震中为397°N,973°E。震中区烈度为Ⅷ度,极震区呈长椭圆形,长轴走向N65°W,长度为15km;短轴走向N25°E,长度为12km。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应为祁连山北缘断裂内的次级断裂——旱峡-大黄沟断裂,地震为该断裂最新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1969年渤海7.4级地震区地质构造和发震构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石油地质勘探资料和地震学等研究的成果,对1969年渤海7.4级地震的构造条件作了具体而较深入的分析,填补了华北渤海大震区地震构造研究的空白.震区位于渤海湾新生代裂陷盆地的东部,地处北北东向营潍断裂带与北西向北京-蓬莱断裂带交汇的地区.早第三纪断陷阶段,该区于地壳上部主要发育北北东、北西和东西向3组断裂,呈铲状和平面状形态,正断性质,多属断陷主断裂.晚第三纪以来的拗陷阶段,先存断裂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同时还新发育一条北东向黄河口-庙西北断裂带.7.4级地震的震源断层走向为北东45°,倾向南东,近于直立,呈右旋走滑性质,埋藏于15~34km的深度范围.大震的发震断裂不是营潍断裂带,而是黄河口-庙西北新生断裂带.  相似文献   

9.
2021年5月21日的漾濞6.4级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川滇块体的西边界,震中地区分布有多条活动断裂,构造较为复杂.震源机制解和地震波形反演显示该地震为右旋走滑型,破裂面走向NW,与川滇块体西边界的维西-乔后、红河断裂带的运动性质和走向一致.在野外调查中没有发现明显的地震地表破裂,只在漾濞县城西侧震中区一带发育一条N...  相似文献   

10.
东南沿海地区的断裂与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帮华  黄日恒 《华南地震》2006,26(3):109-118
中国东部,相对来说东南沿海地区的地震活动较为频繁,断裂构造也十分发育。地震活动与断裂构造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震中与断裂构造的空间分布也关系密切。通过对东南沿海大量震例的调查和研究,分析三组断裂与地震的关系,得出东南沿海地区东西向、北东向和北西向的三组断裂构造,分别构成了区内的衰减构造、控震构造和发震构造,形成了东南沿海陆缘构造活动带。  相似文献   

11.
2022年1月8日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发生MS6.9地震,震中距离2016年1月21日门源MS6.4地震震中约33km,两次门源地震均发生在冷龙岭断裂附近,但在震源机制、主发震断层破裂过程及地震序列余震活动等方面显著不同。针对两次门源地震序列的比较分析,对研究冷龙岭断裂及其附近区域强震序列和余震衰减特征等具有重要研究意义。通过对比分析2022年门源MS6.9地震和2016年门源MS6.4地震余震的时空演化特征,发现二者在震源过程和断层破裂尺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前者发震断层破裂充分,震后能量释放充分,余震丰富且震级偏高;而后者发震断层未破裂至地表,余震震级水平偏低。综合分析两次门源地震序列表现出来的差异性,认为其可能与地震发震断层的破裂过程密切相关,且同时受到区域构造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14年9月12日至2014年10月31日,在浙江文成-泰顺交界的珊溪水库区域发生了最大震级M4.2地震。珊溪水库地区曾在2002、2006年分别发生过最大震级为ML3.9、ML4.6的地震序列,受这2次地震作用影响,震区房屋已经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坏。2014年地震现场调查发现,震区震感明显,房屋受损现象较为普遍,震害具有叠加效应,出现了"小震致灾"的现象。另外,在震中附近的一些道路边坡上,地震还引发了规模较小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3.
2019年10月28日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发生5.7级地震。文章从地震应急处置、信息报送与共享、灾情调查与烈度评定、震情监视与趋势判定、应急宣传与舆情引导等方面阐述了该次地震的应对过程和工作成效,通过实地考察对该次地震的震害特点进行了分析,编制了地震烈度图,为灾害损失评估、救援救助和灾后重建提供了依据。从加强农村抗震设防管理、完善防震减灾技术服务、强化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加强地震应急准备等方面获得了抗震防灾启示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4.
1995年7月22日甘肃永登发生5.8级地震,造成建筑物破坏和家庭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震后我们立即组成了震害调查与评估小组奔赴灾区,按照《震害调查及地震损失评定工作指南》所规定的原则和方法,在充分了解灾区概况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产业支柱、人口及建筑物现状的基础上,分别对Ⅷ,Ⅶ,Ⅵ,Ⅴ度区建筑物破坏及家庭财产损失进行了抽样调查.根据地震损失评估软件EDEP-93的要求建立了输入数据,分15个评估项目对灾区的地震损失进行了合理和科学的评估.另外,还对灾区震害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灾害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最后给出了有关这次地震防震减灾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5.
在重新全面深入收集整理历史档案和资料的基础上,回顾性研究总结了1976年8月16-23日松潘、平武两次7.2级地震的监测预报和防震抗震工作。研究表明,对于该次地震甘肃省和四川省地震工作者从中期预测开始,到短期、临震阶段,从地震预测到强震观测,组织开展了诸多有成效的工作。使松潘地震这个称之为重要的成功预报的实例,在我国地震工作发展史的记载中有更加充实、完整和科学的记载。并根据修订过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国家科学数据共享中心数据库给出的地震系列参数,对该次地震命名提出商榷,认为这次地震应当称之为"松潘-文县地震",或"平武-文县地震"或"松潘-文县-平武地震"更为妥当。  相似文献   

16.
2020年7月12日唐山5.1级地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想  周依  陈婷  王时  李小军 《地震工程学报》2021,43(6):1280-1287
对2020年7月12日唐山5.1级地震的发震特点、地震的性质、发震构造以及破裂机制进行初步分析,推测唐山断裂可能为其控震断裂.地震前唐山地区和震中所处的华北构造区的地震活动性异常以缺震和显著平静为主,表明该区域地壳应力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分析认为:此次唐山5.1级地震属于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大震震区内的地震起...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使用祁连山主动源台网和甘肃省数字测震台网记录到的地震资料,应用双差定位方法和遗传算法对2019年甘肃张掖M5.0地震及其余震进行重定位,获得了30个地震事件的重定位结果,双差定位显示主震位置为38.502°N,100.254°E,震源深度14.7 km。重定位结果显示余震分布在昌马—俄博断裂,较为集中,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5~15 km范围内,余震序列沿SW—NE向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8.
2019年2月2日新疆塔城市发生MS5.2地震,根据现场震害调查确定本次地震极震区烈度为Ⅵ度。地震造成震中附近20世纪八、九十年代建造的个别土木结构房屋出现中等程度以上破坏,少数轻微破坏(含旧裂缝加宽),多数基本完好;其他结构类型房屋多数基本完好。本次地震震级小、有感范围广,震区土木结构房屋缺少抗震措施、年久失修、地基处理不当是造成房屋出现破坏的主要原因。综合分析等震线分布及深部构造特征,初步判定本次地震发震构造为塔克台断裂向塔城盆地迁移、扩展的隐伏断裂。  相似文献   

19.
1654年甘肃天水南8级地震补充考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简要回顾了1654年天水南8级地震的研究历史,结合原有史料和新补充调查所获得的资料,核定了各破坏点的地震烈度,进而改绘了地震等震线图,其长轴方向为NE向。此次地震除造成大范围的城垣毁坏、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之外,滑坡、山崩和堰塞湖等地震地质灾害也非常严重。其极震区位于礼县以东的西汉水河谷永兴镇—罗家堡—天水镇一带。该区发育了全新世活动的礼县—罗家堡断裂,其性质为左旋走滑兼正断。根据最新调查结果,该断裂沿礼县—盐关—罗家堡一带保存了地震陡坎、纹沟左旋和地震沟槽等地震地表破裂带形迹,其地理位置与历史资料考证所确定的极震区范围一致,印证了二者结论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