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晚奥陶世凯迪期早期与凯迪期晚期之交,是沉积演化和盆山转换极为关键的时期,在这个短暂时期内,川南—黔北地区几乎全部从碳酸盐沉积转换为碎屑岩沉积,详细研究这一转换时期的沉积特征及其岩相古地理变迁对探讨该区的沉积演化和盆地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良好地揭示凯迪期早期与凯迪期晚期之交这一沉积转换关键时期的岩相古地理变化,采用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思路,以凯迪阶涧草沟组与五峰组之间的界面作为编图的等时界面,编制了凯迪期早期涧草沟组顶部与凯迪期晚期五峰组底部2幅岩相古地理图,凯迪期早期涧草沟组顶部古地理面貌表现为古隆起、古暴露区、古剥蚀区、潮坪、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和浅滩7个古地理单元;凯迪期晚期五峰组底部古地理面貌表现为古隆起、潮坪、浅水陆棚、深水陆棚和浅滩5个古地理单元。首次恢复了暴露区及其分布范围,更加客观地反映了凯迪期早期与凯迪期晚期之交岩相古地理格局及其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岩相古地理》创刊于1981年,原名《岩相古地理编图与研究通讯》,如按一年为一卷计算,则今年本期为第13卷第1期。在过去的12年中,《岩相古地理》历经了两个不同的发展时期或阶段。第一阶段(1981—1986)为发展初期按地质部的有关文件规定,1981年以“地质部岩相古地理工作协作组”的名义,创办《岩相古地理编图与研究通讯》,其主要目的是交流本部系统内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的经验、工作方法,是一不定期出版的内部刊物。随着我国沉积  相似文献   

3.
曹德斌  刘发刚 《地质通报》2000,19(2):127-129
通过 1∶5万孟连县、景信幅的区域地质调查 ,在孟连县北西 1∶2 0万孟连幅原划的“西部拉巴组”(原定为下二叠统 )中 ,采获Entactinia -Entactinosphaera组合共 4个属 6个种的放射虫化石 ,结合岩性组合、沉积相等特征 ,重新更正为中—上泥盆统曼信组。为研究该区的地层展布、大地构造环境、古地理、构造活动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4.
扬子准地台西南陆缘的活化与右江地槽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来,笔者在研究中国三叠纪古地理时,曾注意到右江区的地台活化和地槽再生的地史演化历程,及其对过程特征的溯源探索和认识。本文主要应用古地理、古构造、古生物地理等分析方法,对右江区进行历史发展阶段的剖析。当前,主要获得以下初步认识:(1)右江印支地槽发育于扬子准地台西南陆缘区,而非华南加里东褶带。(2)地槽再生,是扬子西南陆缘长周期递进式活化的结果。其初始活化期,是整个华力西期。活化型式是陆壳深断陷的区域地堑带。(3)地槽萌发于晚二叠世,而非早三叠世。回返期是前诺利期,而不是中三叠世晚期。因此,按传统划分它是一个晚海西—印支地槽带。(4)右江地槽的构造演化,包括陆内裂谷和弧后边缘海两个发展阶段。按构造分异,可区分出岛弧带和弧后三个差异沉降的断块区。(5)本文初步厘定了右江地槽北缘的地质、地理边界。 此外,文中尚指出研究本命题的普遍意义在于,它涉及:(1)我国印支构造旋回下限的合理划分;(2)对我国印支期构造活化或构造过渡型式的同一性和多样性的认识;(3)位于滨太平洋域和特提斯域交接地带的构造演化及其特征的探讨等。本文对这些重要问题,均有不同程度的涉及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陆及邻区中生代—新生代大地构造与环境变迁   总被引:68,自引:12,他引:68  
万天丰  朱鸿 《现代地质》2002,16(2):107-120
在系统研究古地磁、周边板块的运动学特征、板内变形、构造应力场和沉积古地理资料的基础上 ,恢复了中国大陆及邻区中、新生代 6个时期的大地构造演化特征、构造古地理 ,并进而探讨了对环境变迁的影响。 6个时期的划分、构造特征及其古地理环境分别为 :印支期 (2 5 0~ 2 0 8Ma) ,NE -SW向缩短 ,中国大部分大陆完成拼合 ,南方以海为主 ,北方以陆地为主 ;燕山期 (2 0 8~ 135Ma) ,NW -SE向缩短 ,大陆地块逆时针旋转 2 0°~ 30° ,东部形成高地 ,西部为低地 ;四川期 (135~ 5 2Ma) ,NE -SW向缩短 ,以盆岭地形为主 ;华北期 (5 2~ 2 3 3Ma) ,太平洋板块第一次向西俯冲、挤压 ,中国东部形成 3条东西向山脉和 4个汇水盆地 ;喜马拉雅期 (2 3 3~ 0 78Ma) ,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 ,青藏高原隆升 ,其他地块相对沉降 ;新构造期 (0 78Ma以来 ) ,周边各板块保持相对均衡状态 ,逐步构成现代地貌。研究表明 ,大地构造是古地理环境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国南方二叠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在各基于剖面的地层学及定量沉积不伯基础上,根据作者倡导的“单因素分析综合作图法”对中国南方二叠纪的岩相古地理进行了研究及编图,共编制出早二叠世的栖霞期与茅口期,晚二叠世的龙潭期与长兴期的单因素基础图件23幅,岩相古地理图4幅,比例尺均为1:250万,在这些岩相古地理图中,各一、二、三级岩相古地理单元的确定都有定量的单因素数据为依据,这就使岩相古地理图和岩相古地理发展到了定量阶段,各期岩相古地理的格  相似文献   

7.
兴地断裂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历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孙晓猛  王璞珺  刘鹏举  郝福江 《新疆地质》2006,24(4):348-352,I0008
兴地断裂是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十分重要的大型控盆断裂,该断裂对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地层发育、构造古地理、库鲁克塔格断隆-满加尔坳陷的构造演化等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根据断裂带中糜棱岩、构造角砾岩、构造透镜体、断层崖、断层三角面等不同构造形迹的性质,结合断裂对区域地层发育和构造古地理的控制作用,对断裂的变形期次和性质进行了划分,并讨论了断裂的演化历史及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断裂经历了元古代—新生代漫长的构造演化历史,发生了多期次不同性质构造活动.其构造演化主要包括形成期(Pt2);伸展期(Pt3—O);挤压反转期(O2末期和O3末期);左旋压扭期(Pz2末期)、逆冲推覆期(E末期—Q3)和右旋张扭期(Q4)6个构造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8.
用现代地层学方法判别冈瓦纳大陆的北界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深入研究1:100万“改则幅”和“日土幅”区调中大量原始资料和青藏高原生物地理区系与地壳演化的基础上,用现代地层学方法,重点研究羌塘地块和唐古拉地块的属性及冈瓦纳大陆的北界。笔者首先排除了推覆构造了对建立古大陆边缘造山带原地岩系地层层序的严重干扰,对羌塘地块和唐古拉地块的地层层序进行了重建,提出羌塘地块古在陆地缘现代地层学格架的演化模式。羌塘地块古大陆边缘有两个不同属性而又相互关联的地层体,现今  相似文献   

9.
20 0 1年 5月《古地理学报》获得国家批准 ,有了期刊出版许可证和刊号 ,属正式刊物。《古地理学报》是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石油大学 (北京 )、石油大学(华东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天然气所、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和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校区 )主办的地学类学术性期刊 (季刊 ) ,主要刊登国内外古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或学术领域的文章 ,如岩相古地理、生物古地理、构造古地理、地层古地理、层序地层古地理、自然地理古地理、第四纪古地理、古地理研究方法、沉积环境、沉积相、古生态、古气候、古地貌、古水文…  相似文献   

10.
江苏刘圩幅(I50E015017) 1∶50 000地质图数据集由系统库、地质图及空间数据库、成果报告及附图附表组成。该图幅在充分利用前人调查研究资料基础上,采用遥感地质解译、地球物理与地质钻探勘探、路线地质调查、实测剖面和大比例尺填图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内郯庐断裂带空间结构、新近纪与第四纪沉积特征、构造活动性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通过构造地貌解析、构建地球物理和地质钻探联合剖面、露头尺度解剖,查明了郯庐断裂带泗洪地区深部及地表出露特征、新近系与第四系三维结构,结合年代学研究,发现F2断层晚更新世活动证据。恢复了区域晚中生代以来构造和古地理古环境演化历史,划分了区域白垩纪断陷沉降、古近纪挤压隆升、新近纪伸展断陷和晚第四纪以来的再次挤压隆升共4期构造演化阶段。提出晚第四纪区域由伸展断陷向挤压隆升的构造转换事件。图幅数据库是刘圩幅区域地质调查的综合性成果,由主图和角图构成,并附简要说明,涵盖了区内新元古代、中生代、新生代沉积(岩)地质体及其构造属性特征,充分反映了该地区自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与沉积响应过程、新构造与活动构造特征,为研究郯庐断裂带深部结构与构造演化、活动构造与地震防灾等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中下扬子地区二叠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作者倡导的“单因素分析综合作图法”,对中下扬子地区二叠系进行了岩相古地理学研究及编图,共编制出下二叠统的鸡公岭组、栖霞组和茅口组(孤峰组)以及上二叠纪的吴家坪组(龙潭组)和长兴组(大隆组)的单因素基础图件20幅和岩相古地理图5幅,比例尺均为1:200万。从这些定量化的图件可以看出中下扬子地区二叠纪各期的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演化历史。这是本区二叠系的油气以及其他沉积矿产预测和勘探的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现就本刊1992年第4期刊出的“层序地层与岩相古地理编图——以中国南方泥盆纪地层为例”一文与原作者商讨以下几个问题: 1.泥盆系的顶界据最近几年对南方浅水型泥盆纪地层的研究表明:无论从微体化石(牙形石、有孔虫、孢子)还是大化石的演化来看,泥盆系顶界应从孟公坳组上部(或顶部)以  相似文献   

13.
消息报道     
“中国西南区域古地理及其演化图集”出版 95岁高龄的老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崔克信编撰的《中国西南区域古 地理及其演化图集》2004年由地震出版社出版。全书共两部分:文字部分共15章,514页,839千字。第 一章绪论,简要介绍了编图的主导思想、基本观点和图面设计(图例)。第二章至第九章分别探讨了中国 西南地区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和三叠纪的地层组合、形成环境和古 地理演化。第十章介绍西南地区的区域古地磁学研究成果(刘椿编写)。第十一章讨论西南地区地史期 间的地壳运…  相似文献   

14.
摘要:构造古地理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构造过程和自然地理演化的科学。大数据时代的计算能力和效率的迅速提高及地球动力学模拟技术的发展,要求古地理研究应建立在全球板块构造背景下,重建“深时”、原位、原型的活动古地理。本文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关于GPlates和CitcomS的地球动力学模拟软件平台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板块构造古地理重建思路、内容和方法,残余地形(动力地形)的分离技术、动力地形与板块俯冲、深部地幔流动的动力成因关系;介绍了利用地表动力地形等古地理资料进行约束,揭示板块运动过程、地幔动力学过程研究思路、方法;提出了古地理重建和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应遵循的“定时、定位、定向和定型”的原则。将全球板块构造古地理模型(GPlates)与基于物理特性的地幔和岩石圈有限元模型(CitcomS)相结合,将动力地形与地幔活动过程研究相结合,对揭示4-D地球动力学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于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 2月完成的“田坂街幅、游城幅 1∶ 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 ( 2 0 0 0 1 30 0 0 1 0 4 ) ,于 2 0 0 2年 6月通过野外验收 ,2 0 0 2年 1 2月通过最终成果验收并被评为优秀 ,取得了下列重要成果。前震旦纪浅变质岩区填图方法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针对浅变质岩区的特殊性 ,总结出“以岩性标志层等宏观信息与宏观控制为核心 ,从小区解剖入手 ,外延扩展到面 ,在反复认识与验证的基础上 ,健全了填图单位 ,完善了构造样式与图面结构”的填图理论与方法。评审认为“该研究成果是对 1∶ 5…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达茂旗宝音图岩群是在达茂旗、查干呼绍地区 1:5万区调和白云鄂博幅 1:2 5万区调过程中从过去的巴特敖包群和白云鄂博群未分岩组解体出来的中级变质岩系。通过对宝音图岩群中阳起钠长片岩、二云片岩 (原岩均为基性火山岩 )进行单颗粒锆石U -Pb法年龄测定 ,获得了两条不一致线上交点年龄 (2 486± 42 )Ma、(2 496± 2 6 )Ma ,代表了宝音图岩群基性火山岩及宝音图岩群的形成时代 ;在不一致线之外不同成因的锆石的2 0 7Pb/ 2 0 6Pb表面年龄 (2 2 2 7± 15 )Ma ,寓示着 2 2 0 0Ma左右发生了一次区域性变质热事件 ;下交点年龄 (319±486 )Ma和 (40 6± 46 )Ma ,代表了 2 5 0~ 480Ma时期该区大面积岩浆侵位及宝音图岩群后期变形变质改造的时期 ,两个年龄样的获得为研究古元古代古陆的裂解及白云鄂博海槽的形成提供了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7.
郑丽波  戴雪荣  张欢 《江苏地质》2018,42(4):543-551
古夷平面研究在地貌演化和新构造运动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由于遭受构造运动和剥蚀作用的影响,很多古夷平面遗迹已无从清晰辨识。浙江四明山顶古近纪夷平古风化壳面的发现,为研究浙江东部甚至华东地区的新生代地貌演化提供了重要地质信息,同时为始新世和中新世时的古气候、古环境研究提供了重要物质证据。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系统采集了该区5个点位的20个古风化壳样品和7个点位的15个现代风化壳样品,开展黏土矿物分析和玄武岩K-Ar年龄测试。研究确认四明山地区发育有2期古夷平面遗迹,即古近纪(E)和新近纪(N)古夷平面遗迹:第一期夷平面发育时间为65. 0~32. 2 Ma,解体和古夷平面遗迹保存时间为32. 2~21. 7 Ma;第二期夷平面发育时间为21. 7~10. 5 Ma,解体和古夷平面遗迹保存时间为10. 5~3. 0 Ma。研究区2期火山活动喷发所形成的玄武岩盖层有效保护了该区的古风化壳,从而使四明山古夷平面遗迹具有空间展布完整、剖面信息清晰等特征,呈现出由古夷平面(古风化壳)与玄武岩堆积面(现代风化壳)组成的"双风化壳"现象,为观察古夷平面遗迹特征提供了最佳场所。  相似文献   

18.
岩相古地理学及沉积中国早寒武世岩相古地理冯增昭 彭勇民 金振奎 鲍志东 4(1 ) :1~ 1 2 ……………………………………………塔里木盆地晚泥盆世及石炭纪岩相古地理朱如凯 罗 平 罗 忠 4(1 ) :1 3~ 2 4 ……………………………………中国西北地区石炭纪岩相古地理郭宏莉 朱如凯 邵龙义 何东博 罗 忠 4(1 ) :2 5~ 3 5 …………………………南秦岭镇安盆地泥盆纪沉积体系与古地理演化屈红军 梅志超 崔智林 孟庆任 4(1 ) :3 6~ 42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奥陶纪岩相古地理纪友亮 彭传圣 张立强 4(1 ) :4…  相似文献   

19.
征稿简则     
《古地理学报》2004,6(4):F003-F003
一、古地理学报是地学类学术性期刊(季刊),主要刊登国内外古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或学术领域的文章,如岩相古地理、生物古地理、构造古地理、地层古地理、层序地层古地理、自然地理古地理、第四纪古地理、人类历史时期古地理、人类文明与古今地理环境、古地理研究方法、沉积环境、沉积相、古生态、古气候、古构造、占地貌、古水文、古岩溶、  相似文献   

20.
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定结县幅、陈塘区幅 (中国部分 ) 1∶ 2 5万区域地质调查”( 2 0 0 1 30 0 0 0 92 31 )是受中国地质调查局委托 ,由武汉中国地质大学负责的地质调查项目。经过三年多的野外工作和室内研究 ,将地质调查与专题研究相结合 ,应用“3S”等新技术 ,圆满完成了填图任务 ,并取得了以下重要成果。1 地层古生物方面( 1 )建立了测区的岩石地层系统。( 2 )将测区内的古生界—中生界层序地层划分出 40个三级层序。( 3)在泥盆系凉泉组和波曲组之间找到一个重要的侵蚀面。( 4 )在古生界—新生界地层中采集到大量实体化石和遗迹化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