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题目
下图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图。高大的鸣沙山环抱着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见图中右下角照片),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当地政府发出“拯救千年月牙泉”的呼吁。 相似文献
3.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中划分为地理学科的试题有1—11题(选择题,44分)和36题、39题(4)、(5)小题(非选择题,56分),共计100分。黑龙江省的阅卷方式为计算机网上阅卷。 相似文献
4.
试题命制,创新最难。地理高考试题,尤其是第1卷选择题部分,如果没有图形的创新,很难命制出有新意的题目。然而,每一年的高考地理试题,总能让人眼前一亮,究其原因,主要归功于图形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2009年全国高考文综卷I的第四组题,是一道以南水北调为背景的命题。如下:我国南水北调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总面积约94700km2,表1为该地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图4示意该区域部分土地覆被类型的地形构成。据此完成9—11题。 相似文献
6.
揭开2005年全国文综卷面纱,仔细研读其中的地理试题可见,高考大纲中设计的四个能力考核目标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四个能力考核目标即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是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积极追求和确定的新的考试评价目标。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近些年来综地理试题的分析,可以看出试题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时代性”等比较稳定的特点,但仔细探究可以发现,近些年的试题有一些新的走向,值得认真把握,从而有利于指导今后的高考复习。 相似文献
8.
研究高考对区域地理的考查方式和方向是区域地理备考的基础和前提,下面笔者对近些年高考区域地理试题进行探讨。一、区域地理的考查规律1.区域位置的判断方法主要是以经纬网和区域轮廓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题目(2013年江苏省高考地理试题) 一艘海轮从上海出发驶向美国旧金山。当海轮途经图1中P点时正值日出,图中EF线表示晨昏线。读图回答1-2题。评析 从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网站查询到试题第l题正确答案为B,即太阳直射点位置最接近(15°S,135°W),可以通过对试题所给条件以及图示信息进行分析得出该答案。 相似文献
10.
东京大学的一般入学考试是其招生的主要途径,其试题质量也代表着日本高校招生的最高水准。通过分析2020年东京大学的地理招生试题,为国内地理学科高考以及高校强基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根据高考评价体系及其学科化实施路径,构建地理考试评价体系的内涵构成。据此分析2020年全国卷地理试题,其考查内容注重学科素养的蕴育,强调在问题解决中考查关键能力;考查要求凸显应用性与创新性,强调在学问论道中体悟核心价值;考查载体聚焦生活实践与学术情境,强调在真实情境中涵育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12.
一、文综·地理试卷答题情况及错例分析2008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浙江等省使用)的地理试题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考查考生所学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及地理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相似文献
14.
说明:试题见本期“试卷交流”中“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
第1题
读图辨识出是火山,就知道山体岩石的矿物由岩浆冷却形成,岩浆源于上地幔中的软流层,而软流层上部虽然是岩石圈,但并非是地壳,C答案迷惑性较强。 相似文献
15.
蔡玉霖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3,18(3):54-56,36
本文结合福建省的高考评卷实践,根据考生的答题情况和成绩统计,就地理综合题的答题错误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高考地理复习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地理试题结构基本保持不变,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但和2005年、2006年相比主观题结构略有变动,原来的第36题通过增设问题情境变为第36题和第37题,打破了原来36题命题的固有模式,使考查变得开阔和富有变化。“36题(36分)”现象不再明显。试卷秉承了往年试题的优点,在整体构思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7.
利用王宇改造过的综合难度模型,以2017年和2018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Ⅰ卷为研究对象,从背景材料、认知水平、设问方式、推理水平和知识含量五个因素出发,分别对两套试题进行难度分析,通过分析综合难度模型图发现:2018年的试题难度略小于2017年,影响地理试题难度的因素主要有认知水平和推理水平。基于此,为了更好地发挥高考对教学的导向功能以及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功能,本文提出了善于观察世界,注重日常积累;关注区域问题,学会分析方法;搭建知识体系,培养综合思维三条建议。 相似文献
18.
日本大学共通考试的权威性使得其考试内容中出现的食育部分对中国发展食育具有很强的参考性与借鉴性。本文对日本令和三年第一次与第二次共通考试地理试题中涉及食育的内容进行分析与解读,依照食育阶段由浅到深的逻辑进行分类叙述,以期引起地理教师在地理课堂与地理测试中对食育的关注,为发展与完善中国本土的食育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说明:试题和答案见本期"试卷交流"(课标乙地理)[第1~3题解读]试题以太阳能光热电站建设为背景,考查太阳能的分布、电站建设影响和正午太阳度的有关知识。第1题,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其次是西北内陆地区。所给选项中,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黄土高原、山东半岛和东南丘陵,地处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多,阴雨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得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少。体现的是太阳辐射在我国分布的空间差异。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