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朱晓华  高春东 《地理科学》2019,39(8):1351-1360
深入解读中国科研评价中存在的3个现象,即过度重视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唯高影响因子”和“唯发表成果为王”。其中,过度重视SCI/SSCI直接或间接造成了“唯高影响因子”和“唯发表成果为王”现象的出现,成为中国学术界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科研评价和学术地位认定政策”“学术成果影响力”和“学术影响力评价”是影响中文权威核心期刊学术论文价值认可度的3大公因子。结合对中国地理学领域为主的近千位科研人员的感知调查,构建了包括期刊影响因子、论文被引频次、论文下载量、论文社会价值以及论文创新性5个指标的新的学术论文价值综合评价模型。最后从国家、部委、学会、期刊和学者层面分别提出改革过度推崇SCI/SSCI的学术评定政策、树立科研成果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导向;强化政策执行力与构建服务于学术本质的考核标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及制定和完善评价体系;提升文化自信、凸显特色化和差异化、强化市场化和增值多元化;增强母语成果自信和提升在中文权威核心期刊建立学术地位的动力等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粮食生产发展的时序变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党安荣  阎守邕  周艺 《地理研究》1998,17(3):242-248
文章对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时序变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剖析了“阶段论”、“台阶论”等粮食生产发展研究的常用方法,提出和论述了“渐变论”的观点和方法,建立了“综合增产率”计算模型。然后,应用“渐变论”对1949年~1995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进行了定量研究,从粮食总产变化趋势和变化驱动力两方面,深入地分析了粮食总产的时序特征。最后,应用两种方法对粮食总产进行了动态预测,预测2000年我国粮食总产可突破50000×104t。  相似文献   

3.
陈霞 《地理教学》2007,(3):43-44
教法的本质就是学法,教是为了不教,为“学”引路、架桥、导航。那么,怎样让学生不仅得到了“鱼”,而且得到了“渔”呢?下面以“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为例说明,基本教学程序如下: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学》2009,(10):48-48
按照国际上河流正源确定的三个标准,即“河源唯长”、“流量唯大”、“与主流方向一致”的标准,同时考虑流域面积、河流发育期、历史习惯  相似文献   

5.
人文地理学中区域分析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人文地理学自上世纪七十年代由综合地理学分化独立以来,在基本理论方面大体经历了:“自然一社会因果关系论”即“地理决定论”阶段,“人与自然相互作用论”即“人类改造自然可能性”阶段和“文化景观的形成、形态理论”即区位论研究阶段。近二、三十年来  相似文献   

6.
潘建 《地理教学》2006,(11):41-42
到底什么程度才算真正学好地理?到底什么样的准备才能应对高考?笔者经常遇到许多的高三学生如此提问。高三一年学生复习得很苦,知识积累了很多,但考试之后,有时得不到很好的成绩,能力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有的学生甚至比喻“地理难,难于上青天,和物理一样难学”。其实真正的复习好,掌握好,除了好的学习方法外,学生要达到三个目标。  相似文献   

7.
《地理教学》2009,(10):48-48,F0003
按照国际上河流正源确定的三个标准,即“河源唯长”、“流量唯大”、“与主流方向一致”的标准,同时考虑流域面积、河流发育期、历史习惯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名》2011,(4):50-50
如今,在我国的全国地图上,已经找不到徽州这个名字。那么,“徽州”之名到底哪里去了呢?它的前世今生又是怎样呢?  相似文献   

9.
赵怡 《地理教学》2010,(1):39-40
“同课异构”是指同一节内容,不同教师不同构想、不同上法,大家在比较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形式。“同课异构”是教坛新秀,是优质课评比中常用的活动形式,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质量。笔者曾多次参与这类活动,同时也在思考:怎样在“同课”的基础上实现“异构”,如何在“异构”的设计中打造精品?  相似文献   

10.
地名拾零     
《中国地名》2011,(2):80-80
黄山与黄山市为何不在一地?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赞日:“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从来没去过黄山的人一定会认为,只要到了黄山市就到了黄山脚下。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是大错特错。殊不知,黄山市与黄山风景区还60公里之遥。为何二者不在一处呢?谈到这个问题,还得从地名的变更说起。  相似文献   

11.
古人常形容一个人的才学,总是夸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足以显示地理知识对古人的重要性,那么当今的地理对一个人的生活、综合素质等又有什么影响呢?记得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一次青年歌手大赛总决赛中,主持人向选手出示了一道地理题:“中国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那位选手回答“南半球”。这个答案让电视机前看节目的孩子都笑得喷饭!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地理常识依然是衡量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  相似文献   

12.
徐伟 《地理教学》2011,(19):14-17
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教师日常话语中课程标准已代替了教学大纲,“用教材教”已代替了“教教材”,但在教学内容选取等实践操作层面上却并存着几种不同的取向。新课程教学的实质依据到底是什么?我们到底应该倡导怎样“新”的教学?这仍是需要首先厘清的问题。本文试以必修模块“地理1”为例,  相似文献   

13.
吴明  跃辉 《中国地名》2014,(5):53-53,57
人有年龄,那么树木呢?树有年轮。树在被锯倒之后,人们从树墩上可以看到许多同心轮纹,一般每年形成一轮,故称“年轮”。年轮是怎么形成的?它又是怎样把大自然的变化记录在身的?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表面上看是调整课程、改编教材;而实质上是课程文化的嬗变,是课程观念、态度和行为的重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程改革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要重塑教师的角色,从而改进学生的学习。在新课标下,我们教师到底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才能适应新课改呢?笔者认为,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扮演多重角色。借用计算机有关术语,教师就应该是大容量的“电脑内存”、能不断升级的“电脑操作系统”、一个精彩纷呈的“电脑显示器”和一个灵巧的“电脑键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院士施雅风谈"冰臼"与"壶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广东不具备形成古冰川的气候条件 ,因此不可能有“冰臼”存在 ;通过理论研究和实地考察 ,认为庐山不存在第四纪冰川 ;科学也必须打假 ,近年来有关广东“冰臼”的报道是失实的 ,利用“冰臼”论发展旅游业是一种误导行为 ,应消除由此所产生的不良社会影响 ;新闻报道应尊重事实 ,注重深入调查研究 ,类似“冰臼”报道的教训值得记取  相似文献   

16.
唐燕 《地理教学》2010,(23):19-20
2010年上海市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创设了很多可探究的,与现实生活及学生个体有关的地理问题情景。例如选择题第10题“2010冰岛多次火山喷发,影响欧洲航空运输业。这主要是因为火山灰进入到了大气层中的哪几层?”第13题“美国气象学家经常坐飞机直击飓风中心,这批气象学家执行追风任务的季节?”第17题“根据给出等高线地形图,寻找哪里最适合攀岩运动?”综合分析题第36题分析“在世博会结束后将园区开发成高级商务区”观点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教学情境犹如包容教师、学生以及教学内容的一个背景“场”。这个“场”不会自动生成,而是需要教师精心预设、师生共同创生。一节课到底有没有教学情境?或者有着怎样的教学情境?究竟如何创生生动有效、富于情趣的教学情境?在当下的课堂中普遍存在着诸多误区,下面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教学为例,对种种误区作些剖析。  相似文献   

18.
王贺封  石忆邵  尹昌应 《地理研究》2014,33(9):1636-1646
选取21个市级以上开发区为研究样本,基于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和产出指标,利用DEA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探究2006-2011年上海市开发区整体和不同类型用地效率及其变化。研究发现:开发区用地综合效率处在一般水平,大多数开发区仍处在规模收益递增阶段,规模效率是影响开发区用地综合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从分类特征看,国家级开发区用地效率明显高于市级开发区,市级开发区用地效率偏低是导致整体开发区用地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从时间序列看,近郊区开发区用地效率要略高于远郊区并仍处于一般水平;“独立园区”模式的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均高于“一区多园”模式。用地效率变化趋势分析发现整体及不同类型生产率指数平均值均大于1,生产率呈增长趋势,市级高于国家级、近郊区高于远郊区、“独立园区”模式高于“一区多园”模式,技术变化对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提升贡献较大,除国家级技术效率变化受规模效率下降影响外,其他类型更多的是受纯技术效率下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林志胜 《地理教学》2011,(21):22-24
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哈尔滨“冰灯游园会”和广州“迎春花市”,提出问题:这两张照片都是春节前后拍摄的,从照片上看冬季我国南北两地的气温有什么差异?  相似文献   

20.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深化,房地产开发和城市建设的影响因子日益多元化,使得以地段为标志的区位因素在房地产开发和城市发展建设中的地位正趋于弱化,"唯地段论"日益面临挑战。在批评"唯地段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后地段时代"概念,分析了"后地段时代"房地产区位弱化的成因,探讨了"后地段时代"我国房地产开发受到的影响及调整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