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黔西县官寨井田煤层气地质特征及开发地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寨井田位于贵州省黔西县南部,含丰富的煤炭资源。为查明井田内煤层气分布特征和开发潜力,从构造、围岩、煤层埋深、水文地质等方面分析了煤层气赋存地质条件及煤赋层特征,认为井田内主要煤层4、9号煤均为无烟三号煤,煤层厚度大(主要煤层总厚度为13.20~21.30m),煤层气含量大,4号煤为9.08~24.30m^3/t,9号煤为14.95~24.90m^3/t,煤层顶底板岩性渗透率低,透气性弱,有利于煤层气富集。井的中北部煤层气赋存条件好,含气量在13m^3/t以上,最高可达24.9m/t,是今后煤层气开发的首选地段。区内煤层气总资源量丰富,煤层埋藏适中,地理位置有一定区位优势,交通便利,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将会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沁水盆地胡底井田地质特征及煤层气赋存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沁水盆地由于其良好的储气条件,多年来一直是国内外煤层气学者的研究对象。胡底井田位于樊庄区块的中西部,通过对其地质特征和煤储层的各项特征研究,探讨了区内煤层气的赋存规律及影响因素,得到以下认识:本区构造简单,煤层较厚且变质程度高,吸附能力强,含气量大,封存条件好,煤层气资源蕴藏丰富;受褶曲构造影响,在井田中部含气量较低,由中部向西含气量逐渐增高,向东含气量先增大后减小,南北方向也呈现起伏性变化;煤层气含量与煤层埋深基本呈正相关变化;煤层埋藏史、水文地质及煤层封盖等条件使本区形成了良好的煤层气富集区。 相似文献
4.
5.
盘县马依东二井田煤层气赋存特征与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煤田地质勘查和煤层气参数井资料,对六盘水煤田盘南背斜南东翼马依东二井田煤层气赋存的地质条件和煤层气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井田内煤层气含量与煤层厚度、煤层埋深、煤层割理发育程度、围岩气密性呈正相关,在压扭断裂和走向转折部位煤层气易于富集、储存,含气量高;张性断裂部位煤层气易溢出扩放,含气量偏低。初步预测井田内煤层气总资源量166.2亿m3,煤层埋藏深度在700m以浅,有利于煤层气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以煤田地质勘查资料为依据,结合井田及周边煤层气勘探成果,研究了古城井田煤层气赋存地质条件,对煤层气资源量及开发条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3#煤层平均含气量12.60 m3/t,平均含气饱和度约为67.34%,总体表现为欠饱和-饱和煤储层,区内煤层气预测地质储量为138.64×108m3,资源丰度平均为0.90×108m3/km2,资源富集(资源丰度)表现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格局;3#煤层可采资源量大,预测煤层气实际采收率为35%~45%,总可采资源量60.49×108m3。 相似文献
7.
大竹坝井田位于呈北东向展布的松坎复式向斜南东翼之次级褶皱-乐坪背斜南东翼,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P3l),厚45.61~71.53m,平均厚61.10m,含煤层(线)2~6层,全区可采煤层一层(C3),局部可采煤层二层(C2、C4)。C3煤层具有低挥发份、中灰、中高硫、高固定碳、高熔灰分、高热值的特点。可作工业用煤、动力用煤、气化用煤和化工用煤以及民用等。井田以含煤地层相对较薄,可采煤层少,煤层厚度小,含煤率低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8.
根据煤田地质勘查和煤层气参数井资料,对焦作煤田恩村井田煤层气赋存的地质条件和煤层气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井田内煤层气含量与煤层厚度、煤层埋深、煤层割理发育程度、围岩气密性呈正相关,且明显受构造控制。以F5断层为界将井田分为北块段和南墙向斜主体块段两个富集区。初步预测井田内二1煤层气总资源量160亿m3,有较大开发潜力,由于该区煤层渗透率、储层温度较低,煤破裂压力与闭合压力差值小,不利于通过压裂产生有效延伸长度和导流能力的裂缝,建议设计施工水平井或多分支水平井,以增加煤层气产能。 相似文献
9.
利用煤田地质勘探资料,对幸福井田煤层气赋存量、赋存特征及展布规律作了进一步分析和研究,指出了井田内煤炭储量丰富,煤层气赋存量大,煤层气平均含量为11.59m^3/t,含气量较高,具有综合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煤层气开发井网优化设计——以新集矿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集矿区为例,系统地研究了煤层气开发井网设计的具体内容及工作程序。根据对新集矿区煤储层地质条件分析,确定了煤层气开发的目标煤层以及布井间距设计原则;通过煤储层数值模拟的产能预测,确定了煤层气开发的井网布置样式;在产能预测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分析,优化了煤层气开发的布井间距,进而提出了新集矿区首期煤层气开发布井方案,并进行了产能预测。指出新集矿区煤层气开发应采用地面垂直井、采动区煤层气开发以及井下瓦斯抽放等多种开发方式综合并举的形式。 相似文献
12.
黔西比德-三塘向斜煤层气藏主要赋存于龙潭组Ⅰ、Ⅱ、Ⅲ 3个煤组中,其中Ⅰ煤组6#和7#煤层、Ⅱ煤组16#和17#煤层、Ⅲ煤组20#、23#、27#、30#煤层分布稳定。煤层埋深受向斜构造控制明显,比德次向斜近轴部地区可达1500 m;煤岩以高变质的瘦煤、贫煤和无烟煤为主,最大镜质体反射率自西向东、由北到南逐渐增大;煤岩对甲烷吸附能力普遍较高(兰氏体积,18.32~39.32 m3/t),区域上受煤变质程度影响显著;原位埋深条件下,煤岩渗透率较低,煤层含气量整体较高,平均10~15.78 m3/t,含气饱和度普遍大于50%。结合该地区多层合采效果发现,比德次向斜埋深超过800 m的气井产气效果差,珠藏和三塘次向斜煤层气开发地质条件较好,其中珠藏向斜Ⅲ煤组4套主力煤层(煤层间距小于60 m)为潜在的高产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13.
合理的储层改造和排采工艺技术是煤层气勘探开发的关键环节。在剖析比德—三塘地区煤层气地质与储层特征基础上,总结贵州省煤层气地质特征为:煤层多、累计厚度大(20 m以上)、含气量高(一般大于15 m3/t)、资源丰度高(一般大于2亿m3/km2)、临储比高(一般0.8以上);但断层多、煤层跨度大(300 m左右)、地应力高、渗透性低、含水性差。提出可捞式桥塞分段压裂、连续油管水力喷射射孔分段压裂、电缆射孔桥塞联作分段压裂、复配低伤害压裂液等工艺技术。采用递进排采技术,优化管柱结构,实施动态分析的精细化排采。 相似文献
14.
用空气钻井开发晋城煤层气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晋城煤储层伤害评价实验和特性分析,论述了在晋城煤层气开发试验区实施空气钻井的可行性和相关实施技术,结合经济评价,提出了几点认识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鹤岗煤田煤层发育层数多、厚度大,煤层气开发具有一定潜力。通过对鹤岗煤田区域水文地质特征以及地下水动态的研究,认为鹤岗煤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煤系含水层补给、径流条件较好,会影响煤层气开发气井产能,而地下水的存在又可使排水作业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6.
17.
芦岭煤矿卸压区瓦斯综合抽采试验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煤炭开采造成煤储层卸压,煤储层参数将发生巨大变化,并对瓦斯储存和运移产生极大影响。分析了淮北芦岭煤矿卸压区地面垂直井煤层气抽采试验,研究了卸压区地面和井下瓦斯综合抽采技术及方法。结果显示,在低透气性煤层卸压区进行地面和井下瓦斯综合抽采,不仅有利于煤矿安全生产,而且可大大提高瓦斯采收率及其开发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19.
我国深部煤层气资源潜力大,占总资源量的62.8%,但实现有效开发面临强非均质性、高地应力、工艺配套难、产能低等诸多挑战。以延川南深部煤层气田为例,依据“沉积控煤、构造控藏、水动力控气、地应力控渗、物性控产”五要素,将关键参数进行叠加,精细划分气田开发地质单元,厘清各开发地质单元关键地质属性、开发制约条件,并制定了差异化的开发对策;形成针对层内阻塞、近井地带结垢、深部煤层难改造、高液量难降压等不同低效主因的治理对策和适用于深部煤层气复杂地质条件下“疏导解堵、扰动增透、有效支撑、提液降压”的增效技术系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基于“多要素耦合气藏控制单元”的地质工程一体化增效思路和工艺技术:以提高资源动用程度为核心,针对高产区煤粉阻碍渗流通道而造成的气井递减,采取“氮气扰动”形成压力波扰动而解决层内疏通,21口井见气效率90%,单井日增产气量400 m3;深部煤层矿化度高易在近井筒地带结垢是导致低产的重要因素,通过实施可控冲击波破裂增透解除堵塞,单井日增产气量达850 m3;以实现高应力区资源有效动用为目标,通过“长距离有效支撑、大规模体积改造”以达到深部煤储层有效改造,实现难动储量效益开发,实施16口井全部见效,单井日增产气量1 500 m3,产气水平提升5~6倍;同时在高产液低效井中持续挖潜,采取提液降压效果初步显现。一体化增效关键技术体系的研发成功,为国内深部煤层气效益开发起到了带动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