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1990年3月至1992年6月对南海大鹏湾盐田附近海域的夜光藻种群动态及时空分布进行了综合调查,发现夜光藻种群的出现期间一般是1-6月,数量高峰期为3-5月,种群密度的波动极为显著。调查期间共发生10次赤潮,且都发生在3月初至5月初。大鹏湾诳光藻赤潮的发生特点是赤潮的发生和消失突然,持续时间短,一般不超过3d。 相似文献
3.
4.
5.
6.
7.
大鹏湾夜光藻赤潮的营养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鹏湾夜光藻Noctilucascintillans赤潮发生要素的结构关系,利用生物种群生态学和营养动力学的原理,提出夜光藻-硅藻-营养物质三者相关的动力学模型,模型中的参数将体现海况环境的有关因素。文中利用微分方程动力系统理论对模型作出定性分析,给出赤潮发生与否的某些判别条件;并根据1991年3月1日一4月30日大鹏湾所发生的夜光藻赤潮数据分别对1次赤潮全过程和有连续3次赤潮的情形进行了有效的数值模拟,所得结果对赤潮的预测预报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为研究胶州湾夜光藻大量繁殖的生态机制,于2015年逐月对胶州湾12个站位进行了多学科综合调查,获取了温度、盐度、营养盐等环境因子的周年数据,分析了夜光藻种群丰度和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环境因子对夜光藻种群动态的影响,以及夜光藻种群增长与其繁殖方式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全年各站位夜光藻丰度范围为0—31.17×10~3ind./m~3,月平均丰度呈现双峰分布;二分裂个体比例介于0—31.25‰,有性繁殖个体比例介于0—29.41‰,两种繁殖方式均呈现出季节差异及空间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夜光藻种群动态的主要因子包括水温、叶绿素a、硝氮及亚硝氮。夜光藻是冷水种,水温与夜光藻种群丰度、两种繁殖个体比例均呈显著负相关;叶绿素a反映夜光藻食物的丰富程度,与夜光藻丰度、两种繁殖个体比例呈显著正相关;亚硝氮和硝氮可能对夜光藻代谢繁殖起调控作用,与夜光藻丰度及有性繁殖个体比例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甲藻赤潮及其毒素的产生机制及夜光藻氮代谢途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依据80-90年代国内外有关资料,从甲藻分类、甲藻室内培养、甲藻毒素及其生物合成上方面,综合评述甲藻赤潮及其毒素最新研究进展;并结合作者自己的研究结果,对夜光藻赤潮的生产与调控机理模型提出一种理论假说,这一假说的验证将为全面阐明夜光藻生活史及赤潮成因和机理提供分子水平的框架路径。 相似文献
12.
南海大鹏湾海洋褐胞藻赤潮及其成因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于1991年3月20-21日在大鹏湾首次发生海洋褐胞藻赤潮。对此分析了赤潮发生前后海洋环境因素的变化及其与赤潮的关系;以风速,气压,盐度,温度,磷酸盐,硝酸盐,铵盐,铁离子等8项指标为基础,改变参数组合,对采自1991年3-5月特定站位(So)的各样方进行聚类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在盐度为31-32和水温为20℃的适宜条件下,铁离子和风速是形成本次赤潮的主要环境要素;大量营养盐尤其是硝酸盐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14.
南海大鹏湾海洋卡盾藻赤潮发生的环境背景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根据1991年2-3月,大鹏湾盐田水域的理化、水文、气象、海况的动态变化和大鹏湾底泥中发现海洋卡盾藻孢囊的事实,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并提出了1991年3月20-21日发生在大鹏湾盐田水域的海洋卡盾藻赤潮形成过程和机理。分析结果认为,此次赤潮应从3月7-10日的水温急升而引发的孢囊一齐萌芽开始,此后在东南风引起的表层风海流作用下,营养细胞逐渐在湾西北部的盐田水域聚集,而16-19日水 营养盐和金属元素 相似文献