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乌兹别克斯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国家,是中亚地区生物多样性丧失较为严重的国家。由于国内外学者对乌兹别克斯坦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较不充分,通过分析该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挑战、保护现状和管理体系,总结归纳了该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提出建议:(1)以经济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发展为目标;(2)以重点地区生态修复为突破口;(3)以重点物种科研合作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4)以发展生态旅游扭转自然资源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2.
叶小伟  乔建芳 《干旱区地理》2022,45(4):1313-1319
乌兹别克斯坦是位于中亚腹地的“双内陆国”,是古代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之一。针对“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框架内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的需要,利用文献、数据等分析法,从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沼气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国家发展规划、优惠激励措施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最新投资项目等角度,对乌兹别克斯坦可再生能源发展总体情况和需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兹别克斯坦拥有良好的可再生资源条件,未来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也将逐渐提高。近年来,乌兹别克斯坦政府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发展,接连出台有关政策,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建设,以期实现能源多样化。中乌可再生能源利用领域合作前景广阔,双方在人才、技术、资金、设备等方面合作空间巨大,在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发展绿色经济和开展低碳能源合作领域将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4月21~28日,应哈萨克斯坦国家科学院、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院和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科学院的邀请,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一行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陈曦、副所长吉力力·阿不都外力等陪同下,与三国科学院院长一起,举行了中国科学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海外研究基地的启动仪式。这标志着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正式运行。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12月10~14日,乌兹别克斯坦农业与水利部灌溉与水问题研究所副所长Makhmudov Ilkhomjon、乌兹别克斯坦且尔且克-阿罕达热亚流域管理局局长Kurbonov Bakhtiyor等科研人员访问了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此次乌兹别克斯坦考察团一行来访重点是围绕新疆生地所与乌兹别克斯坦灌溉与水问题研究所合作开展的项目"气候变化对中亚灌溉区农业生态系统影响联合研究"实施开展情况进  相似文献   

5.
《地理教学》2009,(7):47-47
咸海是中亚地区的咸水湖,位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由锡尔河和阿姆河注入而成,曾是世界第四大内陆湖,也曾是地球上水产资源最丰富的湖泊之一。但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两河沿岸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致使流人咸海的水量不断减少,目前咸海已萎缩成“大咸海”和“小咸海”两部分。由于面积大幅缩小,咸海沿岸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土地盐碱化和沙漠化,不少生物物种退化,淡水资源匮乏,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增加。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1—2018年长时间序列地表水遥感监测数据,提取中亚五国地表水面积信息,通过动态度法、变化斜率法和相关分析法揭示中亚五国地表水面积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并对其进行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① 中亚五国地表水呈“北密南疏”分布特征,中北部地表水变化明显。近18 a来,季节水面积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加了133.55%,而永久水呈波动减少趋势,减少了17.27%。哈萨克斯坦地表水面积占比最大且变化也最为明显,其次是乌兹别克斯坦,其余三国无较大变化。② 2001—2018年,中亚五国全区季节水动态度为7.42%,并呈快-慢-快的增长趋势,而永久水呈增长-下降-增长的演变趋势,乌兹别克斯坦地表水变化最为活跃;北部边缘及图尔盖洼地、西部里海沿岸和咸海地区永久水面积显著减少而季节水显著增加,永久水向季节水转换现象明显。③ 中亚五国增温趋势不明显,降水呈减少趋势,人口、GDP和耕地均呈增加趋势。中亚五国地表水面积变化主要受社会经济因子的影响,气候因子对地表水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2008年8月21日,由中国科学院人事教育局主办,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承办的“中亚干旱区环境演变与湖泊生态学术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市颐海大酒店隆重召开。来自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等10多个科研单位的科学家及同行8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助理吉力力博士主持。  相似文献   

8.
基于熵权理论,从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基础设施、生产因素四方面,对中亚五国的投资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五国的投资环境与吸收FDI的关联性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提供参考建议。结论如下:(1)五国中哈萨克斯坦的整体投资环境最为优越,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处于中等水平,塔吉克斯坦的整体投资环境较差;(2)在经济、政治、基础设施和生产因素四个方面,哈萨克斯坦的投资环境在各项指标中均表现较好,其他四国的优势因素各不相同;(3)中亚五国投资环境的优劣对吸收COFDI和全球FDI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亚五国投资环境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熵权理论,从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基础设施、生产因素四方面,对中亚五国的投资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五国的投资环境与吸收FDI的关联性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中国对中亚国家直接投资提供参考建议。结论如下:(1)五国中哈萨克斯坦的整体投资环境最为优越,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处于中等水平,塔吉克斯坦的整体投资环境较差;(2)在经济、政治、基础设施和生产因素四个方面,哈萨克斯坦的投资环境在各项指标中均表现较好,其他四国的优势因素各不相同;(3)中亚五国投资环境的优劣对吸收COFDI和全球FDI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学》2011,(21):64-64,35
在中亚地区居住着一个特殊的民族——他们自称“回回”或“中原人”,居住在“陕西村”、“甘肃村”,称官府为“衙¨”,将路费叫“盘缠”……他们是中亚的东干族,是19世纪下半叶我国西北地区回民反清起义失败后,分三批被迫迁移到中亚的回族后裔。十月革命后,1924年前苏联进行民族识别和民族划界时,将他们定为“东干族”。9月27日,“中亚东干历史、文化、风俗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吉尔吉斯斯斯坦比什凯克人文大学举行,完整剖析了这个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民族。  相似文献   

11.
基于改进模糊Borda法的中亚农业投资环境组合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晶晶  马惠兰 《干旱区地理》2015,38(5):1069-1076
中亚被认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最具有投资潜力的地区,对其农业投资环境的评价将有助于我国企业"走出去"到中亚各国开展农业投资合作。通过构建由政治与法律环境、经济与对外开放环境、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环境、农业生产环境4个方面27项指标组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模糊Borda法的组合模型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经济与对外开放环境、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环境、农业生产环境是影响中亚国家农业投资环境的主要方面;空间维度上,哈萨克斯坦农业投资环境相对最好,得分均值最高(254.056),乌兹别克斯坦(131.110)吉尔吉斯斯坦(107.158)两国次之,塔吉克斯坦(17.673)和土库曼斯坦(15.886)两国最低;时间维度上,哈、吉、乌三国农业投资环境总体呈趋好态势,而塔、土两国农业投资环境较差,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2.
基于1993-2010年能源数据,探讨了中亚地区的能源产业发展情况及各国的能源生产与消费差异。研究表明:(1)中亚五国的能源产量先降后升,2010年能源总产量达2.61×108t,98%以上产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原油、煤炭总产量一直呈增长趋势,天然气总产量变化不大。(2)能源产品消费量随生产量的变化先降后升,2010年能源消费总量为1.45×108t,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能源消费量和人均能源消费量远高于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能源资源丰富的国家能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3)近年来中亚五国的能源净出口量大幅增加,2010年能源净出口总量为1.16×108t,1998年以后哈萨克斯坦取代土库曼斯坦成为中亚地区的主要能源出口国,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天然气、原油和煤炭等能源需求则主要依靠进口。(4)经济发展对能源产业的依赖较强,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丰富的能矿资源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能源矿产资源较为缺乏,导致经济总量较低、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相似文献   

13.
历史地理视角下丝绸之路空间格局及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小标  李娜  陆玉麒  周颖  李玉良 《地理研究》2022,41(11):3069-3087
已有的“一带一路”相关研究已逐步引起了学界对历史文化资源于今日发展影响的关注,然而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依托和出发点,丝绸之路相关量化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从文明的角度来说,如何认识丝绸之路是当代中国理解全球的关键。运用OLS、Logistic回归等手段,定量探讨了丝绸之路路线的形成动因以及其对历史及当代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丝绸之路道路密度分布总体处于波动状态,在以罗马、长安、大都为代表的交通网络起始点以及撒马尔罕、塔什干为代表的内线重要中转枢纽处密度数值大幅提高。② 作为商业贸易通道,丝绸之路路线选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地理因子,主要倾向于低坡度、高起伏度的地区,这一点在中亚复杂山地地形中表现得尤为明显。③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通畅,对当时社会经济、城市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丝绸之路道路密度同距最近海岸距离、纬度、历史文明指数等指标一道构成了古代城市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④ 丝绸之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其对今日经济的发展仍起着难以否认的支撑作用。丝绸之路道路密度每增加1%,所在区域夜间灯光指数增加0.373。本文通过横跨历史学、地理学、经济学的探索能够很好地提供差异化理论视角和技术手段助益,为相关研究的开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与启发作用,同时也为“一带一路”相关理论的完善提供理论支撑与历史证明。  相似文献   

14.
丝绸之路经济带加快发展背景下,中亚地区的城镇化问题受到关注。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检索1980—2017年间中亚城镇化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中亚城镇化研究的文献分布特征与热点变化态势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1)国内外期刊对中亚城镇化研究的数量均快速增加,国外期刊对中亚城镇化的研究多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和机构,国内期刊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新疆的大学和科研机构;(2)国际期刊对中亚城镇化的研究热点与中亚城镇化所处阶段特征相呼应,依次关注居民生活与健康问题、资源开发与环境问题、工业发展与污染问题、国际合作与人口迁移,其中环境健康是常年关注的核心问题;(3)国内期刊对中亚城镇化的研究起步较晚,2000—2009年间对能源合作特别关注,2010—2017年间对政治、经济、社会和交通多元合作开始全面关注,能源合作是长期关注的焦点,“一带一路”成为近期研究的重点领域;(4)综合来看,国内外对中亚城镇化问题的关注面较广,对城镇化问题的聚焦度不够,全球化和“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亚城镇化问题研究会成为研究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15.
我们通常所说的中亚,是指原苏联亚洲部分的中亚细亚地区,即现在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这五个国家总面积400余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5500万人。在西方的地理概念中,阿富汗也属中亚国家。中亚深处亚洲腹地,位于扼守亚欧大陆的十字路口,从北向南可进入盛产石油的中东地区;从南向北可进入俄罗斯的高加索、西伯利亚地区;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中亚地缘战略及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亚的地缘政治意义十分重要。中国的中亚地缘战略主要包括打击"三股势力"的边疆安全战略、力争大国在中亚地区维持政治格局平衡的地缘均势战略和确保中亚稳定、可持续的油气资源供给这三个层面。中国的中亚地缘战略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创造了安全的外部环境,有利于增进相关国家的合作,维护中国的能源安全,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亚五国是我国西出的首站,是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国家,中国与中亚的贸易投资合作直接关系到我国地缘经济空间的拓展,对“一带一路”建设意义重大。本文从地缘经济和区域经济合作的角度,运用统计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比较了中亚五国经济总量的发展变化,中亚五国的贸易环境及其与中国贸易的成效,以及中亚五国的营商环境和中国对中亚各国投资的成效。主要结论如下:中亚国家的贸易投资环境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仍需得到进一步改善;中国对中亚不同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呈同向发展的趋势;中国与中亚国家正在形成能源资源进口与民用品出口的格局;中国对中亚国家的贸易投资不平衡,呈现出国别差异较大、个别行业分布过于集中的特点,可能会加大中国对中亚国家贸易投资的风险。为进一步提升双方合作,提出以下建议:提高区域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因国施策,进一步发挥各方潜力,扩大贸易投资规模;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可持续发展;鼓励双向投资,提高贸易投资的广度和深度,与中亚共同构建更加合理的区域贸易投资体系。  相似文献   

18.
根据全球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数据,提取中国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进口原油的货流联系,并以此构建原油海运网络,利用显著流分析法和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计算中国进口原油海运网络货流分布格局的脆弱性。结果表明:中国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进口原油海运货流具有不均匀分布的特点,呈现明显的区域集聚现象。尽管中国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范围内的多数港口都存在货流联系,但主要联系仅依靠各海运区域内的少数核心港口,且区域货流分布脆弱度与集中度呈正相关。总体上看,在中国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进口原油海运货流中,各海运区域的货流分布格局与中国区域相比更为脆弱,且脆弱度由东向西呈“低-中-高”分布。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段城市发展定位主观、混乱等问题,通过构建反映城市综合实力的指标体系,对域内52个地级行政单元综合实力、国土开发程度、联系强度与影响范围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段城市综合实力呈“金字塔型”结构,城市综合实力总体偏弱,空间上呈现区域性聚集特征;城市联系未打破省域界限,核心城市服务能力不足,关键性节点城市枢纽作用弱,城市间普遍联系弱、个别联系强,极化现象明显;国土开发受政策影响大,形成“X”型格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还需持续投入;域内东部地区城市影响力强于中、西部地区,兰州作为核心城市影响力不足,宁夏与新疆两个自治区的城市发展态势差异显著,经济带存在3个大型引力中心和1个影响力均衡带,据此将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段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西部边疆城市四大城市影响区。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4月9日,记者从中科院新疆分院了解到,依托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成的中科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运行一年多来,已与中亚各国通过多种形式,在自然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灾害防治和气候变化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中亚沿线生态环境监测与承载力评估、自然灾害监测与防治、水土资源与生物资源开发、矿产资源勘探与联合利用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