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矿井煤层底板突水预测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针对煤矿矿井煤层底板突水系统为一非线性系统的特性,提出采用对非线性问题具有良好适用性的人工神经网络系统(以下简称神经网络),进行煤层底板突水预测。以作者们研制,使用神经网络的实践为基础,阐述系统、建模方法、适用条件和应用问题,并在焦作矿务局演马庄矿、焦作金科尔集团方庄煤矿对所建立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神经网络进行生产性检验,取得良好的结果,说明该系统应用于煤层底板突水预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煤层底板突水预测的准确性,建立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模型。通过综合分析,确定了15个影响煤层底板突水的因素,将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拼接组合,运用建立的深度计算结构模型对影响因素及其相互联系进行特征提取。用已知的115组数据对模型进行学习训练,并进行了预测。为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利用相同的数据对BP神经网络模型和LeNet-5模型进行训练,将建立的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和LeNet-5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通过加深模型的计算深度,综合考虑了影响底板突水因素间的相互联系,提高了突水预测准确性。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构建的模型可以对煤层底板突水进行预测,并且准确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3.
4.
介绍了煤层底板智能监测系统的原理、特点和功能。理论和实际证明突水前兆监测仪能够捕捉突水前的重要信息,实时、准确地预测底板水情,这一项技术对减 矿井突水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6.
7.
煤层底板突水的计算预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简评现有煤层底板突水预测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老底板模型。参照采场老顶初次来压步距的构成,论述了老底板极限破除步区a的构成,得出了煤层底板穷水与隔水层、含水层自身性质及开采边界条件的关系、最后提出了利用以往突水资料预测同类或相邻工作面突水与否的反演方法,使预测结果更加令人信服。 相似文献
8.
9.
煤层底板突水突变模型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本文建立了煤层底板突水的一个尖点突变 (cusp)模型 ,并分析了煤层底板失稳破坏发生突水的机制。基于定态曲面方程 ,可求得煤层底板水压应力比 Ip。当 Ip 1时 ,发生突水 ;当 Ip 1时 ,不会发生突水。基于分支曲线方程 ,可求得煤层底板突水临界采动导水裂隙带深度 h1l,当 h1 h1l 时 ,发生突水 ;当 h1 h1l 时 ,不会发生突水。 相似文献
10.
11.
12.
我国的兖州、淮北、平顶山、焦作等矿区,普遍存在着煤层缺失、剥失、分叉、合并等现象,煤层厚度变化对煤炭开采产生很大影响.据资料统计,如果实际煤厚比设计煤厚变薄10%~20%时,煤炭产量就会下降35%~40%.煤田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的开展,为解决地质问题提供了丰富的三维数据体,特别是为BP人工神经网络法研究煤层厚度提供了多种地震波属性. 相似文献
13.
沉积物的形成受到多种地质因素的综合控制。通过粒度分析可判别沉积物的成因类型,推断其形成的沉积环境,解释环境演变;而沉积物的粒度组分除了受到原岩的控制外,还受到机械沉积作用的影响难以准确预测。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对稳定湖相沉积物和风沉积物的粒度参数进行研究,将沉积物的4个粒度参数作为网络模型的输入变量,在对168个浙闽沿海迎风岸风成老红砂样品和282个苏贝淖湖滨湖泊沉积物样品所对应的粒度参数进行数据样本训练之后,获得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稳定湖相和风沉积物预测模型。然后利用448个大树摆鱼湖相沉积物粒度参数样本和100个兰州榆中黄土风沉积物粒度参数样本作为测试样本对该模型进行了测试和验证,结果显示模型的可靠性较好,能够对沉积物的形成环境做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河道水流运动过程特别是洪水演进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过程,鉴于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处理大规模复杂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能力,本文将神经网络理论用于河道水情预报的研究,以期识别水流运动变化过程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为河道水情预报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螺山站洪水预报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通过分析研究得出近年来特别是1998年长江中游出现的小流量高水位现象与螺山汉口河段累计淤积有关并得到螺山站水位变化与河床淤积之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presents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prediction models which relate permeability, maximum dry density (MDD)
and optimum moisture content with classification properties of the soils. The ANN prediction models were developed from the
results of classification, compaction and permeability tests, and statistical analyses. The test soils were prepared from
four soil components, namely, bentonite, limestone dust, sand and gravel. These four components were blended in different
proportions to form 55 different mixes. The standard Proctor compaction tests were adopted, and both the falling and constant
head test methods were used in the permeability tests. The permeability, MDD and optimum moisture content (OMC) data were
trained with the soil’s classification properties by using an available ANN software package. Three sets of ANN prediction
models are developed, one each for the MDD, OMC and permeability (PMC). A combined ANN model is also developed to predict
the values of MDD, OMC, and PMC. A comparison with the test data indicates that predictions within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an be obtained from the ANN models develope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these prediction models and the necessary precautions
for using these model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6.
17.
以淮南潘二矿区、山西河池矿区和河南焦作矿区水样作为突水水源数据,采用距离判别分析理论,对突水水源进行判别分析。选用六大常规离子作为判别因子,分别建立矿井突水水源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经回判检验表明,潘二水样和焦作水样的距离判别模型回判准确率超过90%,而河池矿区水样距离判别模型的回判准确率仅50%。为此,增加总硬度、碱度、PH值和矿化度作为判别因子,重新建立河池矿区水样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回判准确率提高至90%,证明适当增加特征判别因子对改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的判别准确率有利。最后对三个矿区的未知样本进行了距离判别分析,并与Bayes逐步判别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判别结果对比,结果表明距离判别法稳定性较好,判别准确率与Bayes逐步判别基本相同,比模糊综合评判要好。因此,在判别因子选择合适的情况下,距离判别法是目前矿井突水水源判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神经网络在判别煤矿突水水源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矿井突水水源的识别是矿井防治水工作的基础,快速准确地判别突水的来源对整个矿井的安全生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峰峰矿区梧桐庄矿为例,应用神经网络的方法,对矿井突水水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可以用此模型来解决类似的评价和判别问题。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