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通过对挤扩支盘桩和常规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两种桩型的对比分析,前者具有承载力高、用料省的优点。介绍了挤扩支盘桩的成桩工艺,并对其单桩承载力进行了计算。经载荷试验检测,挤扩支盘桩单桩极限承载力〉5000kN,累计沉降量仅25mm,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结合某厂房桩基工程挤扩支盘桩施工情况,介绍了挤扩支盘桩的施工工艺,根据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挤扩支盘桩施工时应注意的事项,并对比分析了支盘桩与普通灌注桩的技术经济指标,支盘桩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通过8根挤扩支盘桩与直杆桩的大比例尺模型桩试验,对单桩静载试验和桩身轴力测试结果分析表明,挤扩支盘桩的荷载–沉降曲线为缓变形,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表现出端承桩的受力特征;地基土性质、桩间距、桩径、盘径、支盘数量及支盘竖向间距是影响支盘桩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工程实例应用中,支盘桩比同径、同长的普通灌注桩提高单桩承载力89%,节省工程造价28%(541万元),工期提前52d。   相似文献   

4.
挤扩支盘成型机是用于挤扩多支盘砼灌注桩施工的一种新型设备,其成桩机理是靠高压能量的油泵推动油缸活塞运动而工作的。所施工的支盘桩为一种不等截面桩,与等截面桩相比,单个支盘的承载力为原桩的6.25倍。介绍了其主要技术参数、施工工艺流程、成桩特点及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竖向荷载作用下挤扩支盘桩的试验研究及设计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结合实际工程,通过挤扩支盘桩的静载荷试验和桩身轴力测试试验,深入地分析了竖向荷载作用下挤扩支盘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和变形特性,同时,给出了挤扩支盘桩的单桩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挤扩支盘桩在加荷后期支盘承担50 %以上荷载,且支盘阻力体现端承力的性质;挤扩支盘桩与普通直桩相比,单桩承载力可提高60 %~100 %。  相似文献   

6.
挤扩支盘桩在地下建筑抗浮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方崇  张信贵  闭历平 《岩土工程技术》2005,19(6):281-283,310
对目前地下建筑的各种抗浮措施进行了分析,根据挤扩支盘桩的受力特征,提出了采用挤扩支盘桩作为抗浮桩的新思路,给出了挤扩支盘桩单桩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和构造要求,阐述了该方法的施工要点,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工程实践表明,采用挤扩支盘桩解决地下建筑抗浮问题是一种比较经济、合理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宁文务  孙小亮 《探矿工程》2006,33(10):14-16
嘉兴地区为典型的湖积平原,第四系地层具有多个明显“软-硬”交替的沉积旋回。目前该地区的重大建筑物一般都采用预应力管桩或钻孔灌注桩,而挤扩支盘桩可以利用在桩身不同部位设置分支或承力盘,从而充分发挥地基土各硬土的承载能力,提高单桩承载力,节省造价。结合嘉兴地区的地层特征及挤扩支盘桩的受力承载机理,认为挤扩支盘桩可以作为嘉兴地区一种新型的桩基形式。  相似文献   

8.
软土地区挤扩支盘灌注桩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挤扩支盘灌注桩由于其承载力高,在桩基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通过对挤扩支盘桩的现场试验分析了挤扩支盘灌注桩的荷载传递特性和承力盘的受力机理.  相似文献   

9.
挤扩支盘桩的成桩机理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试验研究,重点论述了挤扩支盘桩的成桩机理,在力特点及荷载随沉降过程扣综合反应,指出了挤扩支盘桩的应用前景。通过静载试验及已建工程经验证明,挤扩支盘桩具有极大的承载力和较低的工程造价,并广泛适用于各种工程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0.
挤扩支盘桩抗拔承载力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挤扩支盘桩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桩型,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广州软土中挤扩支盘桩二维桩土模型,探讨了上拔荷载作用下桩身荷载传递规律和支盘承载特性,并分析了支盘大小、数量、间距和桩、土材料参数等因素对支盘桩抗拔承载力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挤扩支盘桩单桩抗拔承载机理,可为该类桩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唐山LNG罐区对9根大直径钢筋混凝土灌注桩进行了竖向荷载现场试验,其中桩端后注浆工艺试桩3根,三岔双向挤扩工艺试桩3根,挤扩支盘工艺试桩3根。基于现场静荷载和桩身应力测试结果,分析了3种不同施工工艺钻孔灌注桩竖向荷载传递规律。试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施工工艺的大直径深长钻孔灌注桩试桩荷载-沉降曲线没有明显拐点,后注浆工艺试桩荷载传递过程表现为摩擦桩的特性,桩侧阻力几乎承担全部荷载,而三岔双向挤扩支盘工艺和挤扩支盘工艺试桩荷载传递过程表现为端承摩擦桩的特性,桩端阻力占总荷载的20%~30%;3种不同施工工艺试桩的轴力及桩-土相对位移变化规律基本相似,桩侧桩端阻力非同步发挥且相互影响,桩侧摩阻力均表现出强化现象。对整个罐区要求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8 100 kN。3种施工工艺的钻孔灌注桩承载力均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2.
钻孔灌注桩桩型与承载力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上海地区普通圆柱形钻孔灌注桩承载力偏低的现象,提出了变径桩-有规则的凹凸形桩或竹节桩的应用问题,随着施工工艺的进步和检测手段的完善,工程实例证明这种新桩型有着广阔的前途,符合城市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钻孔灌注桩试桩的目的、试桩种类、试桩方法及试桩中的一般规定,从全面质量管理的角度分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四个阶段介绍了试桩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4.
灌注桩后注浆工艺能提高桩的承载力、减小变形、增强桩的质量稳定性。根据某工程注浆和未注浆钻孔灌注桩的单桩静载试验的分析与对比,结合试验的荷载位移曲线、桩身轴力分布、桩顶荷载与桩端荷载、桩顶沉降与桩身弹性压缩量等关系,探讨钻孔灌注桩注浆前后桩土体系荷载传递的变化规律和某些影响因素,对了解桩端压力注浆桩的承载性状及类似工程的设计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钻孔灌注桩桩底注浆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钻孔灌注桩由于受施工工艺限制,桩端沉渣不易清除,桩端土易受扰动,故桩端承载能力较低,通过桩底注浆技术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桩底注浆钻孔灌注桩的受力机理和工艺技术,提出了桩底注浆施工的注意事项,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认为钻孔灌注桩桩底注浆可以明显提高桩承载力,经济效益显著。另外,讨论了影响桩底注浆桩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不同成桩工艺条件下冻结粉土中基桩承载性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仁杰  何菲  王旭  张延杰  杜婷  杨进财 《冰川冻土》2021,43(6):1809-1817
桩基础作为冻土工程中最适宜的基础形式,主要采用插入桩、静压桩和灌注桩三种桩型,因其成桩工艺不同对冻土地基及桩基自身造成的差异不一。为研究不同成桩工艺对冻土地基及基桩承载性状的影响,通过开展室内-1.5 ℃条件下单桩静载模型试验,分析在冻结粉土中不同成桩工艺对地温场、桩基极限承载力、桩身轴力以及桩侧摩阻(冻结力)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灌注桩对桩周地温场扰动剧烈,桩侧温度较高,地温变化幅度大。随着桩周土体的回冻,地温逐步降低,其中灌注桩桩侧降温速率最大;在承载力方面,2根灌注桩的极限承载力约为12.8 kN,静压桩为11.6 kN,插入桩极限承载力最小,仅为钻孔灌注桩的2/3。并对比4种不同成桩工艺的基桩在不同荷载条件下对应的沉降量,体现出成桩工艺对基桩沉降造成的差异性;随着桩顶荷载的逐级增加,桩侧摩阻(冻结力)和桩端阻力逐渐发挥作用,桩身上部1/3由于温度较低,致使桩侧摩阻(冻结力)较大,在10 cm深度附近温度最低,使桩侧摩阻(冻结力)达到最大值;并对比4种不同成桩工艺的基桩在荷载5.6 kN下轴力沿桩身的传递情况,发现静压桩更易把荷载传递到冻土区深层地基。  相似文献   

17.
重复荷载下模型支盘桩工程性状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成原  贾颖栋  周玲 《岩土力学》2008,29(2):431-436
为研究在粉黏土中支盘桩在重复加载下的工程性状,在粉黏土中进行一次加载试验,测出其极限承载力,分别对一个双盘模型支盘桩在其极限荷载和0.75倍极限荷载的条件下各进行了5次重复加载卸载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在该土层中支盘桩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研究了重复荷载作用下模型支盘桩在粉黏土中荷载传递的特点、桩身不同位置压力变化的特点,特别是对桩周土体对桩侧表面产生的摩擦力出现复杂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还分析了离盘不同距离的土体在重复加载过程中的压力变化情况和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强度的荷载重复作用下对桩的沉降变形的收敛影响很大;支盘桩和桩周土体的相互作用机制十分复杂,因此要充分认识支盘桩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的工程性状和荷载传递机制还要做大量地研究。  相似文献   

18.
潘宏雨  孙芳 《探矿工程》2012,39(7):56-58
介绍了郑州广发花园二期.格林融熙国际大厦钻孔灌注桩后注浆的施工工艺及单桩静载试验结果;并通过该工程钻孔灌注桩后注浆施工的经济效益分析,阐明了后压浆技术是提高钻孔灌注桩单桩承载力的一项有效措施,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导致钻孔灌注桩桩身缺陷,主要与护壁泥浆、成孔钻速、组成砼的三大材料(水泥、砂、石子)、在灌注时水下砼控制的水灰比及搅拌质量、灌注导管的自身缺陷、以及提升导管的操作方式等有关,根据一些工程实例,分析了形成桩身缺陷的具体原因,并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