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场地震记录是获取震源过程信息和预测强地面运动的重要资料来源,综合地震图是解释地震图的有效工具。本文综合介绍了近场综合地震图的计算方法,以及用近场地震记录研究震源过程,预测强地面运动的主要途径和一些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
现代地震观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以来,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定量地震学研究的深入使地震观测技术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地震观测的目标由单纯实现地面运动向地震记录的转化发展为实现地面运动向地震记录的转化、地震观测设备向地震观测系统的转化和研究成果向常规工作的转化。本文结合数字地震学的发展,对现代地震观测技术的特点进行了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地震强地面运动的特征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强地面运动特征的现行观点和发展趋势。过去十几年中,有赖于强地面运动观测数据的积累,得到一些改进的地面运动经验模型。然而,这些模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为“震级-距离-土类型“”的参数化相对实际过于简单。其他一些对强地面运动有重要影响的参数,例如:近断层地区的破裂方向性、地壳波导效应、盆地响应等,没有在这些模型中得到反应。建立在地震学理论基础上,并包含了这些附加条件的地面运动数值模型已经得到开发,它们被记录到的地面运动验证是有效的,并且被用来评估过去地震的地面运动,以及对未来地震的地面运动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4.
工程地震学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灾害减轻计划的工程地震部分负责:(1)协调和管理全国强震台网,以收集、处理和传播地震的强地面运动资料;(2)发展已改进的方法,以估计和预测地震的地面运动。由破坏性地震引起的强地面振动及人工结构物的相应反应的仪器观测结果,为估计未来地震的振动强度、抗震设计及认识地壳内孕震破裂的物理过程提供了依据。这些资料已被地学和工程学界的研究人员所采用,还被建筑师和设计工程师用于建筑物、桥  相似文献   

5.
近震源强地面运动的观测与研究已成为当前地震学和工程地震学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由于地震发生机制的多样性、地震波传播所经过地壳介质和地质构造的复杂性,从近震源处观测、分析震源区的介质特征、震源的环境和地震的发展过程,从而研究地震的成因和对地震的发生进行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因为  相似文献   

6.
新疆强震台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震观测是以仪器为手段,取得地震时地面和建筑振动特征的第一手资料,研究地震波对结构物破坏机理和规律,也是研究强震影响场地面运动的衰减规律和震源机制的重要手段。 记录资料可为地震烈度和工程抗震设计,抗震措施等震害预测提供定量数据和理论依据,是地震工程和近场地震学的基础工作之一。 强震观测在国际上开展较早,始于三十年代初,我国强震观测起步较晚,始于六十年代初,自强震仪问世五十多年以来,强震观测在推动地震工程理论和实践、促进近场地震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巨大作用。 新疆强震观测是1980年初开始筹备,前几年开展了直接为工程项目服务工作,以及核爆地震效应观测。  相似文献   

7.
由于我国数字地震学研究起步较晚,在很多地震学家中,对于数字地震学的意义和数字地震资料的使用还存在不少疑问。本文结合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的工作,对经常提出的比较集中的两个问题,即数字地震记录的物理意义和数字地震记录与传统地震记录有哪些不同的问题进行了回答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张佩  刘文义  袁艺  李君 《中国地震》2018,34(1):1-13
旋转地震学是研究由天然地震、爆破和周围环境振动引起的地面旋转运动的新兴学科。对于它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对质点运动(平移运动、旋转运动和形变)进行完整的描述,而且对广义地球物理学,如强地面运动地震学、地震工程学、地震物理学、地震仪器等的研究也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系统介绍了旋转运动在地震学中4个方面的应用。首先,介绍基于平移运动和旋转运动的共同测量,得出了计算远震瑞利波和勒夫波相速度的理论公式,并以西伯利亚地震为例,得出台站附近的相速度结构;其次,利用环形激光仪仅对地震SH波敏感的特性,分离P波和S波,分辨海洋噪声和面波,确定海洋噪声的反方位角;然后,介绍利用旋转传感器对自由振荡的长周期环形模式的观测;最后,对包含旋转观测量的多参数反演问题的重要性和实用性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旋转地震学研究现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零讯     
首次由中国地震学会和日本地震学会联合发起和组织的中日地震学术讨论会将于1989年5月28—31日在北京召开。这次学术讨论会的目的是交流中日两国地震学者近年来地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讨论地震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中日两国地震学会在地震研究领域内开展合作研究的课题和途径,扩大和增进两国地震学者的友好交往。这次学术讨论会研讨的内容较广,涉及到地震学研究的各个主要领域,包括:地震预测;地震波传播和震源物理的理论、观测和实验研究;强地面运动的预测、地震区划;地震  相似文献   

10.
观测地震学正处在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现代宽频带地震仪轻而易举地用同一个传感器覆盖了从百秒以上到几十赫兹的频带。通用的地震数据可以具有超过120dB的动态范围,可以同时无畸变地记录到振幅跨越6个数量级的地面运动。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汶川8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是高角度铲形逆冲断层,伴随这种类型地震的远近场强地面运动在中国是第1次被记录到。综合汶川地震发震构造、破裂过程和强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的资料,探讨高角度铲形逆冲断裂作用与强地面运动的关系。结果显示,龙门山断裂带内强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明显大于断裂带外的台站,前者可达后者的2倍多。同时,该地震强地面运动具有很大的垂直分量,近断层垂直分量大于水平分量。结合远场资料,发现龙门山断裂带上盘峰值加速度垂直分量总体上大于下盘,上盘垂直分量的衰减比下盘慢。不考虑远场的高值异常,水平分量似乎也存在上盘效应,但目前无证据表明这些异常应该被剔除。另外,远场地面运动特征显示,相对于反方向,沿同震断层扩展方向(NNE)的峰值加速度水平分量衰减较慢,垂直分量的这种方向效应不明显。考虑到汶川地震破裂浅、断面陡和以垂直形变为主这3个显著的同震构造特性,近场和远场地面运动记录反映出位错类型和台站的实际断层距的控制作用。正因为汶川地震高角度铲形逆冲断裂结构的特殊性,导致其地面运动与普通逆断型地震强地面运动的同震效应在某些分量上相同,其他分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地震波引起洼里井水位振荡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引言 地震学家对井孔记录地震波这一现象的兴趣由来已久,Blanchard用浮子作为地震检波器,用地震仪滚筒作为记录器,对水位地震波动进行了最早的研究,他得到浮子位移与地面运动之间的比值可以表示为  相似文献   

13.
美国地质调查局于1985年设计了一个地震计算机警报台网(SCAN)模型,运用从现有各类仪器所获得的连续监测的地震资料,提供自动的、十分可靠的地震振动的早期警报。大地震时,离震中很远的地方可能会发生相当大的破坏性地面运动。由于地震波的速度比较慢,因此有可能建立一个系统,一旦发生了地震,就可提供长达几秒的强地面运动的短临警报。  相似文献   

14.
引言地震地面运动的特征取决于震源、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和局部场地条件。近来,地震学、地震工程学和地质学等领域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知识,为评估地震动提供了可利用的资料。实际上,为了设计实用的建筑物,首  相似文献   

15.
IASPEI/UNESCO历史地震图和地震工作小组与历史地震图缩微计划地震图含有震源和地球内部构造的大量信息,是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学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地震图是在遍布世界各地的地震台站记录到的,仪器类型、记录格式不尽一致,资料的保管和使用也不统一,这些都给地震学家充分利用这些资料造成相当大的困难。时常是为了得到一张重要的地震图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随着地震学的发展,台站仪器标准化,地震  相似文献   

16.
正本专题用8篇论文来描述地震地面运动宽带模拟方法的最近进展以及基于记录数据与经验模型的评价。在工程地震学中,"宽带"就是指周期从小于0.1s到大于10s的地震记录。科学研究和工程都对宽带模拟感兴趣,因为它们在地震动预测中能提供完整的时间历程,尤其是对观测地震记录图采样不好的参数范围。本专题由南加州地震中心(Southern California Earthquake Center,SCEC)负责,  相似文献   

17.
宽频带地震学的重要性[美国]金森博雄地震学家们运用地震波来研究不同的地质过程,如地震、火山喷发、滑坡等。地震波的激发具有很宽的动态范围(140dB 以上)以及很宽的频带(至少从10赫到 DC)。为了更有效地使用地震波所携带的信息,宽频带地震记录是十分必要的。最近,有关宽频带地震图的研究表明,断层带的强度是极不均匀的。这一结果虽不出人意料,但对了解全球和区域性构造活动以及评价由大震引起的强地面运动却具有重要的意义。断层带非均匀性的区域变化可解释为全球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不同场地条件下的强震记录,不仅对开展地震地面运动研究很重要,而且对地震工程和工程抗震等方面的研究也极为重要。但是,由于破坏性地震发生的机率及当前地震预报的水平所限,要取得理想的强震记录很困难,尤其是取得主震的近场记录更为困难。因此利用人工手段模拟天然地震,从而取得强震地面运动的各种资料,是一种比较好的办法。虽然人工地  相似文献   

19.
李汯镒  M.  Celebi  M.  I.  Todorovska  H.  Igel  康秀平 《世界地震译丛》2010,(1):1-13
旋转地震学是一门全面研究由地震、爆破以及周围环境振动引发的地面旋转运动的新兴学科。对于它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物理学家利用地面观测台开展天体源激发引力波(爱因斯坦在1961年曾预言)的探测研究,同时对广泛的地球物理学(包括:强地面运动地震学、宽频带地震学、地震工程学、地震物理学、地震仪表设备、地震灾害、地震构造、大地测量学)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专辑引论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1)某些背景信息;(2)与本专辑有关的最新事件的概述;(3)对51篇文章的综述(包括27篇论文、11篇短文、4篇综述、6篇教材、3篇补充材料)。本文对51篇文章的综述很简短,只对其内容作了简要说明。本专辑中的文章表明:研究地震运动时,不仅要测量平移运动的三分量,同时也应该对旋转运动的三分量以及应力的多分量进行研究;研究地震运动的最佳场地应选择在大震近场(距地震断裂带25km以内),因为那里的非线性岩石及土壤响应对地动的影响较复杂。  相似文献   

20.
宽频带地震学与中强地震破裂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宽频带地震学是近年来地球物理学科的重要进展之一,现代的观测技术实现了仪器在很宽的频带范围内记录数字地震信号,宽频带资料含有更真实和更全面的震源和地下介质的信息,利用宽频带资料可以对广泛的地球物理问题进行研究,中强地震的破裂过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利用宽频带地震学的分析手段,可以得到更加精细的破裂图象,未来的十年里,宽频地震学将会是地震学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